
【看点】最是“潜能”能致远(随笔)
三年前,接手这个八班。当时,就是抱着三年磨一剑的心态,准备用三年的时光,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来浇灌这群可爱的小苗,让他们即使是长在石头缝里,也能盛开鲜艳的花朵。
试问三年来,我认真上过作文课没有?答案是有,但数量非常少。一个学期不过几节而已。这几节课我是精心准备,查阅了大量资料,根据自己对作文的理解,用浅显易懂的方法,加上生活中具体的实例,再以幽默为调料,讲究了结构的运用、细节的描写、文章如何写具体等等技巧。这些技巧确实像肥料一样,可以催生学生写好文章,至于能起到的效果,应该是作用不大的。因为许多学生即使听懂了,也不愿意去实践,课余时间不愿意去写,所以这是必然的结果。
作文课上得少,但许多人可能会产生很大的疑问?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么好,不是教出来的,难道是自己长出来的。你答对了,的确是他们自己长出来的。我只是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激发了他们的潜能,唤醒他们沉睡的写作能力。
试看我们八班,的确高手很多:潘浩楠、董靖萱、张淼、张妍彦、江凌薇、胡维、查靓洁、王雨婷、芮旭杨、方清语、俞纯悦、程伟鹏、吴桐菲、汪雨珊、王家敏……这些人的作文水平真是杠杠的,哪怕是普通的高中生也比不过他们,思想成熟,文字老道,熟用诗词,结构完整,让人叹为观止,数次在全校、全县、全省征文中获奖。当然,还有许多学生比之于同龄人,已经能够超出。全班学生成绩非常后进的学生,除一人之外,均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几百字的文字,速度惊人,不过十来分钟。曾经有个事实:我班的学生犯了错,总是央求处罚他们的老师:“老师,能不能罚我们写作文啊?”在他们眼里,写作文已经不是苦恼事,不再为材料忧愁。这真能令我笑醒。
要问我使了什么妙招?每月我必须举办征文,题目不限,月初布置,月底评奖。为了保证公平性,我一般不参与评奖,而是从学生中选出作文能力稍强并且为人处事比较公正的人来投票,谁的票数多,谁就获奖。为了保证所有人都有机会获奖,我将全班学生按照实力分成八个小组,获奖者自动升入上一组,写作水平弱者降入下一组,这样每个组的学生实力相当,都有机会获奖,稍微跳一跳都能摘到精美的桃子。获奖者既颁发证书,又有稿费奖励,还有热烈的掌声。稿费从两元到六元不等,虽然写在纸上,但可以兑换等价书籍。书籍一部分从学生家长处募捐,一部分是自己读过的,恰好用上。
除了征文,我还有班刊。每周一期,每期三个版面,选择十五六篇作品,每篇作品两元稿费。班刊出刊时,我要来到班上,带领全班学生大声喊出作者的名字,让作者从中品到成功的喜悦。大多数文章都是我先进行选择,挑出好文章,再发还给学生。由作者或他们的父母通过邮箱输入电脑传送给我,我稍加修改并刊发出来。也许,我选择文章时,我可以稍加照顾后进的同学,偏向于他们,避免他们在作文后进的旋涡中不可自拔,永无出头之日。当然,有一些学生家长不愿意配合,我也无奈,只能选择放弃或者主动帮忙。因此,那些家长不负责的孩子相对而言进步较少,跟这有相当大的关系。
表扬的力量的巨大的,我经常进行表扬。谁进步了,谁的文章写得好,谁的思想独到……只要是他文章中有独到的地方,都可以拿出来表扬。为了避免语言落入俗套,我都会结合学生作品中具体的句子,言之有物。除了口头表扬,还有物质表扬,一支笔,一块橡皮,一本杂志,虽然价值不大,但学生都喜滋滋的,脸上乐开了花。
在微信上,我申请了公众号。经常刊发学生的作品,其中有一个赞赏功能。里面得到的赞赏全都归学生所有,这是真实的人民币。虽然不多,但学生能看到真正的钱,所获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
我经常将学生的作品推荐到报纸上,参加各类征文。经过努力,学生文章发表不少,获奖不少,都能从中收获自信,获得沉甸甸的喜悦。
这样一做,学生都能感受到写作是一件乐事。因为他们在写作中,看到的是进步,看到的是优秀,看到的是才华出众,那些潜藏起来的能量就会被唤醒,就能像一根绳子一样牵引着他们去写作,去修改,去投稿,再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越去写,越能得到表扬,得到稿费,就越想写,脑海中时时刻刻惦记着写作,这样的作文岂能不好,这样的学生岂能没有进步?
如今,我与八班的这群孩子已经走过了三年时光,将近一千个日夜,颁发的荣誉证书多达百张,班刊上发表的文章将近一百篇。最少的七八篇,最多的二十多篇,人人都有收获,有人都以写作为乐。徐伊澜常写长篇小说,江琦的文字语言生动,叶一翔的修辞得当,胡晨旭的速度惊人……要知道,他们在我们班,成绩都是靠后的。
曾经遇到过太多的孩子,你越想他进步,每天找他谈话,讲各种大道理,甚至用言语喝斥,恨铁不成钢,找来家长双管齐下。这样背景下的作文往往是学生越来越写不出东西,坐在那里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因为他们怕了,像春天的泥土下潜藏的幼芽,你告诉他注意规矩,注意困难,注意漂亮,他就不敢出土了,只能蜷缩起来,瑟瑟发抖。其实,我们只要在他们耳边,轻轻地召唤他,告诉他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阳光很灿烂,外面的景色很宜人,他就长出来了,而且生机勃勃。这是教育的真谛,也是写作的真谛。
以前有位学生,水平相当不错。我总希望他能够更好,天天挑毛病,天天讲技巧,结果呢,他越来越怕写作。两年后,写作成了他的噩梦,一辈子不敢接触。事隔多年,我依然耿耿于怀,后悔当初的行为,害了他一生。
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我愿意伸出双手,做原始的那棵树,那朵云,那个灵魂,去推动另一棵树,另一朵云,唤醒每一个学生。
这样的教育你信吗?我信,我也这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