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微型小说 >> 三十年前的事

编辑推荐 三十年前的事


作者:月笼南窗 童生,93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53发表时间:2018-01-12 21:49:38
摘要:供销社买布的记忆


   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可能不知道,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中期,我国的服务行业状况,尤其是偏远农村。
   我们小时候过年穿的新衣服,不是现在的成品,而是买布回家,让裁缝加工的。
   那时候,棉袄都是棉花为主要原料的,没有今天的真空棉,羽绒服。棉袄一年只洗一次,初夏再洗,因为棉花难得晒干,洗后要晒一个星期,那时候没有脱水机,硬晒。为了保持棉袄清洁,冬天就必须在棉袄外面套一件褂子,叫套袄褂。这件套袄褂是多功能的,春秋天作为外套套在衬衫外面。
   过年的时候,小孩子都是做一套外装,套袄褂,套在棉裤外面的单裤子。严格地说,套袄褂应该和棉袄一样大才合身。但很多时候,这一套衣服就是“面子工程”,是为了满足过年穿新衣的欲望而已。有些棉袄都成露脐装了,外面的褂子还盖着屁股。
   到了十一月底,家里就要去供销社买布回来,男孩好打发,蓝色,灰色就行。女孩还要花布,并且还不能和村里小伙伴撞衫。那时候,爸妈出去一趟,要挑着一大担布回来。单色的是男孩衣服,女孩裤子,花布是女孩褂子。
   布买回来之后,我们还要互相串门,看看小伙伴是什么花色的。然后就是请裁缝上门做衣服了,我们村里就一个裁缝师傅,是来自江苏扬中的老苏。每年冬天,他都和大儿子一道上门给人家加工衣服。老苏负责裁剪,儿子踩缝纫机。那段时间可吃香了,这家没完,另一家就来请了,请的人只要拎走缝纫机头就可以,晚上老苏和儿子就挑着缝纫机身和一个木箱子,还有一只火熨斗,送到第二天要加工的人家。第二天就会去做了。
   那时候衣服基本没什么款式,老人和孩子没多大区别。但小孩子兴奋不已,在大雪纷飞的时候,我们可以冒着严寒,站在堂屋看一整天,看老苏家儿子踩缝纫机,那缝纫机是飞人牌的。老苏父子还各有一双半截手指的手套,缝纫机上的大剪刀,小镊子,地上的火熨斗,对我们而言都是很亲切的。那真是幸福的日子。
   小时候,我们的衣服都是爸爸妈妈买布,听他们回家说,买布时,供销社“那个逼女人”如何可恶,当时还不知道,后来到我们自己去买布,才理解为什么卖布的被大人称为“逼女人”了。
   卖布专柜的营业员大多数是女的,有时两个,有时一个。布匹都缠在一块薄木板上,陈列在柜台里面,那些花布五彩缤纷,像书本一样摆放,实在是一幅美好的画面。记得那时的棉布平纹的叫平布,斜纹的叫哔叽,这些棉布很便宜,才6角钱,7角钱一尺,一件褂子只要六尺就行;后来出现的化纤布料价格比棉布贵,的确良有花色,的卡厚厚的,都是深色、纯色,用来做春装外套的。普通人穿不起,当干部的才穿,乡镇上班的也穿,所以从衣服上可以看出身份。
   我们在柜台外面先找自己喜欢的,我们找的时候,营业员坐在那里,就当我们是空气。有时坐在那里看连环画,连环画是供销社商品之一,他们可以随便拿来看的。有时和乡镇上的人在一起聊昨晚看的电影,我们顾客被拒在柜台之外,但他们的熟人可以进入柜台。
   我们找好了,就指着布让她们拿来,她们的脸马上阴沉得就像暴风雨要来了,一脸嫌弃地站起来,将一匹布重重地仍在柜台上。有时候拿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我们说:“不是这个。”她们哪怕是没结婚的小姑娘,或者快要退休的老太婆,这时都成为更年期综合症患者,大声咆哮“到底要哪个?”然后重重地摔在我们面前,又大声地:“要几尺惹?”就这样提心吊胆地买回一件衣料,那种拥有新衣服的兴奋完全消失了。我们小孩被呵斥,我们的父母也同样被呵斥。
   现在想来,那些人并不是布匹拥有者,只是供销社一名员工而已,他们成为员工,不像今天,还要通过竞争上岗。他们都是供应户口,国家有政策,安排他们在这里工作。也有的是供销社员工子女,顶替父母职务的。和我们相比,就是户口不同,我们是农村户口,这些巧活儿我们是永远轮不到的。这些人无论态度多么恶劣,在当时都不会被辞退工作的,哪怕因为态度恶劣,布卖不出去,她们工资也不会少。这就是我国改革之前的计划经济的后果。
   在我们隔壁一个乡,那里有个小名叫花儿的老头负责卖布,他脾气可好了,总是轻声细语地问人家要什么布?谁做衣服?个子多高,然后他给出自己的建议。这样很多人过年都去那里买布了。尽管多花车票,但我们村里人成群结队的前往,就图人家态度好啊!
   我们乡还不是最恶劣的,我外婆家那个乡有个女营业员,丈夫姓彭,大家叫她彭家臭娘们。当地都是湖北移民,他们管已婚女人叫“烧锅的”,所以这女人别名叫“彭家烧锅的”,只有她自己不知道。因为是供应户,在农村户口面前她认为自己是贵族。
   她的态度不是一般的恶劣,是看见乡村干部谄媚,看到普通人横眉立目。干部去了,她可以丢下一大排人,专门来接待,不管别人多着急,她只管和那些干部拉家常,问他们的老婆孩子,倒是那些干部看着不像话,还催她去接待别人,她转过脸对着买布的一声吼:“要什么惹?快点!”。
   彭家臭娘们是续弦,老彭的前妻还有个傻子女儿。臭娘们又生了一个女儿,这女儿可以顶妈妈的职,她技术没学会,态度倒是先学会了。除了对干部谄媚之外,她女儿还对帅哥谄媚,只要有帅哥买布,她可以丢下众人,只顾和帅哥打情骂俏。大家都讨厌她们母女。那时也没有投诉之地,只能看着她们跋扈。我们村里也有人去那里买过布,回家都学彭家臭娘们的态度,会引起众人哄堂大笑。我们村里的医生是火爆脾气,有一次把彭家臭娘们骂了个狗血淋头,让大家开心死了。
   后来听说,彭家女儿每天晚上都要去乡外大桥上散步,有一天,有四个男人袭击她,蒙住她的双眼,堵住她的嘴,将她劫持到山上轮奸了,第二天早上将她放在医院门口。那四个人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
   彭家女儿去报了案,但却因为缺少线索,一直没找到四个罪犯,倒是让人知道她被轮奸了。本该被同情的,但因为她和妈妈的恶劣态度,被人当成笑话,每个人提到这事都开心,充满了幸灾乐祸。
   到八十年代末期,个体户渐渐多起来,他们在街上租一个小门面卖布,没有柜台,布匹也是悬挂在竹竿上,质量,花色一目了然。最重要的是人家态度好,将顾客当上帝。
   再后来,一些裁缝也自己卖布了,可以在他们店里选择,然后在裁缝提供的裁剪书上找到自己的样式,让裁缝做。
   自从有了个体户,供销社就门可罗雀,有的被人承包了,态度也好得不得了,那些态度恶劣的,被市场淘汰,滚回老家去了。
   彭家臭婆娘家那个傻女儿,开始被嫁到乡镇旁边一户人家,都生孩子了,臭婆娘又把她带回家去,她自己的女儿嫁在外地,她将傻女儿带到自己女儿家玩,后来傻女儿被车压死了,获赔一万多。很多人怀疑是臭婆娘故意的。
   2018,1.12
  

共 26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供销社卖布的记忆,掀开了一段历史。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买布要到供销社,而供销社里的服务员态度大都不好。布买回家来,要请裁缝来裁剪,缝制。等待新衣服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的体验,当然,不同于今天商场里随即买来就穿上身的感觉。而且,现在卖东西的售货员,态度都好到家了,比一家人还要亲热,哪像那时候的柜台服务员。这篇文章用温暖的文字,详尽描述了那时候卖布的情景,惟妙惟肖,还举出了一对母女的例子,令人唏嘘。很好的文章,只是,我觉得,应该把事情描写的更详细一些,比如时间,环境,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编辑:雪里红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里红梅        2018-01-13 08:18:19
  读老师的文章,让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个时代。那些记忆,在今天看来,是那么美好而珍贵。
我把心语诉诸于文字,留下我在这个世界的足迹。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