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盘
电视上正在播放《动物世界》:夕阳下的非洲大草原,一只年老的雄狮——曾经是这块领地的狮王——舔了舔伤口的血迹,黯然地离开……
当了几十年校长,突然就退休了,一个暑假心里空落落的。
开学没几天,新校长来电话说,老校长啊,大家都很想您啊,强烈邀请您教师节那天来给大伙讲讲话,电视台也要过来采访的。“好的,好的!”他一听,高兴得差点蹦起来,立马上街理了发,刮了胡子,翻出了好久没穿的校服;熬了两个晚上,精心准备了发言稿。一想到要重返那个已经离开两个多月的地方,他就兴奋得睡不着觉:那可是我的老根据地啊,不,那是我的地盘啊!他像个将军,曾经在那里呼风唤雨,挥手指航,创造了这一辈子他最为得意的、全国独一无二的美国西点式纯军事化管理模式。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每一座楼房,每一间教室,每一块操场,无不留下他的痕迹。在他的指挥下,那里的每一个人都像工蚁一样勤勤恳恳,秩序井然;像机器一样不知疲倦,尽心尽职。他甚至躺在床上想象,返校的那天,全校师生夹道欢迎的盛大场面该是多么隆重;他甚至遥想自己百年之后的追悼会上,全校师生包括已经毕业的校友,排着队来给他送行的场面是多么恢宏而令人震撼;他甚至畅想到一千年之后,他的名字将在校史馆前的大理石柱上熠熠闪光,名字旁镂刻的铭文是“没有他,就没有这所学校!”
当初,他也曾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师,按照“教而优则仕”的教育官场模式,他很快就成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培养对象。经过几年的历练,当分管人事的副局长找他谈话时说:“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一中缺个副校长,还有一个是三中的校长快要退休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三中。尽管三中的各方面与一中相比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不,甚至连地下都称不上。按照民间的说法,一中是天堂,二中是人间,三中是地狱。
为什么选择三中?道理很简单,一个男人,宁可为鸡头,也不能当牛尾。没有自己说了算的一亩三分地,怎么可能干出一番事业?
那天中午,他早早就来到学校,校园里很安静。刚到大门口,他心里突然咯噔一下,原先大门两边他亲笔题写的校训“忠诚敬业,勤学笃行”已不见踪影,现在变成了雪白的墙面。走进校园,校务公开栏内原来他硕大的标准照片已经被人撤掉,只剩下黑乎乎的边框;再一看,教学楼的墙壁上,他亲手设计的领导来访和他外出活动的各种图片展览,也换成了古今名人诗文配画,他心里腾腾升起一股无名之火;再看前面,办公楼的走廊上,原本挂着许多他外出参观学习时拍的风景照,现在居然连画框都不见了;就连池塘边的亭子上他当年题写的“九天揽月亭”,现在也变成了“学子轩”。这岂不是变相地“去中国化”?
他下意识地试了试挂在墙上的指纹签到机,谁知那玩意不仅没有发出令人愉快的“叮咚——签到成功!”的叫声,反而粗暴地吼出:“本机已停用,签到无效!本机已停用,签到无效!”他气得正想冲进三楼的广播室,立即通知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查查这都是谁在搞破坏!突然想到,自己现在已经不是校长了,心里不禁一阵悲凉。
走廊的另一头远远地走来了一个人,哦,是总务主任老G,那是他一手提拔的得力干将。老G似乎也看到了他。他正要上前打招呼,谁知老G却像躲避瘟神似的掉头一闪身,噔噔噔飞快地上了楼梯。等到他赶到楼梯口,早已不见了老G的踪影。
他突然觉得这儿很陌生,很压抑,很冷。他像一只夜游的小动物,从后门溜了出去。
外面艳阳高照,从山野吹来的风曛得人颇有几分醉意。对面新建的高楼巍然耸立,蓝色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光。
后门的马路边,两个农民工模样的人正在讨价还价,一个是学校的清洁工,他认识,但清洁工似乎已经不认识他了;另一个像是收废纸的小贩子。
“这一堆我可不要!”
“为什么,这么好的书?”
“哎,兄弟,这你就不知道了,这废纸都是回收加工的,你看这些书都这么硬,还包着塑料压膜,机器切不碎啊!”
“你多少给一点吧,我好不容易从楼道垃圾箱里一本一本捡出来。”
“呵呵呵,就这些书,还不如垃圾呢。”
…………
咦,那一大堆书,瞧着怎么那么眼熟?他走过去一看,天啦!正是他退休之前亲自编纂的《辉煌十年》,那里面有着大量他的照片、论文、讲话、报刊采访稿……记得当初所有教职工人手一本,并规定每周要认真学习的,为了这本书还花费了好几万教科研经费啊……
是啊,经过艰苦的十年,三中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点大学的升学率成功地超越二中,直追一中。可是,似乎没有人记得他的功劳,也没有人觉得离开了他地球就会停止旋转。
他伤心地离开,发誓再也不去这所学校了。下午的会,还有那愚蠢的发言,哼!统统见鬼去吧,哪怕他们把手机打爆了他也不会接。
一下午,他就像没头苍蝇一样在大街上乱逛,没人跟他打招呼,更没人向他问好。一想到他的不出席会让那些人多么尴尬,心中才有一点复仇的快意。可是,一下午也没人给他打电话。直到黄昏时手机才响起来,一看来电显示,是老太婆打来的:“嗨,老头子,怎么还不回家,学校晚上有招待吗?”
“招待你个鬼!马上就回去。”他没好气地挂了电话。
回到家,电视里正播放着教师节专题新闻,恰好播到那个学校的会议现场,几位退休的老教师坐在台上,下面掌声雷动,接着是学生献花,代表发言,记者采访,气氛非常热烈。最后还有一组特写镜头:那几个老头老太离开时,一大帮人依依不舍的送到了学校大门外,最后挥泪告别——那几个人,退休前,不过是几个普通教师而已。
老伴吃惊的问:“咦,那不是你的地盘吗,怎么没有看到你啊?”
他啪的关掉电视:“什么地盘不地盘,不许再提那个鬼地方!”
楼上的阳台上传来一阵读书声:“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那是一个今年刚上高中的男孩,却读得无限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