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春】竹篦,故乡的记忆(散文)

精品 【柳岸•春】竹篦,故乡的记忆(散文)


作者:浩渺若尘 探花,13678.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84发表时间:2018-01-19 04:12:21
摘要:父亲拍去手上的尘屑,一只大手,从衣领伸到我的背后,轻轻地抓挠,那种幸福,麻酥酥地,传向每一条神经。幸福也传到父亲的眼角,鱼尾纹绽放成两朵菊花,额角的汗水如花瓣上滚动的露珠。父亲的手,凿出一道道痕,就像他用过的板锉,粗糙而实用;父亲的额头上,刻出一道道纹,就像走过的路,沧桑却稳健;竹篦,就像泥土中的沙金,在沙石之中淘出,给村庄带来灵活的经济。

【柳岸•春】竹篦,故乡的记忆(散文)
   友人旅游归来,送给我小礼物。古檀色的木质盒中,安静地躺着一把秀美的竹篦,红黄相间的竹篾,像一件彩色条纹的花衣裳;中间的夹片上,印着绿树一枝和喜雀一对;两端的篦档,像一弯乳白色的新月;竹篦,清纯而透出浓郁的乡村气息,平静地看着,读着我心里的暗潮涌起。
   记忆中的故乡,长乐铁岗村,清凌凌的小溪水,唱着欢歌绕村流过;头戴红帽、身着红袍的大公鸡站在柴垛上,扯起脖子,撅起屁股,像费玉清唱歌的姿势,引颈长鸣;田埂上的水牛,“扑嚇、扑嚇”地咬掉地上的青草,时不时抬起头,嘴巴津津有味地嚼着,鼻子却“哞——哞——”地招呼着远处黄牛兄弟。
   “鸡声春晓上林中,一声惊落虾蟆宫。”鸡鸣仅是山村的一个音符。村庄就像音乐厅,高尖金属音,“呼——呼——”是抛光打板锉;不流畅的钝器音,“唬——唬——”是在割铇子,流畅的钝器音,“唏唬——唏唬——”是在锉头子。桌面上的竹篦,堆砌成长城;手中的竹篦,就像悠悠球,变幻着不同的花样;竹篦就在这音乐声,雕刻、整容、塑型。
   一个梳着长辫,扎着红绸的小女孩,眨巴着大眼睛。时而东瞅瞅、西望望,时而用竹篾,挑出桌缝的污垢;时而又用篾签轻轻塞鼻子里,“啊嘁、啊嘁”地连续两声喷嚏,调皮的小女孩就是我。
   “闰儿,干活莫贪耍,快点做完,就可放心去外面玩。”这时,母亲的声音,从厨房传过来。
   “嘘、嘘”,节奏加快,我扯起竹篦的线疙瘩,握着小尖刀,一刀一刀地割掉……
   村里,家家户户的手工劳作都是做竹篦。或是自己全程制作;或是没成本,替人做手工,挣加工费的。婶婶、伯母聚一起闲聊,都是端着小簸箕,口中扯家常,手中加工竹篦。孩子们在三、四岁时,小手稳定性不够好,用剪刀慢慢剪;稍大一点,能快速准确地扯起线疙瘩,用尖刀连续地流畅地割,竹篦一个又接一个……
  
   二
   我家有两张桌子放在堂屋,那算父亲竹篦加工的工作室,一张做刨锉粗活,一张专做打磨精细活。父亲沉默着,眼神专注,左手把竹篦固定在工作台上,右手握着铁锉,屈臂、推锉、伸臂,头和上身前倾,固定的节奏。在生活的舞台上,父亲仿佛是一位领舞者,随着灵动的节奏,舞出优美的舞姿。看着父亲俯身弯腰,听着钝器加工的“呼呼、哗哗”,仿佛看到站在河床中的淘金人,捧着平凡的泥土,放到淘金箕中,浸入一些河水,一推一扯不停地重复着,时不时倒出泥水,时而又加进河水,如此反复循环,再去除污浊、沙石,最残留点滴沙金。
   桌面竹篦堆放不下时,父亲抖掉围裙上的竹屑,站起身,“哈嚇”清理口中和鼻孔的竹尘,狠狠地吐向门外的小草点,小草笑得你钻我躲,乱成一团。父亲不理会这些,“咕噜咕噜”一口气喝光那杯水,清清嗓子,然后开始唱:“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的思想……”
   铁岗村因为竹篦,在八十年代初,成为长乐的首富,与井头镇同时用上电,成为长乐最先供电的区域。在山区,最先烧煤、最先拥有电视机。这些,虽然也像沙金一样,照耀童年的记忆中。
   记得最小的时候,我像野孩子,遍地到处玩,玩累了,回来站到父亲身边。
   “爸爸,抱抱我!”我嘟起小嘴。
   “手上脏,等我做完这些就抱你!”父亲把目光从竹篦挪到我身上,笑看着我,并用眼神示意桌上那堆高高的竹篦。
   “那得多久?您还要做多少个?”看着比我还高的竹篦堆,声音带着哭腔。
   “做了这一百(竹篦加工和销售都是以百为单位),我就抱你。”父亲安慰着,“你再玩一会儿,做完我就抱。”
   我极不情愿,却不得不出去玩,心中满怀期待。可再回来时,竹篦还堆那么高,甚至更高。我恨透了竹篦,它占领了父亲抱我的双手,我认为,一百是很大的数据,永远没能超越。
   以至于母亲买回一头小猪仔,我非常开心地对小伙伴炫耀:“我家小猪仔会长好大好大的,长到一百斤。”
   “闰儿傻孩子,猪养两年可以长三、四百斤,甚至更大!”母亲略带责怪地说。
   直到这时,我才知道,还有比一百更大的数字!父亲的竹篦,一百又一百,总是没完没了,却还有比一百更多的!
   “一定要知道,一百到底是多少。”我心里暗暗想。
   此后,我不再和小伙伴玩泥巴、撒沙子、堆石头,成了哥哥姐姐身后的跟屁虫,他们踢毽子、跳绳子,我就安静地坐在旁边观看,跟旁观的姐姐一起计数多少个,一段时间后,父亲再次对我说:“做了这一百竹篦就抱你!”
   我伸出小手,把竹篦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分成堆,推到父亲面前。
   “爸爸,就是这么多!”我像胜利者,用稚气的眼神键着父亲。
   父亲惊得停下手中的活,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喜,怎么也想不到,从没教过的三岁孩子,居然能准确无误地数出一百。父亲拍拍身上的竹屑,脱掉围裙,欣喜地把我抱坐到膝上,用赞许的目光看着,笑着把浓浓烟味的嘴巴凑过来,亲着我的脸蛋。
   “我的闰儿,好聪明!”说着已把满是胡须茬茬的嘴巴,亲到脖子里,痒得我笑缩成团,像一只幸福的缩头乌龟。第一次,从竹篦身上把父亲赢回来,那感觉真好。
  
   三
   稍大,竹篦也成了我劳作的对象。早餐后,背起书包往外走。
   “闰儿,下课就把作业做完,放学别在路上玩,早点回家,桌上八百竹篦,你割完线疙瘩就出去玩。”母亲在身后喊着。
   “好的!”我极不情愿地答应着,脚狠狠地把路上的小石子踹飞老远。大拇趾尖,被踢飞的石子弄疼,蹲下来揉了揉,就快速地跑了。
   回家吃过饭,晒谷场上就热闹追赶起来,呼喊、嘻笑、尖叫的声音,吸引着我。坐在桌子前,看着堆高的竹篦,占去我玩耍的时间,甚至我想,竹篦,为什么要一百百地做?为什么不做一个就完成?
   百无聊赖,拿着劳作的小工具,东戳戳西戳戳,甚至想,家乡有句俗话叫:“以鼻子放血(人们以鼻子出血为借口,来逃避某些事情,泛指找借口)。”我以为,用篾签把鼻子戳出血,母亲就可能不会让我割线疙瘩了。可是,当我低着头,堵着一侧出血的鼻孔,跑到母亲面前,却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结果。
   “闰儿,做事不能偷懒耍滑、找借口,快点做,做完就可以一心一意去玩!”母亲知我顽劣,耐心地引导。
   顺手抓起晒干的棉花,选几粒棉子大小跟鼻孔刚好,塞进鼻孔,让我抬起头,用凉水拍后颈部,一番折腾后,出血停止,线疙瘩依然要割完才出去玩。
   这些枯燥乏味的动作,做得犯困,有时,左手扯起线疙瘩,右手拿着刀,刀末落,头先倒了。这时,在一旁刨竹篦的父亲,就会陪我说话。
   “闰儿,你会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吗?”
   “不会唱,学校没教。”
   “我教你唱,怎么样?”父亲说。
   “嗯。”我点点头,用小手背揉揉眼睛。
   “革命群众个个要劳记,三大纪律八项要注,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在沧桑的声音后面,跟着一个稚嫩的声音,歌声回旋在村庄的上空。
   割完线疙瘩,我站起身,扭扭身子。
   “爸爸,背心痒痒,帮我挠挠!”走到父亲身边。
   父亲拍去手上的尘屑,一只大手,从衣领伸到我的背后,轻轻地抓挠,那种幸福,麻酥酥地,传向每一条神经。幸福也传到父亲的眼角,鱼尾纹绽放成两朵菊花,额角的汗水如花瓣上滚动的露珠。父亲的手,凿出一道道痕,就像他用过的板锉,粗糙而实用;父亲的额头上,刻出一道道纹,就像走过的路,沧桑却稳健;竹篦,像泥土中的沙金,在沙石之中淘出,给村庄带来灵活的经济。
  
  
   四
   再稍大,关于竹篦,我懂得更多。
   竹篦的用途,在当时十分广泛,羊、马等动物用于梳理皮毛;还可用于人梳理头发的头皮屑和虱。从一根楠竹,到完成竹篦成品,要经历一百零八道工艺;两端的篦档,是牛骨制作;从半成品加工到成品,至少要历程一个月;粘夹片的材料,是纯天然的桐油(后有用耐水胶替代),仅这一道程序,干透的时间为二十天;我记事那时,加工成品竹篦,大约每个能赚三分钱,正因为批量生产,才能赚钱。
   那年,父亲顶职去医院学徒,工资低得不能养活自己,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仨,在老家艰难渡日。为孝敬爷爷奶奶,支撑日常生活开支,母亲和我们每晚做到深夜,加工竹篦挣手工钱。
   割线疙瘩,一角钱每百个,这工作简单,交给弟弟完成;挪含子(把编竹篾的纱线归中,给竹篦上绿子上篦档),一块钱每百个,这项工作由妹妹来完成;桐油粘夹片,需要手法,粘油不能太多,多了溢出,不能太少,少了粘不稳,这项由我完成,八角钱每百个。
   给父亲买烟、家里买鱼、买邻村的桔子,为了这几个简单的愿望,我们仨从不偷懒,暗暗较劲看谁先完成。那时,我白天上学,为学取知识;晚上,跟随母亲手工劳作到深夜,为赚到学费。竹篦,是母亲支撑家的本钱;是我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更是为孩子们开支的钱包。在我眼里,它就像金手指,梳理着村庄的秀发,梳理出人生路。竹篦,成了至交,我和它有着深厚的感情。
   羽翼渐丰,我离开了家乡,数十年后,故乡的冬天,依然美丽。“逸气假毫瀚,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借文字,写下竹林的高风亮节;琴声酒趣,共话文雅之音。漫山遍野的楠竹,不会因秋风的情话而脸红,风雪让楠竹低头,却压不弯它的风骨,阳光照射大地,楠竹直冲云霄。就像现在国富民强,贫穷落后的多虱、多头屑、需要竹篦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竹篦,需求量极少,已渐渐退出市场,仅用于羊毛的梳理。
   竹篦,乡亲们精心雕刻打磨的工艺品,陪伴我走过懵懂的童年、贫困的青春年少。然后,珍藏在我记忆的木盒里,泛出淡淡的竹香和甜。

共 37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回忆童年和父亲制作竹篦的精彩叙事散文。朋友旅游回来,送我一个纪念品“竹篦”,“我”看着“竹篦”就想起童年,父亲沉浸在没完没了的竹篦制作中, 而“我”就想让父亲抱抱“我”,父亲总承诺做完那一百个就抱我,三岁的“我”跟着姐姐哥哥后边,看他们踢毽子跟着一起数数,当父亲再次说做完那一百就抱我的时候,“我”立即数出了父亲说的一百篦子的截止数,父亲惊呆了,他没有想到三岁的“我”那么聪明居然能自己数到一百,父亲夸我好聪明。“我”上学后,母亲让“我”割完八百竹篦的线疙瘩就出去玩,“我”用篾签把鼻子戳出血,以为母亲就可能不会让我割线疙瘩了,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继续割线疙瘩犯困了,父亲教我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割完线疙瘩,“我”让父亲帮我挠痒痒,父亲拍去手上的尘屑一只大手,从衣领伸到“我”的背后轻轻地抓挠,那种幸福麻酥酥地传向每一条神经。再长大些,“我”了解了竹篦的制作过程和工艺,以及工序加工的价格,“我们”姐弟三要和母亲一起加工到深夜,竹篦,母亲支撑家的本钱;更是为孩子们开支的钱包;在我眼里它就像金手指梳理着村庄的秀发,梳理出人生路;竹篦,成了至交,我和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离开家乡很多年了,琴声酒趣共话文雅之音,需要竹篦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那些制作竹篦的岁月,一直珍藏在“我”记忆的木盒里。作者信手拈来一段童年的时光,叙述流畅,语言生动,叙事清晰,感情质朴!力荐文友们共赏!【编辑:极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80127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极冰        2018-01-19 04:13:07
  感谢赐稿,请继续在江山的柳岸展示您的才华!
极冰
回复1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8-01-19 13:22:16
  感谢极冰老师编辑,辛苦啦!
2 楼        文友:极冰        2018-01-19 04:14:43
  竹篦的记忆,夹杂着童年的无奈和沮丧心情,描写生动!
极冰
回复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8-01-19 13:24:37
  感谢极冰老师精彩的按语,凌晨编辑,真的好感动!谢谢你。
3 楼        文友:极冰        2018-01-19 04:15:09
  祝您文思泉涌,佳作不断!
极冰
回复3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8-01-19 13:25:26
  感谢极冰老师的祝福和鼓励!谢谢。
4 楼        文友:济宁宋丽鹃        2018-01-19 08:34:16
  写得好棒啊,真得非常棒!嗯,祝贺你!祝贺你的创作,就像秋天一样,硕果累累,香飘满园!用一个写词的词牌名来说就是满庭芳。满庭芬芳啊!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在若尘常副这里得到了非常完美的体现!发自内心肺腑地祝贺你!祝贺你在2018年,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回复4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8-01-19 13:27:06
  感谢宋老师的来访,老师精彩的留评,若尘非常感动!也祝福姐姐,新年创作丰收!
5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18-01-19 22:01:05
  作者的这篇散文,让寒梅看到了作者父亲的心灵手巧和勤劳,。看到了作者在幼小时就能帮大人做事。可见作者的乖巧。欣赏作者精彩散文
回复5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8-01-20 06:11:38
  感谢老师来访和留言,谢谢!
6 楼        文友:临窗听雨        2018-01-27 22:33:31
  寫的非常真實親切,這樣的文章才最有生命力。它有內涵,有感情,真實可信,不像那些華麗詞藻堆積起來的花拳繡腿,這才是有味道的文章。
把用名“临窗听雨”改为
7 楼        文友:济宁宋丽鹃        2018-01-29 07:27:24
  拜读美文,问候作者,恭喜作品屡屡摘精!
回复7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8-01-29 18:16:54
  谢谢姐姐的鼓励!
8 楼        文友:济宁宋丽鹃        2018-01-30 00:24:19
  认真地看了,学习了,真棒!
9 楼        文友:济宁宋丽鹃        2018-01-30 00:26:57
  尾声部分有一句“楠竹直冲云宵”,“宵”应为”霄”。
10 楼        文友:南尚        2018-03-01 07:42:09
  这篇散文,文笔流畅,感情饱满,把故乡的记忆写得很美;儿时的欢快、父亲的朴实、母亲的疼爱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确实是一篇写得很不错的散文。
   如果征求我对作品的意见,我提两条:一条是从大的方面说,探讨一下散文创作的重点应该偏向哪里?是叙事还是抒情?我认为散文是抒情的艺术。散文离不开“情景描写”,离不开“借景生情”,但“景”是陪衬,“情”是主要表达的对象。比如本篇作品,离不开竹乡劳动场面的描写,不写劳动场面,“情”就不好抒发;但是,劳动场面写多了,就变成“叙事”了。散文“叙事”,就会冲淡“抒情”的气氛,是散文创作中的大忌。以本篇为例,儿时的欢快就表现得很好,有调皮、有聪明、有心境、有细节,情节很生动。而父亲的朴实和母亲的疼爱相对就表现得要弱些,被劳动场面的描写给掩盖了,或用叙事的过程来代替了。如果能有一两个细节,把父亲的情、母亲的情抒发得再生动一些,我想,这篇散文回比现在更好。第二条是个小意见,是一句比喻的描写问题。在本篇作品的开头,有这样描写的一句话,即“头戴红帽、身着红袍的大公鸡站在柴垛上,扯起脖子,撅起屁股,像费玉清唱歌的姿势,引颈长鸣”,看到这里,我是忍不住笑了。为什么?写环境,公鸡站在柴垛上长鸣是可以的,问题出在用“像费玉清唱歌的姿势”来形容,就显得不严谨、不准确。这是一句调侃话,用在相声作品中是可以的,用真人名调侃一下,哈哈一笑,增加活跃气氛;用在散文中不恰当,不能用真人的形象来调侃。当然,这两条意见我都是诚恳提出来供你参考的。希望看到你写出更多好作品来!
生活多么美好,热爱生活。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