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说泗水、游泉林(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说泗水、游泉林(散文)


作者:竹影香尘 布衣,47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51发表时间:2018-01-19 17:10:49

一、程琨说泗水
   午后,我们包租了一辆的车,离开岱庙。一路笑侃,刘老师一句提醒今天是个好日子,于是有关“七月七”的话题在车厢里被烹炒的意犹正酣。
   到地儿,推开车门,我还不知身至何处。接我们的朋友站在夕阳的光晕里,见他手握一卷黄萱,文质彬彬地伸臂向我们迎来。刘老师介绍说,他是泗水的大文人、网名“川上书生”的程琨。
   见面就叫一声“姐!”,似乎在瞬间消去彼此陌生感。程琨,伸手投足之间所带着的亲和力,让我们都感到特别的随和亲切。心想这是否就是“文人”特有的气质温慰人,还是我们对他潇洒的气度添了几分青睐。接风的酒宴前,他晃着手里的那卷手抄“心经”,说是他接收某书法家的参赛作品。提到佛经,不由撩起了我的兴趣,他见状便非常爽快地允偌,以后他再请写一幅送给我。这实在让我喜出望外。
   刘老师提杯:“我们此行是为拜齐鲁‘一山一水一圣人’而来。来泗水,乃是我们要拜见其中的‘一水’”。杯光交箸的席面上,程琨的热情中肯,不仅洋溢着山东汉子的豪爽,还有一展无余显现出他的洒脱。刘老师称程琨为“泗水才子”。待到酒过三巡以后,程琨那满腹经纶所致的侃侃而谈,将他博学多才的内含展示的淋漓尽致。推杯换盏之间,仅仅围绕“泗水”,谈资谈兴比杯中酒更浓郁更香醇。不言且明,我们来游泗水,只将通过程琨看泗水。
   程琨撇着普通话、带着地方音向我们介绍说:“我们泗水,因有一条泗水河而得名。这条河古时候称为‘泗水’,今天称之为泗河”。
   我接了话茬:“说实话在来之前,不晓得还有这么个地方,对于泗水还真的一无所知,很惭愧咱太孤陋寡闻。”
   程琨说:“很正常,说起泗河这个名字,现在有很多人不熟悉,是由于诸多原因造成的。”泗河,虽有着悠悠历史,却又渐渐被深藏于岁月之中,乃至于被后人逐步忽略。“可是,朱熹的《春日》你们一定读过的吧!”。我们四目相撞,“当然!,上小学的课文”,“嗯,‘胜日寻芳泗水滨’,彼泗水就是此泗水!”小感惊讶,哇!历史够悠久的!
   程琨说:“泗水历史悠久,还远不止从《春日》诗那时算起。泗河流域是咱中华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她曾经拥有过的辉煌是许多大河名川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说古老,泗水是大禹治九水其中之一。在先秦时期成书的《禹贡》《周礼》以及《山海经》中都有它的记载。从泗河两岸曾发掘数十个旧石器时代遗址,以及数百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证明,在距今一万多年前,我国古人类就在这优越和适宜的泗河水环境中,创造着咱们华夏的东方文明。“也曾有记载,曲阜以及东泗河上游一带,是神农、黄帝、唐尧、虞舜、大禹等出生或活动的地点。”
   我兴趣并着酒劲上涌,问程琨:“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此泗水也是彼泗水吧?”
   “当然!当然!是白居易的《长相思》,对吧!”
   “是!那‘汴水’在哪呢?”
   “要问汴水流。汴水源于河南,它向东南流入安徽的宿州,与流到那儿的泗水汇合,再流入你们江苏境内的淮河。瓜洲古渡头,在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瓜州。”我由衷敬佩程琨对史料那种有条不紊的记忆和对历史脉络清晰的解说能力,更佩服他丰富的知识储存。
   程琨:“说到这,泗河还是一条特有‘个性’的河流。”古代的泗河是淮河下游的最大支流,流经山东、安徽、江苏三省,河长400余公里。两水的交合点却是在山东的西面安微境内。因此,泗水是从东往西流的,所以泗河,是为全国最大的倒流河。我附和道:“嗯,‘谁说人生无再少,门前溪水尚能西’。诗人,文思倒流,乃文人哲思;泗河倒流,能不能算作自然对地理的反思呢。泗河,顺水倒流,的确是个性!”
   程琨谈,泗河从历史中走来,它博大精深,泽润四方。泗水,在一诗一词里撩着诗情画意,带着历史文化的醇香,缓缓地流进我们宴中酒杯,带着我们欢畅的心律搏动,将我们所在的房间充盈溢满。
   “文化人就是文化人!这一条河聊的,太有文化了!”含蓄内敛的刘姐也禁不住提杯邀酒。
   说到文化,程琨更似得水之鱼,谈兴高涨。
   他说泗河是奔腾在东方大地上的一条圣河。在中国文化总脉和山东文化谱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她绵延古今,跨越了亿万年的时空,见证了近万年来人类发展的历程,造就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泗河,是一条神奇的水脉,她所滋养的土地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先后诞生了领先全国并影响久远的远古文化、商周文化和儒家文化。这些一脉相承的古老文化,使泗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辐射源。
   他说泗河流经之地,正是史前时期,海岱历史文化区的中心区域,是古代东夷族聚居之地。是泗河哺育了沿河而居的东夷民族,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东夷文化。所以,泗河又是东夷民族的母亲河,是东夷文化的摇篮。东夷文化,成为后来中华文化的渊源之一。
   他说泗河流域也是儒家文化的渊源。儒家五圣(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和圣柳下惠)以及墨子、仲子等众多的先贤,或生长于斯,或活动于斯,都与泗河结下了不解之缘。至圣先师孔子出生在曲、泗边界的尼山,他好学博闻,精通六艺,在洙、泗间聚徒讲学,删述曲籍,不但培养了大批学生,而且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并经后来的孟子等圣哲家的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的“川”正是说的泗河。
   “我说兄弟,你咋对历史这么清楚呢?”抽杯对酒中,我忍不住问道。“姐,我平时所好除去烟酒茶,就是读书研究历史了!写作文体拿手的是散文兼代诗歌!”
   “你太博学多才了呀……”杯莫停,更助兴!“再说数千年来,泗河以其博大的胸怀,奔腾不息的气势,钟灵毓秀,纳贤聚圣,不但孕育了许多光前裕后的先哲名士,而且也造就了许多的英雄豪杰,如坐山观虎斗的卞庄子,孔子高徒仲子路,中国最早的农民起义领袖盗跖,汉高祖刘邦,汉代名臣张良、彭越,红袄军起义首领郝定,义和团首领朱红灯等等,为泗河母亲增添了光彩。
   再说从伏羲时代中华文明的起始,到后来的东夷文化、齐鲁文化、儒家文化,以至近现代文化,为泗河积聚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缤纷多彩的泗河文化。泗河所产生的这些辉煌历史和灿烂文明,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构建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从而也铸就了泗河在中华文明史上不可替代的作用。”
   “哇!看看,咱们的大才女香尘听傻了!听醉了!”许是酒精作用,姜楠嗓门提高八度,把我从程琨述泗水的文化河流里捞出、唤醒……
   “嗯!干了!明天带你们去看泗河之源!”程琨意气风发。
  
   二、游泉林
   次日清晨,阳光还被朦胧着,程琨已带着我们一行,来到了位于泗水县城东十几里处的泉林镇。迈上泉林景园区的大门石阶,站到了“天下奇观泉林”的牌坊下。程琨告诉我们:“这里东临沂蒙山革命老区,西邻孔子故里曲阜,南崎孟子的家乡邹城,北面就是五岳至尊的泰山。四面皆是闻名遐迩的名胜之地,我环一眼圣水之源的泉林园区,绿荫葱茏一片静寂。看不到其他的游人,想起上泰山的人流和岱庙宫墙的巍巍庄严,泉林园,如一位遗世而独立的清高隐士,寂寞地守着历史的残垣断壁。
   许是昨晚听程琨讲述的泗河文化太精彩,乃致我仍然沉溺在那种宏阔精道的文化气氛中的缘故。当我咋眼看到泉林的现实景况,感觉与视角的落差我还没能及时调整好。程琨好像是看透我这一丝丝的失落,或是尤恐我们不能尽数领略泉林的精髓,还特地请了园区一位美女讲解员为我们导游。
   泗河源头的泉林,因名泉荟萃,泉多如林而得名。据清光绪《泗水县志》记载:泉群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数十个,小泉多如牛毛。泉林泉群被誉为“海岱名川”而名扬天下。据明万历《泗水县志·泗河图》记载:泉群共分北、东、南三区。北区从陪尾山西端向北折西经卞桥注入泗河一线;东区从陪尾山向南转西一线;南区从石缝泉村向北经潘波村转西一线。名泉有石缝、潘波、石豆、膏涌、石液、石壑、溢津、窦石、石滚等,尚有未被载入的溪家、曹家、繁星、留思、乳窦、醴、五星、石坌等泉。
   过了大门牌坊,进园沿右深进(东区转南一线)。路边上的紫金湖,一方水鉴碧印天,湖中鹭草戏悠然。隔水相望,北面一座长满修竹的小丘,临水浮浦。引导近前,说那便是陪尾山。再沿陪尾山下向东行,首遇芳草乱石下一泓圈泉的“淘米泉”,水色澄净,水面咕咕翻涌。一时联想不及其名。美女导游说,未逢盛水期,这泉涌还见不到“淘米”的状态。依径前行来到“莲花泉”边,溪水潺潺欢欢流淌,莲花泉眼沉静潜水。泉眼处,一捧净沙被出水呱呱颤动。看那形态如欢忙后暂以小憩。听说它欢腾的时候,翻涌的水花其形如莲。我探身静等,拟想那涌泉能为我欢腾起来。无奈没让我等到得见“莲”开,片刻间,却使我落了伍。
   一弯小径,翠英夹道,鼻息里盈满水气花草的清新。一边是草木繁荣,一边水塘绿柳拂风,一条石舫的遗迹靠岸横卧。我信步登了上去,从后面跟上来的程琨告诉我说,它就是中国近代四大名舫之一的“泗水泉林石舫”。与北京颐和园里的“清晏”、苏州狮子园石舫、南京总统府石舫并称齐名。我暗自庆幸四大名舫我已得见其三,可眼下的泗水石舫竟是不能与那三舫相比。沐雨经风,昔日荣华不在,惟剩石舫的底座石头清晰仍在,保留着“船”型的完好。
   石舫,不系之舟。本是得自古诗“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韵,撮而引至园林建筑。程琨介绍说:泉林出名久远,到前清康熙年间尤为盛名。据南巡《盛典》记载,1684年,康熙东巡到曲阜朝圣,曾来泉林驻跸。观泉赋诗并撰《泉林记》一文。后乾隆南巡九次来泉林。因此康乾二帝来此,将泉林修建成行宫。昔日泉林行宫据说有八景,即“近圣居、在川处、横云馆、红雨亭、镜澜榭、古荫堂、九曲彴、柳烟坡”。当年设计营建园林的特点,就是巧妙地利用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借景造景,注重景点的深刻意蕴,注重景物的韵致,不是奢华,将行宫八景,掩映于山光水色之间,亭台廊榭,典雅有致,泉声林色,临其中如入仙境。可惜好景不常在,泉林行宫及八景皆毁于清末战火。再经过解放后一场文革,这里的遗迹再遭破坏。现有恢复景象是泉林镇前些年投资三百余万,修整到如今模样。
   我脚踏在石舫的舟沿上,看到三道格“船舱”里的萋萋水草,虽能想到昔日建造这处泉林园,定然是皇家建筑规格和御用档次,却难以想象这座石舫昔日的模样了,对石舫陈迹不免生出惺惺惜意。
   程琨领着我弃“舟”登岸,徐步上了陪尾山。前行的几位已散步在灌木丛生与松竹之间等候着我们。陪尾山,其实就是不大点的土丘,实在难为人竟然用一个“山”字来称呼它。美女导游说,昔日这土丘个头要比现在大了很多,因为它曾经历过战火的轰炸,生生地为他削矮瘦身了。不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传说,孔子从顽童手下救下一条受伤的鱼,放于学堂内的水盆中疗养。盆中鱼日日听圣人教言,得其感化甚深。恰遇山东三年大旱,孔子领众生祈雨。一日,所养小鱼翻身变成一人,言他乃东海龙王三太子也。为感谢孔子救命之恩,遂回东海,求其父降雨山东。龙王未准,说天意不可违。龙王三太子遂趁夜偷往泗水施雨,却是触犯天条行至中途被雷击毙。龙王三太子落地化成陪尾山。为报圣人之恩、解黎民疾苦,陪尾山周围随即千泉喷涌,以润泽众生。于是便留下“泗出陪尾”的史说。
   陪尾山,虽然没有名山巍峨雄浑,却因具有名山文化的巍巍特征。漫目山头松柏苍劲、杂树灌木葱茏,时有鸟鸣清音绕耳。
   程琨随手揪一枚树叶,放置鼻下轻嗅,缓缓说道:“陪尾山是处于泰沂低山丘陵的边缘地带,南北东三面环山,西面是泗河流域冲积平原,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地下形成了一道水脉万古不竭。这道水脉由于受底层的挤压,就在山麓和盆地相接处夺罅而出,把陪尾山周围造就成了一个泉的世界。”
   “啊!”姜楠一声轻呵,表示她听得真切领会的透。我却淘气地撒开眼线寻摸这陪尾山巅是否还有“横云馆”的遗迹。提步往南下山,几株青松一片竹风中,山半腰一处六角黄瓦红柱“观泉亭”占尽风光。立亭中,泉林园南片全境一览无余。随美女导游择西下了山坡,便进入北片区域。亦步亦趋,方得见泉林的诸泉喷涌的盛况。
   所报的雪花泉、鸣玉泉、聚星泉,还有啥东金聚西金聚等等,就如听说唱人报菜名一样,我无法分辨仔细哪一眼眼名泉的具体位置,更不知那一片泉珠联星里哪一眼是归哪泉名。只见那百泉聚成溪,千泉汇成渠,清澈如酒的水流顺渠随溪急急匆匆欢腾而去。
   溪里,或出于石窦间,或隐于沙土内,曲曲弯弯或为浅地、或成深窝。水练汩汩,这儿冒出一串串气泡,如珍珠漱水。那儿顶出一朵朵水花,似百花绽放。动感,一步溪流带着一片泉动,一片泉动激活百步溪流。

共 632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说起泗水,人们可能并不陌生,但真正知道泗水源流的人却很少。那么,就让读到这篇文章的读者跟随作者的笔触,一同去走进泗水,认识泗水,解读泗水吧!作者笔下的泗水,也不是作者看到的泗水。作者看到的泗水只是表面的,而作者笔下的泗水是听“程琨”追踪溯源、走进历史的册页,结合文人墨客留下的笔墨讲述出来的。从历史的长度来说,泗水自大禹治水时就有之,且泗水的水是从东往西流的,是全国最大的倒流河,途经多个省、地、市,曾哺育过沿河而居的东夷民族,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东夷文化,成为后来中华文化的渊源之一。由此可见泗河在历史文化中所占据的地位之大。所谓泉林,那么泉的数量之多自不必说。在作者的笔下,泗河源头的泉林,“据清光绪《泗水县志》记载:泉群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数十个,小泉多如牛毛”。那么,作者眼中的泉林又是怎样的呢?随作者的脚步,观看形态不一的泉,演绎形色不一的“故事”,吸引多少文人为其题诗作赋,为此,编者感知了作者为什么用“那千古不竭奔流的泗水河,汇聚那千泉涓涓,百溪淙淙的水脉里,分明是一宗文脉溶进了每一朵水花里在跳动、在奔流……”来为其定位。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18-01-19 17:11:59
  欣赏老师佳作,感谢赐稿流年,期待更多精彩分享,祝创作愉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1 楼        文友:竹影香尘        2018-01-19 17:29:06
  感谢临风听雪老师赏识,恭祝流年编辑老师们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