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梦里水乡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水乡】《庐山赋》札记(随笔)

编辑推荐 【水乡】《庐山赋》札记(随笔)


作者:西山秋雪 布衣,161.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83发表时间:2018-01-20 19:01:28
摘要:对《庐山赋》写作的由来,思路历程以及文中若干词、字和人物、故事作一个综述。


   我不是作家,只是一名退休教师。没事时写一点文章,什么游记啦,散文啦,随笔啦,在江山文学网里发表,以自娱自乐。
   一天,在无意之中,我浏览了一篇关于庐山的资料,从文字到图片,从风景到人物,应有尽有,无比详细。我如获至宝,立刻走上了写一篇关于庐山的文章之路。我去过四次庐山,第一次是从莲花洞步行上山的,虽然艰难一点,那也是一种经历,一种无比自豪的经历。我的文中“好汉仍登好汉坡”,是有深切的体会的。“仙人已离仙人洞”毕竟是子虚乌有之事,但是好汉仍然是源源不绝。还有一次是一个夏天,我们七八个人上山,开了二部车子。依照经验,也带足了衣服,但是,在含鄱口仍被冻得发抖。有朋友建议我的那句“时雨时晴时寒风”中的“寒”字改为“凉”字,并说,夏天的风应该凉爽的。殊不知那是庐山的夏天,是庐山特有的气候现象。我在文中引用的东晋谢灵运的诗句,大家不知道注意到没有“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其中一句“冬夏共霜雪”,说的就是庐山的夏天有时也很寒冷,而且和冬天一样,会有霜和雪。那么,有寒风就不足为奇了。
   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庐山工人疗养院度过二个多月。那时,疗养院每个星期都会组织一次庐山和庐山周边景区的旅游。只要报名就可以了,食宿和门票费用都由疗养院负责。我喜欢旅游,那时,我就从庐山到周边景区,几乎都走遍了。所以才会有对白鹿洞书院、东林寺、石钟山,甚至龙宫洞、涌泉洞、狮子洞、海会寺、观音桥、烟水亭等地的感性认识,以及涉及到的人物的故事。在石钟山景点,有一个望江亭,鄱阳湖水和长江水在那里交汇。可以看到,鄱湖水是清的,长江水是浑浊的。而且那个分水带永远都是二种颜色。郭沫若先生在亭子上有一副对联“江湖水分二色,石钟浪击千年”。写得非常真实,要不是亲临其境,那种水分二色的景象是不可能体会到的。
   我原想把庐山写成散文,却不知从何下手,写成游记,又不能过多地使用古人的见解和诗句。后来,想到有一种“赋”的体裁,我觉得很适合,我喜欢长短句的形式,可以押韵,可读可歌,又不受律体的约束。所以就决定冒险去写《庐山赋》。我的设想是首段着力展示庐山的自然风光,先给大家带进一个风景优美的环境中去。第二段用大量的人文、历史、文化、宗教、诗词让人们欣赏庐山的自然风光之后再品尝人文之美。第三段是我对庐山的赞美和鼓动人们向往庐山之游的欲望。最后请出李白老兄再给庐山做一次免费广告。
   万事开头难。第一句写什么呢?我想起伟人的一首《登庐山》诗。那气势,那高度无人可及。我大胆地引进了第一句“一山飞峙大江边”,把庐山的气势推到读者面前。庐山不愧是天下名山,历朝历代,多少骚人墨客,多少达官贵人,都以登临庐山为荣。经查,有点名气的就有1500多,还不算草民百姓。上了山总得说几句话,写几首诗,留下一点影响。所以,歌颂庐山,唱响庐山,互以为荣,互为交响,形成一种“今天我以登庐山为乐,明天庐山将以我为荣”的良性风气。下一朝,下一代,世世代代,稍有名气或稍有作为者,慕名而来,或留下一句评论,或留下千古名篇。
   李白不是最早的,但是李白留下的诗歌是最有名的。他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可谓千古绝唱。只要是读过几句书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真可谓“李白一唱天下知”。其实李白当时有二首望庐山瀑布水之诗。这是其一,还有其二,但流传不广,也因为有其一,所以也就忽略其二。我抄录如后,以飨广大读者。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全文)
   作者:李白 (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chua)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zong)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这第二首不好读吧,还有的字不认得,流传不广也在所难免。又长又晦涩难懂,但仔细读来,每一字每一句还是很有诗味的,不要小看了我们的诗仙。 
   还有一个文化历史名人苏轼。他是宋朝人,他的词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至今都少有人能超越他。苏东坡的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他的词宗的地位。另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更是把他的豪放风格推向顶峰。他的一首“题西林壁”,把庐山的雄、奇、险、秀和不可琢磨,不可看透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说,是苏轼重塑了庐山,或者是他让世人重新认识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从此向世人畅开了胸怀,迎来了各地源源不绝慕名而来的游客。
   说到庐山,不得不聊聊庐山的人文历史或者是文化宗教。让庐山享誉千年的不尽是清山绿水,奇峰异石,风云雨雾,更让人钟情的是历代留下的文化沉淀。有4000多首赞美庐山的诗词歌赋,有世界25个国家风格各异的庐山别墅群,还有书院、寺庙,无不向世人诉说着庐山的辉煌。从东晋慧远始建东林寺,开创“净土法门”,建造寺内的藏经阁、观音阁,举办佛学院到后来庐山成为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兰教于一身的不可多见的宗教圣地,可见庐山宗教文化的灿烂。
   白鹿洞原是九江李渤兄弟的读书处,当李渤做到九江剌史时,为纪念他青年时代在此读过书,便广植花木,建亭、台、楼、阁以张其事。南宋淳熙六年,理学宗师朱熹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率百官造访书院,责令官员,修复白鹿洞书院,并自任洞主,制定教规,延聘教师,招收生志,划拨田产,苦心经营。当时著名的哲学家陆象山也来到白鹿洞书院讲过学。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规》影响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传至海外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一带,白鹿洞书院誉享海外。可惜曾和邻省湖南的岳麓书院名声相等的书院,目前只能沦为风景区,而无教育建树。愿今后能弘扬白鹿洞创始精神,把办学作为第一要务,重振雄风,再创昔日辉煌。  
   庐山还有一处真正显示庐山风光和人文的“景区”,那就是庐山电影院。这个电影院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就放映一部叫《庐山恋》的电影。而且一放就是四十多年。《庐山恋》是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由黄祖模执导,张瑜、郭凯敏主演的风景抒情故事片。影片讲述了一位侨居美国的前国民党将军的女儿周筠回到祖国庐山游览观光,与中共高干子弟耿华巧遇,两人一见钟情并坠入爱河的故事。这个电影院,每天只放映《庐山恋》,因此创造了“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因篇幅的限制,我在文中只能用一句“人人喜爱《庐山恋》”,来概括电影《庐山恋》的史实。
   其实,庐山不仅是山水名山,也是文化名山,更是独一无二的政治名山。在政治上特有的政治文化无“人”能敌。只是因为涉及政治太深,反而不好表达。大家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庐山赋》文中有一句“别墅美庐兮有美人曾住,会址剧院兮令游客流连。”美人是谁?比较明白,但是是什么样的会址让游客流连?是不是真的是风光无限或是人文昭昭?都不是,大家也知道,这里的有深深的水,这里有庐山特有的风云。
   为了写好《庐山赋》,我参阅了大量文献。包括名人史迹,诗词歌赋,历史资料,文中有名有姓的历史名人就有十六位。有的是第一次“认识”的,如鲍照,是南朝宋国人,东晋谢灵运也很“生份”。最熟悉的就是李白大叔还有苏轼兄弟。所以,让他俩带个头,走到前面,谁让他俩的人缘好呢?其他象白居易、王安石、陶渊明等,都略有知晓。我把他们“请”到我的“赋”园里来,让他们为读者诸君做个免费的导游。 比如说到“花径”时,那白乐天先生是不是应该出来给同志们带个路,到了谷濂泉边,这个茶圣陆羽的公司所在地,叫他煮一壶香茶不为过吧。
   庐山有多少景点,谁也说不清,我这里提到的就有30多处,绝大多数我都走过。当然,我也不可能把庐山的山山水都走遍,我也做不了徐霞客。出名的象仙人洞、含鄱口、香炉峰瀑布,让他们早早亮相,其他陆续登场。如三叠泉、五老峰、锦绣谷、黄龙潭、三宝树随后一一登台,你可能发现,多数风景点你都去过,就会有一种亲近的感觉,就会有再读下去的冲动。我的意见,尽量让每个景点都有一个名人做“导游”,人员不够时也无妨,那就一个导游带你多走几个地方而已。
   我不是中文系毕业,对于国学,对于诗词是门外汉,仅是中学时代学习过的一点点功底,虽然后来也读过不少文学作品,但抖胆写这样的长赋,确实有点不自量力。“赋”的要求主要是要用大量的对仗、对联,来表达主题,字数不限。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赋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体,叫“律赋”,宋代用散文的形式写赋,称“文赋”。所以,宋代以来的散文式的赋,更能体现当代人的写作和阅读习惯。为了写好“赋”,“炼”字遣词,造句成文,那是相当重要。 
   庐山上的民众居住的地方叫牯岭镇,庐山市(原星子县)所在地叫南康镇。如果直写“牯岭镇盛装迎宾客”,那下面南康镇句如何对应?总不能二个镇字来对应吧。我把上联的镇称为“天街”,天上的街市,和牯岭的身份相近。下联的南康建镇较早,加一个“古”字,叫它“古镇”,显得有文学性,且可以与上联对仗。那句“仙人洞吕洞宾永伫纯阳殿”中的“永伫”二字,我也是最后换上的。原用的是“背剑”二字。他是神仙,也是仙人洞最早一代仙人,后人为纪念他,修建了一座不大不高的“宫殿”,叫“纯阳殿”,纯阳是他的名字,并在大殿前给他雕塑了一座身背宝剑立像。不出意外,他自然要永远地伫立在他的“家”里。所以这个“永伫”我认为很贴切,同时与上联的“王阳明高卧文殊台”中的“高卧”相呼应。还有“约陆羽煮茶聊天”,弃用“喝”字,改用:“煮”,把陆羽茶圣的身份体现出来。陆既然是茶圣,那他“煮”的茶一定非同小可,非“喝”字可以表达。当然,我仅是业余作者,作品中肯定存在着诸多我看不到的问题,以及无法解决的问题,那只能留待岁月来检验了。
    
   对于古人留下的诗词,我也尽量挑选着用。伟人的诗“一山飞峙大江边”,直接把庐山呼了出来。然后是“无限风光耀人间”,让庐山光彩夺目地出台亮相。后面的“陶令辞官何处去,桃花源里勤耕田”,也是化用了伟人的诗句。王阳明的诗“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半化半引。对于谢灵运和鲍照的诗则直接引用了若干句。因为他们诗中对于庐山的风光、山水、风云、动物等的描写与众不同。一句“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说明谢先生深切地了解庐山的山高林密,遮天蔽日的特点,还有夏天有冷风冷雨,甚至下雪的可能,不是亲身经历过的人,怎能写出如此美丽而又真实情景的诗句?鲍照的“鸡鸣清涧中,猿啸白云里”也是出类拔萃,“鸡鸣”、“猿啸”多么有画面感。他的整首诗就象是一幅国画,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我也曾想去掉一、二句,但是,删掉任何一句,都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会让我的整个作品失色。化用的话,我的功夫不深,反而会画虎类猫,凭添笑柄。
   我的作品《庐山赋》在朋友圈发表以来,点赞者也超过百人,发表评论的有几十人。大家赞许有加,褒奖居多,当然也有的评论具有一定的文学高度。在此,向所有给予我鼓励和鞭策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2018.1.18
  
   附录   《庐山赋》原文,于2018年1月14日发表于《江山文学网》诗词古韵栏目
    
   庐 山 赋
  
   一山飞峙大江边,无限风光耀人间。牯岭天街盛装喜迎八方客,南康古镇遥看瀑布挂前川。含鄱口云障雾绕,如琴湖水清浪平。纵览云飞,仙人已离仙人洞,半山亭处,好汉仍登好汉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仙李白,将广告做了千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词宗东坡,让世人重识匡庐。司马迁把庐山录入《史记》,陶渊明居柴桑采菊东篱。三叠泉急抛珠玉,五老峰高瑞气连,锦绣谷花红草绿,龙首崖乱云飞渡。唐代白居易花径通幽,宋朝王安石秀峰揽胜。冈岭连壑谷,岩洞藏怪石,黄龙潭水深百尺,三宝树高耸云天。人人喜爱《庐山恋》,庐山代有贤人缘。
   昔高僧慧远于东林寺内藏经布道,聪明泉旁香火缭绕;南宋朱熹白鹿洞里收徒讲学,枕流石畔书声朗朗。大天池王阳明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仙人洞吕洞宾永伫纯阳殿,石上清泉滴万年。羡苏轼之豪放兮,慕李白之桀骜。别墅美庐兮有美人曾住,会址剧院兮令游客流连。登汉阳峰顶看苍松翠竹,步观音桥边听虫鸣鸟唱。到夏日,时雨时晴时寒风;须冬至,满山冰雪尽妖娆。周郎点将烟水亭,帅旗猎猎盼东风;陶令辞官何处去?桃花源里勤耕田。东晋谢灵运,常赴庐山游:“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南朝宋鲍照,亦喜庐山秀,做诗望石门,妙笔更生花:“鸡鸣清涧中,猿啸白云里。瑶波逐穴开,霞石触峰起。”东临鄱湖烟波里,郭老湖口有遗篇,“江湖水分两色,石钟浪击千年”。
   我欲因之歌庐山,遥应诸圣赞一言,匡庐彩云笼碧岫,时有丽日映清波。湖光山色,匡庐奇秀,苍润高逸,雄踞东南,避暑胜地,海内无双,世界遗产,举世瞩目。若有闲暇之日,携来至爱亲朋,竟至温泉沐浴;倘无俗事缠身,呼上三五兄弟,自驾星子旅游。谷濂泉边,约陆羽煮茶聊天;海会寺前,邀庭坚饮酒猜拳。世人有幸游匡庐,万千福气驻身边。
   太白赞曰:天下山水,俊伟诡特者,鲜有能过之,嗟夫!真天下之壮观也。
                                    2018.1.11第五稿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诗: 七律·登庐山
   2.李白诗:望庐山瀑布
   3.苏轼诗:题西林壁          
   4.谢灵运诗: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5.鲍照诗:登庐山望石门
    
  
  

共 560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内涵丰富的随笔,作者不仅对自己创作《庐山赋》阐明了创作意图与思路,也可看做是一篇《庐山赋》的赏析。为了方便读者,作品也把《庐山赋》放到结尾,《庐山赋》耐人寻味,尤其意境耐感耐品,笔力深沉雄浑,豪迈奔放。而开头则以通俗又凝炼的文字一边描写了登上庐山的几次经历,一边对《庐山赋》作解释,思路非常清晰,接下来的内容纵横庐山的美景、千古诗词、名人轶事、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电影等等,可见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博古通今,思想也有独到之处,如一部博大又精细的庐山纪录片在眼前播放,也身临其境地游览了一遍庐山。我对作者审慎严谨的创作态度心生敬佩,特此推荐共赏〔编辑:茉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茉露        2018-01-20 19:07:06
  敬茶问好老师,每读一遍美文,便品出一些新意,想必老师把世界观人生观很好地融入其中,学习了!
90后南方人,只写我心。
2 楼        文友:西山秋雪        2018-01-21 22:25:02
  感谢茉露副总编热情洋溢的点评。一篇写作札记,是拾取写作过程中的若干想法的资料,是对原作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和说明。离开原作品,就没有札记存在的价值。但它本身也是一篇文章,现在受到茉露副总编的重视,我也感到很高兴。祝茉露美女工作愉快,生活舒心!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