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忆江南】老桥与老亭(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忆江南】老桥与老亭(征文·散文)


作者:一心散文 布衣,440.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39发表时间:2018-01-22 16:38:49


   一、老桥
   江南水乡,自然水多。
   河湖交错,溪流纵横,一经一纬地将江南织成柔亮的绸缎。昔日人家,依水而居,房前门后几乎都有河埠头,几级石阶下去,便可淘米,洗菜,浣衣……十分便利。
   江南的水多,桥亦多。大大小小的桥实难统计,古城绍兴就有四千多座,是享有盛誉的“桥乡”;姑苏城内河流密布,桥梁众多,被称为东方的“水上威尼斯”;连小小的乌镇,最多时也有一百二十多座,有“百步一桥”之说。
   江南有许多老桥,格局一般不太大,架设在小水之上,刚柔相济,静动相宜。试想那白墙黑瓦、烟柳窄巷的江南如若没有了小桥流水,定然是凝滞而沉闷的。
   老桥,是江南的符号。它不但在人们平凡的生活里,还在美丽的传说里,绝妙的诗句里,浅淡的水墨里,因而名桥众多,西湖断桥,周庄双桥,苏州枫桥,扬州二十四桥,上海外白渡桥……
   我曾于一个秋日慕名而去寒山寺,趁着暮色去访枫桥,未想到游客依旧众多,到处熙熙攘攘,是断然体会不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的意境的,骤然兴趣大减,从此对那些名桥望而却步。
   到是江南乡间的一些老桥,同样不乏古朴而美丽的神韵。
   宁波就有不少这样的老桥,望春桥,听泉桥,浣花桥,皎溪桥……桥名已然让人沉醉了。
   我曾数次去拜访宁波西郊横街镇的万安桥。它地处偏僻的村落,是浙东唯一的双孔石拱廊桥,始建于宋。桥的南北曾有宋代赫赫有名的桃源书院,是浙东文人汇集之地,此外还有华源草堂、泗洲书院,往来于桥上的著名文人墨客有王安石、张峋、曾巩、张孝祥等。
   万安桥下的溪水古称“桃源溪”,大雷山之水经其入广德湖,然后又流入城内的月湖。如今,桥水历经岁月,唇齿相依。晴空丽日下,半圆的两个桥孔倒影在水中,中间粼粼两汪碧波流转,宛如美人含情的双眸,顾盼生辉。如在月下,那虚虚实实的圆,更似两孔月亮桥,与天上月,水中月交相辉映。坐于木质廊桥之上俯视,水澄,月明,心静,实在美妙得不可言说!明代王信睿《万安夜坐》有诗云:“虹跨清溪有万安,危亭崎立倚天宽。夜来坐爱云擎月,吟罢闲看水月滩。”此情此境竟如此相似,只是两岸少了如云的桃花吧!
   这座老桥让我肃然起敬,它沐过宋元的风,浴过明清的雨,送过民国的新娘,行过现代的摩的,可它依然坚实,它的韧性和力量在骨子里,这一点,狂风知道,暴雨知道,烈日知道,山洪知道,时间也知道。
   千百年来,桥与水相伴相生,不离不弃,在漫长的光阴中一同老去。老桥与老水成了最知心的伴侣,水是灵,桥是魂,形成了江南独特的风情。
   没有桥的水是孤寂的,那水日夜不息地独自流淌,烦了,倦了,冷了,谁会听她诉说,谁会让她依靠,谁会日复一日地用安暖的目光送她流向远方!
   没有水的桥是悲凉的,曾在乡野见过一个古洞桥,因村民搬迁,水也改道,桥洞下只剩下碎石杂草。瘦瘦的拱桥突兀地弯在空旷的天地间,远远望去,如垂暮老人空洞而干涸的眼,全然失去了那份灵动之气!
   在新时代的变迁里,老桥渐渐落寞了,蓝天、白云、碧水慢慢儿离它们而去,还有那些和它们一样古老的老桥们,在风雨里残破、毁损、废弃或拆除……
   一座老桥就是一部史书,冷静地记录着无数过往的人和事。在时光的长河里,老桥注定是个守望者。像一个痴情的青梅女子,守望着那个过桥远行的白衣少年:
   我还在江南的那座桥上等过帆
   你的轻舟还要远去几重山
   十八抱壶殷殷斟过的送君酒
   八十投杯犹有暖意仍呵手
   君不归,桥未老。君若归,桥已逝,何处迎君来?
  
   二、老亭
   在我国传统建筑中,亭,堪称一朵瑰丽的奇葩。
   它的身影随处可见,边防要塞上,青山秀水间,豪华园林里,街头巷陌边……几乎遍布了大江南北。
   亭,精致了中国的山水。千百年来,它以优美的姿态端坐在古老的时光里,绝世而独立。
   一座老亭,耳闻过多少离乡的悲。古来驿道之中,十里为一长亭,五里为一短亭。远行之游子坐于其中,一杯薄酒,两双泪眼,三行骊歌,四面寒风。身未去,心亦冷。为此,老亭里留下了多少悲凉的诗句,“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一座老亭,目睹过多少离情的伤。在那“寒蝉凄切”的清冷里,一代词人柳永与心爱的人对着长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是别离,此去经年,不见伊人,只见“杨柳岸,晓风残月”;那《牡丹亭》里的崔莺莺,被迫在十里长亭送别张生。此处就是分手之地么?只怕那“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秋景秋亭愁煞人,又有谁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弹指一挥间,无数的悲欢离合早已落幕,唯剩一些老亭在历史的风尘里茕茕孑立。
   老亭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因为它有凭眺、小憩等作用,还因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它造型优美,玲珑通透,最迷人的是那屋顶檐角。这一点南北略有不同,北式老亭的屋檐厚重、平缓,显得端庄气派,而江南老亭的檐角一般高翘欲飞,显得轻盈俏丽。
   江南老亭众多,著名的有滁州的醉翁亭,绍兴的兰亭,杭州的湖心亭等,仅苏州园林里就有沧浪亭、真趣亭、二仙亭、月到风来亭……可谓名亭荟萃。
   而我最喜欢江南水亭,杭州的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自是妙不可言,但游人如织,失了一份清静。
   一个温晴的初秋,我去拜访慈城的师古亭。它是宁波现存的唯一一座乾隆年间的亭子,是知县胡观澜重浚慈湖所建,为崇仰宋儒杨简(慈湖先生)师道教泽、千古表率,故名师古。慈湖开凿于唐代,杨简曾筑室湖畔,发展心学。他倡导慈孝,故名慈湖。古朴的老亭与秀美的慈湖相伴,悠悠千载。
   下了车,便看到一湖秀水,湖心筑一长堤贯通南北。漫步其上,迎面就是飞檐斗拱重檐六色的“师古亭”。亭是攒尖式,梁架简实,有十二根石柱。柱上刻有两副楹联,北柱书:“锦城环抱峰头翠,镜水平分涧底清。”南柱书:“三围秀色从中起,一片冰心望里收。”寥寥数字,竟把这慈湖之美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叹服。
   坐于亭内的石凳上,旁边游客不多,颇为清静。放眼远望,青山如黛。近旁碧水微澜,澄澈明净,一圈儿树影在潋滟的水波里轻轻地摇晃,光影变幻,舞姿婆娑。一湖水妩媚到了极致,是让人着迷的。宋代进士桂锡孙曾盛赞慈湖美景:“一碧浸空,千翠倒影,山含采而水含晖。”的确美不胜收!
   一座亭,一湖水,静动相宜,形影相随。亭无水润,则会枯涩板滞;水无亭衬,则会单调孤寂。
   老亭,不愧是我国山水间绝美的点缀,如美人云鬓上的发簪,眉心间的花钿,秀耳上的玉坠,精致而典雅。
   冯骥才说过,一个民族应有反映民族文化的特色建筑,中式传统的建筑是有文化、有精神、有生命、有灵魂的。
   老亭,就是如此!

共 27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江南是水乡,桥自然就多。老桥是江南的符号,是江南的标签。江南的老桥,格局一般都不大,就架在水上。静止的桥,潺潺的流水,一静一动,相互映衬,使两岸的白墙黛瓦有了灵性,彰显出了小桥流水人家,这种典型的江南景致。没有桥的水是寂寞的,没有水的桥是悲凉的。所以,小桥与流水,是相互依恋,不离不弃的。老亭,是我国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几千年来,它站立在古道旁,迎送过无数的路人,见证了许多流年往事,人间悲欢离合;在江南水乡,亭子一般是站立在水中的,与潋滟的湖水碧波相守相望。湖水因亭子而灵动,亭子因湖水而秀美,是种别具一格的江南风景。可随着社会的发展,老桥与老亭日渐减少了,即使留下了的也都摇摇欲坠,斑驳不堪,它们凄凉的晚景让人伤感。此篇美文,意蕴丰厚,意味深长,描写细腻,有新意,有深意,散文韵味浓郁,语句凝练优美,让人赏心悦目。佳作,编者力荐!【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8012400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8-01-22 16:40:28
  好美的文章,让人流连忘返!
   感谢作者的欣赏,祝福写作愉快!
五十玫瑰
2 楼        文友:康心        2018-01-30 21:35:14
  真美的文啊,我词穷了。一读文就仿若遇见一个满腹诗书的美人,浑身都是灵气秀气文气散发。不知哪个是景,哪个是人。笔下生辉,真有这仙仙的感觉。
用文字记录人生的轨迹,修一条心心相通的小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