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四季的故事】树荫下的袁家村(散文)

精品 【晓荷·四季的故事】树荫下的袁家村(散文)


作者:易帆 布衣,32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94发表时间:2018-01-24 14:28:17

对于农村,说实话,我有很多偏见,有很多关于它记忆,都不那么美好,我从5岁随父母下放到农村,我的童年少年几乎都在农村成长,自然在性格和人生观的形成,都与土地有关,既有它的朴实和厚重,也有它的自私和狭隘。尽管我现在依然住在城乡结合部,所谓的农村的样子已经荡然无存,没有牛粪、羊粪、猪粪的混合味道,没有麦草做饭的那种饮烟清香的味道,周遭早已被高低不同形状不同的楼房覆盖,看不到庄稼和牛羊。我清楚的感觉到,自己不能完全成为城市人那种优越和自以为是的高贵,也始终无法从根本上融入农村固有的卑微和固执,即便是我的骨子里印满了农村的痕迹。我永远成为一个介于二者之间的异化体,可农村的变化和农村人的命运我一直在关注。因为农村毕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
   早听说陕西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因努力打造关中旅游第一村,而享誉中原,2014年入村旅游人数竟达几百万,创造了农村旅游新模式,成为一种现象。看过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和《老农民》的都知道,在关中平原,农村最基本生产方式就是从土地上获取为数不多的价值,除了基本上靠天吃饭的种植外,还有养殖、手工作坊小型加工外,在实行土地联产承包制20年后,农民的主要收入就是靠养殖种植,还有劳务输出,即便是现在搞土地流转,农村发展依然缺乏后劲,的也很想知道在中国农村努力摆脱贫穷,继大寨模式,小靳庄模式,大邱庄模式、华西村模式、南街村模式之后,袁家村模式是不是又成为一种农村新型的脱贫致富新模式。因为袁家村在全国农村都否定公有制人民公社时,顶着好多压力,坚持集体所有制走到今天。带着好奇和疑问,今年六月六日我随旅游团去了袁家村。
   从平凉出发沿连霍高速公路,约莫4个多小时,便赶到了袁家村,还没进村,就被拥挤的汽车和人流场面所惊异,在村外临时的停车场,停满了周围市县的汽车,或许正值双休日,而且已经烈日炎炎的五月天,可这里一番热闹景象,并不宽阔的马路,熙熙攘攘,随人流走到一个很有点古色的大门前,就看到门上有三个很熟悉的字——袁家村,这是1975年华国锋题写的,大门的对面,竖立着一块约有四五米高的石头,上面也是当年华国锋为袁家村的题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可见这个村当年也是赫赫有名的苦干村,据说是当年的村支书郭裕禄(和焦裕禄同名)带领全村人靠积肥、整地、打井、办副业,在土地里打了一个翻身仗,完成了集体经济的原始积累,成为当时的模范村,富裕村。
   尽管袁家村有着九嵕山的龙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昭陵,睡着一代明君李世民,可并没有受到皇陵的庇荫,这里自然条件并不好,没有多少物产,依然要靠农民的苦干和改天换地的激情创造财富,也要靠一个好领头羊的带领,坚持既定的发展路子,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走进大门,便看到街道两边长满了高大槐树,柳树、榆树还有柿子树,树荫下都是很有建筑特点的农家小院,一般都是楼下院子里是农家小吃,楼上便是住宿的旅馆,门庭虽然不大,但却保持着七八十年代,或者是五六十年代的关中农村建筑风格,有木门扇,高高的门槛,厢房以及陈旧的家具,有病、木柜箱子,而且门上木柜和箱子上都有那种很简单,但很有寓意的雕刻或图画,油漆斑驳,透着历史的气息,让人感觉实实在在的到了乡下,接触到久违的地气,虽然院子里已经有现代化的楼房,但也时时感觉到它的朴实和实在,叫人亲切和踏实。导游小姐安顿我们住下后,交待大家,下午就是自由活动,尽情体验这里的风味小吃和乡村风情,明早集合。
   因为早已饥肠辘辘,简单洗簌后,就直奔袁家村的美食一条街,缘于路上导游小姐的吹嘘和推介,尽管我不善美食,也不是吃货,但随着人群走进美食一条街,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一条洁净温厚的青砖小街,宽约三四米,中间有一条砖砌的小渠哗哗的流水就为青硬的砖街添了一道灵动。两边店铺作坊参差地向东伸延,建筑均为青瓦土坯房,而且都是油黑色的木板门方格窗,就像老电影里的米铺,连锁扣都是那种老式挂锁。锅台都是用黄土泥抹面,确实土的掉渣,但却很干净(没用炭火,均以液化气为燃料)。每个门店前都摆着老式长条桌凳,而且透着油光,这条街虽然不长,但却汇聚了关中的特色小吃,粉汤羊血烙面皮,礼泉烙面,乞丐酱驴,仙草芋头、韭菜盒子麻花驴蹄面。旗花面、红薯手工粉、柞水洋芋糍粑、陕北大红枣粘糕甄糕,铁锅鸡,乾县豆腐脑、岐山夹板肉、厚德麻花、关中手擀面,淳化荞面饸饹,刘老大生汆丸子、野菜疙瘩、涮锅油饼、西安锅贴、秘制酱菜刘家辣子酱五谷豆面油茶、酸奶麻辣粉80后冰淇淋店等小吃,均以手工现场制作,这里的游客们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我和同伴也不顾吃相,挤在一个桌子上,满头大汗的吃了驴蹄面,夹板肉,虽然价格稍微贵点,但味道纯正地道,余味无穷,远比酒店里的小吃好吃多了,真让人大饱口福,虽然肚子已经饱了,但看到旗花面的颜色,忍不住一人又吃了一碗,这里的小吃基本上是一家一味,绝无重复,而且服务态度很好,掌勺做厨的都是身着灰色工作服的乡村大婶大姐,见不着城市里浓妆艳抹的服务小姐。
   走到东头开始往西折回,显然这条街是U型街道,便看到具有关中民间特色作坊和店铺:油坊、布坊、醋坊、茶坊、面粉坊、辣子坊、豆腐坊、醪糟坊、蜂蜜坊、药坊,还有蒙了眼睛的毛驴围着碾盘碾着鲜艳的红辣椒,整条街道走过去,可以嗅到淡淡的酒香、浓浓的醋香,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这种原生态作坊,一下子把我们拉回到父辈们生活的那个生活形态,倍感亲切和眷恋。我和同伴一一观摩照相,有时还忍不住品尝一下,试图在记忆的筛子里能否翻出童年的影子。
   我不知道当初打造这条老街或者老巷的设计者,是出于何种设想和创意,但置身在充满泥土味道的的老巷,品尝着久违了的纯正小吃,脚踏着灌满岁月包浆的青石,身体和灵魂仿佛更能接近一些,人们好像一下子回到一种朴实和厚道,这里虽然很拥挤,但没有人吵架,没有人插队,没有人高声吆喝,也无小偷小摸,也不见警察保安,但秩序却是纷乱却不无章法。在这里好像根本不存在欺骗或怀疑,不用担心地沟油或添加剂,让人有一种安全的回归感。这种参与式的旅游,更具它的潜力。但我想,正是街上的老建筑给了这些老工艺一种载体,才使得古建筑这一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的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得益彰,完美结合,让袁家村带给人们还原历史、体验乡村的感受。
   从美食一条街出来往东南角走,便是关中印象体验基地一条街,这里和美食街相比,相对清静了许多,都是很有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筑,也有地方特色的食品作坊和旅馆,还有装修比较高档的酒店,我们也只能走马观花的转转,也说不上子丑寅卯,但却实实在在的感觉到,这条街的设计者,似乎在着意打造一个集中国北方和南方特色于一身的古建筑群,因为周遭依然在大兴土木,而且一个个都是相对独立的院落,建造得风格也不尽一样,所有这些都让人对这个集体所有制下的关中农村刮目相看,要知道,继西安周边以农家乐休闲为主导的上王村衰落后,袁家村算是西安周边休闲旅游的一个知名品牌,也为袁家村创造这样的奇迹感到惊叹,从“全省新农村示范村”到“全国村镇建设先进单位”,从“陕西省一村一品农家乐明星村”到“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让这个很不起眼的乡村,成为全国注目的焦点。
   从一座看似城门的不大的城门出来,便是特色农业体验基地,看到一些游客在果园,玉米地或菜园里游弋,有一种田园式的悠闲风格,绿色的庄稼似乎也格外惹人喜欢,一丝丝凉风不时掀起衣角,让人舒心和惬意,远处的昭陵,虽不雄伟,但也有一种静穆的端庄和安详,所有这些不由会让人回忆起小时候的家乡,碧绿的苜蓿地,一望无际的玉米地,金灿灿的麦子,宽阔的河滩,清澈的门前小河,还有低矮的土坯瓦房,袅袅的饮烟姥爷长把烟锅,姥姥绵长的故事和母亲亲切的呵骂,或许每个人的地理坐标和精神坐标,都离不开故乡,离不开出生地和从小长大的地方。或许这也是乡村休闲旅游的真谛所在,因为我们在这里看到许多很普通的外地人,对于袁家村的古建筑和餐饮文化都有一种亲切感,或许这里让人找到精神上的根。
   下午时分,也是一天最热的时际,袁家村最热闹的地方便是万人茶坊,这里利用以前生产队里的马厩改造而成的“童济功”茶庄。它是一个四方大院,两旁是相互约有六间房长的酷似廊坊的用柱子作为支撑的厢房,屋顶上都是那种被烟熏的黑黝黝的木缘领条,灯泡是都安装在一个掉在屋中间的一个老式马车木头轮子上,周边还吊有一些五六十年代还在用的农具,黄土地面已经被人踩踏的很瓷实,虽然不时有服务员在上面洒水,但却不沾脚,两厢房中间是摆满高低、大小不一的各种方桌和凳子的大院子,院子里也有看起来已经很有年代的榆树和槐树,浓密的树叶恰好成了天然的遮阳伞。在院子的上方,有一个十米长六七米宽的土台子,中间放一个用红布铺盖的桌子,两旁放着两把太师椅,有两个捏这很长旱烟的六七十岁老汉,从脸上的颜色看都是很地道的本地老人,他们很悠闲的抽着烟。隔一段时间会拿起桌子上的扇子,说一段评书。土台子的两边,各有一座烧水的土茶炉,并配有很大的手拉式风箱,茶炉上隔着几把很大的长嘴水壶,不停的冒着热气,每当有客人点歌,随着音乐,会有两个穿着红色的上衣的村姑,很有节奏的拉起风箱,身体也会随着音乐摆动,节奏分明,和音乐声别无两样,仿佛那歌声是从风箱里传出来的。尤其是有一个年龄尚小,也不过十七八的女孩,拉风箱的动作着实淳朴可爱,扎着的马尾辫,随着拉风箱的动作和音乐左右摇晃,脸上洋溢着灿烂、自信、骄傲,些许还透着一些矜持的笑容。我感觉这是世界上最美的笑容,纯正、简洁、朴实。
   在这里每个人花上15元,便可以坐在很旧但泛着油光的方桌前,喝上这个茶庄的“童济茶”,这种茶是用偏口大铁壶泡的,三两人一壶,用的是比喝酒大一些的瓷杯,听评书、秦腔或者现代歌曲,看拉风箱,喝大壶茶,感觉像回到一个久远的年代,一种群体的快乐和自在,虽然周围都是些不认识的人,但这些人也和自己一样,在享受一种久违的感觉和满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惧怕孤独,喜欢多样性和新鲜感。在城镇化建设和大城市人口膨胀的今天,人们一边享受着大城市提供的多元文化和更多的消费服务的同时,也在渴望一种田园式的宁静和清新,厌倦了城市的喧哗和紧张,来这里坐坐,也算是一种暂时的解脱和治疗,达到陶渊明那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境界。在这点上,袁家村人的聪明的,也是值得称道的。
   在万人茶坊喝茶休息了两个小时后,我们动身参观了袁家村纪念馆,这是一处老旧的门面,上面写着“村史馆”。推开木门走了进去,里面是一个极富现代感的展览馆。好几个展厅分别以不同的角度和内容展示着袁家村的过去,有贫困艰难的苦难史也有走向致富的奋斗史,有大量图片也有件件实物,见证着一个村子的艰辛历程和所获的种种荣誉,记录着各个时期的袁家村以及袁家村的主要人物和事迹。尤其看到那些建砖窑,办石灰场的图片和那架印证这历史痕迹的马车,不由让人感慨万千,通过记录珍贵史料,一个村庄的记忆被存留,甚至在画面中复活,不知在今后的岁月,袁家村的后代是否会延续这种艰苦奋斗不屈不饶的精神。
   中国农民世世代代都梦想着,能像城市人一样生活,可通过多少代人的努力,这个梦想似乎还很遥远,在不背井离乡的前提下,能否达到小康生活水平,袁家村可以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信条,在这一点上,袁家村也不例外,在信息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光凭文化归位和追忆过去,是做不大的。具有现代目光的袁家村人,当然不肯落后,一进入袁家村,可以看到醒目处都有“途家网、二维码等“互联网+”的符号,这种网络全覆盖的做法,为那些喜欢在网上晒自己的童鞋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为袁家村做了免费广告,提高了袁家村的知名度,真是一剑双雕。
   黄昏时分,我们走进一幢小楼,这里算是很具有商业气息和文化气息的小楼,有陶瓷制品,手工工艺小挂件,荷包、奇石、玉石、字画、葫芦工艺品、布鞋、鞋垫等各种文化创意以及潮流小店,虽然生意一般,但也是时尚和现代的文明的象征,更是关中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这里已经没了摇一摇那古井的辘轳,推一把磨面的磨盘,拉一下茶炉旁的风箱,转一转织布的手轮那种复古、怀旧的感觉,却被一种现代文化的氛围所包围。
   新建成的酒吧一条街,更具有西方的味道,成为这里最为奢侈的消费区。这里环境很优美,脚下全是青石板,依然有一小渠流水穿过,而且酒吧装潢考究华丽,空调全天开放,吧台酒柜上面洋酒国酒都有,而且价格不菲,我们三人只喝了几罐啤酒吃了两盘干果,就消费了二百多元,看来这里来的不仅有附近的农民,周边城市的工薪阶层,显然不乏土豪和富商,当然在这里游玩消费的大都是不知赚钱幸苦的富二代。
   当夜幕完全笼罩了袁家村时,美食街和体验基地已经陆续关门,只有农家乐和烧烤区、酒吧一条街上依然热闹,而这时最有意思的是去袁家村的小广场跳袁家村舞,在这里,互不认识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手拉手围着中间熊熊篝火,在领舞的带领下,挑起那种很像藏民锅庄的舞蹈,领舞很热心的教大家袁家村舞,说是一个西班牙人创意出来的,成为具有关中风情的袁家村舞,不过这种舞蹈确实让人很振奋,人们仿佛找到一种世界大同的感觉。我随着这种舞蹈亢奋着,喜悦着,这种地球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部落的庆祝丰收、表达喜庆的狂欢形式,可以说延续了几千年,尽管肢体动作不同,音乐不同,但其所要表达的内容却十分相近或相同,这让我脑海里浮现出六十年代那种“忠字舞”,尽管那时人们有些狂热和失去理智,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所散发出来的巨大潜力和热情,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如果说怀旧是每个人的一种情结,那袁家村在这个方面也算匠心独运了。“怀旧”“复古”在某中意义上与现代化的方向并不矛盾,守本分而不掺假,求舒适而不浮华。传统文化里追求纯正、简洁、朴实的主旨,同样是现代化的践行方向,同样是现代人的“美梦”和渴望。
  

共 563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作者抛出了对农村和城市的看法,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触,这或许太无奈。接下来,作者提到了陕西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因努力打造关中旅游第一村,而享誉中原,通过作者的进一步介绍,不得不让人产生好奇。随后,小编跟随作者的行程,开启了随旅游团去了袁家村。在作者娟秀灵动的文字里,小编真切地感受到了那里的现代化的建设,充满风味的小吃和乡村的风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正如作者所言“人们一边享受着大城市提供的多元文化和更多的消费服务的同时,也在渴望一种田园式的宁静和清新,厌倦了城市的喧哗和紧张”,那么你去袁家村走一走吧,那里能让你体会到不一样的感觉。通过作者这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美丽和伟大,让人惊叹与折服!一篇很精美的游记,夹叙夹议增强了文章的内涵。一篇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80219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8-01-24 14:32:01
  美丽的袁家村,一个充满怀旧复古又不缺乏现代气息的地方,那里的人民享受着如今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好福利,我们应该心怀感恩,且行且珍惜。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8-01-24 14:33:15
  一篇佳作,欣赏拜读学习了。感谢老师赐稿,预祝老师在新一轮征文里取得好的成绩,祝创作愉快文笔丰硕!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3 楼        文友:何叶        2018-02-19 21:29:47
  恭喜精品!哥过年好!
何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