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桃阳,桃阳(随笔)
已记不清,这是我第几次穿行在桃阳村古老的巷子里。
第一次走近桃阳古村,是在十几年前。那时我与老公刚刚相识不久,在他的力邀下,我来到了桃阳。那时的桃阳古村落还保存完好,每个楼院虽显陈旧但还都有人居住,还有很浓的烟火气息。老公本是不善言谈之人,但却对村里的楼院谈性颇浓。一路上,他饶有兴味地给我讲着那些楼院背后的故事,讲述着李氏祖先夜晚私塾偶遇白银所变白衣女子发家的传奇故事……跟着他慢慢地游走在古村落幽深的小巷里,我更惊叹于那随处可见的精美的砖雕与木雕,还有那深深浸染着农耕文明的门楣文化。我第一次了解到,榆社竟然有这么一个如此神奇和富庶的桃阳。
桃阳,这个村名总让我浮想联翩。桃阳,桃阳,该是与桃林有关,难不成桃阳原来桃林成片,故取名为桃阳?后来听婆婆说,桃阳本名杨桃,确因此地杨桃成林成片得名。后来,村人嫌杨桃不好听,遂更名为桃阳。阳者,山南水北也。桃阳前有云族河,背靠小庙岭山,更名桃阳也算合情合理。从风水学上讲,前有河后有山,前低后高之地为风水宝地。我想,桃阳古楼院的主人,李氏祖先不远万里,从洪洞大槐树来这长满杨桃之地落户安家,必是经过了一番精挑细选和深思熟虑的。我也喜欢桃阳,从我听到她的名字,从我随老公第一次走近桃阳的时候。因为,我喜欢桃阳带给我的视觉享受,也喜欢桃阳的阳带给我的那种温暖明媚的感觉。
桃阳,地处西川土地平旷处,土地肥沃,人烟阜盛,人才辈出。不论是走南闯北,将票号开到祁县的李氏一族,还是抗战救国、公而忘私的郝家一门,抑或是曾闻名乡里县里的“铁姑娘”队,都曾将桃阳深深地刻进世人的双眸。在七十年代末,还曾有军队来此驻扎建设农场,现在的二六四医院的前身即是当时驻扎在桃阳的部队医院。桃阳,从来就不是一个寂寞的所在。只是,她的脚步走得过于匆忙,将楼院的记忆剥落在了寂寥的岁月长河里。等人们蓦然惊醒时才发现,桃阳已然衰老不堪,她正慢慢地从我们的视野中消逝。
我曾不止一次地跟随老公行走在桃阳古老的巷子里,端详过每一个楼院里的木雕石雕和砖雕,细品过每一个门楼上或刻或写的门楣文字,但却从未想过用最真实的文字来给她留存记忆。现在,我又来了,以桃阳儿媳妇的身份,带着我的古村落采风群的文友们,也带着我的笔与无限的愧疚。但愿我们来得还不算晚,但愿我们的这支拙笔还能赶得上她太过匆忙的脚步,希望一切还来得及。
我又一次穿行在桃阳每一个古楼院的角角落落,这一次,我仔细地用笔将古楼院的布局图复原。每到一处,我的心就被震撼一次,每画一笔,我的心就会疼痛一次。我震撼于桃阳楼院格局的庞大,更心痛于如此完整的楼院建筑群却无人来挖掘与保护,一任她浸淫着风雨急速地老去。
我深深地叹息着,为着桃阳。那曾经见证了热闹与富庶的李氏一条街,现在已经寂然无声,一任那飞檐斗拱沉寂在杂草丛生的荒凉中老去。那雕梁画栋的双层明清土楼早已人去楼空,一任岁月斑驳了门楣,将曾经的繁华静默。
我深深地遗憾着,为着桃阳。这样庞大的古村落建筑群竟然养在深闺人未识!那精美的砖雕和木雕,那独具匠心的排水系统,那浸染了浓浓的耕读文化的门楣匾额,就这么被冷落着,遗弃着。在我走访过的村落中,她是最出彩的一个,却也是被冷落遗弃得最彻底的一个。就像一篇文章中说的“野草和村庄之间正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桃阳也是。野草正疯狂地侵占着桃阳古村的领地,从院外到院内的每一个角落,那种衰败是触目惊心的,如果再不加以保护,或许我们就真的只能到记忆中去追寻她曾经的美丽了,或许有朝一日这样的场景就会变成现实:“这村里站着最后一座房子,荒凉得像世界的最后一家。这条路,这小村庄容纳不下,慢慢地没入那无尽的夜里。”
桃阳,桃阳,我该怎样才能牵绊住你匆忙衰老的脚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