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四季的故事】一次不寻常的培训 ( 散文)

精品 【晓荷·四季的故事】一次不寻常的培训 ( 散文)


作者:淡文竹雅 童生,942.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51发表时间:2018-01-28 18:32:43

在工作岗位时,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和学习班,县、市、省、国家级的培训都参加过,也参观考察过好多的城市。可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最难以忘怀的是全国老促会(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举办的大讲堂。
   一、
   2007年11月我有幸参加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妇女工作委员会举办的《学习十七大,促进老区家庭致富》大讲堂。
   十一月,黑龙江早已进入冬季,祖国首都北京的温度适中,空气清新,天气不错。我们来到南池子大街缎库胡同5号南池子宾馆,这是一个部队的招待所。西邻天安门,东靠王府井。南池子大街不怎么宽,路两边的槐树还绿着,路面上已经有了一些落叶,一台自动扫地车把落叶吸到车里,一片深秋的景象。报到,领取培训材料,找到房间,稍事休息。
   下午,没什么事情,我一个人去王府井大街游览。出了宾馆往南走不到100米,便是菖蒲河公园。这是依着一条小河建起的长条形的公园。据说,这条河原来是盖在下面的暗河,最近几年市政府把它挖掘出来,修建了小桥、假山,栽植了绿篱、松柏、竹子、菖蒲和月季,铺上了青石板路。小河的水浅浅的,轻轻地流淌着,河边是高大的垂柳,柔软的枝条在风中摇曳,如少女的身腰般的阿娜多姿。抬头望去,阳光从树隙中照射进来,有轻薄的烟雾缭绕,风儿吹过,拂动的柳枝犹如绿色的丝绦在烟雾中嬉戏。小路弯弯,游人漫步,那小桥、那亭阁掩映在绿树间与红墙相衬,景致十分恬淡、幽静。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过,那松风竹韵浸透衣袂,真是层层叠绿,曲径通幽啊。
  
   二、
   新的一天开始了。培训的第一天有好几项内容,日程排的满满的。第一项内容是与中国老促会的领导合影。早饭后,我们从南池子宾馆出来,往右拐,有十几米便穿过马路,到对过(西面)的小胡同,进入劳动人民文化宫。进门,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繁茂的柏树群,这里生长着大都是500年以上的古柏,个别后补植的也有300年的历史,大部分是修建太庙时栽植,每棵树上都有编号,是有户口的啊。穿过古木群,从一个小门进去,就是太庙的三殿演出厅,也是我们上课的地方。又走过一个高门槛的小门,就是太庙的正殿了。红墙、高柱、琉璃瓦结构的古建筑在金色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恢弘庄严,还有几分神秘感。古木参天,青石铺地,玉栏石阶,整个感觉是那么庄重静谧。大家抢着拍照,身置这红墙碧瓦之中,似乎回到了几百年前的皇宫一般,心底涌动着莫名的激动和感慨。
   8点40分,我们已经整齐地站在早已排好的架子上,等候和领导们拍照,凑巧了,一位资深的领导记错了地方,要晚7、8分钟才能到,北京的早晨也有些凉意,好多领导已经坐在前排了,这时,一位叫扬立的老大姐(中国老促会的)站了出来,高声说:姐妹们!我们唱几首歌吧!说着便举起双手打着拍子,唱了一首《红梅赞》,又唱了一首《我们在太行山上》,这激扬的歌声在寂静的太庙的大广场响起,显得特别的雄壮。我们被杨大姐的情绪感染了,唱的特别起劲。平时我们也曾在茶余饭后到歌厅唱歌,那就是一种消遣,没有什么激情。在这里唱起来,感觉是特别的不一样,我们似乎置身于解放前夕的战场,闻到了战争硝烟和血腥的味道,心中有一种激情在燃烧!
   杨大姐有力地挥舞着双臂,非常投入地唱着,这哪里是一位67岁的大姐啊,分明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姑娘,激情饱满,斗志昂扬。我想,此刻她的思绪一定是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祖国解放的前夕,那遍山的红梅如同东方欲晓的红日,照亮了祖国大地,照亮了人民的心!焕发着永不凋谢的青春光彩!
   她陶醉了,也陶醉了我们每一个人。青春的激情在明亮的眼光中闪烁;青春的旋律在雪白的发丝间飞扬;青春的神韵在稳健的步履中飘逸;青春的生命在摆动的双臂中延伸。
   这激情包裹着我们,激动着我们,祖国的心脏永远同老区人民的脉搏一起跳动!
   这激情鼓舞我们认真学好每一课,认真交流好建设老区的经验,建立了全国革命老区间的友谊!
   这次大讲堂,学习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听取国家有关部委的权威人士讲授关于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老区扶贫开发步伐、国际形势、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奥运筹备情况、太庙介绍、提高老区妇女工作水平等课程。二是交流全国老区建设工作的经验。三是参观考察。日程安排是上午听课,下午经验交流或者参观游览名胜古迹。
   中国老促会的组成人员大都是从各部位离退休的老同志。他们特别的热情、认真的接到来自全国各地老促会和来自老区最基层的同志们,细致周到的为学员们服务。尤其有几位女士,年纪60多岁,与我们同吃同住,形影不离,时时刻刻出现在我们身边。时不时地到驻地问候大家,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吃饭的时候,她们也关切地问我们饭菜是否可口,还有什么建议等等。外出参观时,她们跑前跑后地照应我们,生怕我们走散。上课前组织学员们上台唱歌,而且都是红歌,把我们带进那个火热的年代,让参加学习的人们感到特别的温暖。
  
   三、
   在南池子宾馆往南走50米,有一个文物保护单位——皇史宬。午饭后,我怀着好奇心独自来到这里游览。皇史宬,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皇家档案库。始建于嘉靖十三年(1534)七月,建成于嘉靖十五年(1536)七月,清嘉庆是二年(1807)重修。
   皇史宬,占地8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分宬门、正殿、东配殿、西配殿、御碑亭五部分。正殿是我国大型古典无梁建筑,全为整石雕砌(包括门、窗、匾额),殿内大厅无梁无柱,南北墙厚6.4米,东西墙厚3.45米,乃石砖拱型建筑,整个大殿不用一砖一木,是谓:“石室”,殿内地面筑有1.42米高的石台,其上可排列151个包铜皮鎏金雕龙的樟木柜,是谓:“金匮”。整个建筑与装具既能防火、防潮、防蛀、防霉,而且冬暖夏凉,温度相对稳定,适应保存档案文献。明、清两代这里主要存放列朝皇帝实录、圣训,玉牒(皇帝家谱)等皇家档案。另外,还存放过《永乐大典》副本,《大清会典》、将军印信等重要文件。
   如今,朱门禁闭,荒草盖地。曾雄伟恢弘的与皇宫建筑相象的大殿,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好象一个年迈的老人,沉浸在对往昔的回忆里,不去理会人们的关注和仰望。风蚀的大理石栏杆上的雕刻,隐隐透露着当年的雍容华贵和壁垒森严。
   观看大殿的外貌,看着标志牌上的简介,我为古代建筑的精致、实用而感叹。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绵长。尤其是古建筑的精美堪称世界一流!
   在学习期间,劳动人民文化宫研究室主任给我们专门介绍了有关太庙的基本常识。太庙,是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全国只有一处。太庙,是明清两朝的太庙。清朝建立后,并没有破坏太庙。太庙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紫禁城一同建成的。从建筑上看,其价值从某些方面超过故宫。因为故宫被烧过多次,太庙却没有被烧过,保存的非常好。在建造时,就很注重质量,台阶、殿顶、雕饰都有讲究,是最高级别的,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建筑群。太和殿是金銮殿,太庙的位置比太和殿靠前一段。太庙,基座有8米高,木质结构,金丝楠木(非常珍贵的木材)建筑,高13.2米,比太和殿高,寓意帝王不能压祖。
   我们每天都在太庙的后殿的演出大厅听课,休息时间,我们穿过角门,走到太庙的大殿前散步,看古柏,赏古迹,用手抚摸那些雕刻着云朵、莲花、龙凤的图案,心中想象着这些古柏和建筑经历了近580年的沧桑,多少帝王早已逝去,唯有金碧辉煌的建筑和郁郁葱葱的古柏依然矗立在这里,没有一点儿衰败的迹象。人们在这里浏览、参观,观看演出,举行外事活动,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点。帝王早已作古,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永存。
  
   四、
   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不禁想起文革期间,天安门是我们心目中最神圣的殿堂,神话般的新奇。那时,只有国家领导人才能登上这个城楼,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这里接见红卫兵,使我们十几岁的青年近乎于疯狂。天安门,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心中的图腾。而今,平民百姓都可以登上城楼,领略当年皇帝颁诏和国家首脑检阅百万游行队伍的风姿。
   天安门雄伟屹立在首都北京的中央,红旗招展,红灯高挂,红柱红门红墙,高高的楼顶金碧辉煌。天安门的大厅里,摆着红木包着金边的椅子,供领导人休息用的。四周展出的是有关的图片资料,反映了天安门兴建至今590年的历史。几经兴衰,几度修建,今天这个雄伟的城楼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青春焕发地伫立在天安门广场。放眼望去,高楼林立,绿树红墙,游人如织,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天安门城楼下来,去故宫参观。从午门进去,便是太和殿,也就是金銮殿,正在整修,我们便到西侧的各个展厅里参观明清两代皇宫中的用品。武器、乐器、朝服、器皿等一应俱全。虽然大部分是复制品,但从中也了解到当时宫廷的生活状况。然后,去西六宫参观,狭小的院落,长长的过道,高高的门槛和高高的红墙。每个宫,就是一个院落,进门有影壁,正殿,东西配殿,正殿是妃子居住的地方,屋子不大,陈列的器物都是金银玉器,大都用黄金包裹或者镶嵌着玉石和珍珠,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依然如故。但是,人去楼空,物在人非了。看那锦被罗纬,不知浸透多少苦涩的泪水啊!每个高墙围障,壁垒森严的宫院,演绎了多少争宠失宠的故事啊!
   从西六宫出来到御花园,楼台水榭,假山古柏,池中的牡丹叶子早已落尽,回想当年是何等的葱郁繁华,如今松柏苍翠,人已换了几代了。我抚摩着虬劲的古柏,感慨万千。
   我们从东侧返回,因为时间的关系,东六宫已经来不及参观了,腿脚也觉得累了。从太和殿东走过,正看见红日斜挂天边,把紫禁城映得一片金黄,由于空气比较混浊,太阳就是一个红红的圆体悬在金色的古建筑之上,我们赶紧拍下了这难得的景观。
   望着这宽阔的太和殿前的广场,似乎听到了当年皇帝理朝议政的恢弘场面,旌旗飘飘,百官齐拜,卫士肃立。脚下的石砖已经风蚀破损,这里面曾经演绎了多少倾轧杀戮的惨剧啊!如今,青石尤在,人已成灰。惟独这紫禁城与青松翠柏,百年不衰。
   故宫,人类文化的遗产,以它特有的魅力跻身于世界之颠!
  
   五、
   在北京培训的日子里,总是在感动中度过。那种久违了的感觉是那么的珍贵。
   每次听课前,来自老区的姐妹们都争先上台唱歌跳舞。她们深情的、特别投入地唱着、跳着。台上台下互动,来自大草原的长调,来自山西的小调和湖南的民歌,展示着老区姐妹对战争时期的怀念,对先烈的敬慕、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赞颂。这种感觉打动人,感染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如鱼得水般的交融在一起。
   最令人感动的是中国老促会的几位大姐。她们都60多岁了,那种敬业精神和周到的服务,让每一个人都发自内心的感动。杨立大姐67岁了,看上去就象刚刚50岁的样子,体态轻盈,步履稳健,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笑容,说起话来声音又清脆又甜美,灰白的头发烫成了大波浪式的短发,整个人精干利落,朝气蓬勃,给人的感觉是特别的清爽和美丽。每天她都把课前的活动组织得特别的活跃,把大家的情绪调动到最兴奋的程度,让我们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开心。甘大姐65岁了,自己开车,才拿到驾照不到4年。她整天陪伴着我们,不论是吃饭、上课、参观、购物,她的身影总是在我们的眼前晃动着,直到每个人都回到驻地,她才会休息一会。还有一位男士,是大校军衔,给我们管理后勤,服务的周到热情还特别的谦虚。每逢去参观,他就穿上一件大红的夹克衫,走在队伍的前面,做先导。他说,你们找不到队伍就找红色的衣服。在拥挤的人群中,他是那么的显眼。
   全国老促会的培训,学到了全国老区经济发展的知识和经验,更学到了老区的光荣传统,是一次心灵的淬炼。
   大讲堂的学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早已成为历史的一个微小的浪花。可是,老促会的领导与老师们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别开生面的学习、参观、交流形式以及带给人们的影响却是长远的,难以忘怀的。老区精神永存。

共 47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生动的叙述,厚重的内容,叙述自己参加全国老促会在北京举办的培训会的心得体会。虽然那次培训是十年前,但作者却记忆犹新,确实是收获太多太多。文中详细地叙述了那次培训的全过程,第一天的开幕式和领导的讲话就让与会者充满激情,培训的内容更是学到了全国老区经济发展的知识和经验,课间的活动是唱红歌等更让人心潮彭拜。在北京的参观浏览和京城的古迹也让作者难忘,特别是天安门城楼的参观让作者激动。感谢作者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80203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8-01-28 18:36:43
  这篇散文,叙述自己参加全国老促会在北京举办的培训会的心得体会。虽然那次培训是十年前,但作者却记忆犹新,确实是收获太多太多。文中详细地叙述了那次培训的全过程,包括学习和参观。
   感谢发文分享,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回复1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18-01-30 22:28:54
  谢谢编辑老师辛苦编按!
2 楼        文友:何叶        2018-02-03 15:57:38
  恭喜精品!姐加油!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18-02-03 20:57:09
  谢谢美女社长!一定加油!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