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涯“我的生活故事”征文】踏雪寻梅(散文)
踏雪寻梅,这词语多美啊!
可是每到冬天,想着我小时候上学走远路,或者过年去舅舅家拜年,我最怕下雪。
那时候,大西北的冬天特别的冷!一到冬天寒风飕飕,迎风飘来的雪花打在人们的脸上生疼,灌进脖子里特冷!这雪一下就是三五天不晴,一场未融化,一场又连着下个不晴;冬天的雪花最爱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摸摸的铺天盖地而来,常常积上个一扎厚或者一两尺厚,且一冬难以消化。走在雪地里咯吱、咯吱心里难受,走不远就浑身发热,头上冒汗,浑身瘫软没劲!雪花便成了我们小孩子过年跟秧歌的拦路虎,我很討厌她。
上小学那会儿,每当夜晚下了雪,第二天一早起来,我都得跟着父亲扫雪,院子扫了扫庄外的路,路扫开了我就背上书包去学校,到校后的第一任务仍然是扫雪,或往树坑里堆雪,小伙伴们把校园扫干净才能进教室早读,我们的小手、小脚、小脸蛋都会冻得通红。我从小怕冷,因此,我討厌冬天,更討厌冬天下雪。
长大后,在好多书本里我看到了踏雪寻梅这样的词语!我就想:这奇了怪了!我踏过好多雪,咋就从没看见腊梅花开在悬崖峭壁上呢?
记得我上高一那年冬天过年的时候,我和妈妈去大舅家拜年。大舅家离我家有百十里路的远,且在有石头的大山深处,那时交通不方便,十六岁的我是骑自行车带着妈妈转娘家的,妈妈自从到我家后第一次去生养她的老家,亲人相见各外亲,大舅留着不让我们回去,住了几天下了大雪封山出不了门,我娘俩就在大舅家做客十多天,待我们回到家时,体弱多病的的父亲因炕填不热,吃不上热饭,感冒时间长了变成伤寒病,父亲这一病几年不好,让本很贫穷的我家雪上加霜,我一边借钱用架子车拉上父亲进城看病,抽空读完我的高中,个中滋味不想细说。
结婚后,我跟老公去他老家山沟里过年,那个地方山大沟深,没有窖水,更没有自来水,乡村人清早起来要到五里路外的喇嘛窑沟里挑泉水,吃水都有困难;遇到下雪天,我婆婆高兴得用簸箕把水缸、大小锅盆都盛满雪花,等待消水我们过年烧米汤(熬粥)喝。我终于长大了!才知道雪的用途不光是湿润土地种庄稼还能给干旱山区人们解决喝水的大问题。那时家里都还很穷,白面很少,每到下雪天我常常看着一地的白雪出神,我奇怪的念头:要是这老天爷下的雪花都能变成白面多好啊!
再后来,我从文章里看到江南人羡慕雪!这又是为何?直到中年我去华南一带游玩,之后又去海南三亚过年,才知道这祖国领土好大。南方四季不分明,过年和我们的夏季气候差不多,他们没见过雪,不怪了,物以稀为贵嘛!
这几年,走南闯北的长了见识,梅花我也看到了,是今年早春在北京的一个植物园,赶上那里办书画展,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梅花盆景,花开的秀气文雅,可那里就是没有雪迹。因为阳春三月的北京已经像我家乡的初夏!
我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梅花遇在北京!哦,这时我想:《红楼梦》里曹雪芹先生笔下的妙玉采积悬崖上的梅雪露水煮茶招待宝玉的情节地点大概就在北京吧?
据科学家们说现在全球变暖的原因,主要是工厂增多,人为的破坏了自然环境!最近这几年,我的家乡大西北的冬天也雪天少的可怜。
人生走近暮年,我才感受到冬天看不见雪迹的无聊和无奈!因为天不下雪,气候就会变得干燥,空气污染严重,感冒、咳嗽、流鼻涕等种种流行病毒繁植,人多相互传染,医生专家也没了折。
今冬我的家乡干旱,这两天才下了一寸厚的积雪;走在这洁白无瑕的梯田山坡,或是政府门前的绿化带旁,我好兴奋!看着久违的雪花铺就的白地毯,我不忍心踩踏,像保护珍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将她装进相册。我知道:大西北的腊月气温下降都在零下二十摄氏度上下,既使我踏遍山川大地,梅花是寻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