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雪峰山里照夏棒(散文)

编辑推荐 【江南】雪峰山里照夏棒(散文)


作者:谷雨坡 秀才,135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44发表时间:2018-01-29 20:29:42

【江南】雪峰山里照夏棒(散文) 主峰位于湖南省洪江市境内的雪峰山,被联合国卫生组织誉为“没有污染的神奇土地”。岭峻山秀,植被茂盛,物种丰富。尤其是传说着西王母神话的帽子岭,有一座高山湖泊,常年只见水流出去,就不见有地表水流进来,在当地被人们称为“天上瑶池”。而从这座瑶池往山下流去的溪水就经过我的家乡木溪村。有时候到夏天的晚上,就有人到这条小溪去照夏棒。
   夏棒是土名字,它书名叫石蛙,体大,肉多,而体色金黄夏棒是帽子岭这一带雪峰山里特有的蛙类品种。《本草纲目》中记载石蛙有“治小儿痨瘦、疳疾最良”功效;《中国药用动物志》记载石蛙有“滋阴强壮,清凉解毒,补阴亏,驱痨瘦,化疮毒和兼补病后虚弱诸功效,其蝌蚪能乌发,卵子有明目”之功效。
   夏棒的生存环境要求非常苛刻,一般生长在山沟的小溪里,溪里的水要非常干净,水温不能高,还要有没入水里的石块缝。石缝越大越深,就越有可能有夏棒,旁边若水草丰盛的话就更适合夏棒生长。夏棒在下半夜之后都会呆在石缝中不动,只要手伸进去就可以捉到,而到白天就会无影无踪。
   夏棒常年生长在没有任何污染从瑶池流下来的溪水里,以虫子为食,肉嫩味鲜,没有一点泥腥味,是雪峰山帽子岭这一带特有的山珍野味。
   小时候跟着村里的长辈去那条小溪的红岩屋照过几次夏棒。知道照夏棒,不但要胆子大,还要熟悉小溪的情况,要知道哪一段山沟的溪水里有,哪一段没有,如果莽莽撞撞的去照,不一定就有收获。趁着有几天假,我邀上朋友刘华一起,回老家木溪村去照夏棒。
   当最后一抹晚霞渐渐地黯淡在西边的桃树湾上空的时候,邻居易传华听闻我们要去红岩屋去照夏棒,特地跑过来,愿意带我们去,他说他知道红岩屋的小溪里哪个地方有夏棒,并且还帮我们准备了一支手电筒和几捆松膏木,并说要到晚上十一点钟以后上去照夏棒最好。
   挂在天上的上弦月不是很亮,深夜的山里到处是黑黢黢的。路边的溪水时而“哗哗”作响,时而又悄然无声。沉寂的山谷中,不时传来一两声猫头鹰尖凄的叫声,路旁的虫鸣声,稻田里的蛙叫声以及他们三个人踏在石板上的脚步声,交错地在狭小的山里回响着。
   刘华看到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树丛,到处都是黑麻麻的,路也是坑坑洼洼的,即使走在中间,他也感到自己全身的汗毛都竖起来了,连连问我们到了照夏棒的地方没有。
   到了红岩屋的山下之后,易传华用手电筒往山上照了照,对我们说,从这里沿着溪水往山上去照,一定能照到夏棒。往上的路不好走,要我们小心一点,跟着他走就可以了,不要摔倒。
   刘华拿着手电筒在中间照着,易传华就带着我们溯着小溪往山上爬去。溪水不是很大,清凉,明澈,几乎每上去一点点,就会有一个水潭。水潭里有小鱼、小虾,我们的到来惊得它们一阵乱窜。一些石块上还有山螃蟹,不大,看见我们也是横匆匆地往水里逃去。一些草丛里,也不时惊出一些小青蛙或昆虫。我和易传华在水里见石缝就摸。
   易传华一边摸,一边给我们讲他以前照夏棒的趣事。他有一个晚上最多照到过二十多斤夏棒,并且都是半斤以上的,最大的一个有一斤八两。村里的老辈人都说,这可能是夏棒精,不能吃,吃了会出报应的,以后这里的夏棒就会绝种。他母亲无论如何都要他把这只夏棒放回到山里,并说要像敬神一样敬畏雪峰山里的东西。照夏棒也有个规矩,太小的,太大的,即使照到了,也要放掉,不能照绝。
   我和易传华摸了十几个石缝就抓到了五只大夏棒,刘华看见这么容易摸,也嚷着要下水来摸。易传华就让他下来试一下。不一会儿,还真的摸了两只上来了。刘华摸到第五个石缝的时候,感到摸到一只较大的,双手用劲一抓就摸了出来,好像还蛮长的,缠着他的双手。
   易传华用手电筒照着一看,忙喊道:“刘华,那是条蛇,快放开!”
   刘华一听到喊是蛇,吓得大叫一声:“啊,蛇!妈呀!”马上松开双手,用力一摔,才把蛇摔掉。手脚并用,“嗖”地就爬到了溪坎上面,跌坐在草地上,吓得脸色铁青,大气喘喘的,我站在旁边似乎都感觉到他“砰砰”的心跳声。这时旁边的树丛中又晃过一条黑影,“嗖”地窜向黑黝黝的山坡,我和刘华几乎同时“啊,鬼!”地大叫一声,以为又碰到山鬼了。
   易传华也被我们叫得吓了一跳,用手电筒往山坡上一照,嗨,原来是一只野山羊,连忙说:“你们莫要怕,就一只野山羊,哪里有什么鬼啰?差点把我也吓了一跳。还有,刘华抓的那只蛇是水蛇,没有毒。没事,我们以前也经常抓到过,它不咬人的,即使被咬了也没有事。”但是刘华已经被吓出了一身冷汗,脸色也煞白煞白的。他说他从小到大,还是第一次摸到蛇,以前看到蛇都怕,躲得远远的。
   刘华再也不敢下水去捉夏棒,之后易传华和我又摸到了十多只夏棒,这时手电筒也已经没有电了,就把带来的松膏木条点着,“哔哔啵啵”的松膏燃烧声在夜里分外的响。我们拿着松膏火把继续摸了一个多小时,已经快要到山顶的坪山塘了。
   一看背着的竹篓子,已经有二十多只夏棒,易传华还想去另外一条小溪再照一下,我和刘华看到收获不错,就催着回去。刘华说,看着这黑漆漆的大山还是真有点怕,尤其是怕再碰到蛇。于是我们横过一条山坡,沿着半界上的茶马古道,一个小时不到就回到木溪村,我们走在石板上的脚步声也打破了山村里夜晚的宁静的,引来一两只狗的狂叫。
  

共 21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湖南省最大的山,古称梅山,其地千里,南接邵阳、北到常德、西到怀化沅陵、东到益阳市和长沙宁乡县西部,雪峰山是其中的主峰地带,民国时期才以雪峰山之名取代梅山。文章开始将雪峰山的地理位置于段首,然后层层递进转入对石蛙的药用价值和生长环境,作者亲切地用家乡的土话亲切地称石蛙为夏棒,这样的称呼浓烈的乡土气味渗透到文字中吗,使得读者对石蛙的认识更亲切了。文章的重心落在木溪村捉石蛙的经过里,作者善于用景物的特点来表达对自然和乡土的热爱,细味最后一抹晚霞、西边的桃树、松膏木、横行的螃蟹和叮咚的溪水、窄窄的石缝中渗出的水流,于作者笔下感知本真的自然风物和恬淡的生活态度。写景与内心的相互映衬,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刘华摸到谁和撞见野山羊那块让读者也产生惊心的惧怕之感,祖辈桌石蛙时放掉大的和小的是一种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和敬畏,文章在一静一动中收尾,本篇从内容到写法是一幕幕有场景,有人物的生活场景,捉石蛙的趣味就在这生活场景中,语言通俗明朗,富有地方风味。好文共欣赏,推荐阅读!【编辑:青瓷碗盛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青瓷碗盛雪        2018-01-29 20:37:15
  来回读了很久才敢下笔写编按 怕自己编辑得不好,这是一篇难得的生活文字 自然而富于将喜悦的情感色彩融到叙述中,其中有几个错别字已经修正 提请下次写文注意 分别是上弦月 非玄 好像非好象
   抓石蛙的经历我是没有的 所以我是带着羡慕的心情读完这篇文字的 我记得有个菜叫铁板田鸡 应该指的就是文中的石蛙 味道很好 肉质很细嫩 吃过一回 感谢您对江南烟雨的支持和信任 祝愿您创作愉快
青瓷碗盛雪,白玉炉燃香。
回复1 楼        文友:谷雨坡        2018-01-29 21:13:51
  感谢你的精彩编辑,遥祝冬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