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有奖金’征文】挖掘日子(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有奖金’征文】挖掘日子(散文)


作者:赵文汉 秀才,1162.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81发表时间:2018-01-30 12:21:54
摘要:雪,有时候是“美的”也是“好的”。比如土地干渴了好长时间了,忽然来了一场雪,不大也不小,此时它既“美”且“好”。当雪下得太大,成为一种灾荒,那么此时,它“美”但不“好”了。

一、那些小感动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了黄州,皇上给了个不咸不淡的“团练副使”的差事,拿的俸禄连贴补家用都不够,他只好去东坡开荒种地以求一家人能够吃饱穿暖。恰在他置地的时候得了病,只好四处求医去治病。治病过程结识了一个耳聋的大夫,并成为了好朋友。两人结伴去沙湖观风景,看到有条小河居然从东往西流,苏轼心里便有了一些小感动。他及时捕捉到了这种小感动,并将感动诉之于文字,完成了一首诗:“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首诗,并没有能够把他的感动完全地表达出来,他后来又写了一篇《游沙湖》的诗文,而且成为了千古名篇。
   日常生活中,像苏轼这样的小感动,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的,而且会时常发生。但是,这些小感动,在我们很多人的身上发生时,感动仅是感动,感动仅存于心中而已。时间稍微长一点,那种“感动”渐渐模糊不清了,无法再清晰地回忆起来了。时间再长一些,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自己还曾经为它感动过。
   这就是苏轼之所以成为文学家,我们之所以成为普通人的原因之所在。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苏轼一类的人。我想,苏轼也不是天生的就可以成为苏轼的,假如苏轼也像我们一样,感动仅是感动,感动仅存于心,他也就会成为了“我们”。假如,我们也能够像苏轼那样,不让每一个“感动”轻易地从我们的眼前划过,把每一个感动都像苏轼那样形之于文字,长此以往,我们也可以成为“苏轼”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成不了苏轼,我们没有苏轼那样的才华。我以为,这样的话未必对。不要怀疑,苏轼的文字也不是字字珠玑、篇篇金玉,我们看到的都是其精华,精华之下一定还有大量的苏轼不愿意拿来示人的东西。我们一开始记录下来的“小感动”,未必能够让人称道,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地记录下去,其中总会有一些文字可以拿来示人的。
   不管你是否赞同,反正我是这样认为的。
  
   二、困在“饭局”中的中国男人
  
   看到网上有篇文章《被饭局毁掉的中国男人》,文章说,中国男人都难以摆脱“饭局”,而饭局恰恰是消磨中国男人意志、精神和身体的罪魁祸首。很多男人都毁在了这样的一个个“饭局”上,作者举出了很多成功男人英年早逝的例子,他把这种早逝现象归结到了“饭局”上,并分析了其中的因果关系,说得是有道理的。
   中国男人很难摆脱“局”的困扰,不去“饭局”,你得去“茶局”、“牌局”等等各种各样的“局”,而在这些“局”中,“饭局”是最主要的,也是存在最为广泛的,而恰恰“饭局”是对人的身体杀伤力最大的,很多中老年的常见病大多都来自“饭局”,都是“饭局”惹的祸。
   中国男人几乎人人都要将自己置于某种“局”中,一有闲空就要奔“局”而去,除非你不是一个真正男人——这是中国男人的宿命:做一个真正的中国男人就必须奔“局”而去。
   “局”的的深深的危害,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但是中国男人依然是情不自禁地前赴后继去奔“饭局”,明知“局”有虎,还偏向“局”中行,这是为什么呢?
   人是群体动物,他有联系伙伴的心理需求,把自己置于某一群体中,他方心安,特别是男人。寻找伙伴,寻找群体,就需要沟通和交流,而沟通和交流就需要有平台。各民族在其发展历程中,都形成了自己民族的沟通交流的方式,然后形成自己独特的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样板”。而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沟通交流平台样板就是“饭局”,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形成了一种个人无法逆转的社会群体“行为习惯”方式,让社会的哪一个个体都不得不向它妥协、投降。这是中国男人生死在“饭局”的深层次原因之所在。
   有个别中国男人,能够坚守本心,不愿意向大众习俗妥协投降,就是不往“饭局”里钻,特立独行。然而,这样的人常常被看成一种另类,非正常人,常常要被排斥在圈子之外的。被排斥之后,他就会有很强的心理上的不安全感,能够继续坚持不投降者,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拥有这种强大的内心世界的人太少了,那么中国男人不奔“饭局”的人,便凤毛麟角了。
   虽然知道是“局”,但你也不能不往里跳,虽然知道“局”中有毒药,但是你也不能不饮鸩止渴,这就是中国男人在“局”上的困顿与狼狈。这不是中国男人个人的错!
  
   三、“美的”与“好的”
  
   又下雪了,应该说,这场雪下到地上后比上一次更漂亮、更均匀、更厚实,制造的景也更美。然而,网上再很少看到有网友晒拍摄的“雪景”了,也很少看到网友晒为雪而写的“美文”了。这固然与“审美疲劳”有关,但更多的原因则不在这里。
   看到这场雪的时候,甚至在听到这场雪的预报的时候,人们心里即时产生的更多的则是“忧虑”。忧虑这场雪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难,忧虑这场雪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灾害。雪太大了,下的时间太长了,人们的出行成了问题,很多树木被压断,农业的很多大棚被压坏,很多农作物被冻死……这场雪的“美”变成了一场灾难,人们再也没有太多的心思去欣赏它的“美”了。
   是的,“美的”不一定是“好的”,这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动植物界中,如果你碰到了一个让你赏心悦目的家伙,你可千万要小心,它的身上可能含有剧毒。既然它敢招摇地吸引你,那么它就不怕你。比如罂粟,它的花可以说是美丽至极,但它的汁液却是毒品。
   怕你的,身上没有置你于死地的,大多是不敢长有艳丽的外表的,它们常常采用的是低调的隐身术,把自己隐藏在周围的环境中,让你不易发现它。变色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美的,是一种感性认知。它让你的眼睛产生愉悦感,它让你的耳朵产生愉悦感,它让你的舌头产生愉悦感,它让你的鼻孔产生愉悦感。这种愉悦感,是一种直观感受,它不论对象的实质。
   好的,是一种理性认知。它是劈开外表深入到对象的内部看实质,而后得出的一种结论。评判标准则是是否“利我”,“利我”则是“好的”,“害我”则是坏的。当然还有“不好不坏的”,人对这类对象常常是不管不顾的。
   雪,有时候是“美的”也是“好的”。比如土地干渴了好长时间了,忽然来了一场雪,不大也不小,此时它既“美”且“好”。当雪下得太大,成为一种灾荒,那么此时,它“美”但不“好”了。
   今年的这两场雪,下得有点大,只能称之为“美而不好的”雪了。

共 25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世间从来不缺少精彩,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懂得挖掘深在的色香,修剪杂乱无章的枝叶,花开只是时间问题。”《挖掘日子》这一篇散文,作者文写用三个事例叙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所见的平凡。一、那些小感动;二、困在“局”中中国男人;三、“美的”与“好的” 结合自己人生的所悟,结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感动、饭局、飘雪,从中悟出不平凡的相对理论,成功与失败,局中局外,美的与好的 。总之,挖掘日子,感悟深许。相对理论,辩证分析。欣赏了,推荐赏读,感谢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编辑:程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程南        2018-01-30 12:24:01
  以辩证的观点分析平凡的事件,得出相对的理论。赞!
2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1-30 13:59:39
  文章紧扣主题,层次清晰,夹叙夹议,见解独到,平凡的生活蕴含生活哲理,感悟人启迪人!挖掘日子,挖掘平凡生活中感动与美好!
3 楼        文友:天龙        2018-02-07 09:25:35
  期待老师更多佳作哦!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