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写在后面的话(随笔)
一
我的故乡在甘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这里的冬天来得特别早,秋天还没有过去,寒意便提前抵达,像一个风尘仆仆归来的游子。尽管他的离开又是那么缓慢,直到来年四五月份时,天空中还飘着片片雪花,但我依然热爱这片雪域大地,喜欢甘南草原粗犷的冬天和游动的羊群……每当冬季来临的时候,总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每每看到漫天飞雪时,总有一种情感在灵魂深处涌动。这样的时候,总想倾诉和吟唱,言说和表达,而恰是散文诗让我找到了灵魂的突破口。于是,便随着雪花一起在大地上晶莹着、飞翔着、怀念着、渴望着,甚至挣扎和疼痛着。尽管我的村庄是贫瘠的,我的幸福是渺小的,像一片雪花一样轻微、易逝、无助,但这有什么关系呢,至少它们像希望之花永远绽放在我的心里,是那么热烈而温暖,灿烂而真切!
在这片飘满雪花的疆域,我真实地生活着,行走着,感受着冬季的凛冽和洁净,也感受着冬季的感伤和欣喜。我想,这就够了。还有什么比真实更弥足珍贵的呢!茫茫雪域之上,再现的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见证和诠释,更是一种生命的张力和坚韧。
二
在商品浪潮席卷之下,我觉得散文诗的创作需要理智的清醒,更应该保持独立的个人精神性,时刻以睿智的目光探寻、发现、呈现和关注民生生存状态,用语言的光芒照亮思想的困惑与迷惘,再现现实与理想的图腾,给人以心灵的感应和震撼。散文诗的创作不应是单一的言说和表达,她的意义如同人的价值,深入其中,我们必须追求一种大痛——肉体与灵魂、理想与现实、民族与宗教等多种矛盾的考验。
散文诗贵在精美,其语言贵在凝练,贵在准确而节俭的表达,即做到“言尽而意无穷”,避免无休止地铺陈和浪费。我一直认为散文诗的写作,在善于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同时,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突破传统语言的叙述局限,以有限的文字传达无限的内容,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当然,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语言的张力和技巧,不断探索与众不同的言说方式。《中国近百年文学体式流变史》中有一段话话说:“自由诗是对格律诗的解放,散文诗是对自由诗的解放。当然,我们不能说诗的未来就是散文诗,但散文诗确实预示着诗的未来。”
三
我曾经跟朋友说开玩笑说:“在甘南,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大约在冬季。”不经历漫长的冬天,就不会理解漫长的寒冷。我已习惯了这种寒冷,习惯了在这漫长的冬季里缓慢老去,所以这本集子取名《缓慢老去的冬天》。集子中所选散文诗均为已刊发的作品,有的在选编时作了改动,有的保留本来面目,每章散文诗排列随意性也很大,分了“草原行吟”“用诗抒情”“为你而歌”“缓慢行走”“时光深处”五辑。这本集子是对我的散文诗创作足迹的一个较为清晰地呈现,既是对自己散文诗创作的一个总结,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在此,感谢中国多民族文学丛书编委会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使得这本集子得以付梓,感谢赵飞老师、李亚梓编辑的辛苦付出,感谢一直以来关心我的诗人、作家和亲朋好友,也感谢自己的坚持!
四
没有最后的审判,便不存在永恒。尽管我选择的是一条艰辛的路,它通向桂冠,也通向荆棘,但我想,在这片雪域大地上,只要挺住,就意味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