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有奖金”征文】在柳永广场上的随想(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有奖金”征文】在柳永广场上的随想(散文)


作者:心梦王水 举人,3357.9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48发表时间:2018-02-03 11:41:17


   定海城西,竹山峰下,与竹山公园(又称鸦片战争遗址公园)相邻,新建了历史文化景点,名之为“柳永广场”。想那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是第一位宋词革新家,他的词流传甚广,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之说。但这不是在舟山设立“柳永广场”必然原因。应该是柳永与舟山有一段情缘,才是必然原因。于是就探寻柳永的舟山之缘。
   原来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说起。“奉旨题词柳三变”闻讯,改了名字,赶赴京师,参加了这年春闱,登上进士榜,可谓暮年及第,喜事一桩。景祐四年(1037年),柳永调任余杭县令,抚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宝元二年(1039年),柳永调往定海任监官,统辖舟山所有的盐场:正监场(西监)、芦花场(东监)、东江场、岱山场、高南亭场盐监。而当时舟山还没设县,柳永既监盐场,又兼理了地方行政事务。他在舟山治理有方,一点也不加重百姓的负担,而使舟山粮食丰收,财货盛多,收支有盈余。为政有声,被称为“名宦”。他深入盐场,深入盐民之中,看到盐民劳作极度艰辛,生活极度艰难,写了《煮海歌》一诗向上呈诉。柳永在舟山不只是著名词人,更是播扬“仁”心的的崇高使者。于此看来,为他建立这么一个纪念场所,是对舟山历史文化的一种挖掘,是舟山历史核心的一种展示,十分必要。
   于是多次前往柳永广场,去领略那一番新的景观。
   顺着环城南路,一直向西,就见在晓峰岭隧道与竹山隧道东向出口之间,在竹山山脚依地势横起一带建筑,中间一座高大的有着两层挑檐的大殿,各有一座略低小的单层挑檐仿大殿。见那大大的立柱顶着高高的青瓦屋顶。重檐线条简捷,屋顶翘角粗实。听说是仿宋建筑,但感觉上似乎是唐朝的那种浑厚雄实的样子,少了点宋的纤巧秀丽和装饰。沿殿那一条古式长廊,向南北延伸,看那梁柱上硕大雄厚的斗拱铺作层似乎多了宋代建筑的元素。而这一条三折形的长廊,增加了这些建筑的风采,使这一带建筑高低错落,在对称中又有着不相似的变化,看起来也就有了别样的气势。听人说这为“诗词长廊”,可没有发现这长廊上挂有什么诗词。倒是长廊两边的凳座能为游客提供休闲之便。这大殿长廊下就是一个“╚”形的花岗石铺就的广场,南北有一百多米长。估计可以容纳几千人集会。而在广场的东南角,有一个读书亭,这很有意味,可惜我没带证件,未能入内体验。站在广场,我感到这里,一目了然,看起来没有山重水复,曲径通幽,院落层进;没有错综复杂,景象缤纷,幻影奇妙;没有秀丽生辉,高低冥灭,气象万千;但却明朗开阔,胸襟毕现,此种格局,与太多的造作的柳暗花明的层叠幽景相比,却也别有风情。
  
   二
   闲步在这开阔空旷的花岗石浦城的广场上,情绪放达,眼界开阔。晓峰岭葱绿映衬着紫红大殿建筑带的风采和气度。而乳白色的广场又衬托着大殿建筑带的挺立与飘逸。在这开阔的广场上,有人在悠逸地演习着太极拳架,有学步的小孩在亲人们的导引下嬉戏游步,洋溢着欢快。长廊上坐着很多人,悠闲地聊着什么。初冬的阳光和温地照着这一片广场,照着那一带紫红的殿房。古意里面容纳了新的气氛,文化的意味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历史上的某一种情缘,留给今日的是一种情思,一种文化的体味与承接,一种生命意蕴的传扬与融合;是一种精神的品味与慰藉。
   于是想到,应该给那些为建造柳永广场而努力呼吁奔走的人们点赞。
   听说,这柳永广场的设立建筑,缘起一群文化人士的倡议提案。2000年12月31日,白马、张慧飞、徐朱琴等一些诗人、作家组成的舟山民间纪念柳永小组在晓峰岭开展了祭奠纪念柳永活动。2001年1月9日,《舟山日报》副刊刊发了以《宋代词人柳永千年祭》为总题的一组文章,呼吁开发柳永这位与舟山、与定海有缘的历史文化名人对于舟山,对于定海的人文价值。引起了强烈反响,浙江海洋学院教授詹亚园看到报上的这一消息后,特打电话给徐朱琴,赞他们做了一件影响这么大的好事,他很感动。杜安苏、董瑞兴、孙和军等一批文化界人士,齐声呼吁建立柳永广场。
   2001年3月,在市政协三届五次全会上,浙江海洋学院教授詹亚园委员提交了《关于在晓峰岭建立柳永纪念场地的建议》的提案,时任市政协主席姚德隆很重视,并作为重点提案现场办理,市主要领导作了批复,列入舟山市重点建设项目。文广局杜安苏副局长还带人进行具体选址考察,文化部门和城建部门进行勘察,设计。可是后来因为人士变动等等的原因吧,却又偃旗息鼓,没有了响动。虽然文化人士多次提起,也没有回音。
   2011年12月在“柳永与定海海洋历史文化暨白马《柳永传》研讨会”上,当人们有提出这个问题时,市政协原主席姚德隆表示要向市政府反映,建议建立柳永文化广场。2012年3月,柳永文化广场工程终于立项。真可谓好事多磨。十来年的时间终于有了一个希望……
   我悠闲的步子,似乎有点沉重。定海作为历史文化古城,一是要保护历史文化遗址,二是要开发历史文化的内容,三是要挖掘化提升内容的意蕴。有好多历史文化遗址已经消失,有好多历史文化内容已经流失。时不待人。历史文化的开掘确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不但是要建造一个柳永广场,更重要的是要让这样的场所发散历史文化的光彩,给人们更多的见识,思考与启迪。
   正行走之间,抬眼而望,竟站在了“柳永纪念馆”大殿下。
  
   三
   三间大小不一的殿房南北排开。中间那个两层挑檐的大殿门额上是“柳永纪念馆”五个金色大字,而北边的一个小殿为“三毛纪念馆”,右边的一个则是“三毛书吧”。额幅都是倪竹青先生题写的。年且近百的倪先生,笔力仍健朗。孙和军墙面,卷轴造型,展示的是柳永《雨霖铃》、《蝶恋花》、《少年游》、《望海潮》、《八声甘州》、《定风波》、《留客住》等八首词作,这些词作很熟悉,基本都能诵背。墙面清白淡雅,布局简洁,一目了然。而展示的卷轴之间,两边各有三架液晶电子视屏,各自播放着柳永的词,并都各自轻声地播送着解说的声音,那音声很低,要贴着视屏才能听到,如果声音一大,六架液晶屏各发各的声音,室内可能会声音混杂,就听不清在说什么了。看中间那横幅巨画的两边各有一台点击视屏,可以查询柳永的词作和进行柳永词句知识测试。抬头见这顶上有三架投影仪装置,于是猜想这横幅巨画是投影的天幕,这多媒体系统,似乎很有现代气息。据说会投影很有气势的画面投影出柳永在舟山写的气势磅礴的《煮海歌》。可惜我几次前往,只看到那个平淡的“画板”,没有能看到多媒体投影的景象。这投影大概是给重要人物或什么团体看的,我们小百姓很难一见吧。如果这样还不如展板显示更明确任何时候都可见到。或者用遥感启动的现代方法,eh前来参观的人都可以见识一下内容。如此想时,不禁有点遗憾。
   舟山纪念柳永,不只因为他是一位千年传诵的名声显赫的大词人,更有他在舟山的特定的文化内涵文化品第。
   柳词是宋词的一个里程,一座丰碑,而柳永则可谓宗师,《雨霖铃》《蝶恋花》之类的词作受周邦彦们的继承发扬,于是生出了婉约派,而《望海潮》《八声甘州》之类词作受苏轼们的继承开发,于是就生出了豪放派:词坛宗师之称实不为过,
   尽管柳永一生坎坎坷坷,曲曲折折,怀才不遇,很不得意,但这位“白衣卿相”不管是处江湖之间,还是居庙堂之上,不忘为人为官的根本,怀仁爱之心,不忘初心。他在舟山,为民间疾苦,呐喊呼吁,奔走求告,以解决民忧;而其心思皇天,以广皇仁,是实实在在的忧国忧民,为国为民。柳永为盐监,深入基层,贴近百姓,勤做亲为;据说那时盐监的官署在定海西大街东头的防火墙(公墙)附近那边,《煮海歌》就是在那里写就;但他更多的时间是深入基层,立足一线;他总是到曙峰盐场(后因避避英宗庙讳而改名为晓峰,当在柳永之后)一带来管理、了解生产情况盐民生活,因此在那里办公的廨舍的墙上就有了柳永题写的长短句《留客住》。其担当之心,其尽责之情油然可见。而他仁心良知和他的诗歌的才华在现实生活的体验中得到了锤炼,于是《煮海歌》诞生了,他以义不容辞的声音,为盐民发出了“煮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的呐喊,展示了诗人博大的仁心和深沉的忠诚。《煮海歌》是文学与实践的结晶,是他仅有的三首诗作中最感人的一首,是宋朝反映盐业诗作中最壮烈的诗篇,是他人生的一道夺目光亮。
   大海的浩瀚博大开阔了柳永的胸襟,而柳永放射出人生的熠熠光辉,又给古城以美的留存。其文化意蕴是多向的立体的。我多想看到这样的意蕴展示……
  
   四
   步出“柳永纪念馆”,向北就是“三毛纪念馆”。迎门就是三毛推着自行车的造型塑像,有着很灵动的感觉。两边墙上是三毛各个时期的情境介绍与图照,介绍简约而内容全面。图照特别多,就是上楼的阶梯墙上也贴满了三毛的大大小小的图照,而楼上那一个沙漠骆驼的造型场景设置,很能引少年们的喜好吧。看来这三毛的纪念馆倒是会让人驻足浏览一会。
   出了“三毛纪念馆”,向南,向南,进入那个挂着“三毛书吧”匾额的小大殿。想来在这城西有这么个看书的场所实在很需要。倡导读书,提升文化意识其实是一件非常值得去投资去建设的大事情。书吧有上下两层,在四周书架之间有阅览区、榻榻米阅览区、组合式阅览区、儿童阅览区等。听说是舟山首家以小人书、动漫、亲子教育为主题的特色书吧。内有几个人在静静地看书,吧台上还有一些生活饮食的服务项目。感觉静宁而淡雅,很适合阅读静思。
   迈下台阶,在这开阔的柳永广场款款迈步,舒意自如。几经磨折,几经起落柳永广场,终于亮相在这城西的晓峰岭下,更显得珍贵。
   只是转眼看那三座大殿,一边是“三毛纪念馆”,一边是“三毛书吧”,“柳永纪念馆”夹在“三毛”中间,似乎有点苍白;三毛入户这宋宫殿中,似乎有点穿越的感觉。淡淡的惶惑涌上来。有人说“当柳永遇上三毛,当宋词遇上流浪,你期待的远方都在这儿了”,初闻似乎新鲜。可细细想,似乎又有点疑惑。虽然现在年轻的喜欢穿越,而穿越大多是滑稽笑话之类的剧作。早年曾经听过“关公战秦琼”的滑稽笑话,惹人开心。可是正剧对此却十分忌讳。我不知道这柳永广场应该是正剧还是滑稽剧。猜想这应该不是对舟山历史文化比较了解的原文广局副局长杜安苏设计的版本吧。
   古城定海,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积淀丰富。挖掘开发,使之恰如其分地展示出来,这种软实力可以体现在一种精到的内容,深沉的思考和精致的设计上。强化软实力不是一件易事。
   转而一想,任何事物都是从不完美慢慢发展完美的。吧目光看向前方,应该为有柳永广场鼓掌,舞台搭起来,而且不管是正剧、滑稽剧、穿越剧或者相声,毕竟还是有东西上演了。当然,我们还要为更真切到位更精致完美的古城文化展示鼓掌,苦心孤诣,精雕细琢,深入挖掘,收获喜悦,消淡遗憾,美好总在努力中,一步步向我们走来的。

共 43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文作者用细腻的笔韵描述了柳永与舟山的渊源,以及建立柳永广场几起几落未就的原因,但在广大文人志士的努力下终于建成,他不仅是一个纪念性的广场,她更发散发历史文化的光彩的思考与启迪。柳永的诗词我们耳熟能详,但是,他在舟山为官的所作所为我们并不知晓,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他在舟山任职期间治理有方,为民着想也不加重百姓的负担,而使舟山粮食丰收,财货盛多,收支有盈余。为政有声,被称为“名宦”。他深入盐场,深入盐民之中,看到盐民劳作极度艰辛,生活极度艰难,写了《煮海歌》一诗向上呈诉。柳永在舟山不只是著名词人,更是播扬“仁”心的的崇高使者。于此看来,舟山人民为他建立这么一个纪念场所,是对舟山历史文化的一种挖掘,是舟山历史核心的一种展示。通过作者的描述,让读者明白了柳永的词为何多为白描文字、通俗文句,他体察民情,关爱贫民,他的诗词市井小民皆可喜而歌之,叶梦得《避暑录话》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指的便是柳永词的通俗,为大众所喜爱的现象。但柳永并不只有通俗化的表现,在他的词中,仍可发现不少镕铸点化古人陈句的的痕迹。例如《八声甘州》中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便是自谢朓‘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一句脱胎而出的,而这也是柳永的词还能得到文人雅士喜爱、雅俗共赏之因。不过,由于柳永通俗的词作不出男欢女爱的题材,这也是他为人所诟病之处。大海的浩瀚博大开阔了柳永的胸襟,而柳永放射出人生的熠熠光辉,又给古城以美的留存。其文化意蕴是多向的立体的。这是一篇游记性散文,条理清楚,主题鲜明,让我们知道了柳永放射光芒的人生。感谢赐稿荷塘,力荐共赏!!!【编辑:清逸幽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逸幽兰        2018-02-03 12:57:08
  通过作者介绍,我们了解了词人柳永与舟山的原源,他在舟山一心为民,为舟山盐场做出了不朽的功绩,难怪他的诗词博得光大贫民的喜爱。人们常说,文书于心,也许就是这个缘故吧!
2 楼        文友:清逸幽兰        2018-02-03 13:08:25
  鲜明的主题,精彩的文笔,感谢老师赐稿荷塘,祝创作丰盈!
3 楼        文友:清逸幽兰        2018-02-03 13:10:20
  喜欢柳永的诗词,敬佩他的文风,品读老师作品让我对柳永有了更深的了解。问好老师。
回复3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18-02-03 16:16:15
  谢谢 辛苦你了。这么精彩的点评和深入的理解,祝新春快乐
4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2-03 18:56:34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采用总分法和移步换景法描写了走进柳永广场的经历,历史与感悟相融,叙述与抒情相融,有重点有选择,详略得当,让读者对柳永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才学比仁爱更有份量,为民之官,老百姓会记住,历史会记住。
回复4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18-02-08 19:00:16
  谢谢鼓励支持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