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哈和他的媳妇
二哈是个哈宝,用书上的话说,就是傻子。
在当地,二哈一直是哈宝的代名词,偶尔有人提起,听了的人总会说:“那是个哈宝!”当地人教育孩子,教不会时也会骂一句:“你怎么就这么哈呢?跟二哈一样哈!”
因为“哈”,说话做事便不机巧,也不利索,便常常被人小瞧一眼。队上评工分时,全队的正式男劳力都是十分,而他只有九分,也是全队唯一的一个九分。能怨谁呢,自己原本就比不上别人。
哈宝没脾气,也不懂得跟人计较。不管别人如何说他,他只会嘿嘿地笑,从来不知道生气。
有时候,他在外面遭人欺侮、或者挤兑,回到家里媳妇气不过就骂他:“你个哈宝剁脑壳个,别人都骑你头上拉屎拉尿了,你咋就不知道生气?还傻傻的笑!”他听了,却仍然不生气,还是嘿嘿地笑。
山里人过日子,似乎都是这样,夫妻俩相处,似乎永远是一种无奈。男人强过女人的,男人吼女人;女人胜过男人的,女人辱骂男人。抱怨,似乎是山里人日子中永远的格调。
二哈人哈,娶个媳妇却不哈,而且俊俏,于是常常在家受媳妇的“调教”。二哈也没表现出太多的反抗。队上人说,一朵好花插在牛屎上。
在队上,比二哈聪明强壮的年轻后生不少,但娶上媳妇的却不多。人都说,也是二哈命好,碰上个不嫌他哈的女人愿意嫁他!
其实,也不是二哈命好,只是二哈家里人口精爽,家境稍殷实些。二哈父母两个,就他一个儿子,解放后分了个两进的厢房,也算是有了不愁居住的地方。而一家三口三个正式劳力,日子也自然过得比别人宽松。再说了,二哈媳妇家是个地主,媳妇嫁过来时,那娘家的父母就对女儿说了:“那二哈人老实,嫁过去不会欺负你。再说了,人家家境殷实,又是个贫农,能嫁进这样的人家,也算你前辈子积来的德了!”
二哈媳妇嫁进门,二哈倒是从来没欺侮过她。但二哈却常常受媳妇的气。媳妇总觉得嫁了二哈委屈了自己,处处让人瞧不起。于是外面受点气,回家便都撒在二哈身上。二哈说不出一句硬气的话来,便总是一幅笑脸的迎着她。
那一年,二哈跟队长一起去轧棉花。回来时,棉花搁在仓库门前,队长说回家去拿仓库钥匙,让二哈守着。队长拿了钥匙回来,却不见了二哈。
二哈去上厕所了。回来时,队长说丢了棉花,一称,果然少了十几斤。队长说是二哈偷的,二哈不认。但队长硬说是他偷的,并说自己离开了去拿钥匙时,只有二哈一个人在。
二哈说不过,急得都快哭了。二哈媳妇便把二哈拽回了家。
其实队上人都议论,说二哈没有那么大的胆,不定是队长自己拿了呢!但谁也没证据,也没人愿意去蹚这混水。谁愿为一个说不出一句硬气话来的哈宝出头呢!但队长却说,如果二哈不承认,或者不交出偷走的棉花,便把二哈交公社处理,让公社大会上批斗他。
这一回,二哈媳妇没有责骂二哈,也没有抱怨二哈长了嘴说不出话。她跑去队长家里求队长。队长看着她,提出一个要求,她听了也就答应了。
出队长家门时,她很从容,没有刻意去掩饰什么。她一边走出门,一边系着衣服的扣子,然后离开了队长的家。
之后,一个传言在村子里传开,说二哈媳妇送上门给队长睡了。并且说,一个哈宝娶个俊俏媳妇,哪里能够守得住的!这事,二哈仿佛从来都不知道。
后来,二哈媳妇生下了第三胎,是个女孩。前两胎都是男孩。后来孩子长大,村里人都说前两个男孩像二哈,愣头愣脑、憨里憨气的。但最后生下的那个女孩却不像,比二哈机敏、灵活。二哈听了却从不生气,三个孩子一样对待。
后来有一回,队长媳妇跟二哈媳妇吵架,队长媳妇骂二哈媳妇说:“你个野女人,专门勾引别人家男人,生下个野孩子也不像自己男人的种。”
二哈媳妇听了,气得差点晕倒。二哈忽然不知从哪里来的劲,抡了把锄头就要冲上去拚命,却被媳妇死死的拽住。媳妇扑倒在他怀里哭了,说:“你别去跟人家拚了,你拚不过人家!”这是媳妇第一次这样扑倒在他怀里。
自此以后,媳妇再没有像之前那样辱骂过二哈。
后来,二哈媳妇患上心脏病,死了。临死前,她把三个孩子叫到身边,对他们说:“你爹不易,你们长大后,一定好好孝敬你爹!”三个孩子都点了点头。
送走了媳妇之后,二哈站在媳妇坟前,落着泪说:“这辈子跟了我,让你受了不少委屈,我一定会把三个孩子都拉扯大的。”
后来听人家说,队长家一连生下五个男孩,队长很想有个女孩。每次队长见了二哈家的三丫头时,眼里总放着光。但三丫头就是不肯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