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欢喜酒家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酒家】村里的小巷(散文)

精品 【酒家】村里的小巷(散文)


作者:成敏 进士,8031.9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10发表时间:2018-02-07 11:00:19


   东方的晨曦,染白了天空,大地从漆黑的夜幕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窝里的公鸡,已经叫了三遍,烦躁不安地,互相扭打着,扑棱着翅膀。村里,传来阵阵狗叫声,那是二大爷家的土狗黄毛。勤快的二大爷每次都起的很早,带着黄毛走出了巷子。那条狗,跟随二大爷多年,不离不弃,忠诚可靠。
   巷子很深很深,深得让我总感到没有尽头,也很窄,窄得只能容得下两个人并排走。二大爷背着用柳条编制的粪筐,手里拿着一杆粪叉。费力地捡拾着各种牲口和狗的粪便。二大爷拖着沉重的腿,一瘸一拐,慢慢走着,消失在小巷的尽头。
   古老的村庄,还沉寂在晨曦的淡淡迷雾中。我不愿钻出温暖的被窝,把头埋进被子里。母亲微笑着摇着头,走出屋子,抱来柴禾,拉起风箱,升起了灶火。屋里顿时充满了一股浓浓的,玉米秸秆的味道。在母亲的不断催逼下,我不情愿地钻出被窝,踢踏着鞋子,走出了屋子。
   父亲在院子里寻摸,然后捡起一块碎瓦,用力地打磨着那把铁锨。这把铁锨,是父亲的最爱,因为这是父亲的荣耀。那是他在修沟挖河时,获得的奖励。那时的荣誉,胜过现在的任何物质奖励。父亲身体健硕,不撒滑,肯出力,在修河工程中,得到了公社书记的夸赞,并奖励了这把铁锨。父亲从此更加努力,每次都是带头苦干,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工程任务,被选为队长。
   父亲扛着铁锨,走出院子。屋后是一片自留地,那里是父亲最喜欢去的地方。父亲把那块地,用铁锨翻的松软,整理得平整。种上了茄子、辣椒、小葱、白菜。母亲每次把新鲜的饭菜端上小桌,都会对父亲露出满意的微笑。父亲也会骄傲地训导我们:“庄稼人,要有庄稼人的样子,只有勤劳才能过得富足;人勤地不懒,所以付出汗水,才能有所收获。”
   我们只是捡着好吃的吃,根本听不进去。现在想想,父亲母亲那时说的话,都是非常有哲理的。
   锁子在院子外面,喊我出去玩。母亲招呼着:“快做熟饭了,等吃完饭再出去!”
   可是我早就跑了出去。我们在小巷子里奔跑着,打闹着,一会儿就聚集了很多伙伴。我们玩起了捉迷藏。小巷里,因为房屋和院落分散,出现很多空闲的地方,那里被种上了很多枣树和榆树。树和树之间,被人们因地制宜地,放满了柴禾,那里就成了我们的乐园。我们在那里玩着各种游戏,从懵懵懂懂,成长到少年。还记得,我们钻透了四婶子家的麦秸垛,我们几个男孩女孩过家家,把里面当成了我们未来的家。
   二蛋儿家的那棵歪脖子老枣树,也是我们喜欢去的地方。我们从老枣树上学会了攀爬,滚打,练就了我们健壮的体魄。我们经常打架,时常把对方打得鬼哭狼嚎,鼻青脸肿,流血挂花。可没有人当真,也不会去他家告状。揉揉屁股、摸摸脸蛋、打打身上的尘土,又追上去戏耍,很快忘记了刚才的被打。
   可是,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二蛋儿的父亲,吊死在了那棵歪脖子老枣树上。小巷子里站满了人,二蛋儿家里也站满了人。我们小孩子不让进去,只是站在远处张望着。出了三天的丧,我们那些天,晚上再也不敢出门,满海里老是回忆起二蛋儿爹的样子。有时会在梦中惊叫,被母亲轻轻摇醒。
   二蛋儿爹,因为出身地主,受尽了屈辱的折磨,在村里低三下四一辈子。到了三十多,才娶了二蛋儿的娘。平时很少出门,一个人默默地干活,默默地回家。二蛋儿的娘是个利索女人,因为父母之命,十八岁时,嫁给了二蛋儿的爹,但却非常瞧不起他,经常抱怨自己的命运不济。年前,村里来了个江苏的木匠,专门给人打制家具。二蛋儿家的财产,早就充公,所以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二蛋儿的娘,就叫住了木匠,让他把自家的那棵大榆树伐了,制作一张床。因为二蛋儿家的床就是两垛砖,架起的两扇门板。二蛋儿娘的最大愿望,就是有一张结婚时都没有的床。
   小木匠嘴巴很甜,又会唱歌。从没有走出村子的人,都被小木匠的见闻所敬慕不已。一时间,小木匠成了村里人每家的常客,人们都愿听他讲外面的故事。其中,二蛋儿的娘,被这个聪明伶俐、英俊潇洒的木匠折服了,心里对木匠充满了爱意。
   二蛋儿的爹,是在木匠来到村里三个月后死的。从此后,我们再也不去那棵歪脖子老枣树那里玩耍。二蛋儿变了性格,一个人,常常坐在自己家门口的石头发呆,我们叫他,他也不理我们。二蛋儿娘最终跟着小木匠去了南方,离开了村里人们的白眼和鄙视。只是,二蛋儿却死活不去,成了村里的孤儿。村里让他去给队上放牛,晚上就住在村南的牛栏里。我们常去找他玩,可他非常不爱说话,冷漠的眼睛盯住我们说笑,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以后,我们觉得没有趣,就很少再去牛栏。
   后来,二蛋儿成了奶牛养殖大户,成了最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可他的性格却始终没有变,看人的眼神总是让我们发束,冷漠的眼神。我们一直没有成为最好的朋友,觉得他说话做事,都与我们隔着一道墙。
   小巷的最南面,也就是小巷那头的出口,还有一块空地。这里由一棵老柳树,这棵柳树得三个成年人合围才能抱过来。不知多少年前,柳树旁边就有了它的孩子,一丛丛小柳树都冒了出来,也都长到了碗口粗,这里便成了一小片柳树林。老柳树旁边,有一口水井,井边按着木质的辘轳,拇指粗的绳索,缠满了辘轳。人们都摇着辘轳,打出甘甜的井水。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拿着水盆,端着衣服,在井台上,树荫下,凑在一起洗衣服。
   春天,老柳树发出新芽,我们就爬上树,劈下柔软的柳条,拧松了皮,抽出里面的柳棍。圣泉的手最巧,可以制作出小巧的笛子、哨子。我们放在嘴上吹着,发出了嘀嘀、啾啾的声音。小江不知怎么就学会了音乐,竟然吹出了“东方红”的曲子,羡慕得我们不得了。可是无论如何,我们都没有学会技巧,只能跟着曲调胡乱地随和着。
   夏天的傍晚,我们都在树下寻觅着。知了猴钻出了地面,被守候着的我们逮个正着,柳树林里顿时充满了欢乐。我们都争先恐后地找寻着、议论着、打闹吆喝着。晚上,把收获的知了猴,用灌口瓶子盛了,让娘在小锅里干煲。撒上一点盐巴,那时油很珍贵,一般是舍不得放的。知了猴煲熟了,我们顾不得用筷子,直接用手拿起就吃,烫的直咧嘴。咬一口,那股香味儿,那个好吃劲儿,无法表达。
   可是在我上学后的一年里,那口井被一个大磨盘盖住了,那口井彻底废弃。因为井里淹死了人,死的是小豹。一个酷热的中午,他去捉知了时,掉进了井里。一家人找了一下午也没有找到,直到晚上有人去打水,才发现飘在井里的小豹。虽然经过抢救,把小豹放在牛背上,围着村子转圈,折腾到半夜,小豹也没有醒来。小豹娘从此疯了,老是围着井台转圈,嘴里念叨着儿子。村里人害怕再出事,就把井口封住了。
   锁子的哥哥五更结婚了!小巷里热闹起来。那时日子都很紧巴,结婚都选在腊月里,离着年关近,招待客人的菜和肉,可以放到过年,这样能省下一部分花销。我们小孩子最爱看热闹,都早早凑到锁子家里。其实锁子家里很穷,因为孩子多,所以房子就很紧巴,一家四代都挤在一个院子里。正房三间间、偏房四间,拥挤着一家十来口人。
   五更的新房是两间西屋,说是屋,倒不如说是两间牛栏更准确。因为在五更小的时候,这两间,就是用来盛放干草和栓牛的地方。现在五更和他爹,提前把破屋用麦秸泥细细地抹了一遍,屋顶原来的烂秫秸,换成了细密的芦苇薄,上面仔细地抹上麦秸泥。小屋顿时干净温馨起来。
   屋门和角门两边,贴上了喜联对子。那些字体很苍劲有力,是我们村唯一的老秀才,吴老太写的。每到逢年过节,村里人便请他写对联,当然红纸是自己买去的。老吴头非常乐意显示自己的学问,提笔研墨,稍作沉吟,一挥而就。一幅幅妙联绝对,带着淡淡的墨香,就出现在人们面前。我很是羡慕,可后来练毛笔字时,才知道写一手好字,不是随便就能练成的,这需要勤奋毅力和天赋才行。
   五更娶的媳妇,是八里庄的,穿着大花袄,蓝色迪卡裤子,方口布鞋,蒙着红盖头,被五更领进了新房。我们都起哄,吆喝着、说笑打闹着。五更的娘,端出盛着高粱、玉米和谷子的小盆。里面掺杂着花生、枣子、还有糖果。一把一把洒向天井里,我们小孩子和妇女们,都捡拾地上的糖果和花生枣子。
   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小伙子们,姑娘们,把才入洞房的新郎新娘拉出来,要他们表演节目。身穿中山装的新郎,脸上被人抹上了锅底灰,只露两个轱辘乱转的眼睛,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小伙子们拿来一张条凳,让新郎和新娘站到上面,面对面,“过桥”。两个人在中间时,必须互相抱紧才行,掉下来就要重新来。然后再吊起一个苹果,让两个新人站在凳子上啃。两个人凑近时,提苹果的就把苹果提高,两个人的嘴凑在一起。人们嘻嘻哈哈地闹着,笑着。被戏弄的新婚夫妻,不能烦,不能恼,迎接晚上更加热闹的闹洞房。村子很小,难得有个娶媳妇的,那时又没有电,这样热闹的场面,还几天都不完。
   我上小学时,土地已经承包到户,村里开始富裕起来。经过几年的收入,有人开始翻盖新房。那条小巷变得面目全非,到处是碎砖烂瓦,人们觉得小巷子太窄了。村里有了规划,拆除旧房子,翻盖新房子时,必须按规划,留出宽阔的街道和胡同。一时间,村里到处是扒房子,盖新房的。
   二大爷却在这时死了。他是个残疾军人,曾经参加过解放战争、朝鲜战争。那条瘸腿,就是在产线战场上,受过多次伤,一片弹片还留在他的伤腿里。他拒绝了上级的照顾,回到了万家坊。他也很少向人们提起他的英雄事迹。我们小孩子却非常愿意听他讲,那些浴血杀敌的场面,在我们眼前浮现。每次讲到他的战友,二大爷的眼里,就充满了激动的泪水。他说:“多少好战士,死在了异国他乡,他们还没有享受到祖国的平安幸福,却永远地离开了祖国。我们能够这样幸福,这样安稳地过日子,就是那些死去人的功劳。所以我们决不能忘记那些死去的英雄!”
   村里洪州家,扒了旧房子,准备盖新房。一家人,暂时挤在一个临时窝棚里。夜里,那盏煤油灯不知怎么就引燃了蚊帐,大火迅速把玉米秸搭成的窝棚吞噬。劳累了一天的人们,被呼喊声惊醒,迅速奔向着火的地方。洪州家的窝棚,引燃了西边的邻居,那家里住着同样是孤寡老人的王老太太。人们拿来水桶,水盆,泼水救火。可是水井已经被封住,一时半会儿,还弄不出水来。人们只好去更远的村外打水。
   火势越来越大,人们无法靠近王老太太的房屋,只能听见王老太太的呼救声。人们看着大火,焦急而又无奈,眼睁睁地,看着王老太太将被大火烧死。这时,一个人没有呼喊,也没有迟钝,撤出洪州家的一条被子,蒙在身上,冲进了火海。一条狗也冲进了火海,那是黄毛。人们都呼喊着,扑打着,焦急地等待着。一团火球冲出来,人们迅速扑灭火球。王老太太被二大爷背了出来。王老太太得救了,可由于二大爷进去救人时,被倒下的房梁砸倒了,顾不上自己的伤痛,二大爷爬起身,把王老太太背了出来。二大爷再也支持不住,摔倒在地。
   二大爷一辈子,没有娶妻生子,却非常喜爱小孩子。上级领导每年都会来慰问他,给他带来很多好吃的。他每次都是分给我们吃。村里非常困难的家庭,遇到修房盖屋、婚丧嫁娶的事,他总是会救济救济。所以他死后,没有留下任何财产,全村的人却自愿为他送丧。那场面,我们村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
   几十年过去了,村里已经变得富足繁华,再也见不到一丝过去的影子。可那条小巷,却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老房老井老柳树,还有那颗歪脖子的老枣树。还能时常觉得,二蛋那冷漠的眼睛,还在盯着我们。小豹那哭红的眼睛,也在寻找着。还有那条黄毛狗,老是蹲在二大爷的坟头,守护着自己的主人。时代发展的太快,可记忆的时钟,却总是停止在那条小巷里。
  
  
  

共 45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往事并不如烟,那些逝去的童年,伴随着挥之不去的情感,在午夜时分,一并奔来眼底,那样清晰,仿佛就在昨天,那样模糊,仿佛梦里雾里。那些普通民众的故事,恍若那条古老的巷道,斑驳迷离,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文章字词朴实,情节波澜不惊却相当贴近人的心,有一种淡淡的乡愁,有一种浓浓的情愫,溢出字里行间。推荐阅读!【编辑:山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208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泉        2018-02-07 11:24:02
  那些深植于故土的情,就叫乡愁,每每忆起,总是令人不甚唏嘘。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回复1 楼        文友:成敏        2018-02-07 16:16:11
  感谢老师的认真编辑和精彩编按,辛苦了,问好遥握!
2 楼        文友:山泉        2018-02-07 11:24:30
  问好成敏,提前准你和家人春节快乐!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回复2 楼        文友:成敏        2018-02-07 16:17:28
  感谢老师的问候和鼓励,同时祝您幸福快乐,祝愿酒家更加精彩
3 楼        文友:张福洲        2018-02-10 22:38:41
  在那里,我们从懵懵懂懂成长到少年。还记得我们钻透了四婶子家的麦秸垛,我们几个男孩女孩过家家,把里面当成了我们未来的家……欣赏佳作!真心学习了!
命运如写作,可以去修改。
回复3 楼        文友:成敏        2018-02-13 07:49:38
  感谢老师的来访和鼓励,问好敬茶
4 楼        文友:济宁宋丽鹃        2018-02-24 14:45:30
  老房老井老柳树,还有那颗歪脖子的老枣树。还能时常觉得,二蛋那冷漠的眼睛,还在盯着我们。小豹那哭红的眼睛,也在寻找着。还有那条黄毛狗,老是蹲在二大爷的坟头,守护着自己的主人。时代发展的太快,可记忆的时钟,却总是停止在那条小巷里。
回复4 楼        文友:成敏        2018-03-05 18:43:13
  感谢老乡的来访和鼓励,问好遥握
5 楼        文友:独书一语        2018-03-26 14:57:14
  过去的浓情,仍然写在你心梦中……
回复5 楼        文友:成敏        2018-03-27 12:42:40
  非常感谢老师的来访和留评,问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