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西风】乐什么乐(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西风】乐什么乐(杂文随笔)


作者:之中 探花,14198.0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55发表时间:2018-02-07 18:43:43

【西风】乐什么乐(杂文随笔) 刚帮一位老领导办了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心里乐滋滋地往家走。阳光很好,寒风很好,汽车从身边辗过去很好,快过年了很好,孩子快回来了更好。心气一顺,什么都好。这都是助人为乐的功效。助人为乐乐什么?乐的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为什么没了玫瑰手留点儿余香还能乐得那么开朗?那是因为把玫瑰给人,让别人获得的那一瞬间,自己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乐有物质因素,主要在于精神。因为物质的美味、可心、妥帖等等,都得通过精神反映出来,只有精神确认是美的、真的、善的、令人满足的,人的快乐才能由衷而发。
   助人为乐只能算是快乐之一种。人世间快乐的源流不止长江源头上一支沱沱河。最多的乐应当来自得到或者说获得。获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快乐?似乎还得从人的动物本能说起。从根本上来说,人是从获得生存的基本物质这一第一需要开始行走于世,然后才有喜怒哀乐的。原始人类以吃为第一要务,有了吃的就能产生快乐。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产生,人又把吃饭穿衣上升为快乐的基础要素,此时的快乐便产生与吃饱穿暖。如果把人类历史做一最大简化,完全可以用吃饭这一基本需求来说明:有吃的--有丰富的吃的--有美味、食不厌精--吃素吃荤吃不同食物(吃饱基础上的选择分化)—信仰等精神需要加入食物—获得感在获得中不断变化……达到或者获得需求就是快乐的,得不到就会悲伤沮丧甚至死亡;个别人获得、多数人没有获得就会出现动乱,多数人获得社会就能平稳发展。和谐社会的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就是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共同获得,使得所有人都能吃饱穿暖快乐起来。
   我不是个太过于追求吃的“吃货”。但我从来不讳言吃对我的重要。每月发薪水的第一件事是看米面油还有多少需不需要补充,因为没有这些,其他一切都是扯淡。“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嘛!当然,我也不是见了吃的不要命,为了吃而会忘了我还是个人。锦衣玉食对于我并没有吸引,我只求温饱,物质需要能够满足我的生存便可知足,便可快乐。
   也许最原始的知足长乐就是由我这种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的人这里产生出来的。不求锦衣玉食,自然也等于不想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收入是吃饭穿衣的基础条件,社会地位是收入的重要途径。不想有太高社会地位的人不是个能追求的人。但是,快乐与追求、与社会地位、与吃多好穿多好并不能划等号。由于这类人的追求目标低,相对来说更容易达到,所以获得感才比追求更高的人多。就像吃饭,粮食少的时候,多做稀的,虽然真正的食物有限,但饱腹感比较好,所以也能在晚饭后拍着一肚子清汤寡水舒服地睡热炕做好梦。相反,条件好了,吃一肚子“真材实料”,晚上消化不好,反而辗转思服不舒服。身体不舒服,任你再获得多少财富,也快乐不起来啊!
   知足长乐的乐基本可以说是精神因素支配的。因为知足之“足”这个事情,并没有那样具体标准。同样的事情同样的物品,在一些人来很足了,再一些人那里可能还差得远。就像城市和乡村、穷人与富人、山区与平原的人家比较一样,各样人等对生活条件的期望值差异很大。就像我这种乡村出来的人,一顿饭一碗面一点菜就能打发,觉得能吃饱,已经可以了;但我能吃的舒服的饭,在从小城市生活的人面前就难以下咽。我知足了,他不知足,不是面不一样,而是面对面的人不一样。故而通常来说,吃过苦的人、过过艰苦生活的人,他的知足标准要低些,从生活里得到的快乐也要更多些。
   人的“足”虽然与物质有关,但决定是否“足”的还是人的精神世界,是人对生活的要求,是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享受还是奉献、是从生活中攫取还是赠予。一个抱有奉献精神的人,不分出身、不分生活习惯,都能“安贫乐道”;相反,即便是出身贫苦、有苦难经历,也会蜕变得让人认不出来。现实中从反腐斗争出来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必赘述。
   “安贫乐道”里的乐是建立在安之上的。安贫,当然是说即便在贫苦中,也能坚守道,并且能够从中得到乐趣。这是古人道德宣扬与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当然这个贫也是有限的,是不富得流油但可以吃上饭,否则人都饿得走不动,还怎么宣道弦道?安贫之安也是很有意思的。安是否是心安理得地守着贫?我觉得他应当是在贫的时候不埋怨的意思,而不是再不去奋斗,安于现状。如果安于现状,他还乐什么道呢?道是要启发人、引导人的,如果守道、宣道、走道的人都一贫如洗,那不就说明道的失败了吗!至于安定心情、安然面对各种困难,又是另一回事情。古代安贫乐道的杰出人物很多,著名的像陶渊明,他离开官场,过着“采菊东篱下,幽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奢华过后,再到田园中,这是一个人返璞归真的路程。能走出这一步,一定是经历了刻骨铭心的事件。古代有好些这样的隐居者,他们无不是从职场官场的纷争中离开,在远离尘世的地方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安慰。从这些可以看出来,人的快乐,最终要从自我心灵中生长,而不是更多物质财富能够决定的。
   快乐又有“独乐乐”与“众乐乐”的不同。独乐乐是建立在别人痛苦上的快乐,“众乐乐”便是仁人志士引以为傲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分享绝对不可以独享。要想有长久的快乐,那就要在自己快乐的时候创造条件让别人也快乐起来。这便是我越来越喜欢接受别人的关心、体贴与照顾的原因。过去不懂得这一点,一听朋友说给你点这个、送你点哪个的时候都推辞的老远,生怕让别人受累破费。现在只要有朋友说给你点吃的喝的或者其他照顾的,我马上高兴地说好好,我正需要这些。光自己知道手留余香不够,让别人也手留余香,正是共享快乐的重要方面。
   快乐应当是人生最宏远的目标了。有“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话,没听说过那个人以吃苦为生活目的。苦为荣、苦为乐这些话与安贫乐道之安贫意思差不多,都是在苦面前的一种态度。人要战胜苦难,必须有蔑视苦难的精神,这便是从苦难中得到荣光喜乐的原因。从根本上说,这种吃苦的精神,就是“舍得我一个,幸福其他人”、“苦了我自己,别人不吃苦”的牺牲奉献精神之体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是需要这种精神的,这种精神永远也不会过时。
   转一圈,还是说到助人为乐这个意思上来了。这说明,助人为乐之乐是最大的乐,也是最能感动自我心灵的快乐。有快乐的人,便把困难当考验,便有征服一切艰苦的勇气,就能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找到人世间最美的快乐。有快乐的人,便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人生在世,谁还会嫌幸福多呢?想要更多幸福的人,那就多向人间奉献些吧,因为奉献的快乐幸福,俯拾可取。
  
   2018年2月5日
  

共 26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常言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作者帮人办一件事情之后内心无比愉悦,那是精神上的慰藉,这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从而引出助人为乐这个话题。远古时候人们追求满足饱腹以吃为乐,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不单单满足吃喝,而是以追求吃喝穿衣为乐。当然人们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追求的物质需求越多反而没有幸福感,所以作者最后总结:真正的快乐是知足。真正的幸福是奉献和帮助他人!感谢作者赐稿!【编辑:晶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晶莹        2018-02-07 19:04:54
  之中老师从不用角度阐述了“快乐”是的,一个人真正的快乐不是索取,而是付出和给与!问候老师,祝创作快乐!
( (
回复1 楼        文友:之中        2018-02-07 22:30:43
  编辑辛苦,问好!
2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8-02-08 11:46:32
  人心向善,乐于助人,是一种人生美德!之中老师一向是乐于助人,凡是总是替别人着想,所以阳光总是围绕着您!祝老师小年快乐!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3 楼        文友:明月清晖        2018-02-09 11:41:23
  读了全文后,受到了很好的启示:学会付出,降低欲望,拥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得到幸福和快乐!平常事中通常蕴含大道理。
感谢生活 有剥夺也有馈赠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