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家乡的年味(散文)

精品 【星月】家乡的年味(散文)


作者:史建民 秀才,137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97发表时间:2018-02-08 19:39:39

每到过年时节总会想起儿时在故乡过年的情景,那撒在心头,融入血脉中的“年味”悠悠荡荡,历久弥新,令人回味。
   我第一次知道过年,应是五十多年前了,那时刚经过六零年大饥荒三年恢复期,农村经济稍有好转,家里有一亩多自留地,加上父亲在窑洞前的沟里开的荒地,基本口粮就足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农村人,有些东西是要早做准备的。每年春节过后,天气变得暖和了,父亲就会去四十多里外的玉都去赶集,除买够一年农活用的农具外,最重要的是买上一对小猪娃,记得小猪娃只三十多天龄,小小的,很乖,也很听话,那时还想,小猪这么小,就离开了妈妈,怪可怜的,现在想起也可笑,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猪娃买回来后,只能先用小盒子喂,吃得是包谷面糊糊,吃得也不多,后来猪娃疯长,吃的也多了,改为麸子,米糠之类,三个月后就开始喂草了,食量也增加了,我每天的任务就是和三姐给猪拨草,猪能吃的都是些野莱之类,像苦苦菜(败酱草),灰条条,车前子,蒲公英,人汗子,有的还是中草药,有的到现在还不知道学名,拨回的草,清洗后用刀剁碎,撤上些麸子,米糠之类,将烧开的水倒上浇透伴匀就好了,小猪长的快,而我长的慢,给猪拨草这活我一直干到上学毕业。
   再一个需要准备的是要装黄酒,黄米洒是陇东地区的特产,好像陕北山西部分地方也有,那时米醋和黄酒都是自家酿制。麦收过后,天气热了,母亲就开始准备酿制黄酒的材料。先是要做黄酒麯,黄酒麯的做法到现在还记得,就是先将黑豆,黄豆,高梁煮熟放凉,然后用做馍馍的酵子,再放上麸子,装入盒子里,让继续发酵,一周后再放在天阳下面晒干备用,待八月十五一过,就要开始酿制了,做黄酒用的料有酒谷米,高梁,黄豆,黑豆,辅料有大麦,也就是青稞,做法仍是将这些料煮成七成熟,加入黄洒麯,搅拌均勺,加烧开凉凉的开水,外加部分中药,如山栀,黄芪,地骨皮,甘草等,装缸封盖后让其发酵,应该发酵到天寒地冻时就好了。待春节时过滤,沉清,专用壶烧开香气弥漫,远远地就可闻到。那时能做黄酒的多,但各家各户的醇、绵、色、香、味不同,看来还是材质的比例造成的,这些药材都是父亲夏季从山山屲屲里采集的,至于这些材质的比例因母亲去世而失传了。
   每年,腊月初八一过,乡下人就要准备年贺,到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年初弄大的猪在这天要杀,那时养得猪并不大,每条猪也只能杀七八十斤,杀猪并不可怕,每村都有专门杀猪的,不要钱,只带走二三斤五花肉而已,猪杀后先把猪的脖子取下,母亲就用它和白菜,萝卜,粉条烩成烩菜,母亲把这些烩菜装到十几个碗里,我的任务就将其送到邻里让其尝尝鲜。而邻里总会千谢万谢的,并会送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不过是馒头,油饼之类的吃得。
   腊月二十三一过,家家户户就开始更忙绿了,那时不如现在,啥都有现成的,或者半成品,母亲会把一块块的猪肉用盐腌制,供全年有肉吃,将版油(猪的脂肪)炸成油供全年有油吃,还要把全年吃臊子面的臊子做好,陇东的臊子很特别,一次做好,全年用,现在我也是年前做好臊子了,豆腐要用石磨磨好做成,馍馍要做成各式各样的小动物形状蒸上一锅又一一锅,后一层一层地存放在缸里,油饼,馓子也要炸好存放,每晚还要在煤油灯下为一家缝制新衣服,到年三十还要将细长面擀好,那时,庄稼人对好女人的评价标准是针线活和茶饭,我的母亲在这方面是村里做的最好的,记的那时下乡的工作组饭都是母亲做的,父亲在村子里上至工作组及队干部,下至全村老少很有脸面。
   年三十及初一是过年最忙的时期,中午两点钟以前,要在大门和各个窑洞的门框上贴上春联,挂上红灯龙,放放鞭炮,然后父亲就在院内正中摆上香炉,烧表上香以祭拜先祖,后一家人带上做好的吃的,印好的幂币去给爷爷奶奶及逝去的亲人上坟。上回归来,一家人就开始准备迎接拜年和去拜年的吃的,喝的,用的。那时家族观念很浓,五服(五代)之内不论年长年幼,都要给家族中辈份最高的长者拜年,去时带上家中最好吃的食品和酒,我的父亲在族中辈份最高,所以每年三十晚上都来给父亲母亲拜年,几十人待窑洞里桌子上,炕上上菜后齐刷刷跪安,然后开始吃菜喝酒,而父亲给每一位前来拜年的礼包就是核桃和水果糖,那时叫洋糖,给小孩还要给五毛钱的压岁钱,五毛钱在当时算重礼了,因为可以买上国营食屋的六碗素面条,拜年是个礼节,菜也不多吃,酒也不多喝,时间也不太长,因为年青的后生还要抬上鼓,敲着锣,扛上彩旗给每家每户去拜年,那时叫游鼓,一直到把全村人家走完,而每家都要等待游鼓的来,鸣炮吃喝一点,送点烟糖什么的,今年从庄西开始,明年从庄东开始,轮流着来……
   大年初一,要做两件事,一是到庙里上香。要早起,到庙里烧香,人人都想上头香,所以赶早的人很多,庙外彩旗飘飘,锣鼓喧天,小时候父亲带着我们兄弟三人去,因为女人是不能上香的,但一直没枪上头香。二是祭祖,我的祖先是元朝史天泽,河北保定人,有史为证,其八子遍及全国,泾川一族为其八子,水泉寺,高平,王家沟,后沟,枣园均为后裔,有史氏宗词,有八尺多高的画像,每年正月初一供览,祭祖不分男女,史氏祠堂坐落村的中心,依山而建,宏伟,气派,祠堂前锣鼓喧天,彩旗飘飘,鞭炮齐鸣,唢呐声汇成之声十里之外都可听到,在族长的统一指挥下,三人一拜,全村老少齐参奉,祈求平安,文革时破四旧,宗祠,庙,均被拆,是我的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将祖宗的画像藏在半山腰的山洞里,保护了下来,记得当时红卫兵将父亲批斗的几十天,戴高帽,上飞机,逼供信,全用到,也没供出一点丝迹,一九七八年,改革春风吹响,父亲叫了全村十几个青壮年,用十几丈的大绳,拴住三人,在山涯的山洞里,将祖宗的画像取出,也许是苍天有眼,十二年了,保护的完好无损,当时史氏家族那种激动,那种场面,到现在还纪忆忧新,为此当时大队,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给父亲做了一块牌,上写"功德无量”四个大字,的确,现在史氏宗祠己重修,父亲上对祖宗,下对子孙,真正做到了功德无量,难怪,父亲去世后下葬时全村老少皆彼麻戴孝送终。祭祖时间很长,持续一天一晚,而祭祖收到的现款现货只用于祠堂的维修和购买耍社火(陇东特有的文化娱乐节目)的导助。
   初一过了,也就是最欢乐的日子过了,小时候天天盼过年,就是盼望着这一天,穿新衣服新鞋,有洋糖,有压岁钱,至于初二就开始随大人窜亲访友,和小朋友们玩,其它都是大人们的事了。初五社火队装上狮子遂家扫糟破五穷,初七不论男女老少夜晚必须回家,老人总会在香炉插上香叫,否则恐将魂上丢在家外,至于初九后就是耍社伙,看社伙,看大戏,看庙会,闹元宵节了……
   时代变迁,年味也变迁,从一个盼过年,想过年,刚记事的孩提的我,转眼间已近华甲之人了,小时候的那种刻心铭骨的年味已全无。而现在的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父母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就是相互之间用QQ,微信发个祝福……
   也许在过一周,就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除夕之夜,随着耳边一阵又一阵熟悉的爆竹声,年味儿也越来越浓了。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是否还是儿提时期的年味呢?

共 30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冬去春来,又是一年,时光不停,年味渐浓。时代前进,年已简化。作者思忆,昔日年味,写成记忆,不曾褪色。凡经历者,多有共鸣。那年那月,因为贫穷,过年隆重,才有期盼。只有过年,才吃猪肉, 只有新年,才穿新衣,到了新年,才可喝酒,因物稀缺,方显贵重。作者笔下,不吝笔墨,昔日点滴,跃然纸上。拔草喂猪,有苦有乐,黄酒制作,做法详尽,杀猪尝鲜,自制豆腐,红灯高挂,家族拜年,庙里上香,祠堂拜祖,社火大戏,走亲访友。没有经历,就已熟知,全因作者,文字到家,年的热闹,呈在字间,年的香气,就在行间。美文佳作,力荐赏读![编辑:红尘一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80218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18-02-08 19:41:28
  拜个早年,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18-02-08 19:44:05
  跟着你的美文,又过了一回那些艰苦岁月里的年,因为贫穷,年的味道才显更浓,因为快乐,所以年的记忆才会刻骨铭心。
3 楼        文友:史建民        2018-02-08 21:04:40
  谢谢一莲的精彩编按,高度概括了年味的内含。
   事实上无论是贴春联、吃年夜饭、祭祖,还是守岁,燃放鞭炮,拜年等都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是团圆、亲情、祥和,有着无比强大的民族的凝聚力和亲和力。这些都是我们所希望的。
网名,香山红叶,太统烟雨
4 楼        文友:西鋂铃铂        2018-02-09 10:58:25
  如今的味道,已经和我们小时候不一样了。
江山文学,天下文人的精神家园。
回复4 楼        文友:史建民        2018-02-09 18:23:39
  谢谢,也祝您春节快乐!
5 楼        文友:荷锄叟        2018-02-10 08:59:15
  北方的年俗基本相仿,大同小异,年节食品因食材不同而各具特色,但不都自制,忙忙碌碌,味儿才够。史老师的年味,便是对儿时生活的追忆,是对故去先人的思念,是浓浓的一缕乡愁!
原名,贾晔;笔名,叶中华;网名、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名,荷锄叟。
回复5 楼        文友:史建民        2018-02-10 09:48:40
  谢谢贾老师的点评,一语而概括,遥祝老师春节快乐!
6 楼        文友:荷锄叟        2018-02-10 10:40:58
  年节食品大都自制!(上条评论笔误,改过。)
原名,贾晔;笔名,叶中华;网名、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名,荷锄叟。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