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闲侃“支那”之类 (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闲侃“支那”之类 (随笔)


作者:柴湿燃 秀才,1800.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49发表时间:2018-02-08 20:26:34

走过上海的国泰电影院,看到它的英文名为Cathey。有人告诉我:那是受了俄罗斯等一些国家,把中国叫做“其塔伊”的影响。那是因为他们最先接触的是中国北方的契丹人,所以从“契丹”而来。
   AURORA这个古希腊语中的黎明女神之名,也常被用来称呼中国,并且把它译成“震旦”,那是因为中国代表了东方。震旦就是支那,两者都来自佛经翻译。虽然《翻译名义集》说“东方属震,是日出之方,故云震旦。”而《楼炭经》说:“礩河以东,名为震旦。以日初出,耀于东隅,故得名也。”但它只是梵名Ci^na–stha^na的音译而已,也译作真旦、真丹、振旦、至那等等。其中“斯坦(stha^na)”,则意译为住处、城邦等。《大唐西域记》就有一段记载:“王曰:‘大唐国在何方?经途所宣,去斯远近?’对曰:‘当此东北数万余里,印度所谓摩诃至那国是也。’”
   专家指出:Ci^na之名在《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印度古籍就出现了。《释迦方志》引用了后汉献帝建安十年,入竺之秦州刺史成光子的话:“成光子云:‘中天竺国东至振旦国五万八千里。’”那么振旦最迟在东汉以前就已经广为印度人熟悉了。实际上更早,从三星堆文物来看,至少在殷商时代,中西就有相当规模的交往了。母系氏族的东方女神AURORA和西王母,也许并不纯粹属于神话。
   “支那”和葡萄牙语、荷兰语、德语、英语中的China以及法语中的Chine等皆起源于梵语Ci^na–stha^na之说,也已为学界公认。古代希腊、罗马等国对我国的称呼,除了有缯绢之义转化来的Serice(塞里斯)外,还有与支那同源的Sin、Thin、Sinai、Thinai。春秋时秦穆公归并了许多西北部游牧民族,并把翟(狄)人部落赶到漠北,秦始皇时代,又迫使匈奴西迁。他们就逐步渗入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同时也使西方人知道了秦,并以为那就是中国了。这种说法还有争议,但那是西方人知道有秦国是肯定会的。丝绸到西汉才出现在欧洲的记载中,也肯定比出现在西亚要晚一些。
   日本僧侣空海曾于804年随遣唐使赴唐学习佛经,因此可以推断他书中的“支那”,是从汉译经典里学来的。以后一些佛教界人士为显示博学、虔诚也开始用起了“支那”一词称呼中国。但明治维新时,山鹿素行等人觉得国名之争,可以为他们的政治主张服务,认为与中国相对的就是夷人,所以特意写了一本《中朝实录》来争这个“中朝”、“中国”之名。接着福泽谕吉等人提出了脱亚入欧的主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后,长久以来一直把中国尊为上国的日本人,在震惊之余大为陶醉。从此,中国在日本被“支那”取代有了轻蔑的色彩。1913年又根据驻华公使的提议商定:日本政府今后均以“支那”呼称中国。对此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的愤怒,1919年留日学生在国内出版的《东游挥汗录》中,除了以毒攻毒地继续使用“倭人”一词以外,还因为有人要与传说中的英语china为瓷器相对应,说:Japan源于漆器,而且日本想脱亚入欧,就用它的音译,称之为:“假扮”。1930年,国民政府还照会日本: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类的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绝接受。到日本战败后,应中国代表团的要求,盟国最高司令部经过调查,确认日本人用“支那”称谓含有蔑意,故于1946年责令日本外务省不要再使用“支那”称呼中国,才算在日本的公文、刊物上也不许使用了。
  

共 13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闲侃“支那”之类,作者主要研究了西方国家称呼中国为“支那”的由来。全篇文字精炼,引经据典,拨乱反正,支那贬义,不准再用,民富国强,民族才有尊严!推荐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2-08 20:27:06
  全篇文字精炼,引经据典,拨乱反正,支那贬义,不准再用,民富国强,民族才有尊严!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神青赶        2018-02-09 20:41:59
  以前支那这词没有轻蔑色彩,但到了日本那里性质就变了,让我想起一个“过手即酸”的典故来。
麦浪汹涌,我持锹远望,风如野马,高天似靛。
回复2 楼        文友:柴湿燃        2018-02-10 20:48:42
  是啊,美酒经了小日本的手总要酸的。他们的就又度数不够,喝起来味道总是淡了点。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