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军警】《大学》与教育之道(十六)

编辑推荐 【军警】《大学》与教育之道(十六) ——忠信的教育


作者:karen杨 秀才,175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00发表时间:2018-02-09 15:29:42
摘要: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本周末学聆听了王宝寨老师开解的“《大学》与教育之道(十六)”,经文如是:《康诰》曰:“惟命不于常。”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其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一、经文大意:
   《康诰》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道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楚书》说:“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秦誓》说:“如果有这样一位大臣,忠诚老实,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胸宽广,有容人的肚量,别人有本领,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打心眼里赞赏。用这种人,是可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啊!相反,如果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嫉、厌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如何容忍不得。用这种人,不仅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而且可以说是危险得很!”因此,有仁德的人会把这种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同住在国中。这说明,有德的人爱憎分明,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罢免,罢免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确的途径:忠诚信义,便会获得一切;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
  
   二、什么是忠信
   这里的“忠”是中正,心上一个中,是不偏不倚,中庸之道,中国古代把这个中正比做天心,天的心为中正,天没有私心,是中正的。所以一个人没有私心,就是忠,有了私心就不是忠了。所以我们讲“为天地立心”,天地之心是什么呢?就是“忠心”,没有自己,无我的状态。一心一意为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信”是人言为信,是诚信,也是前面讲的仁善,也是无私,也是无我。也是前面《康诰》里讲的“惟命不于常。”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所以忠信就是符合了善道,符合了天道。忠信就顺道,顺道就昌。忠信就能够顺天之道。忠信就能够做到仁善,所以“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如何做善呢?忠信。做到了忠信就做到了仁,做到了善。就符合了天道,天道就会护佑你。
  
   三、忠信的教育
   现在我们也始终在讲: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讲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也有“诚信”二字。但是怎么践行这个东西?在《在学》这部分经文里其实已经告诉我们践行“忠信”的具体方法和具体途径。怎样践行忠信呢?从这篇经文里,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几个要点来。
   第一、断恶改过。因为《秦誓》本身就是秦穆公反求诸己,找自己的问题,改自己的错误而写的这篇文章。所以要做到忠信,必须把《弟子规》里讲的“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做到。什么是过呢?《弟子规》里又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那这些错,这些恶是从哪里来的呢?“骄泰以失之”,你有了骄和泰,那么过和恶就来了。所以一个人的态度太重要了,如果有了骄慢的态度,有了骄、奢、淫、逸的行为,那必然就有过了。秦穆公这样一个非常重视圣德之人,他也有骄泰的时候,他攻打郑国的时候就骄泰了嘛,他为什么出兵攻打郑国?百里奚、骞叔怎么劝都没有用。秦穆公过去非常尊重百里奚和骞叔,他为什么这个时候不听了呢?原来为什么听呢?秦王后来统一六国,秦穆公是使秦国从政治到经济,整个地兴旺起来的人,秦始皇后来才有这样一个实力去扩展,真正秦国发展的源头是秦穆公。秦穆公怎么发展了这个国家呢?就是重用了两个人,一个是百里奚,一个是骞叔。这都是功臣。可是功臣的话平时都听,现在为什么不听了呢?因为现在开始骄泰了。所以一个人的态度是会变的,骄泰以后,就因为骄慢而在意,而疏忽,就容易出错。包括诸葛亮,他一生谨慎,也有一次失街亭,最后挥泪斩马谡。为什么斩马谡啊?大意、轻敌。其实我们也一样,我们往往不注意自己的修养,不注意自己的警觉,不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往往我们随波逐流,我们就很容易有过失,也很容易做恶事、起恶念、出恶言。第二、举贤扬善。重用贤德的人,把这些善张扬出来。“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第三、要消除嫉妒,为什么我们不忠、不信、不诚呢?有嫉妒心。有了嫉妒心,我们就不能包容他人,就不能用人之长。而嫉妒这个恶习几乎是每个人都有的,只是有重有轻。如果真正做到了经文里面讲的“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如果把这几句话力行到了以后,那就一点嫉妒心也没有了。别人有好的德行,感到非常的高兴,非常的佩服,非常的尊重。别人有好的才能,跟自己有是一样。我们现在教孩子们竞争,其实往往有些竞争会导致孩子们这种嫉妒心长养起来。第四、亲近贤人。《弟子规》里面“能亲人,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近,百事坏。”亲近贤人,远小人。秦穆公就是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才遭受了败仗。所以说“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把小人赶远点,重用亲近贤德之人。第五、诚意正心。在修身上下功夫。其实这段经文里也从另一个角度讲了怎么样来修我们自己的这颗心。《大学》里讲过了,格物致知、意诚心正、身修家齐。怎么修身呢?在正心。怎么正心呢?在诚意。怎么诚其意呢?格物致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小人,有君子。我们的本性其实就是是君子,就是圣贤。而我们的物欲就是小人。其实我们的本性就是:“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每一个人的本性都能够包容别人,都能够做到“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颜圣,其心好之”。当一个人的良心发现,本性本善出来的时候,你就是这样的人。但是我们的欲望一起来以后,就是“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我们就成为这样的人了。所以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小人和君子。这两个东西在人身上,物欲就是小人,本性就是君子。那我们要怎么样呢?“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我们要把我们的欲望赶走,像对小人一样,放流之,存我们的本性。所以我们自己排除自己的欲望之心,见贤而举之,举什么呢?举我们这颗“人之初,性本善”的本性,来激发我们的良知。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启发我们修身的方法。第六、趋吉避凶。这里讲到了灾祸的来源。灾祸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这样“灾必逮其身”。如果自己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大家所讨厌的,痛恨的。你所不愿意做的事情是大家都喜欢的,坏了,灾祸就上身了。一切灾祸的来源都是这么来的。其实为什么呢?民众之心就是天心。如果我们做的事情让民众都痛恨,都怨恨,那就是违道了,不是天道,逆道者亡,灾祸就来。如果我们做的事大家都喜欢,那就是顺道了,所以怎么样趋吉避凶呢?那就是“顺道者昌,逆道者亡。”荀子讲过:“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加强农业,厉行节约,天(大自然)就不会使人贫穷;给养充备,动作得时,天就不会使人困顿;遵循道治国,不出偏差,天就不会使人受祸。你做的事情合不合天?黎民百姓是不是都喜欢,所以趋吉避凶的办法就是顺道。
  
   四、心得体会
   王老师在这一课主要从六个方面讲了如何成为忠信之人。断恶修善、举贤扬善、消除嫉妒、亲近贤人、正意诚心、趋吉避凶。
   说到忠信的教育,我们很少有人会真正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你要他断恶修善,他不愿意。为什么要修善?因为修善了,自己的利益怎么办?你要他举贤扬善,他也不愿意。为什么要举贤扬善,我举贤扬善,别人出风头了,对我自己有什么好?你要他消除嫉妒,他也做不到。怎么可能消除嫉妒?人家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名利,我就是不平衡,我不比他差,只是运气不好而已,只是老天爷不公平,只是命运喜欢与我开玩笑。你要他亲近贤人,他也不愿意。因为亲近贤人,会让自己有更多的约束,会浑身不自在。你要他正心诚意,格物致知,那就更难了,格除物欲了,那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意义?无欲无求,不就等于混吃等死了吗?可是你要是让他真正知道如何趋吉避凶,他会真的害怕起来,原来不做忠信之人,就会“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其身。”谁都害怕灾祸降临,谁都不愿意折寿短命、疾病缠身、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可是如果人不行天道,都会落到这样的下场。这种因果教育应该摆在前面,才能对绝大多数人起到作用。知道了“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他才能真正的做到前五点:“断恶修善、举贤扬善、消除嫉妒、亲近贤人、正意诚心”。
   而又是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成为忠信之人?往往又是那些经历了无数坎坷,吃过很多苦头的人,甚至是遭受过人生凶险的人,他们往往在大的人生际遇中看破而顿悟,明白自己所受的恶果都是因为自己所种的恶因,这样子回过头来,努力修善,并且从中深刻地体会到,种善因得善果,自己的人生也开始扭转,自己的困惑一步步减少,好的运势接踵而至,然后开始对圣贤的教诲深信不疑,而真正开始断恶修善、举贤扬善、消除嫉妒、亲近贤人、正意诚心。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也是修了几十年,经过了人生的种种磨练才得以知天命,才懂得了自然发展的规律,才有自己的未来过什么日子,才有了那一份从容与淡定。所以,总的来讲,人的一生都在修行,不能简单地把人分为好人与坏人,君子与小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两面性,都有本性的一面,也有习性的一面,只要通过岁月的洗礼与自己的修身功夫,来内观自己到底是本性现前,还是习性现前。当本性现前的时候,你就是圣人。当习性现前的时候,你就是小人。当本性完全战胜习性的时候,你就是一个忠信之人,就得到天道了,就顺道者昌了,就会为人所拥戴,就会流芳百世。
  

共 41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忠信之人,诚实守信,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基本原则。有些人,特别是青少年容易耍自己的小聪明,或者说,在生活中为了隐藏自己的虚荣心或者说是错误,都有可能忘却父母和老师的教诲。以谎言充当诚实,掩饰内心的骚动。杨老师的文字,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家长都是极好的教材。忠信的教育势在必行。赏读推荐!感谢赐稿!辛苦了!【编辑:林雨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雨荷        2018-02-09 15:39:53
  杨老师的文字,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家长都是极好的教材。忠信的教育势在必行。赏读推荐!感谢赐稿!辛苦了!
林雨荷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