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马校长(散文)

精品 【流年】马校长(散文)


作者:杨志青 童生,743.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74发表时间:2018-02-11 11:03:51

马校长是我在石板岩北河地教学时的校长,也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位领导。想想,过去也有三十多年了,每每想起,倍感亲切、温暖、踏实。
   马校长原名叫马宪文,是石板岩本地贤麻沟村人。我在石板岩教学时,没有去过这个小村,当时认为是响马沟。一直想怎么叫响马沟呢?是不是村子里出过响马,还是什么的。后来,无数次登山,曾去过这个小村,才知,原来是当时姓马的移居这里,原野上有无数的叫贤麻的一种植物,就称小村为贤麻沟村了。贤麻沟村是一个美丽的村子,特别是每到春天,满村的梨花飘香。我们登山人,称贤麻沟为“梨乡”。
   我记得第一次见马校长的情景。那是一个晚上,也是我刚到的第二天,因为当时是八十年代,交通还没有这样通畅,每天只有一趟车,是下午二点钟从县城出发,大约五点钟到石板岩小镇,北河地离石板岩还有几里地,就得步行。所幸当时有我妈妈姥姥家的一个表哥在这里教学,我称三舅。我们是第一天到达学校,由于晚了,就没有去看望马校长。
   马校长住的是一个四合院。一进入院子,就看到院子的东偏房是一个棚子,下面靠墙的地方,是一排垒砌的小灶台。我看到四五个孩子,有的在往灶里送柴;有的在担水;有的淘米。小棚子下烟雾升腾,有的同学的脸上沾有黑灰,一张张小黑手,一见我在看他们,一个个张口叫杨老师,我一一答应。是的,我那时才十九岁,也刚从师范毕业,在心灵上,还一直认同我还是一个孩子。那时也不情愿来山里教学。看到山里孩子这样的情况,听到那一声声老师,让我的心理上有了振动。不管我愿不愿意,事实上我已成为了他们的师长。
   马校长住在四合院的南房,是一个典型山区三间房,墙是用石头砌的,门是老式门,还有一个高高的门槛,地是土地,一进入房中,好象一下子低下去。可能我去时,是傍晚,外面还有光,一进入房子,感觉一下子暗下来。里间有两个炕,中间是煤火台,马校长坐在煤火台上,好象在扒豆子,高高的个子,身穿灰色的中山装,上衣口袋里插一支钢笔。我一看完全像是一个农村干部,他的孩子们都围在他的周围,一见我,也称我杨老师。
   见到他第二次,那时因为学校在农村,当地大队为了让教师吃上菜,还分给学校几块菜地。我当时也分了一块,不过我也不会种,也少打理,就扔给别的老师打理了。他的菜地在露水河的河岸边,也就几分地吧。那是一个下午,看到他在打理菜园,记得种得有白菜、南瓜、长豆。我们就在田地里,我一边看他打理地,一边闲谈着,没有感到有压力,好象是一位父亲。
   渐渐地,我也进入了角色,日子过的平静。马校长当时可能是文化低,也许他参加工作前,是高小毕业,他对当时我们教初中,也不是太热心,所有的业务,都交给教导主任打理。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小学校那块,还有小学那块大部分是民办老师,他在情感上,还是向着他们,心也在他们身上。
   想想,那时的管理也是松的,也不常开会。那时他也常来上面听课,他听罢课也不讲评。好在,我自已是师范出来的,在教学上,也渐渐进入其中。
   生活就是激流,有时也激起一朵又一朵的浪花。
   马校长在我早先心中,也算是一个慈父吧。那时,他有三个孩子。二个女孩,还有一个最小的,是男孩子。一天三顿饭,一去他屋里,总是看到火上那口铁锅。好在那时,学校里供烧煤,马校长是庄稼人出身,学校里的其它开支从简,一定要让住校的老师有煤烧。还有就是去河里担水。那时,我们都吃河水,露水河一年四季都有水。看他高高的个子,担水时熟悉的样子,就是现在想起还是那样清晰。
   马校长还是一院住校生的管理者。那时,邻近大队的,上初中还得住校,一个人在东棚下,一个人一个灶,从家里背柴和粮。就是现在,一回想起来,一群十三四岁的孩子,背井离家,为了上学,远离父母,想起,有时还想掉眼泪。晚上,就在西房中睡,我记得是一个二层小楼,学生们打地铺。
   马校长是南部学区的领导,有时也去下面学校走动一下,有时听听课,有时也就是去看看校舍,还有其它问题。
   那时,学校里有一些杂事,比如教室的顶棚坏了,还有那房子坏了。我们就自已动手,一到星期天,全校老师,民办老师从家里拿工具,全体出动,那时不给工钱,就是中午管一顿吃的。在院子里垒个大灶,一口三二桶的大铁锅,有人去置办货,常吃面条。我记得一次,也就是南瓜加鸡蛋,面条是机器面,也不知是哪天累了,还是哪天是用烧火炒的菜,感觉哪天吃得面条是那样香、那样有味。就是现在,一想起在山区教学的岁月,就想起那顿饭,感觉是一生中最好吃的。以后的岁月中,也曾去饭店吃过,也曾到大城市去过,可是,现在一闭上眼睛,还想起那次的美味。
   马校长是常住校的。那时,他爱人有时农闲了,就从贤麻沟下来,来学校住上几天。也只有过年,那几天,才回家往几天。
   那时,乡下老师虽然说是转了商品粮,但是,孩子们的工作是最大的问题。有时马校长说起,也是愁上加愁。那时,三女也初中毕业了,没有上高中。那时地震台在学校靠近山角的教室边,设了一个观察点,先让小女去帮忙看。后来,也是找人,三女上了一家技校,才算有了工作。
   后来,我就离开山乡了。
   记得几年后的一天晚上,我在学校门口一家小摊上,看到他和几位老师坐在那吃饭,我就放下自行车,走过去和他们说话,感觉还是那样亲切。最后,我看他们吃罢了,赶忙去结帐,马校长不让,我非要结。后来,马校长说了,就让我结吧。从内心深处,我感觉只有这样,才能报答他对我的关爱。
   在我走过的岁月中,也曾有过好多领导,有的还是名师,有的还是什么的,但是,我内心深处,都没有产生过我对马校长那样的深情。他不是水平高,不是学问深,可能是他的朴素、纯朴,让我对他有了一种父亲一样的感觉。
   有时,常去贤麻沟摄影,常问村里人,常想听到马校长生前生后事。有时也想,未来的岁月中,我到他的坟上,就是点上一柱香,燃上一片黄纸,也算是让天国中的马校长知道,有一个他曾领导过的人,还一直在思念他。

共 23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作者的笔下,马校长是一位文化低、家景不好但温度高的山区学校管理者。“我”去贤麻沟学校教学时,刚满19岁,对马校长的认知,从最初的平易近人、纯朴简单、吃苦耐劳到最后散发出的犹如亲人般的亲和力,是让一颗年青的心心甘情愿山地留在山区教学的动力。作者说:“在我走过的岁月中,也曾有过好多领导,有的还是名师,有的还是什么的,但是,我内心深处,都没有产生过我对马校长那样的深情。”就此一句,说明了马校长对初入世的“我”的影响之大。散文语言平实,接地气,荐读。【编辑:临风听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80217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18-02-11 11:04:56
  问好老师,感谢赐稿流年,期待更多精彩分享,祝创作愉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1 楼        文友:杨志青        2018-02-11 14:06:33
  谢谢了
2 楼        文友:康心        2018-02-23 19:02:17
  人生不忘的是初心的感动,哪怕一滴水的恩情,就能在一个不需要人提醒的时刻想起那丝滋润和清甜。这种静下心来,与之感同身受的情感,是人间的一种真情,倍感亲切。
用文字记录人生的轨迹,修一条心心相通的小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