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故乡的年(散文)

精品 【心灵】故乡的年(散文)


作者:雨春 进士,11483.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59发表时间:2018-02-13 22:26:59
摘要:独特的地域名称,独特的地理位置,肯定会养成和孕育出独特的人文与习俗。就拿眼前的中国年来说吧,灌云的大地上就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习俗。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一个家乡都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壮观的节日和习俗,更具有着“十里路不同天”的特点,不同的地方孕育和拥有着不同的年俗。
   我的家乡有着一个奇特的名字叫做灌云,如果你单从字面上去想,无法做出最为理想的解释。一个灌溉的灌字怎么会与天上的云朵联系在一起呢?这确实是一个有点令人费解的名字。不过,你倘若打开有关灌云县的地图,就不难知道它的来历:南傍灌河,北依云山,原来它取义于地理山水,将云山灌水联姻为之。独特的地域名称,独特的地理位置,肯定会养成和孕育出独特的人文与习俗。就拿眼前的中国年来说吧,灌云的大地上就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习俗。
   许多地方的年,好像早的地方是从腊八那一天就为年做打算,迟的地方是从被称为小年的腊月二十三才开始的,而在灌云的土地上应该是介于它们的中间,不迟也不早。“要得有,扫十九;要得发,扫十八。”在灌云的那方水土上,一直有着为过新年做准备的习俗,叫做“扫陈”。因为扫陈与扫尘谐音,后就变迁为扫尘,而扫尘用现代话来说应该叫做清洁,可其含义却远远超过了清洁的含义。原有的扫陈意思也有着清洁的含义,但其规模远远大于了清洁的氛围。
   每年扫尘的时间是有规定的,不是腊月十八,就是腊月十九,时间就在这二天内,讲究的人家还会请先生去选择吉时。只有到了选择的时辰到了,才开始扫尘活动。扫尘的规模很大,不仅仅是要拿鸡毛掸子弹去墙角屋面的蛛丝马迹,拿扫把将地面打扫干净,更多的是要将家中所有的什物搬出去,清水洗净,晾晒干燥。搬走家具的室内后,要揭下陈旧的字画,换上适宜的新品,有钱的人家还会请来工匠装裱一新。而且扫尘的期限就是一天,要么十八,要么十九,所以时间显得十分紧张。正因为扫尘需要人力物力,所以在外谋生的人往往在数日前,就放下手中事,急匆匆地赶回老家,开始忙碌一年一度的年。
   “腊月二十三送灶老爷上西天,好话多说坏话少说。”紧紧张张的扫尘过去只几天时间,接踵而来的是“过冬”,而所谓的过冬在当地又叫“灶神节”。过冬又分为大冬和小冬之分。小冬是在腊月二十三那天举行,大冬则是在第二天进行。在过冬的那天,午餐是比较讲究一些,晚餐更是要忙碌一番,去做上一些馅饼,最大的一块饼一直留在锅里。待全家人用过晚餐后,燃放一大串鞭炮,并当然预先准备好的柴把,将灶房照得通明,家主要在灶头前跪拜祷告一番,既表达了人们对灶神的虔诚之意,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之心。
   “杀年猪,戽鱼塘”,接下来的五天时间里,才是人们为春节做准备的时间。一过“过冬”,东家起鱼塘,西家杀年猪,一派欢天喜地的氛围。起鱼塘是一个力气活儿,只要请来左邻右舍的数位男丁,操作起戽水斗,将鱼塘的水排干,水干拿鱼。好多人家还会借机将池塘里的淤泥挖上岸,一则为了鱼塘的清洁,二是可以将河淤作为有机肥料。而杀猪倒是一种技术活儿,必须请来屠夫,按部就班地操作。
   蒸、煮、煎、炸,家庭主妇在这五天的时间里,十分忙碌。做饼、包包、煎鱼、炸圆,每一样都要她们亲自过问和操作,忙得团团转。而且每一项操作都有着一道道工序,十分烦人,就拿那加工豆腐来说吧,虽然一个家庭只需要做上一两筐豆腐,最多是三四十斤的重量,但必须要对大豆进行晾晒、筛选、浸泡、磨桨,然后再过滤、沉淀、烧浆,接着还要点卤、打包、压实等十几道工序,起码也要一天半的时间。
   有着自己的特点,肯定也有着与众相同的地方。比如蒸年糕,如今的年糕大多是米为原料的,可在我的童年,地处海滨的灌云,种植的大多是旱植物,蒸年糕用的是高粱。在当时将高粱加工成为面粉,又是一种十分繁杂的工序。先将高粱潮上一些水,拿到石臼去舂米,筛去包皮,再到碾坊去碾成为粒装,最后在回家在石磨上磨成为高粱粉,接下来与其它地方加工年糕的工序一般。
   在家乡的那方土地上,过年的高潮应该是除夕,当地叫做三十年晚,也有人叫年三十。这一天的早餐比较简单,吃点包子喝碗粥。饭碗一丢下,一家人就会忙得一塌糊涂,担水劈柴,烧烤煎炸,整整一个上午几乎全部用在了午餐一件事上。当做好的饭菜全部上桌后,任何人都不得食用。家中最长辈分的人,虔诚地端来二盏煤油灯或者蜡烛,点燃后放在两个桌角,再在门槛石上焚烧用金箔叠的元宝,去祭祀祖先和逝去的家人。一般情况下,年三十的午餐是一年来最为丰盛佳肴,无论是谁,都会大快朵颐,当然,也少不了酒水。年三十的午餐时间,大约从十一时延续到十四时,这个时候,绝对不会有人去别人家去串门子,那是因为当地有着祭祀的习俗。性子再急的人也只能够站在远远的地方观察,直到看到要去人家将祭祀的灰烬扫出家院。
   年三十有一个重头习俗,那就是贴春联。还在男人们推杯换盏喝高粱酒时,家庭妇女将浆糊熬制出来,冷却待用。一旦男人们吃完饭,搬来高凳、扛出梯子,七手八脚地张贴那早已准备好春联,大红的春联不要一个时辰,就将整个村庄染红。中国红,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喜气的色彩。春联,不仅是用来装点渲染节日氛围的,更多的是体现了家主的期盼和希望,所以一旦春联贴出,总有一些识文爱字的人去摇头晃脑地欣赏,不仅要品茗字的风骚,还要玩味意的境界,对于自己喜爱的春联,立即掏出口袋里笔记本,迅速地记录下来。
   说年三十是春节的巅峰之时,不仅仅是指丰盛的午餐,更重要的事从下午两点开始的各种文体庆祝活动。不用走出家门,不远处锣鼓声声很快就会到你门前,那些当地叫做“唱麒麟”的人会扛着装裱艳丽的麒麟,在锣鼓擦钚节奏中,一行数人欢天喜地地来到贺岁。别看他们都是当地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预先编排好唱词,可他们可以见眼生情,脱口秀的表演唱,既展示了地方风情,又增加了春节的喜气氛围。麒麟班子的锣鼓刚刚移向左邻右舍,身着大红行头的“财神”手拿大大金元宝,跳着自己编排的舞蹈,走进主人家,去到处塞元宝,预祝新年大发,吉祥如意。还有一种祝贺新年的表演已经走失了多年,应该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有关,这种叫做“玩苍龙”的表演与乞讨相关,表演者一手拿着活灵活现的苍龙,一手敲击着竹板,嘴里还要不断地哼唱着祝愿的词,乞讨一些食品。
   在土地没有下户的时代,每一个生产队都有一个社场,长年共打谷晾晒专用,农闲时就成为十分宽大的小广场。此时的社场可以用沸腾去形容,这一边锣鼓喧天的是当地说书人表演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淮海锣鼓,那一边丝竹悠扬的是类似东北二人转的跑旱船,临时搭建的舞台上更是生旦净末丑,一应俱全地表演着地方戏剧——淮海戏。可惜当时是儿童喜闻乐见的“独角驴”表演,已经走失了,表演者只有一个人,一手伸进不足一平方米的木头小舞台里,通过各种机关变换去操纵人物和刀枪,没有台词,只通过表演者口子含着的哨子去模仿配音,往往把人笑得前仰后合……
   夕阳西下,尽管当时农村没有电来照明,但家家户户都会将煤油灯调到最亮,万家灯火让村庄灯火通明。一旦用完晚餐,每家都会燃放一串鞭炮,将新卖的灶神像张贴到灶头上,期待来年能够得到灶神的赐福,这一习俗叫做迎接灶神。接着家家户户又开始忙碌起来,那就是一家人团聚一起,说说笑笑地包水饺和汤圆,但此时的水饺和汤圆有了个与平时不同的名字,被称为了弯弯顺和元宝,更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它们不是在当晚食用,而是作为年初一的早餐。就在水饺和汤圆即将包完时,家庭主妇再次走进厨房,去爆炒玉米花、葵花籽、花生等,整个村庄再次弥漫着芳香。厨房的一切事务处理完了,锅里要盛满水,并飘上一只碗,碗里放上数片桂片糕,寓意作来年全家能够步步高升。另外,再吝啬的人家在大年夜灶头上的灯会一直亮着,寓意着来年一路阳光。
   当爆米花、葵花籽端来主屋后,一家人则又团聚一起,谈天说地,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守岁。所谓的守岁就是要尽可能地坚持到零点以后,一旦新年的钟声响起,家家户户又会燃放起长长的鞭炮和二踢脚,震天动地的爆竹声刚刚落下,好多孩童拿着印着财神图像的红纸去散财神,同时能够得到拜年钱。就在孩童们进入梦乡时,家长用事先准备好的红纸包上压岁钱和一些桂片糕,塞到孩子的枕头下,期待孩子们新年平安,步步高升。
   大年初一的早上,天还没有亮,家家户户的厨房又燃起柴火,去下弯弯顺和元宝。再困再累,大年初一的早上孩童们都会早早地起来,因为他们心里想着要去给长辈们去磕头拜年,并可以得到磕头礼钱。刚起床,第一件事不是去洗脸刷牙,而是要吃上几口被定义为开口高的桂片糕,有着童言无忌的寓意。吃过弯弯顺和元宝后,孩童们穿上崭新的服装,主动地去给长辈们去磕头拜年,并与伙伴们相约,一窝蜂似的涌去集镇,吃上几串冰糖葫芦,走进电影院看场电影,再买上一个万花筒。万花筒几乎是那个时代所有孩童都喜欢的玩具,几块镜片几片彩色纸削,就能够变化出各种图案,色彩艳丽,五彩缤纷。拜年不光是孩童们的专利,同样也是大人们的事。成年人拜年倒不一定要像现在一样提上一些礼物,要好的人常常是吃早餐时就回去对方的家中,虽然自己已经用过早餐,但也要吃上几口弯弯顺和元宝,以讨主人家的喜气和信任。
   在依山观水的那方土地上,也有着小年的日子,那就是正月初五的那天。早餐也是要吃水饺和汤圆。中午同样会十分丰盛,并会请来要好的朋友来家里做客。到了晚上还会燃放鞭炮,并爆炒一些葵花籽、玉米花等等。在小年这一天爆炒葵花籽等叫做“炸虫”,期待着农业生产没有病虫害。喜庆的氛围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这一天也被称为“元宵节”,它如同年三十那般热闹的同时,晚上还多出了玩花灯、耍龙灯的项目,乡村再次成了不夜天。年味也随着这一夜的烟火的味道渐渐地淡下来,因为要出远门的人在第二天扛起自己的行李,远走他乡。留在家中务农的人也开始一年一度的春耕生产。
  

共 39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独特的地域名称,独特的地理位置,肯定会养成和孕育出独特的人文与习俗。”一句可谓文眼。跟随作者细腻的笔锋认识了南傍灌河,北依云山“灌云”这个美丽的地方,从而走进“灌云”的年。“民以食为天”。从“要得有,扫十九;要得发,扫十八”喜庆的氛围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作者着墨衣食住行,展现了故乡历来淳朴的民风,以及当今国泰民安的情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勤劳的故乡人民安逸享乐时也不忘感恩和努力。文章的结尾也是新的开始,全篇布局井然有序,行文流畅。堪称佳作,倾情推荐赏析!【编辑:那片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215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那片云        2018-02-13 22:29:35
  感谢作者,带领读者认识灌云,走进灌云的年,有乐同享!
回复1 楼        文友:雨春        2018-02-16 09:33:16
  谢谢你在百忙之际抽空给予编辑!
2 楼        文友:那片云        2018-02-13 22:30:09
  问候作者,新春快乐!
回复2 楼        文友:雨春        2018-02-16 09:34:16
  也祝你:新春愉快、万事如意!
3 楼        文友:那片云        2018-02-13 22:31:27
  期待作者精彩多多,共创心灵家园!
回复3 楼        文友:雨春        2018-02-16 09:37:02
  佳节倍思亲,在新年之际越发思念家乡,更想起了那家乡的年味!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