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赵小二之死(小说)
一年一度的民间送龙灯的时节到了。是年,由能工巧匠鲁班大师,负责龙灯的打造与护送。
这送龙灯,是送给海龙王的。据说海龙王以前也是长江流域里的一条小龙。他逐渐长大,练就了一身好本事,感觉江河里的舞台太小,不能发挥出自己巨大的潜能来。于是,他带领着自己的小伙伴们,沿长江浩浩荡荡而下,离开了故土,直闯辽阔的海域。最终,小龙成功发迹,还坐上了龙王的宝座,成了执掌天际之间的布雨史。
岁月如梭,小龙也变成了老龙王。他日夜思念自己的故土——长江流域,那里有他快乐的童年,也有生他养他的故土。但当上龙王的他,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想去哪就去哪。因为他一出门,身边拥簇的随从众多,一旦启程归乡省亲,会给沿途的黎明百姓带来水患之灾。
长江流域的乡亲们,得知老龙王患上忧乡之病后,大家商议决定:每年派一位民间能工巧匠,打造一盏奇特的龙灯,沿着老龙王当年游走长江流域之路,抵达龙宫,把灯送给他,以解其思乡之苦;顺便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鲁班接到任务后,精心打造了两盏七星雕龙灯,正准备动身启程时。多疑善变的徒弟赵小二闻讯赶来,一心坚持要协助师傅一同前往。他的心思,大家都知道:尽量多接触师傅,接触得越多,学到的手艺也就越多;其实,他的心思更多地想知道,师傅著作的《缺一门》下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由于赵小二的软硬泡磨,使鲁班心里犹豫不决。他心里暗想:路途之遥远,又困难重重,或许能将赵小二的心术不正给纠正过来。
鲁班看了又看浪花奔涌的江面,反复瞧了又瞧风尘仆仆赶来的徒弟赵小二。沉思良久之后,才把后背上的行囊解下来,递给他背上。师徒两人登上船,扬帆起航,顺江而下。路过万州城时,不料,天地昏暗,暴雨如注,长江之水猛涨,波涛汹涌,怒吼不止。师徒两人只好抛锚下船,上岸避雨。
古老的万州城,依山临江而建。上通天府,下沿长江之水,扬帆逐流而下,可抵达入海之口。自东汉以来,它就是华夏民族移民迁徙的大通道。 万州所辖的地域,物矿资源丰富,盛产五谷杂粮,花果飘香十里,商贾往来众多。特别是当地的名小吃——羊肉格格、万州小面等,更是一绝,声名远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赵小二背着七星雕龙灯,与师傅鲁班一起上岸,闻着酒肉香味,步入小巷,在一家小吃店坐下。每人点了一笼羊肉格格和一碗万州小面,享受起佳肴美味来。
突然,从城外传来一阵阵“轰隆,轰隆”的巨大响声。在座的所有食客,一听到响声,脸颊上洋溢着的笑容,瞬间凝结,一脸的惊愕,纷纷放下筷子,四处张望。小吃店的老板沮丧着脸,连声叹气道:“遭了,遭了,又遭了……”
“老板,什么又遭了?”鲁班吃惊地问道。
“又滑坡了。”老板摇摇头,垂头丧气的样子。
“什么地方?”鲁班追问。
“估计是屁兜坪那边。”老板拿着汤勺,指了指声音传来的方向。
“走,快去看看。”鲁班放下筷子,站起身来,掏出几个铜板,放在桌子上,转身就跑出了小吃店,冲入瓢泼大雨之中,向老板指的屁兜坪方向奔去。
赵小二一听到师傅鲁班的招呼声,极不情愿地站起身来,夹一坨羊肉塞进自己的嘴里,筷子上还钳着一坨。与其他食客一起,边跑边咀嚼着香喷喷的羊肉,也跟了过去。
原来,屁兜坪那边,坡体陡峭,表层土质疏松。每逢强降大雨,浸泡后的土壤,柔弱无骨,站立不稳,易滑落而下,坠入江里。
鲁班一口气跑到屁兜坪,站在高处一看:一大片的坡体表层,花草树木都被连根拔起,倾覆于泥土之中,缓慢地向下滑动,偶尔还有山石滚落,发出怒吼咆哮之声。
“妈呀!那上面还有人!快坠入江里了!”围观的人群里,不知谁大声地尖叫起来。紧接着,就听到人群里传来“呜呜”地痛哭声。
鲁班急忙从腰间拿出板斧,向山顶悬崖挥舞着,嘴里还不停地念着咒语。只听他大吼一声“去”,一条如船型的大条石,向被困的人群划桨而去,赵小二纵身一跃,跳上石船,将被困之人一一营救了出来;又听见鲁班大吼几声“钉钉钉”,一条条长形的大石头,犹如训练有素的士兵,纷纷向指定的方位移动,又如木楔钉一样,深深地钉入到滑动的坡体里。
一袋烟的时间,滑动的坡体,停止了移动的步伐;瓢泼的大雨,也变得淅淅沥沥,柔情似水;山间清亮,白雾缭绕。一切的一切,仿佛像做梦一样,又恢复如初。据说,从此以后,这里就再也没有滑坡过。
众人回过神来,一阵欢呼,有人嘟囔:“那人一定是鲁班,刚才使了法术,止住了山体的滑坡。”大家随即奔过去,俯下身来磕头答谢。当众人的头一磕下,再抬头起来时,一瞧,师徒两人已无声无息地消失在烟雨之中。
赵小二和师傅鲁班见天色已晚,江水仍然绯红掀浪,只好又回到城里。他们在街道与码头闲逛,望见一处高高的红灯笼上,映射出四个黄色的大字——临江旅社。师徒两人停止了脚步,鲁班徘徊犹豫了一阵,最终,他还是低着头,领着赵小二走了进去。
临江旅社,一个典型的茶舍旅社。即一楼喝茶、聊天;二楼以上是客房住宿。一般到此休闲娱乐的人,除了过往的临时住客之外,大部分都是来自长江两岸的老人。他们聚在一起,边喝茶边叙旧侃大山,图个乐,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平时,大家都是趋近黄昏时,各自端着自己的茶杯,相继回家。但由于今天天突降大雨,江水波涛汹涌,江面上的渡船停航,对岸来此玩耍的人,无奈地被滞留了下来,继续吹牛摆着龙门阵,消磨着时光。
赵小二和鲁班走进去的时候,茶舍里的人正在议论着屁兜坪滑坡的事。他俩登记入住后,鲁班低着头直接上了楼,到住宿的房间里休息;赵小二则选择在一楼茶舍一角落里,坐下来聆听着大家的议论。
“今天这场雨来得有点奇怪,说来就来了,没有一点预示性。”一银须老翁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这不是么,把我们这帮老头都困在这里,不能坐渡船回家。要是江面上有一座桥就好了,像今天这场雨一样,大家说来就来,说回家就回家,多好呀。”一满头白发老翁感叹道。
“这么宽的江面,架桥?”独眼老翁有些惊悚。
“不是不可能,只是能人未……”银须老翁捋一捋自己长长的胡须,话到一半,又咽了回去,端起茶杯,偷瞄了一眼众人的脸色。
“谁能?银须老兄,你就别卖关子,吊大家的胃口了。”一向沉默寡言的矮脚老翁,急得直跺脚,发出噔噔的响声。
“鲁……”银须老翁嘴里的班字还没说出口,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大家侧耳一听,这脚步声太熟悉了,是豆角嘴薛老头的脚发出来的。薛老头,是临江旅社一楼茶舍里众人公认的能说会道之人。他消息灵通,长着一张剥豆角式的嘴,什么事在他的嘴里一说出来,那绝对是一个传奇的故事。他家就住在附近,当下大雨时,他的儿子就来接他回家了。此时,他再度返回茶舍,那一定是有什么重大的新闻要向大家通报。
果不其然,薛老头的脚还没迈进门槛,满嘴就开始剥起豆角来:“鲁……鲁班,我见到鲁班了。”
“什么?在哪?”矮脚老翁一脸的惊愕。
“在屁兜坪,刚才下大雨,那里发生了滑坡,就是鲁班大师给止住了……”薛老头饶有兴趣地给大家讲述着,屁兜坪所发生的一切,其他的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
坐在角落的赵小二,聆听着老人们一阵又一阵的闲谈,师傅的大名在他们嘴中不停地夸赞着,唯独听不到自己赵小二的大名。他阴沉着脸,一脸的不悦。于是,他站起身来,边上楼,心里暗自嘀咕:一场大雨,师傅的英名就此留在了古城万州;我赵小二来此,什么也没留下,还是我赵小二么。
赵小二回到房间里,见师傅手里拿着书,望着窗外波涛汹涌的江面,便试探性地说:“师傅,今天这场雨,把对岸来此喝茶聊天的老人们,都滞留在楼下的茶舍里,不能回家了。如果这江面上……”
“嗯,是哟,如果有一座桥,他们来去就方便多了。”鲁班若有所思地说道。
“那我们就……”赵小二凝视着师傅。
“好,今晚就修一座桥。”鲁班脱口而出。
“师傅,这万州城,四面环山,沟河众多,恐怕一座桥不够用哟。”赵小二故意引导道。
“这,这……”鲁班转过身来,上下打量着赵小二,他犹豫了一会说,“那就修两座,你我各自修一座,让出行的人方便些。”
“我……我……我怎么能与师傅您相比呢?”赵小二显得有些支支吾吾。
“你要相信你自己能行。要不这样,我们师徒两人比赛一下,看谁能先修好桥。”鲁班鼓励着赵小二。
“师傅的法力修为,那是屈指可数的,小二不敢与师傅比进度。”赵小二设套道。
“为了公平起见,我们都不用法力修桥,依你定的时辰为限。”鲁班鞭策着赵小二。
“那……那就以鸡鸣时为限吧。”赵小二暗自窃喜。
古城万州的夜色,灯火摇曳,醉人如梦。
鲁班与赵小二各自出城,选定了架桥的位置。鲁班逆水而上,去了中州的地界,寻找理想中的大石头来,准备修一座上千年不倒的石桥,造福后代,方便人们的出行。赵小二选好位置,见师傅鲁班走远后,却悄悄地折返回房间,打开行囊,偷窥着师傅鲁班的书。他一边翻阅着,一边囫囵吞枣地领会着书本之中记录的窍门。
一本书翻阅之后,赵小二估计时辰也差不多了,才匆匆地摸着夜色,奔到城边一山崖处。他三下五除二就切打下一条长石,拖运到预选定的位置,架在沟壑上;并在桥石上,草草地刻上“七星桥”几个字,留下自己的印迹。然后,他反复地看了又看自己的大作后,才洋洋得意地离去。
赵小二来到师傅架桥的地方,看见江边架桥的墩子石已经完成,就差江面上那一横跨了。他心里暗想:如果师傅把这座桥修好了,他的大名又将名垂青史;而自己修的那座小桥,简直就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怎么办呢?
赵小二看到此况,不敢在此多逗留片刻,多逗留一片刻,仿佛就有无数把刀在剜割他的心。于是,他垂头丧气,如伤家之犬一般,向城里返回。他一想到,人们对师傅五体投地的膜拜,心里就直哆嗦,羡慕与嫉妒在心里不断地翻滚,并猛烈地搏击着。
回到城里,他情不自禁地举起双手,犹豫地捂住嘴,含着泪花学起了鸡叫。瞬间,整个万州城的公鸡,一个跟着一个鸣叫起来。
这时候的鲁班,正在江水之中拖着一块巨石,已经到了坨口之处,再差一百多米就抵达到修桥的位置了。鲁班一听到全城的鸡叫,遗憾地停止了修桥的行动。赵小二这一声鸡叫,将万州城的跨江大桥推迟了N多年。后来据传,鲁班在江中拖拉的那块巨石,人们叫它为“鲁班石”。说来也很奇怪,不管江面如何涨水,洪水从来没有淹没过“鲁班石”,直到三峡蓄水,“鲁班石”才沉睡于江底。
翌日,赵小二兴高采烈地与师傅一起,扬帆起航,顺江而下,经过数日的劈波斩浪,终于抵达大海之滨。
望着浩瀚的大海,赵小二欣喜若狂,卷起裤腿,踩在浪涛里,双手紧握拳头,怒吼道:“大海呀大海,我赵小二来了。”
鲁班见状,摇摇头,沉默无语。他接连几声叹气后,默默地打开行囊,拿出七星雕龙灯,放在金灿灿的沙滩上,反复地检查了好几遍,确认完整无缺后,才启动灯,准备向大海深处走去。
“师傅,我替您去送龙灯吧。”赵小二跑过来,强烈要求道。
“这,这不好吧。”鲁班瞧了瞧赵小二那副傲气的模样,搪塞道。
“徒弟替师傅办事,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有什么不好的。”赵小二据理力争道。
“那好吧。不过我得清楚地告诉你,我右手这只七星雕龙灯,它自动搜集了我们长江沿岸的风光美景,是专敬奉给老龙王的,以解其相思之苦;我左手这只七星雕龙灯,是开路灯,它能确保你到龙宫去回的路畅通无阻,回来时,你一定要将它原路带回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鲁班一边语重心长地解释并提醒道,一边把灯递给赵小二。
“嗯,回来时,这七星雕龙灯能奖励给我不?”赵小二看着自己手中的七星雕龙灯,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当然可以,你可以拿回去,仔细研究一番后,再进行仿制,让它造福于民间。”鲁班点头答应道。
赵小二双手举着七星雕龙灯,告别了师傅,面向波涛汹涌的大海。瞬间,烟波浩渺的海水,自动地让出一道金光闪闪的道路来,一直延伸到海底的龙宫。
赵小二昂首挺胸,迈着轻盈的步伐,满脸春光地踏上了去龙宫的路。他去了之后,直到现在都没有回来过。
后来据传说,赵小二看上了老龙王的七星雕龙灯,返回时,被海水淹死,葬身于海底;也有的说,赵小二被老龙王留下了,为他打造新的龙宫;还有的说,赵小二做了老龙王的神龙快婿,在龙宫享受着清福呢。
在民间,有关赵小二送龙灯的事,说什么的都有,但他去了龙宫之后,究竟是死是活?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