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赏析】从苗雨时《新诗百年发展中某些作品评价争议的述评》看廊坊诗歌现场

精品 【赏析】从苗雨时《新诗百年发展中某些作品评价争议的述评》看廊坊诗歌现场


作者:燕语千千 举人,429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66发表时间:2018-02-18 09:02:19

【赏析】从苗雨时《新诗百年发展中某些作品评价争议的述评》看廊坊诗歌现场 《新诗百年发展中某些作品评价争议的述评》苗雨时老师在此文中借鉴很多文字,用以说明在现代诗歌发展的各个阶段的评论家发自内心的观点。如此的做法只是让现代诗歌的后来者能更加直接地接触诗歌发展的内核,从中得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让现代诗离我们更近一些,再近一些。
  
   一、新诗初创期
   1、胡适《尝试集》的得与失
   胡先骕在《学衡》创刊号发表长文《评尝试集》,对新诗的理论与实践,作了全面否定。他说:
   总观以上之讨论。吾人可知胡君之诗所代表与胡君论诗之学说所主张者。为绝对自由主义。而所反对者为制裁主义。规律主义。其共同之性质。则为主张绝对之自由。而反对任何之规律。尚情思而轻智慧。主偏激而背中庸。且富于妄自尊大之习气也……《尝试集》之价值与效用。为负性的。
   胡适在《尝试集•四版自序》中自己也承认:“我现在回头看我这五年来的诗,很像一位缠过脚后来放大了的妇女回头看他一年一年的放脚鞋样,虽然一年放大一年,年年的鞋样上总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
   其实,现在很多文字人当然也包括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究其根源不外乎思想本身的固有,而这个固有不可否认是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潜意默化的传统教育所造成的,而写作者潜意识内部的根深蒂固的被塑造的捆绑在现在社会的发展面前尽管很想挣脱,但是那种固有的思想内核却是难以挣脱的,难以自由发展因此跟风的文字多了,自我检查的矛盾中寻求解脱的呼唤多了。
   2、康白晴《草儿》的诗与非诗
   “只有到了康白情,才真正做到了自由放纵地做诗。他以全新的语言和节奏,划开了新诗与旧诗的界限,为新诗开拓了个自由的新天地。郭沫若在《我的作诗的经过》中回忆道:
   ……我第一次看见的白话诗是康白情的《送许德珩赴欧洲》(题名大意如此),是民八的九月在《时事新报》的《学灯》栏上看见的,那诗真真正正是白话,是分行写出的白话,其中有“我们喊了出来,我们做得出去”那样的辞句,我看了也委实吃了一惊。那样就是白话诗吗?我在心里怀疑着,但这怀疑却唤起了我的胆量。”
   其实在任何文字的发展过程中,每个作者都需要外人唤醒,这个人只是一个不经意的某个句子,也许就会唤醒笔者的思绪,继而写出自己的内心体验,可见郭沫若先生也不例外。
   3、冰心小诗的情与理
   “鱼常也以一首诗表现自己读《春水》的感受(《春水》载1924年《文学》第125期)。诗中说:
   像在炎夏永长的中午,
   在绿荫如盖,芳草油油的地上,
   卧听那山谷中琤琮如碎玉的清溪,
   安闲地和平地节奏……
   其他评论家如赵景深等,还从诗集的童心、母爱的主题、“海”的背景和“用字的清新”“回忆的甜蜜”等方面进行了评论。
   诗是主情的,但也允许理念入诗,只要它来源于诗人生命的体验。好的哲理诗往往是理、情、形三位一体的。冰心的诗多是如此,它们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无法排遣的苦闷与忧伤的情思意绪。这是无可厚非的,而且在发展新诗的品类上,这些东方风韵的小诗也是一种独特的创造。”
   从小就喜欢看文字舞蹈,那时自己会感觉那是一种心灵在倾诉,用最真实的自我在倾诉那种生命中的美。那一刻的我需要细细品味,此后便会认真回味。那时我会觉得很多美好的东西其实就在心中,只是缺少一种心灵的触动。此后,自己会以岁月为笔真情为墨,勾画出属于自己的极致完美的心灵天空,也许在别人看来一文不值,但是,我还是很享受那种幸福的味道。与此同时也在欣赏、吸取他人的经验与美的阐释,因此也看过冰心老人的一点作品,这篇诗作我也曾读过,当时感觉是那种涓涓细流通心底的味道,柔软又细腻的文字牵着内心的情愫在一种暖暖的柔里游走,现在看了此段论述更加明朗了诗人的创作理念和那种受到文字的指引的美的享受。
   4、湖畔四诗人《湖畔》的爱与欲
   “第一个对《蕙的风》持否定意见的,是当时东南大学的一名学生胡梦华。他在1922年10月24日《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了《读了<蕙的风>以后》的文章,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都提出了责难。他说:
   ……像什么:“梅花姊妹们啊,怎还不开放自由的花,懦怯怕谁呢?”“娇艳的春色,映进灵隐寺,和尚们压死了的爱情,如今压不住而沸着了,悔煞不该出家呵!”“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这些句子,做的有多么轻薄,多么堕落!是有意的挑拨人们的肉欲呀?还是自己兽性的冲动之表现呀……
   又说:“不可以一定说他是替淫业作的广告,但却有故意公布自己兽性冲动和挑拨人们不道德行为之嫌疑”,并称其为“丑的文学”“堕落的文学”。同时,又把《蕙的风》的艺术表现说得一无是处,并说“这也是因为达情与思想的堕落,所以艺术表现有此失败”等等。
   此类的抒情我最早也是在卡佛最长的诗《你们不知道爱是什么》里见过的。
   你们不知道爱是什么
   (与查尔斯•布考斯基共度的某个晚上)
   你们不知道爱是什么布考斯基说
   我51岁了看着我
   我爱上了这个小娘儿们
   我没法自控她也神魂颠倒
   不过还好哥们儿爱情就该这样
   我钻进她们的血液里她们没法赶我走
   她们想方设法离开我
   但最后全都回来了
   她们全都回到我身边除了
   我抛弃的那个
   ……
   查尔斯•布考斯基(CharlesBukowski,1920-1994):美国当代作家,诗人,有“酒鬼诗人”之称,著有诗集、小说数十种。
   现在的我们看此节的抒情,已经不觉得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在与当初的文字对比中,我们便可知晓我们的现代诗的发展过程,可见我们的认知中我们的现代诗歌和外国新诗上的差距。
   “这篇文章引起了当时的一场论争。章鸿熙于1922年10月30日在《民国日报•觉悟》上发表了《<蕙的风>与道德问题》一文,反对胡梦华的观点。他指出,“肉欲”和“兽性冲动”是“自然”的,“阻止‘肉欲’和‘兽性冲动’,或者不正地发达‘肉欲’和‘兽性冲动’才是坏事”,并说明汪静之的诗“并没有什么刻骨描写‘兽性冲动’之处”。他明确地说:恋爱是道德的,娶小老婆才是不道德的,“静之的‘一步一回头瞟我意中人’,是青年们所难免的事,我们以为是很道德的”。作人发表在1922年11月1日《晨报附刊•文艺谈》的文章《什么是不道德的文学》,也阐明“性爱不是什么‘罪恶’。鲁迅先生也参加了这场论争,写了《反对“含泪”的批评家》,反对胡梦华对《蕙的风》的看法,指出他文章中逻辑混乱,无知妄说,并针对胡梦华《悲哀的青年》一文,指出“批评文艺,万不可以眼泪的多少来定是非”。在论争中,胡梦华还有几篇辩护文章,但己失去开始时那种逼人的气势。”
   如此的讨论在新与旧的认知上的差别,其实在文字里随心与修心之间挣扎与徘徊,而且始终为他们不能同步前进而发表着各自的见解。其实修心与随心,始终是不同的两极,而且是永远走不到一起的两极。因为,随心是一种自然的欲望和需求的认可,挖掘的是人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与渴望,并且对那种执着的深度理解。而修心则是在人心中挖掘的一种的理性与智慧上的深层内涵,让人的内心永远保持一种向上的积极的。因此修心对于理性的追求有着更加明显的要求。
   其实,在此两种方法和书写中个人认为根本无可比性,只是属于作者的诗歌或心里取向而已。如此的诗作和争论早在现代诗歌传入我国的最初阶段就已经存在了,可见我们的现代诗歌在当时并不落后。现在我们的现代诗停滞不前,个人觉得主要原因是因为有太多的人还停在对此问题的争议上,而是没有精心研究、挖掘、探索更高层次的文字运用造成的。
  
   二、新诗的创格期
   5、闻一多《死水》的利与弊
   “闻一多对有些过分强调艺术的评论感到不平。他在给臧克家的信中说:
   你还口口声声随着别人人云亦云地说《死水》的作者只长于技巧。天呀,这冤从何诉起!我真看不出我的技巧在那里。假如我真有,我一定和你们一样,今天还在写诗。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炸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始终没有能力(就是技巧)炸开那禁锢我的地壳,放射出光和热来。只有少数跟我很久的朋友(如梦家)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觉出我的火来。说郭沫若有火,而不说我有火,不说戴望舒、卞之琳是技巧专家而说我是,这样颠倒黑白……”
   其实,创作技巧其实只是文字功底的展示,而它所传递的本意靠技巧是很难达到的,而激情在任何时代都应该具有的,只是有很多人把它和生活的观念及事物混淆了,对于创作技巧过于重视而对创作的激情进行抨击,其实这样的的批判是不可取的。
   6、李金发《微雨》的奇与怪
   “不论是推崇的,还是批评的,对李金发的诗,都无法绕开“难懂”这个问题,都认为他的诗新奇怪异。无怪乎黄参岛在《美育》第二期的《<微雨>及其作者》的文章中,称其为“诗怪”。”
   我不知道这位“诗怪”的文字怪到何处,但是我也觉得对于文字创作者,独特的自己,是维持自己艺术生命长久的必然条件,可独特的最初常常会被人们看做另类,待到形成自己的风格,则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在此过程中有的独特不免流俗,那份属于自己的独特便被自己扼杀掉,有一些看似固执甚至最初的顽固不化的独特存活了下来,也许在这些顽固不化的独特里会有人慢慢发现,它原来就是人们口中的独特。此时也会有人翻然悔悟被自己扼杀掉的过往,有的人则甘愿流入随波的水中。
  
   三、新诗展拓期
   7、艾青与田间的轩与轾
   “艾青当时的代表作有《向太阳》《火把》等。他早年学画法国,受过法国文艺思潮的影响,他曾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认为“我们已经临到了可以接受诗人们的最大的创作雄心的时代”。于是在战争年代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写出了一系列反映那个时代民族情绪的优秀诗篇,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
   吕荧在《人的花朵——艾青与田间合论》中,对他们的诗的精神和诗的方式作了深入的论述。他说:
   诗人艾青与田间,他们的诗的形式,章法与格律,他们晶结感情形象的意向与风格,他们体现感情形象的方法与道路,正说明着他们是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传统,不同的方向。在创作方法方面:一个是经历过所有的诗的形式,积蓄着丰富的艺术经验,达到了风格的完成的诗人;另一个是创造了新的形式,还没有完成自已,还没有能完全运用新的形式的机能,不能“与他所要歌唱的对象完全融合”,正经历着演化发展时期的诗人。在意识范畴方面,一个是以“农人的后裔”的智慧者的感情的意象憧憬着土地与人民的新生的诗人,另一个是以人民大众的战士的燃烧的热情歌唱着真理与斗争的诗人。在“诗”的体认方面:一个是“把时代打击在我们的心上的创痕纪录给人家看,因为我们的控诉既不希求同情更不接受抚慰”(艾青:《诗论掇拾》);另一个是“呼喊”“战斗的歌唱”,以“年轻的笔”“养育”“斗争火焰”(田间:《走向中国田野的歌》)。
   闻一多先生则对田间的诗歌给予充分的肯定,称之为“时代的鼓手”,并把艾青与田间作了比较。在《时代的鼓手》(1943年)一文中,他赞扬田间,那“一句句朴质,干脆,真诚的话”,“简单而坚实的句子,就是一声声的‘鼓点’,单调,但响亮而沉重,打入你耳中,打在你心上”。并且分析了田间所成就的“诗的先决条件——那便是生活欲,积极的,绝对的生活欲”。因而他的作品是“鼓舞你爱,鼓动你狠,鼓励你活着”的鼓声,而不是‘那捧着你在幻想中上升的迷魂音乐’。”
   由此可见诗歌与现实的关系,更能看到诗歌的纹理与脉动是趋向于壮怀激烈的社会现象的又一个载体,这一点它的作用不亚于任何的文艺形式的宣传。尤其是“一句句朴质,干脆,真诚的话”,“简单而坚实的句子,就是一声声的‘鼓点’,单调,但响亮而沉重,打入你耳中,打在你心上”。”就这几个字就这么形象又生动地刻画出了诗人应该具有的特质与色彩。
   “但任何时代的任何诗人,都有他们的所长,也有他们的所短。艺术创作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精神现象。”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
   “从这里,我们引出的教训是:评价一个诗人,不仅要历史的眼光,还应该有美学以至哲学的判断力,并尽力进入艺术本体,庶几能接近艺术自身的价值。而且,艺术如雨果所说是可以‘双峰并峙‘的,无须扬此而抑彼。”
   这样的高度是一个评论家应该具备的,但是是否能尽如人意就不得而知了。
   8、冯至《十四行集》的意与格
   “李广田写道:……十四行体,这一外来的形式,由于它的层层上升而又下降,渐渐集中而又解开,以及它的错综而又整齐,它的韵法之穿来而又插去……它本来是最宜于表现沉思的诗的,而我们的诗人却又能运用得这么妥贴,这么自然,这么委婉而尽致……”

共 11333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近两年来,“诗歌现场”成为一个很时髦很新潮的词汇,尤其是廊坊诗歌现场则是提得最多的一个新词或叫关键词。后来才弄明白,所谓的“诗歌现场”即是现场朗诵诗歌并取得多数人认同或反驳的一种诗歌讨论方式。本文对廊坊诗歌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成就进行了客观地点评,肯定了廊坊诗人在新诗探究上所做的努力,也对廊坊诗歌创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好的现象进行了批评。虽然只是评论廊坊诗歌的一个切面,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推荐赏阅。【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220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8-02-18 09:08:13
  诗歌创作的争议与评判,历来是人们最热衷的一个话题,很多读者无论他会不会写诗或懂诗,却总是喜欢指点别人的诗作。但是,廊坊诗歌现象却人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新诗的希望。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燕语千千        2018-02-18 10:36:58
  谢谢老师的辛苦审核,祝福新年!
2 楼        文友:南尚        2018-02-24 07:21:24
  这篇评述,对诗歌创作及诗歌创作理论提供了许多可贵的资料,尽管观点是可以探讨的,但作品所回顾的内容却是很丰富,我很赞赏。
   第一节所述白话诗初期的诗歌创作情况我不熟悉;从闻一多的《死水》开始,我在念书时学过;至于解放后的诗歌创作情况,那对我来说,真是历历在目了。可惜这篇评述,对解放后的诗歌创作情况概括得还不够丰富,论述得也不够深刻;其实,这段时期的诗歌创作既有宝贵的经验,也有重大的过失。同样,改革开放以后,诗歌创作既有突破性的进展,也有新的迷茫,这方面此文论述也较少。
   现在,关键是诗歌创作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在前人积累的丰富经验中,如何进一步继承发展、如何进一步繁荣,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
   时代兴旺,诗歌创作必然兴旺,《唐诗三百首》就是一例。我们现在的时代,可以说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对文学创作而言,热爱生活、投入生活,才能写出好作品来,这可以说是一条文学创作的客观创作规律。如果用诗的语言来感叹,我想对爱好诗歌创作的朋友们说一句:投入时代的怀抱,你必将获得诗歌创作的丰收!
生活多么美好,热爱生活。
回复2 楼        文友:燕语千千        2018-02-24 22:00:31
  谢谢提读,您的观点我会和老师们讨论,谢谢您的支持。祝福春安!
3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8-03-01 22:56:12
  老师,该文字数超过了征文字数要求。所以,调整到赏析栏目中。
语文教师
回复3 楼        文友:燕语千千        2018-03-03 05:24:04
  奥,我没注意,开始我也不知道字数是否超标,后来看了一下那些征文字数,就看到有一篇《叙述阳光下的苦难》字数在我之上,我以为可以就发这儿了。谢谢老师,辛苦了!祝福新春!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