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爱
她是个瘫子,但她的教室却在三楼;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学校不会为了一个学生去打乱学校的整体布局。
农村学校教师紧张,只有压缩班额,才能让更多的孩子有读书的机会。教室里,已经没有了放轮椅的空间,多亏班主任在讲台上给她留了一块地盘;她呢?位子自然就在轮椅的旁边。楼上的学生厕所不适合残疾人使用,好歹有个待用的教师厕所,临时当了仓库,就让她凑合着。学校做的,也只能这些了。
每天上午,母亲开着三轮车把她送到学校,然后把她从三轮车上背起,吃力地爬向三楼。母亲四十多岁了,可能是家庭的原因,头发全白了,衣着也不好,看上去像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为了方便,女孩不下楼吃饭;母亲把水、饭一并送上,看女儿甜蜜蜜地吃完,才匆匆地下楼去。下午放学后,母亲再把她从楼上背下。
母亲背她上楼、下楼,都十二分小心,怕对她再造成意外的伤害。一个体弱的母亲,一只胳膊向背后弯曲,紧紧地揽住孩子;另一只手紧紧地抓住栏杆,每上一个台阶,手就向前跟一把。
每上一层楼,母亲都会躬着腰,让孩子伏在背上,喘息一阵子,恢复恢复体力,接着再上另一层楼。小女孩非常懂事,听到母亲大声喘息,就会心疼地说:“妈妈,你把我放下歇会吧!”可每次母亲都会坚强地说:“孩子,没事,背到你教室我就可以歇歇了!”
老师们心疼这对母女,有人牵头组织了志愿队,想轮流背孩子上下楼,可被母亲婉言谢绝了。母亲说:“耽误这么多人的事,不好。况且孩子也有自尊心,我也怕伤害了她!我们娘俩在一块,也能说说话,挺幸福的!”
学校和母亲达成协议,雨雪天和晚上可以不让孩子来上课,耽误的功课由任课教师抽时间补。晚上多是自习课,路也不好走,母亲答应了。可雨雪天,母亲骑着带篷的三轮车,有时候是推着,吃力地来了。大伙一眼就可以看出,车篷是母亲用塑料布和钢筋特意为孩子组装的;怕耽误孩子的功课,无论天气多么不理想,母亲总是在上课前把孩子送过来。
我们都说,孩子可能上不完初一,因为她们母女太不容易了。可恰恰相反,一年过去了,她们坚持下来了;两年过去了,她们始终如一;转眼到了中考,还是老样子。
孩子成绩很好,好几门功课在班里考第一。孩子说:“我妈妈不容易,我要好好学习报答她!”学校为孩子组织了一次捐款,但母亲很要强,她坚持退了回去,说怕给孩子造成意外的压力。农村学校没有奖学金,但有贫困生救济,每次到单位领钱的时候,母亲都激动得眼泪直流。她命不好,但她懂得感恩,感恩学校对她们的照顾,感恩社会上有那么多帮助她们的人。
中考成绩出来了,孩子考上了一中重点班。母亲说:“我还要背着女儿,背着她考上大学,背着她就业,一直背到她成家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