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赏析】大事不虚 小事不拘

精品 【赏析】大事不虚 小事不拘 ——长篇历史小说《包头召传奇》读后


作者:游泳的马 布衣,29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233发表时间:2018-02-19 21:31:11
摘要:《包头召传奇》是中国首部以“包头召”为题材的长篇历史传奇小说。描绘了一幅自1720年到1952年时间跨度达232年之久的阴山脚下一座草原上的喇嘛庙——“包头召”里所发生的带有沧桑风韵、充满传奇色彩、栩栩如生的壮丽画卷,着力勾勒出了作为成吉思汗后代的巴氏家族历史,绘画式地展现了时代变迁中包头这座城市在“水与火”中从无到有的创建、发展历程。

【赏析】大事不虚  小事不拘 第一次见到风度翩翩、器宇轩昂的胡刃老师是在包头市最美书友会成立一周年庆典会上。加入书友会后,与胡刃老师见面请教的次数多了起来,于是对这位“谦谦君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胡刃,原名胡立国,1967年出生于著名作家萧红的故乡—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1985年10月参军入伍,1998年9月转业到内蒙古包头市,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畅销书作家,已出版草原历史小说、科幻专著、民间故事等28部,逾810万字,主要有“成吉思汗子孙秘传”系列长篇小说第一季《满都海》、《达延汗》、《阿拉坦汗》、《三娘子》;第二季《蒙古汉子》、《血性草原》、《爱恨情仇》、《人间正道》;匈奴传奇四部曲《金戈枭雄》、《和亲大道》、《昭君出塞》、《塞上烽烟》及《外星人的惊天秘密――打开〈山海经〉说外星人》等,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大清华图书馆、香港中央图书馆均有收藏。在从事草原历史小说创作过程中,胡刃老师对草原文化产生了独特认识,应中央电视台、内蒙古大学、包头尚书讲坛等单位,以及全国、内蒙古自治区文化论坛邀请,多次举行草原文化专题讲座或主旨演讲。2015年在第五届北京阅读季活动中,胡刃老师与全国十余位知名作家组成讲师团,在京城20多所中小学校开展巡回讲座,受到了广泛欢迎。虽然胡刃老师担任内蒙古通俗文学研究会副主席、包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的职务,但他从不以这些身份清高待人,他热心公益,总是义务为读者讲解,并且有问必答,对包括书友在内的有关作品给予耐心指导。正如书友“翡翠之音”所言,越来越多的人成了胡刃老师的粉丝,这其中就有我,有时我们私下里亲切地管他叫“刀哥”,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刀粉儿”。
   2017年6月24日,在包头市图书馆的一次读书分享会上,我们“近水楼台”得到了胡刃老师签名的最新大作《包头召传奇》,捧着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感觉沉甸甸的,倍感珍惜,于是安排出时间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包头召传奇》这套中国首部以“包头召”为题材的长篇历史传奇小说全书九十多万字,共分为四册。作者以宏伟壮观的历史事实为叙事基础,用娴熟的笔法和高超的手法,在还原历史真实场面的基础之上,把历史风云的骤变与文学艺术的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激情描绘了一幅自1720年到1952年时间跨度达232年之久的阴山脚下一座草原上的喇嘛庙——“包头召”里所发生的带有沧桑风韵、充满传奇色彩、栩栩如生的壮丽画卷,着力勾勒出了作为成吉思汗第十六代孙巴尔斯博罗特后代的巴氏家族挣扎、奋斗、快乐、悲伤的荣辱历史,绘画式地展现了时代变迁中包头这座城市在“水与火”中从无到有的创建、发展历程。
   二
   清朝雍正年间,山西、陕西两省发生严重旱灾,大批难民走西口逃奔草原。其中一部分滞留在当时还是一片广袤大草原的包头,之后难民“滞留地”于光绪年间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村落——“包头村”。这个“村”所在地原本是蒙古土默特部巴氏家族的牧场。当难民居留于此时,巴氏家族以广阔的胸襟接纳了他们。1870年,大同总兵马升奉命筑包头城,“包头召”立于城中。“包头召”是巴氏家族敬佛祭祖的家庙,建成于清康熙年间,蒙语叫“布特苏木”,汉名叫"福徵寺",是包头城内唯一的一座蒙古族召庙和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这里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和藏传佛教祖师宗喀巴的塑像。清末,为提高百姓文化素质,“包头召”设立学堂,开启了包头蒙族教育的先河。辛亥革命爆发不久,包头城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马号事件”。这之后“包头召”逐渐成为了各民族的议事中心。1925年3月,中国共产党包头工作委员会在“包头召”建立起来,这是包头地区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新中国成立前的20多年中,“包头召”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地下交通站。1952年9月,中央少数民族慰问团团长彭泽民一行来到“包头召”,赠送了一面由毛泽东主席亲手题写的“做民族团结的先锋”的锦旗。在“包头召”从事过革命工作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森曾肯定地说,“包头召是内蒙古革命的根据地之一,是包头革命的摇篮,有着光荣的民族团结传统。”如今,这座见证了包头近三百年来历史演变、社会变迁的“包头召”已被命名为内蒙古和包头市两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内蒙古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包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头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自治区25个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之一。
   这就是小说《包头召传奇》中故事发生的大背景。
   仔细品读胡刃老师这部长篇历史小说时会发现,他笔下的“包头召”不仅是单纯的地理图景和故事发生的场所,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元素和叙事风格。就像陈忠实迷恋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莫言迷恋朴实坚韧的高密大地一样,胡刃老师痴恋于饱经风霜、“佑民护国”的“包头召”。“包头召”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早已融进了他的血液和灵魂深处,无意间影响着小说《包头召传奇》的文化氛围、叙事格调和故事方向。可以说,“包头召”就是微观的世界,就是浓缩的历史,包头召里的”善与恶“、”美与丑“就是红尘人世的”善与恶“、”美与丑“。作为一种标识、一种象征、一种人文符号,“包头召”已成为胡刃老师的精神密码,也成为我们敬仰的文史地标。我想,正是因为特定地点的选择和特殊时代背景以及呈现出的区域特色赋予了《包头召传奇》这部作品不一般的主题意蕴,让小说与众不同,独树一帜。
   三
   一部好的小说不能没有精巧别致的构思,更不能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包头召传奇》在第一册起始就甩出一个悬念——“暗箭难防”,在一场劫敌粮草的战争中,巴特与宝树争斗时,背后飞来一支冷箭射中了巴特,何人所为?战后荣升为三品的八旗将领通智将自己的女儿桐花嫁给了巴特,是对他的关爱还是另有阴谋?这些谜一样的情节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不断地推着读者一路小跑,一直读下去,直到真相大白。类似这种在情节关键处嘎然而止—“卖关子”、“吊胃口”的悬念手法的设置在整部小说中多处出现,如第三册中云桓迎娶巴文雅半路上为何跑了?第四册中李裕智对巴锦秀女扮男装的“猜测”?等等,同时,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包头召传奇》在叙述方面多处设“伏笔”,如桐花的身份、哈珠的出现、孙妈的反常、乌恩其的来历等等,多数人物的出现都是有渊源、有缘由的。正是在环环相扣的“悬念”与悄无声息的“伏笔”的“交相辉映”中,整部作品错综复杂,跌宕起伏,一个接一个场面,一个又一个情境次第出现,多条线索时断时续,却又实际上细针密线把众多人物的故事严密地上下串联缝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把社会历史关系和不同的人物命运与性格一一呈现出来,让读者在高度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中感受到特定时代的典型环境和历史风云。
   小说《包头召传奇》采用了读者所喜爱的“章回体”文学样式。每册书都有30章,可以单独成书。每章前用浓缩的几句话向读者提示本章的主要内容。每章都有一个较为完整鲜明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情节连贯,承上启下,这样也就形成了整部小说情节“前有铺垫,后有照应”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加之,小说在简洁明快干净的对话中,以富有个性化、生活化的语言,迎合了大众的赏读习惯,便于读者在自然的交流与沟通中间歇式阅读,真切领略到那种散文般“形散而神不散”的意境。
   小说《包头召传奇》主要采用了双重叙述路线,一条是巴氏家庙及先后荣获朝廷颁发过五块牌匾的家族荣辱史,一条是老包头的发展史和一大批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史。这种双重叙述路线互相烘托,互相默示,形成了硕大的张力空间,使各类历史人文元素飘逸其间,在带给读者丰富知识和情感故事的同时,使小说整体趋于丰满、厚重和深刻。可以说,《包头召传奇》就是一部民族文化百科全书,在这里可以了解、掌握清朝的官职制度、蒙古族习俗、巴氏家族历史、包头形成前后的社会生活状况、包头的革命史......
   穿行于这两条线里,我感觉胡刃老师不仅是个文化的记录者和诠释者,许多时候更像是历史的思考者和亲历者出现于作品中,掌控着故事走向与发展。
   四
   小说《包头召传奇》四册书总计81位有名字的人物。胡刃老师以巨大的精力,遒劲的笔力,高昂的热情从平常处入手,以对话为主,带动肖像、行动、心理、细节的描写,通过烘托小说氛围、环境和因果关系,通过仔细的分析和想象,采用“虚实穿越”结合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从巴氏族人到革命党人、难民、喇嘛、土匪、特务、国际友人等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迥异、个性鲜活、具有时代烙印的各阶层人物群像。
   在读过这部小说,很难忘怀书中这些人物形象,尤其是桐花和李裕智两个人物。
   桐花,巴特之妻,出现在小说第一册,其真实身份并不是“正黄旗满洲当朝大员家的千金小姐”,而是一个被收养、被利用的弱女子,一个大政客(通智)手中的玩物。她在巴家上演了“家传玉镯”、“伪造公文”、“杀害孩子”等系列丑剧,充分展示出这个可恨可悲女人为所欲为、专横跋扈、水性杨花、贪婪自私的形象。正是这一“虚构”人物的“恶”的表现反衬出了巴家的“善”、宽容厚道和大仁大义。我想巴家家风“忠厚济世,包容传家”中的“包容”一词正是当今包头这座全国文明城市“包容大气,勇立潮头”旅游形象宣传口号中相同词语的传承吧,这又是巴氏家族对包头发展的一种贡献。
   李裕智,内蒙古早期革命家,出现在小说第四册。虽然笔墨不多,但小说通过直接描述与侧面衬托等手法的综合,勾画出李裕智这位革命家在深入基层、发展党员、举行煤矿罢工、建立同盟组织、壮大人民革命军等一系列活动中所树立的质朴谦和、平易近人、真诚友善的高大形象,而且生动地展现了其雍容尔雅、处之泰然、无所畏惧的革命气概和洞察敏锐、沉着灵活的革命作风,以及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机智果敢、坚忍不拔的英雄品格。李裕智就是我党早期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鲜明、吃苦耐劳、坚定顽强、大智大勇光辉形象的代表。
   综观整部小说,其在人物形象上主要设计了三套体系,一套是行走在光明大道上的正面人物形象体系,如巴氏族人(巴特、巴图尔、巴文栋、巴文雅、巴振华、巴锦秀等)、海伦、郭洪霖、李裕智、王瑞符等;一套是行走在黑暗道路上的反面人物形象体系,如桐花、通智、武梁、伊占魁、孙妈、刘彪、暴子清等,还有一套是从黑暗道路逐步走上光明大道的,如麻致和、宝力格喇嘛、王富贵等。历史将各色人物置于“包头召”这个特殊的大舞台上,赋予了新的内涵,完成了各自历史角色的使命与传扬。
   应该说,包括桐花和李裕智这一虚一实人物在内的众多“接地气”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不仅使《包头召传奇》这部小说更具韵味和份量,而且对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国家观都具有较深远的现实意义。
   五
   《包头召传奇》是胡刃老师发扬工匠精神历时十多年的心血打磨出来的精品力作。在创作过程中胡刃老师以威武的姿态,坚定的文学信心,全方位梳理、提炼、归纳浩瀚庞杂、枯燥乏味的史料,客观、艺术地再现历史。我作为一名读者,很荣幸能走进胡刃老师的作品中去悉心阅读、思考。在很难怀疑“这一切不是真的”的过程中,与书中人物同喜同悲、同爱同恨。而当我实地游览过位于包头市东河区拐子街上的“包头召”,随着巴氏后人包头召管委会主任巴建和的绘声叙述,我仿佛真的看到了作品中人物在召内走动的身影,仿佛听到了历史在召外奔跑的足音,一种“身临其境,陶醉于小说情景中而不知”的感觉油然而生......
   《包头召传奇》里的人物众多,情节、事件纷繁复杂,可以说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事件和人物。但整部作品却仍是文笔俊美,章节适宜,结构细密,规模宏大,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胡刃老师牢牢把握住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大的历史事件必须真实,小的细节可以艺术创作)的原则(小说后记中所言)。正是在这一原则指导下,胡刃老师凭借神奇的想象力和穿越时空的创造力,将浩繁的史实轶事与国家、民族、个人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熔炼打造成一部让众多读者都想主动融入书中人物的生活、去体验那难忘的岁月、去解构梦想与信念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意义的历史活剧。正是这种“大、小”的完善结合,使我们在享受到文学与史学相交融产生的美的同时,真正得到了历史知识的浸润及其带来的反思,更加坚定了小说所展示出的“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没落腐朽必将被新生力量取代,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苦难走向美好幸福明天”的必胜信念。
   小说在寓意深远的“和平是福”的话语中落下了帷幕,但“包头召”却已成为了我们永远讲不完的历史,永远挖不完的宝藏,永远倒不了的丰碑。
   真诚感谢胡刃老师以启人心智的探索将“包头召”发生过的珍贵瞬间灿烂地定格在书页之上,用凝聚人心的诚意之作满足了百姓的需求。这份鼓舞士气的创新与重大贡献不仅是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和党的十九大的最好献礼,更是为我们、为后人奉献、留存了一份独具匠心、永远值得思考品味的、富有正能量的“精神食粮”。
   我们要学习胡刃老师对历史的尊重态度和对文学的执着自信,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可贵的优良品质,以开放的“包头召”为基点,弘扬永不褪色的“包头召”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挖掘、整理、展现、升华特色民族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指引下,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以上浅见,愿与胡刃老师探讨。

共 541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包头召传奇》是中国首部以“包头召”为题材的长篇历史传奇小说。描绘了一幅自1720年到1952年时间跨度达232年之久的阴山脚下一座草原上的喇嘛庙——“包头召”里所发生的带有沧桑风韵、充满传奇色彩、栩栩如生的壮丽画卷,着力勾勒出了作为成吉思汗后代的巴氏家族历史,绘画式地展现了时代变迁中包头这座城市在“水与火”中从无到有的创建、发展历程。作者从作者和文本的角度出发,深刻谈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非常难能可贵。文字鞭辟入里,推荐阅读。【编辑:曹子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80223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曹子仪        2018-02-19 21:32:02
  对于人的分析很到位,欣赏了,问好您
曹子仪
回复1 楼        文友:游泳的马        2018-02-20 22:50:45
  谢谢曹子仪老师的编发与美评,请多指点,遥祝: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2 楼        文友:劳英        2018-03-13 08:02:01
  这篇赏析文章写出了《包头召传奇》的前因后果和时代背景。大批的难民通过走西口,逃到草原的包头,成了一个包头村。包头召就建在那里。包头召就是一个寺庙。作者还介绍了胡刃老师,是一个谦虚的君子,又风度翩翩。胡老师很多粉丝,大家都叫他刀哥。这里我就有点不明白了。既然他叫胡刃,为什么不叫他刃哥,却叫他刀哥呢?
   作者写这篇赏析文章是十分下功夫的。作者的知识面很广,对包头召以及包头这个地方,以及那个时候的时代背景特别熟悉。他在收集大量材料的情况下,才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特别佩服!谢谢作者!
相信自己的努力
回复2 楼        文友:游泳的马        2018-03-14 12:02:02
  谢谢劳英老师的美评,以后还望多多指导与帮助!!祝一切顺意!!!(关于文中“刀哥”的叫法是源于胡老师自己的希望和粉丝们时间久了以后约定俗成的叫法)
3 楼        文友:西鋂铃铂        2018-07-01 19:14:57
  《包头召传奇》。值得一读。
江山文学,天下文人的精神家园。
回复3 楼        文友:游泳的马        2018-07-02 15:17:54
  谢谢西鋂铃铂老师的肯定,加油!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