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风】饺子,包着许多故事 (散文)

精品 【西风】饺子,包着许多故事 (散文)


作者:海牛 秀才,1086.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254发表时间:2018-02-21 14:44:12

【西风】饺子,包着许多故事 (散文) 饺子是北方人最喜爱的食品,尤其过年的时候,那是家家必备的一道美食。在我的记忆里,饺子不仅包着好吃的肉馅,还包着许多让人不能忘怀的故事。
   小时候,过年吃上香喷喷的肉馅饺子,那是最美最美的事。到了春节根,一想起那咬一口就流油的猪肉饺子,口水就涌上来,肚子也跟着咕噜咕噜地响。一九六四年我十二岁,年前爸妈上班没时间去排队买肉,买年货的任务就落到我的头上。那时买什么都要票,按人头定量供应,平常每月每人只供应半斤肉,到了春节每人再增加一张肉票。一大早我就要拿着母亲给的猪肉票跑到菜市场排队。长长的队伍拐了几道弯,挤得我一身臭汗头晕眼花,但还得随着人流慢慢移动脚步,期待的眼神不停地望着营业员面前挂着的猪肉,生怕卖完了或者没好肉了。好不容易排到根了,也没有挑选的余地,挨到哪块割哪块,你不要,后边的人就要了。为了能买到些不肥不瘦的猪肉,我有时要排两次队。大街上许多人同我一样,为了家,,为了亲人,像蚂蚁搬食一样地忙碌着着,虽然累的腰酸腿疼,但脸上还是带着笑,心里美美的。
   到了三十晚上,爸妈都回来了,大人顾不得歇息就开始忙碌起来。母亲把肉洗净开始剁肉馅了,一听到咚咚咚剁肉馅的声音,我的精神头就来了。我跑到母亲的身边,看着案板上红白相间的猪肉被母亲用菜刀剁成小块,嘴里的馋虫就蠕动起来。我要过母亲的菜刀,用力地剁在案板的肉馅上,菜刀一上一下发出咚咚咚咚有节奏的声响,在我听来就像一曲美妙的音乐。母亲说:“别乱剁,要一刀挨一刀,才能剁碎。”我说:“知道,您看好吧。”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我刴的飞快,左右手轮换着用刀,带的碎肉四处乱飞。不一会儿肉馅剁好了,母亲在肉馅里再加进酱油,香油,盐和葱姜开始拌馅,直到把肉馅搅拌得像稀泥一样,最后才把切碎并捏干水分的白菜加到肉馅里,母亲说这才是地道的京味饺子陷。母亲每次拌完肉馅都让我尝尝,我夹起一坨饺子馅放到嘴里,说:“好吃,香。”母亲说:“让你尝尝咸淡哪!”我又夹起一筷子尝了尝,才说:“正好,可以了。”我觉得刚拌好的饺子馅比煮熟的饺子都好吃。
   轮到包饺子了,我们一家四口一起上阵,母亲檊饺子皮,我和父亲、妹妹包饺子。一边听着外面阵阵的鞭炮声,一边包着饺子,乐融融的过年气氛充满了小小屋子。我母亲擀饺子皮有一绝活,只见她右手一前一后的推着擀面杖,左手拿着切好的一个面团不停地转着,转眼一个圆圆的饺子皮就檊好了。母亲一个人擀皮,我们父子三个人包也赶不上她。我也想学着母亲的样子擀饺子皮,可是不是大小不一,就是厚薄不匀,而且根本跟不上别人包饺子的速度,看起来这功夫可不是一两天练出来的,我只好老老实实地包。说真的,我包饺子的技术还是可以的,包出的饺子像半月一样,边上的花边整整齐齐煞是好看。就凭这一手,后来在第一次去丈母娘家吃饺子的时候,被老婆的娘家人好一顿夸奖。我家包饺子从拌陷、檊皮到摆放都很讲究,包好的饺子要一圈圈整齐地摆放在用高粱杆制成的锅拍子上,不准错了方向。缘由我父亲吃饺子一定要有样,他说,饺子代表着中国文化,陷、型、味都要讲究,好不容易吃一回,可别糟蹋了这面、这肉。我敢说我家包的饺子比哪个饭店卖的都好吃。
   饺子终于煮好了,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四个小蝶里放上香油和醋,四双新筷子摆在小蝶上。按规矩我和妹妹恭恭敬敬地站在桌旁给父母拜年,鞠个躬说一句:“爸妈新年好,祝爸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爸妈掏出红包每人一个,吃饺子就开始了。我和妹妹抢着寻找包着硬币的饺子,那可是代表新的一年里有福气的。爸爸则倒上一杯酒,笑眯眯得抿上一口,自言自语道:“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啊!那饺子香的,我差点把肚皮撑破。我家那时候住在郑州市内的一栋简易小楼里,每层八户,一共三层,公用楼道,公用自来水,像个大杂院,谁家有什么,吃什么,别家都知道。每到过年的时候,楼上楼下灯火通明,各家屋里平常闻不到的香味就汇集在楼道里,有蒸的、有煮的、有炸的、有炖的,引得在楼道里过往的人禁不住停下脚步,站在别人家的门口用鼻子使劲吸上两口,享受一下这难得的美味。我家的邻居高叔家爱炸菜角,一扎长的菜角里包的是韭菜、粉条、豆腐丁,每次都炸一大盆,还要给我家送几个尝尝。我妈也把自己炸的“麻叶”,“排叉”送给高叔家,两家很是亲近。
   河南人管饺子又叫扁食,包的饺子也各有特色。为了图快,有的人家采用捏和挤的方法,包出的饺子像个圆球球,家里人口多的就顾不了摆样了,反正是面包陷,吃到嘴里都一样。我家的邻居大多是这种包法。和我家挨门的高叔家有五个孩子共七口人,过年嫌包饺子麻烦,就把饺子包得大大的,一个顶我家的三个。我爸开玩笑说:“老高,你想让孩子抬着吃吗?”高叔想了半天愣没听出什么意思,说:“抬着吃?怎么抬。”我妈说:“逗你那,别理他。”
   一九六六年秋季,一场浩劫席卷全国,高叔被戴上了走资派的帽子,由于不堪忍受日夜不停地批判和殴打,高叔跑了,跑得不知去向。造反派为了胁迫他回来,停发了高叔的工资。高婶没有工作,全家全靠高叔一人工资养活,这下高家没法过了。高婶决定带着三个小的孩子回农村老家,两个正在上学的大孩子托我家照看,我父母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母亲说:“放心吧,不会少她们吃的穿的,就当我女儿一样。”高婶流着泪一步三回头地走了,大女儿高美珍和二女儿高美玲站在我母亲的身边哭得眼泪汪汪,全楼的邻居看了都难过的不行,可谁也没有办法。
   整整一年多,高美珍和高美玲放了学都在我家吃饭,同楼的邻居做了好吃的也时常把她们接到家里吃一顿,使两个孩子的心灵得到一些安慰,总算是没有荒废学业。可是明明有父母却过着孤儿的生活,让人看着心里好不是滋味。在一起时间长了姐妹俩改口管我叫哥,管我妹妹叫姐,不知情的还以为我们是一家人。到了第二年春节前,情况好些了,高叔才回到原单位。高婶也带着孩子回来了,看到两个女儿健健康康的,两口子挨门对大伙致谢,晚上高叔拿着一瓶酒到我家非要和我父亲认兄弟,我父亲说,我们早就是兄弟了,难道不是吗?那年春节,我们两家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不同的是,高家的人也把饺子包的小了,我爸说,老高吃饺子也讲究式样了,难得难得。
   到了六九年,我和妹妹都上山下乡了,父亲也调到了洛阳工作,郑州家里只剩母亲一个人了。春节到了,当我回到郑州过年的时候,发现过年的饺子吃不成了,原因很简单,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的肉票。四个人吃连炒菜都不够,怎么办?有钱也买不到啊!这时,高婶给我母亲拿来三张肉票,她说:“俺家孩子多,肉票多,吃不完,你叫娃去买肉吧。”我母亲知道高婶是为了帮助我家过年,其实那点肉哪是吃不完那。母亲推辞了半天,高婶扔下肉票就走,到门口说一句:“俺不会作假,是真心的。”那一年春节,我家初一的饺子又是和高叔家一起包一起吃的,饺子有大有小,有圆的有长的。高叔和我爸在一个桌上喝酒,两家的情分伴着浓浓的酒香、肉香融进每一个人的心里,让人至今不能忘怀。
   后来我家搬到了洛阳,但两家的联系一直没断。前不久高美珍,高美玲还和老公一起开车从郑州到洛阳来,专程到我父母的墓地烧纸祭奠,我们拉着手回忆那些往事,心里百感交集,又是笑又是流泪,深深的情义已使我们如同一家,难分彼此。
   饺子的情结想必每个人都有,饺子的故事也能讲上许多。因为饺子里包的不仅仅是肉、菜,还是人们对新的一年里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饺子成了家常便饭,大街上到处有各具特色的饺子馆,品种多的琳琅满目,西安一家饺子馆据说推出一百八十种饺子任你挑选,可见人们对饺子的喜爱程度丝毫不减,而且与时俱进,花色品种越来越多,以满足不同口味人们的需求。可我们家吃饺子还是自己包,我喜欢用母亲的方法包京味饺子,而且整整齐齐摆在高粱杆做的锅拍子上,看着那一圈圈像盛开的葵花一样的饺子,既是一种享受,也是对老一辈亲人的怀念。饺子,包着许多故事,包着我的亲情,是我的最爱。
  

共 31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品读这篇文字,美味的饺子就如在眼前,那香味带着诱惑而来。饺子起源于张仲景的时代,是中国传统的一道美食。大家都知道饺子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在北方,过年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其乐融融迎接新春!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在不同时代,饺子始终是被人们热爱的美味佳肴。饺子里的故事既温馨也让人回味无穷,从饺子的演变中,更能体现人们热爱生活,从中可以看到人们的酸甜苦辣,生活的艰辛。无论在任何艰苦的环境下,人们向往美好,展望未来的心愿一直没有变!感谢作者带来新作!期待更多精彩!【编辑:海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80224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8-02-21 14:50:19
  海牛老师,年刚过,您就把香喷喷的饺子送到大家面前。饺子的历史源远流长,大多数人喜爱吃饺子,饺子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祝海牛老师正月愉快!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回复1 楼        文友:海牛        2018-02-21 19:29:01
  感谢海韵社长精美的编按,辛苦了!过年了,想写一些高兴的事,写着写着就又提起过去的心酸,饺子的主题很多人都写过,要写出新意还真不容易,因为大家对饺子太熟悉了。希望此文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和温馨。
2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2-21 17:11:38
  平平常常的饺子,被海牛老师写得风生水起,一波三折,故事感人,肝肠寸断,我为这篇难得一见的佳作点赞!
回复2 楼        文友:海牛        2018-02-21 19:34:17
  感谢孙巨才老师阅读和点评。谢谢你的支持和鼓励,同时预祝你佳作连连,新的一年里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衢四海        2018-02-21 19:49:02
  这文把饺子包裹的亲情,邻里情写得情真意切,文采斐然。拜读学习了。
回复3 楼        文友:海牛        2018-02-21 20:01:14
  谢谢四海老弟阅读小文,谢谢你的支持和鼓励,你说的很对,饺子里包的故事使饺子更有滋味。祝新年里佳作丰收!问好。
4 楼        文友:衢四海        2018-02-24 17:24:30
  江山网不会埋没好文,祝贺加精
回复4 楼        文友:海牛        2018-02-24 18:21:50
  谢谢你的支持和鼓励,香茶!
5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8-02-24 18:08:58
  品读好文,会愉悦心情。祝贺海牛老师囍得红豆!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回复5 楼        文友:海牛        2018-02-24 18:23:35
  感谢海韵社长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你的鼓励,香茶!
6 楼        文友:寒江孤鸿        2018-02-24 18:38:29
  说的是饺子,品的是人心。饺子虽小,却体现了人性之大美。看似叙家常,但信手拈来,就是精品。这样的文能不精么?必须的!
回复6 楼        文友:海牛        2018-02-24 19:48:33
  寒江老师总是能从文中体味出作者的立意,佩服。感谢你的阅读和点评,敬茶!
7 楼        文友:杨子        2018-02-25 09:39:36
  海牛老师果然厉害,在平常小事中,写出不一样的好文。生活,这就是生活。平常却温馨。
( (
回复7 楼        文友:海牛        2018-02-25 10:23:23
  扬子老师好,谢谢你的支持和鼓励,祝你新的一年创作愉快,携手共进。
8 楼        文友:檐下听雨        2018-02-25 13:50:10
  很朴实的文字,娓娓道来,如叙家常,开头简明扼要,启开下文,直接展开故事,按时间顺序,把少年,青年,直到如今一幕幕与饺子相关的典型场景拉到读者面前,很小、很常见的饺子,在作者笔下被赋予了人情冷暖和社会的变迁,具有了食物之外和过年之外的更深刻的意义,结尾,如蛟龙回首一般,与开头照应,“饺子包着故事,包着我的亲情,我的最爱”,使得文章结构严谨,浑然天成。
回复8 楼        文友:海牛        2018-02-25 19:32:09
  感谢檐下听雨老师认真的品读拙文,并写下详细的点评。谢谢你的支持和鼓励,献茶。
9 楼        文友:晶莹        2018-02-26 19:58:08
  迟来品读,此文写出了童年盼望过年只是为了吃上一顿有肉香味的吃饺,更演绎了一段关于饺子的真情感人故事!特殊年代人心淳朴真诚!一段美好的回忆!祝贺佳作获精品!
( (
回复9 楼        文友:海牛        2018-02-28 19:01:05
  感谢晶莹阅读并点评,谢谢你的鼓励,敬茶。
10 楼        文友:独书一语        2018-02-28 11:57:37
  饺子,薄薄的面皮里有着丰富多彩余味悠扬的嫩馅儿,还有老一辈疼爱的故事与记忆
回复10 楼        文友:海牛        2018-02-28 19:03:18
  感谢独书一语老师阅读和点评,谢谢你的支持和鼓励,敬茶!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