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油纸伞下的三坊七巷(散文)

精品 【流年】油纸伞下的三坊七巷(散文)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68.2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955发表时间:2018-02-22 20:51:02

【流年】油纸伞下的三坊七巷(散文)
   过了中秋节,我与同事们来到美丽的福州城。一路上从车窗望出去,满目鲜花怒放,特别是街头环岛、过街天桥与高架上,开满了金钱菊与三角梅,街边上还有绽放鲜花的羊蹄甲、美人树。金黄、墨绿、浅紫、朱红……各色的花儿,把城市点缀的娇媚典雅。
   在我居住的太湖岸边,已经是一派秋日景象,枫叶暗红,银杏金黄。而在这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南国福州,好像还是夏日的模样。闽江与大大小小的溪河,流淌着蓝色的水流,在河汊与港湾间,生长着青翠的秋枫、大叶榕、腊肠树、栾树、麻楝与洋紫荆。道路两边的行道树,最多的是榕树、芒果、香樟,还有盆架木。在它们葱茏茂盛的阴影里,走着薄衫短裤的路人。那些彩裙飘飘,擎着艳丽油纸伞的少女,构成了这座南国城市流动着的亮丽风景。
   手工制作,绘有山水、花鸟、人物的油纸伞,在江南已经很少看到。而在福州街头,油纸伞却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小巷、美女、油纸伞,立刻就会让人想起戴望舒的诗歌《雨巷》,福州城因这油纸伞,平添了一份浪漫。
   这伞哪里有卖?爱美的女同事中有人问。“三坊七巷,从桂枝里那边走进去就是。”福州人非常热情,根据路边大妈的指引,我们走进了福州城的“三坊七巷”。
  
   一
   根据当地人的指点,我们走进福州古城最繁华的南后街。街上熙熙攘攘,游人如织。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有提供市民日常生活的用品,更多的是当地的工艺品,还有最能引起文人墨客雅兴的刻书坊、笔墨店和裱糊店。
   南后街两旁的建筑,大多为近似江南风格的粉墙黛瓦。据说原来街道上铺的是江南小巷常见的青石板,后来才改成了柏油路。这些建筑颇有特色,与江南建筑的小巧玲珑不同,它们的厅堂都高大、宽阔,与其配套的廊、榭、墙一起构成高低错落、具有流线型美感,而又富于变化的格局。可以看出,这些建筑在江南风格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中原文化与西洋文化的元素,庄重典雅又不失活泼。
   南后街的历史始于唐末。南后街居民的源头,可以上推到汉末、晋末、唐末五胡乱华、军阀混战的岁月。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的中原贵族、士人,为躲避战火,纷纷南下,他们先是渡江到江南落脚,随着战火的蔓延,而后又渐次辗转来到福州。不仅仅是南后街,就是福州城的居民,也大多是来自黄河流域的中原人。自从西晋末年的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后,每当中原板荡,就有大批的北方人迁徙到福州来。福建省书法协会主席陈奋武先生出生于福州琅岐岛的一个书香门第,但是,他每次写好一副书法作品,总是落款“颍川奋武”,颍川就是颍河,是一条发源自河南的大河。秦、汉时的颍川郡,以水为名,曾经还是夏王朝的第一个都城。陈先生如此落款,就是不忘自己的根在河南。
   福州大学教授施晓宇先生在《闽人素描》中曾提到,因为祖先来自中原,福州人从骨子里信奉中原文化,看重“学而优则仕”。自隋朝到清代,全国一共产生的502个状元中,福建人占了50个。在清代的状元中,福州籍的状元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一,就是今天的“两院”院士中,福州籍的院士人数在全国依旧名列前茅。自古以来,能够与之匹敌的只有江苏的苏州。
   大量中原贵族与士子的到来,让福州的政治、文化乃至经济快速发展。唐末,昭宗李晔命武威军节度使王审知在福州建立罗城。以安泰河为界,贵族居城南,百姓居城北,分段围墙,突出中轴对称,逐渐形成了三坊七巷的格局。历史在这里开了个玩笑,罗城建成不久,大唐王朝就垮台了,而盗贼出身的王审知却成了建都福建的闽国昭武孝皇帝。
   现在的南后街就在三坊七巷的中轴线上。以南北向的南后街为界,街西边依次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街东边依次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这就是福州城的三坊七巷。
   与江南那些著名小镇以风光秀丽、四川成都的宽窄巷子以“吃货”天堂取胜不同,三坊七巷的名气源自这里的人杰地灵,历代都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出。这里,有严复故居、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林聪彝故居、陈承裘故居和小黄楼、水榭戏台、二梅书屋、欧阳式花厅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159处市级以上文保单位。这里有着无数历史的沧桑与引人入胜的传奇。
   这些古老的坊巷的周边,是望不到边的现代钢筋水泥构成的高楼大厦的森林,是看不到岸的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的海洋。三坊七巷,其实就是在最近几十年来,福州城大拆大建中漏网的旧城遗存,它是一个历史的幸运儿。
   如果你最近这几十年一直在中国的城市中生活,你一定不陌生那些刷在路边墙上的油漆红色大字,拆!拆!!拆!!!,凡是有了这红色的标识,那些古旧的街巷就像是得到了古代判官丢下的问斩牌,绝无生路可言。如今,三坊七巷中的光禄坊、杨桥巷、吉庇巷已经消失不见了,它们都曾得到了问斩牌。衣锦坊也少了一半,它的另一半成了李嘉诚的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福建公司建设的高档小区“衣锦华庭”。据说要不是从美国归来的欧阳推,坚守在他祖上遗留的明清院落当“钉子户”,衣锦巷的另一半也将不复存在。
   欧阳家族的这组明清院落建筑,是三坊七巷中保护最为完整的一个,其内部建筑装饰堪称精美绝伦。但是,自从衣锦坊被拆去半条街后,如今欧阳家族的后人欧阳敏,再也不与外人交往。这里天天大门紧闭,铁将军把门,任你如何敲门,绝无回应。这个美丽的院落,拒绝来访,也不接待任何游人。
   还好,正是由于有了欧阳家族这样的有识之士的抗争与“明白人”的游说,三坊七巷才没有在推土机与农民工的铁锤下遭遇“灭顶之灾”。1993年,福州市政府以每亩98.95万元的价格出卖了三坊七巷661亩地的使用权给李嘉诚的公司用于开发,遭到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引发巨大争议。2005年,明白过来的福州市政府,收回了三坊七巷的土地使用权。2007年,政府投资30亿元,启动对三坊七巷的保护性恢复工程。这个决策上对先人,下对后人,总算有了个交代,历史将证明,做出这个决策的人,功德无量。
   历史也将证明,那些借着工业文明崛起而急于为自己树立功德碑,而忙于为千年农耕文明埋下墓志铭的当政者,该是多么愚蠢!英国作家杰弗里·雷根曾著有两本书《皇室的谬误》《愚昧改变历史》,我以为,从乡镇开始的所有当政者都应该读读。
   一座城市的历史遗存,不仅仅是一些古老的建筑、街巷,开合的门,雕花的窗,留有足迹的台阶、花座和柱杆,更多的是她留下的精神、文明、传承和文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遗存毁弃了,就断了文脉的根!
  
   二
   走进南后街,最引入注目的就是那些花灯和油纸伞。每个通往坊口与巷道的街口,都悬挂着各式的花灯。南后街的花灯源自唐宋,兴盛于明清。福州城素有送灯的习俗。在福州方言里,灯与丁同音,送灯意为添丁,有祝人家人丁兴旺之意。女儿出嫁,娘家要送观音送子灯,生养了孩子,送孩儿坐盆灯,以后就送橘灯。著名女作家冰心,就曾住在三坊七巷,她写过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小橘灯》。南后街上售卖的花灯,有莲花灯、菜头灯、西瓜灯、橘子灯、猴子灯、麒麟灯、关刀灯还有状元骑马灯……
   这些花灯,挂在门前、屋檐、悬杆上,随风摇动,给街巷平添了一份喜庆,多了份活泼生动。
   南后街上的油纸伞,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人们将纤细的素绳在巷口拉成网,把五颜六色的油纸伞倒悬在上边,伞面上的山水、花鸟、人物,栩栩如生,仰面看去,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南后街上的油纸伞绘制有《红楼梦》、《西厢记》、《白蛇传》等爱情故事,它们最受年轻情侣喜爱。我站在那些花伞下,细细把玩,觉得每一把都做得精巧可爱,百看不厌。老妻见了嗔道:这老头儿,见了油纸伞上的故事,可别是起了花心?
   我笑答:这老套的故事算得什么,这三坊七巷里有着更加感人的爱情,真是感天动地啊,撼动人心。我敢说它将流传千年,直到永远。
   找到油纸伞售卖处的女同事们,立刻被那些油纸伞迷住了,她们把那些花伞打开、合上,爱不释手。我则拉了老妻走向杨桥巷17号大厝,去寻找林觉民故居。还是在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就读过那封催人泪下的《与妻书》。
   林家大厝的最初主人是谁,已无法考证,不过有据可查的是从林觉民的曾祖父林崧甫起,林氏家族就在此处居住。在林家大厝里,林觉民和她的妻子陈意映住的是一座二层的精致小楼,楼前昔时曾种着芭蕉和梅花,外边长廊旁有摇曳的翠竹。1887年林觉民就出生在这朱门灰瓦下,十三岁时,他曾在锦巷做过一次题为《挽救垂危之中国》的演讲,慷慨激昂,闻者泪下。全闽大学堂的一位学监听后,仰天长叹:“亡大清者,必此辈也!”
   林觉民少年大志,1907年,他东渡日本求学,加入孙中山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志向的同盟会。
   1911年4月27日,林觉民与他同龄的堂兄弟林尹民、同乡林文一起,跟随誓死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党人,手持简陋的武器,勇敢地冲向两广总督衙门,弹雨横飞,炸弹轰鸣,一昼夜激战过后,硝烟落尽,革命党人的起义以失败告终。林尹民、林文战死,林觉民受伤被俘后,不屈就义。后来的同盟会会员冒死收殓了七十二具英勇牺牲者的遗体,葬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岗上,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觉民、林尹民与林文,被誉为黄花岗“林氏三雄”。
   林觉民被俘受审,面对两广总督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等满清高官的厉声喝问,他毫无惧色,慷慨陈词:
   “死有何惧?我等莽撞书生,奋起一击,偌大一个广州城,如入无人之境。唤醒亿万炎黄胄裔,两广必为之一振,天下必为之一振!从此朝廷兵马不足道,天子王法不足惧,虽头断血流,暴尸街头,但华夏大地少了一干英杰,黄泉路上多了一群鬼雄,我等一死,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林觉民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在场之人无不动容,就连李准都暗自赞叹:“惜哉,此人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如雪,真奇男子也!”
   张鸣岐也叹息:“虽然怜惜此人之才,但这样出色的人怎么能留给革命党?”
   “林氏三雄”就义数日之后,消息传到福州,林家为避免满门抄斩,匆忙卖掉大厝,避居早题巷的一户人家,正在惊恐不定之时,门缝里塞进一只包裹。内有两封信《与父书》《与妻书》。
   此时,再次身怀六甲的陈意映,正牵着长子依新的手,在双栖楼上为被捕的丈夫祈祷。读到觉民写在一方绢帕上的信,不觉热泪长流: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
   信未读完,意映悲痛难忍,昏倒在地。
   才貌双全的陈意映绝非撑着油纸伞出入坊巷的小家碧玉,她乃是出身书香世家的名门闺秀。清代刑部尚书陈若霖、末代皇帝溥仪的师傅陈宝琛,皆是她家族中人。她与林觉民结婚时,丈夫18岁,她17岁。婚后,小夫妻每日或携手漫步,或窃窃私语,或吟诗作对,日子过得浪漫悠然。当地的方志中,至今还留存有陈意映所著的一卷《红楼梦》人物诗。
   意映不仅仅对丈夫充满爱意,还深明大义,支持丈夫的反清革命。觉民在外为革命奔走演讲,她则组织女眷们开办“家庭女子学校”,认真学习“自由”“民主”“妇女解放”等新学问。福州第一面“铁血十八星旗”,就是意映与几位同盟会员的妻子共同绣制。每次丈夫与革命同志秘密开会,意映总是守在门外,为义士们望风。
   觉民死后一个月,意映早产生下次子林仲新。一年后,日日含悲忍泪、凄凄度日的意映因悲伤过度,恸绝而逝,一缕忠魂追随丈夫而去,时年仅23岁。
   当年,觉民被捕,意映带领家人逃难,林家将祖屋匆忙卖掉。将林家祖屋买去的人叫谢鸾恩,他的孙女谢婉莹,就是后来的冰心。民国时与冰心齐名的著名女作家林徽因,她的父亲林长民是林觉民的堂兄。因此,今日林觉民的故居,也就成了冰心和林徽因的故居。
   慷慨悲歌伟丈夫,天真烂漫奇女子。一封《与妻书》光耀千秋,林觉民与陈意映,他们的爱情在血与火中成为永恒。
  
   三
   时光匆匆,脚步匆匆。作为一个旅行者,我们停留的时间有限,只能在三坊七巷中走马观花,粗粗浏览。

共 779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单看作品的名字,就喜欢上了这篇文章。三坊七巷不仅是国家5A级景区,更是所在地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它由左边的七个巷和右面三个坊组成。包括郎官巷的严复故居、锦衣坊的水榭歌台、黄巷的小黄楼以及南后街路口的林觉民故居和他的“民国第一情书”——《与妻书》……作者不但以细腻入微的笔触介绍了每一条街巷的来历,介绍了从这里走出的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冰心、林徽因等历史名人,介绍了漂亮的油纸伞,更是详细介绍了与之相关的人文轶事。最后,作者还不忘抒发自己悲天悯人的博爱之心,呼吁更多人,尤其是管理者多一些人文情怀,少一些商业冲动,更多的为子孙后代保留一份精神财产。遍览全文,文章以诗意的语言和精巧的构造,全方位地介绍了作者的一次难忘旅程。这篇文章,作者在进行景点介绍的时候,并不是单纯的罗列景观景点,走马观花的陈述,而是更多深入地挖掘它背后甚至普及与之有关的历史故事,让人在参观景点的同时,多了一份心灵念想。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很多时候读来,不知道是景区迷人亦或是文章更精彩?美文佳作,倾情推荐。【编辑:上官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224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风        2018-02-22 21:00:52
  读了这篇文章我很惭愧,枉我居住福州数载,枉我还经常逛三坊七巷,竟有许多故事我都不知道……想想,也不奇怪,也许只是“当局者迷”吧,哈。
   问好师傅,师傅不愧知识渊博。
回复1 楼        文友:江凤鸣        2018-02-23 11:37:54
  谢谢上官编辑的美按。三坊七巷是中国历史街区中的一朵奇葩,那里有着数百座精美的古建筑,无数的历史传奇,彪炳史册的风云人物,是一处文脉传承的精神家园。走到那里真是流连忘返。
2 楼        文友:风逝        2018-02-22 21:57:51
  二哥的美文啊历史味儿文化味儿太厚重,浅陋粗鄙的我且占据个好位子,待那天心宁静下来,细细来品。
   二哥,新春快乐,佳作不断!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2 楼        文友:江凤鸣        2018-02-23 11:43:19
  风逝,谢谢关注。三坊七巷是一处历史文化遗存,一处精神宝库,可惜时光匆匆,脚步匆匆,只能走马观花,不能驻足细细品味。从一个游人的眼光里,你只能看到一束花动,一杆竹摇。祝新春愉快。
3 楼        文友:在水一一方        2018-02-23 09:49:45
  三坊七巷闻名全国,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蜚声海内外。仿佛又一部微电影,穿越千年,迈步在历史长廊中,流连在时光列车上。又一篇精品作品,谢谢分享,祝江老师新春快乐佳作频频。
回复3 楼        文友:江凤鸣        2018-02-23 11:44:14
  李老师,谢谢你总是关注我的写作,给我即时的鼓励。
4 楼        文友:在水一一方        2018-02-23 10:25:48
  “……每一座都有着一个家族兴衰的故事……”
   国家国家,有国就有家,有家才有国,先有了家,后才有了国。
   尊重家史,即尊重国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
   古建筑,常常是古家史、古国史,古文化、古家训的见证者与叙述者。
   自党的“十八”以来,中宣部等,高度重视中华传统美德,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挖掘优秀家族之优秀家训家风。
   三坊七巷闻名全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才辈出,蜚声海内外。仿佛又一部微电影,穿越千年,迈步在历史长廊中,流连在时光列车上。又一篇精品作品,谢谢分享,祝江老师新春快乐佳作频频。
回复4 楼        文友:江凤鸣        2018-02-23 16:47:01
  李老师,你说的很对。我完全同意你对家国情怀的阐释。再次谢谢你。
5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8-02-23 12:26:55
  二哥的散文整体是丰满的,有层次感,有韵味,融入多种元素,所以有回味。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5 楼        文友:江凤鸣        2018-02-23 16:45:04
  雪,谢谢美评。这是去年写了半截的一篇文,当时因为家事沉重心情不好没有写完。这个假日匆匆续写完工,但续写时与当时参观三坊七巷的感受与情绪已经不同,很多细节已经模糊,激情也已散去。散文与论文不同,它终究应该是形象思维的产物。而一旦缺失了现场感和情绪的涌动,文字也就损失了细腻与动感。依稀旧时月,不复旧歌台。多了理性思考,少了情绪宣泄,这是我这篇文的缺憾。
6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8-02-23 17:18:41
  读完了林觉民的革命业绩,觉民与意映的伉俪情深。
   果真,康钙悲歌伟丈夫,天真烂漫奇女子。
   二哥游记,人文因子浓郁,文笔老辣,看点多。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6 楼        文友:江凤鸣        2018-02-23 21:57:48
  雁子好。林觉民故居就在路口上,非常引人注目。我想到三坊七巷的人,都会去瞻仰他的故居的。我从中学时就读过他的《与妻书》,真是慷慨悲歌,至情至性。他是人间的伟丈夫。谢谢你的美评。写三坊七巷不浓墨重彩地写他,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7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8-02-24 05:47:15
  读罢二哥美文,收益匪浅,文中的许多历史故事使人受益。
   文章描写细腻,知识性强,意蕴丰厚。感谢二哥的分享!
五十玫瑰
回复7 楼        文友:江凤鸣        2018-02-24 10:01:42
  玫瑰老姐谢谢美评。一篇游记,写了一半,放下许多时候又续写的。三坊七巷跟大部分国内的老街不同,那儿是个贵族与文人聚集地,有更多的文化气息。如果有心,可以写本大书。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