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PK大奖赛”】人之性(随笔)

编辑推荐 【荷塘“PK大奖赛”】人之性(随笔)


作者:诸葛智叟 秀才,1453.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27发表时间:2018-02-25 13:13:35
摘要:狗年初一我突发奇想写了一篇 “人之初”散文以后,好多网友问我,究竟人之初是谁写的?到底是人性善还是人性恶 ?这还真是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好在新春之日时间充裕,我翻阅了好些资料,经过反复思索,整理出一份答案,多少能够帮助朋友们理解这个难题。

【荷塘“PK大奖赛”】人之性(随笔) 狗年初一我突发奇想写了一篇“人之初”散文以后,好多网友问我,究竟人之初是谁写的?到底是人性善还是人性恶?这还真是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好在新春之日时间充裕,我翻阅了好些资料,经过反复思索,整理出一份答案,多少能够帮助朋友们理解这个难题。
   前一个问题,有关蒙学经典“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的作者,这个问题回答相对容易,但是学术界也一直没有定论,大多数学者倾向是明代文学家王应麟所写,但也有人认为是清代文学家陈淳、黎贞写的,但也有很多学者认为是在一千多年蒙学教材不断修改完善而流传下来的,我还比较赞成这种说法,是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结晶,广大教育工作者传承的产物。
   而对于后一个问题“到底是人性善还是人性恶”的确是难以回答的,就如同哲学界讨论“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一样难以回答。虽然人性善,人性恶这是中国上下几千年古代文明留下的问题,至今也没有谁能给予定论,甚至于也引起世界级的学者、科学家们的兴趣。
   时至今年2月3日美联社还发出科学家的研究实验报告:“说孟老夫子认为人性善是正确的。在一个实验中,科学家将手里的衣服夹有意掉地上了。不一会儿被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帮他捡起来交给他。这个简单的实验证明,十几个月大的孩子也具有帮助他人的无私品质和能力。而且科学家还发现,大多数婴幼儿都具有是这样的品质和能力。德国一家人类进化研究所也在致力于寻找人类大脑发育的过程中人类协作精神产生的源泉。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研究一群婴儿面对各种环境时,是如何反应协作,他们意外地发现,婴儿竟然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儿童”。心理学研究人员每天在一群刚刚会爬的婴儿面前作简单的动作,比如用夹子挂毛巾,把书垒成堆。经过一段时间,研究人员故意笨手笨脚地搞砸这些,比如把夹子掉了,或把书堆碰倒了。此时实验室里几十个婴儿在几秒钟之内,同时都表现出要帮忙的意思。
   根据这一研究录像,一个裹着尿布的婴儿看看研究人员的脸色,又看看掉在地上的夹子,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手脚并用地爬过来,抓起夹子,推到研究员脚边。婴儿表现出的热诚,是想急切的要把夹子递给研究人员。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并没有主动要求婴儿帮助他,孩子们也不说‘谢谢’之类的话。也就是说婴儿在帮助人的同时并没有期望回报,完全展现了真正的利他主义精神,助人而不图回报,这一心理证明助人为乐是人的天性使然。”
   那么果真如孟子所言的人性本善,那私欲何来?违法犯罪的根源又是什么?日本作家写的小说《红手指》表现一位普通父亲,发现自己十五岁的儿子杀死了一位小女孩,本想叫儿子报案自首,可被妻子叫停,于是他顶住巨大心理压力帮助自己儿子销毁罪证,当到了无法掩盖真相时,又不得不嫁祸自己患有老年痴呆的母亲,给儿子寻找替罪羊,如果人性本善这些阴招损招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荀子就说过:“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能行,能止,能为,即是君子。小人循性而不知为,君子明天人之分,化性起伪,不舍于性而求有为,性与为既是有区别而对立的,又是一致而并存的。性虽具有欲望,但性本不怎样恶,不加以节制才乱,才恶。所以荀子说:“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
   在荀子看来,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所以是恶的,与“本性”相对的是“伪”造的。“伪”是人为、后天加工的意思。比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伪”,是人为教化出的结果。他认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荀子明确把人性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而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伪”,是人的社会属性。
   这样一来,与孟子的主张人性善就是针锋相对了。孟子说;“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孟子用水没有不往下流,来比如人没有不善的道理,说明只有“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于是把后者的是非、善恶、恻隐、取舍作为仁义礼智信修为教化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似乎孟子和荀子在如何对待人性善和人性恶的问题上有相同的认知。也就是说孟子主张的“人性善”是认为人生下来都具有善心,如果不在后天学习和教化,就无法保住这份善心,无法抵御邪恶和外来引诱;而荀子所主张的“人性恶”是认为人一生下来就具有恶心,是在后天的学习中知道了仁义礼智信,是后天加工的虚伪工程,只有不断地祛除内心的邪恶,才能修养自己的善心,指出: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他们都在强调修为和教化的作用,也就是都在强调后天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虽然立意各不相同,甚至针锋相对,但是有个相同的出发点都是提倡“人性向善。”
   俗话说深水据蛟龙,潜水存虾蟹,智者天高云谈纵情豁达,愚者狂风暴雨纷繁浮躁,心胸开阔者海纳百川驰骋千里,小肚鸡肠者因循守旧鼠目寸光,疾风知劲草,事久见人心。人的大部分功能不是生而知之,都是学而知之,因此后天的学习太重要了,所谓“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样没学到”就是指学无止境的道理。故此,从中央到地方,从孩子到成人,从国内到国际,提倡学习蔚然成风,忽视学习就等于自毁本民族的文化。人们都知道,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远远大于政治统治、经济侵略、甚至武力干涉。
   从人之性的本身来说,他与世间万物有相通的和不同的地方,就生命的意义来说,无论动物还是植物都有性别的差异,这样才能产生新的生命,繁衍后代,植物的花蕊中就有雄蕊和雌蕊,动物中也有公母之分,这是构成生命的基本要素,谁也不可能违背,人类所谓转基因、克隆都是一种反生命的实验,并正在受到人类本身的严重质询和反对。尽管人类实验的初衷是想优化动植物的物种,并没有扼杀动植物生命的意念,但是客观上已经在动摇生命和物种的起源。当然这不是本文需要说明的要点,暂时放到一边。
   再说人之性与动物之性也是有着本质的差别,人是高级动物,有思想、有语言、直立行走,有劳动、有创造,这些要素的存在让人之性与动物之性天然的差别。虽然从配种繁衍后代这个意义上,人之性与动物之性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但人之性在法律和交往中也有许多禁忌,如近亲结婚,血亲之间的苟合,有些族群之间的交流都受到限制,这些禁忌都是人类文明的象征,说明人之性与动物之性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文化,是有思想、有意识的文化对人之性的约束。
   就人之性的本体而言,可以从亲、友、爱三个字中去理解。所谓亲,指的是血亲。对生命的初元而言,这是人类两性肌肤之亲的初始产物,授之于父母,不管是怎样的结合,一旦有了结果,就构成了血亲,基因工程在母体内形成,也就是新的生命孕育。于是围绕着新生命的一系列活动都带有血亲的色彩,没有国籍的界限,没有地域的界限,没有环境优劣的界限。正因为这样,血亲构成了与父母兄弟姐妹的血缘关系,于是就有了尊老爱幼、孝悌礼教和家族文化。与此同时无亲就无念,无念就无畏,无畏则会有所失,如果产生与之相背的邪念,就触犯了人性的大忌,被人们斥之为连猪狗都不如的禽兽了。
   所谓友,是指血亲之外的朋友、战友、学友、群友、网友,这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人群。有时候被看成是血亲之外的亲朋,是人类与外界交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不可能长期独处,即使是单身,也不会孤独一辈子,没有朋友真的会孤陋寡闻了,而交友之道在于友善,益则成,损则败,择其善而从,不善而劝止,谏其过,赞其善,哀其悲,喜其乐,这样就亲如手足,才能始友而终。交朋友自然而然的很容易人以群分,情趣相投,这是因为志同道合,性格相近,只有抱着阳光心态,宽以待人,豁达开朗,才能做到像春天般的温暖,夏天般的火热,秋天般的凉爽,冬天般的雪中送炭,敬如知己,锦上添花,明理致意,相见如宾。
   所谓爱,是人之性中的精华。唐代大诗人元稹有诗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诗人把人性中的情感世界写到了极致、经典。其实情由心生,爱自情发。情和爱是人之性中与生俱来的情愫和作为,很多想法和行为都是无师自通的,不需要过分教化和培训。现在有许多机构搞什么早教(早期性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会适得其反,甚至有误导和顾纵之嫌。人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需求也随之成长,适当的引导和教育是应该的,但过多的干预和阻止是有害的,束缚了人之性的自然生长。随着人的成熟和知识的积累,慢慢就懂得爱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所谓大爱无疆,指的就是至亲至爱,爱国爱民,有爱亲友,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热爱大自然等,这也是一种精神境界和情愫,非常值得歌颂和赞许。所谓狭义的爱,是指与己心性相关的情和爱。
   所谓情由心生,爱自情发,也是指人之性中的自然现象,人之性中的情感是由人的自身对于异性或是同性的吸引和冲动的表达和宣示,多来自自发的情愫,当然也有来自外界的诱惑和引导,甚至出现扭曲,因此如何识别情感的真伪,就是非常重要的,许多青少年犯罪的开始就是对于情感真伪的识别和判断失误造成的,爱是情感交往上升后的产物,也就是通常说的爱是一种感觉,一种让你心动的感觉,这种感觉驱使你的身体和肌肤,想接触对方,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因此可以这么说,血亲是生命的基础,友善是生活的继续,情爱就是人性的现实。
   懂得了人之性中的亲、友、爱,就会自觉地在人类生存环境中,寻找有利的因素。客观地说,人作为生物的一种,活着的每一天都是一种存在,不能为了自身的发展去破坏环境,不能为了发财致富去尔虞我诈,不能为了一己私利去背信弃义,不能为了个人占有去做伤天害理的事。因此人在生存中的每一天里,都会有善恶之分,是非之分,好坏之分,也都有与生俱来的天性和后天教化的摩擦,应该说是共生与相克的两个方面,而且人性善与人性恶是无时不在,无事不在。我们要在人的生存过程中,做到有益于生存的视为善,并努力保护它,不利于生存的视为恶,并设法铲除它,改造我们的生存环境,优化我们的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生态和幸福前景。

共 43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富含哲理的作品。有的人认为性本善,有的人认为性本恶,还有的人认为性本无善无恶,人格的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和在后天坏境中塑造的。在议论纷纷的背景下,作者通过描写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研究一群婴儿面对各种环境时,是如何反应协作,他们意外地发现,婴儿竟然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儿童”。另外作者旁征博引来阐述人之性的本体——亲、友、爱三个字的内涵与外延。结尾画龙点睛明确了人作为生物的一种,活着的每一天都是一种存在,不能为了自身的发展去破坏环境,不能为了发财致富去尔虞我诈,不能为了一己私利去背信弃义,不能为了个人占有去做伤天害理的事。其实人性善与人性恶是无时不在,无事不在。我们要在人的生存过程中,做到有益于生存的视为善,并努力保护它,不利于生存的视为恶,并设法铲除它,改造我们的生存环境,优化我们的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生态和幸福前景。作者文笔娴熟,行文流畅,旁征博引,夹叙夹议,阐明观点,见解独到。力荐共赏!【编辑:牙牙吉祥】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牙牙吉祥        2018-02-25 13:16:16
  老师好!欣赏学习富含哲理的佳作!感谢老师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经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回复1 楼        文友:诸葛智叟        2018-02-26 19:47:49
  谢谢牙牙老师的编辑,好熟悉的语言,让我感动
2 楼        文友:牙牙吉祥        2018-02-25 15:47:09
  行文流畅,观点明确,引经据典,说明人因为真和善而美。惩恶扬善,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经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回复2 楼        文友:诸葛智叟        2018-02-26 19:48:46
  谢谢老师对文字的肯定,祝福你新春快乐!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2-26 08:15:27
  人性本善!每个人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成长的环境、父母的言行和学校的教育决定这张纸上有什么样的风景。而当一个人长大后,人生观价值观又决定着善恶观念。善恶就在一念之间!文章寓理于事,观点明确,分析透彻!
回复3 楼        文友:诸葛智叟        2018-02-26 19:50:41
  谢谢红叶社长到访留言鼓励,来到荷塘如同来到了家,很温暖!谢谢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