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飞雪寄情(散文)
乍暖还寒的二月,一切显得那么安静。对于刚刚经历了寒冬的北方人来说,期盼春天的喜悦是无以言表的,虽然偶尔也遇到春雪飘飘的日子,但仍有一份温暖在心中洋溢着,因为春天就在眼前。
我与好友一起去邮政公司领取邮包时,忍不住再次向工作人员问起有没有新疆风光的明信片,但得到的回答总是令人失望,“早就没有那东西了,现在谁还往外寄明信片呢?”说的也是,现在已是超信息时代了,朋友、亲人间都已选用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E-mail信箱等先进的高科技联络工具,而极少有人写信了,有时也会有人寄贺卡,但这种情况在现代生活中已是少之甚少。
前几年,遇到逢年过节,偶尔还能收到好友或亲人从远方寄来的几张精美的贺卡,每次我都是将它们当作宝贝一样珍藏起来。其实,生活中,无论什么都以物稀而贵。年前我兴致勃勃地给北京一老师寄去我好不容易收集到的几张新疆风光的明信片,数日之后,才得知这几张明信片在途中丢失了。一直再想寻几张合适的贺卡来弥补心中的缺憾,却一直未能如愿。
这个新年,好友们依然是通过网络发来了一张张祝福的卡片。手点着鼠标,看着那一张张制作精美的幻灯卡片,就又想到了那小小的贺卡。那一张张白纸上抒写的文字的确无法与眼前飞动着的色彩缤纷的贺卡相比,可总觉得由那纯朴的笔体书写下的祝福才使人感到更加温馨,更令人回味。
书信,是一把打开时间隧道的钥匙。闲遐的时候还是喜欢收集并翻看放在书柜里的信件,那一封封字迹潦草的信件,可以让我清晰地回忆起当年接到该信时那一刻的兴奋,把我拉回到那久已忘怀的岁月,沉醉在那欢乐的时光里。
所有的信件里,收藏最好、每次让我心悸的就是刚上初中时好友颖的来信了,这个出生在新疆西北边城吉木乃县的好友,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最美好、最短暂的友谊。
七十年代时,新疆正赶上了与原苏联边境闹和平事件。那时的我们还小,也就十二、三岁的样,不会感觉出大人们的不安。只是每次看到家里人按政府要求(当时看来只是道听途说了)忙碌着准备干粮时,就是好笑。这多远的地啊,哪来的危险,有那么严重吗?可是当颖由几百公里外的吉木乃转到我们学校上学时,才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在一起上学后才知道,因为她所在的城市离前苏联边境太近,她的父母就将她与弟弟送了出来,她生活在姑妈家,而她的弟弟却被安排到了另一个城市的亲戚家里。这个在当时离家好几百里、寄人于篱下的姑娘,后来就成了我最要好的朋友,因为她与我同年同月同日出生。
在那一阶段,我们总是在忧虑中度过的,因为她离家太远,感觉不到父母的温暖,而我又是个失去父爱、孤独的人。她的姑妈家与我家很近,我们经常上下学在一起,所以,在当时,我们总是能将话题说到一起而忘记了忧愁。
那时,我所在的城市里为了防患于未然,大兴土木,在城中心的地下挖了很深、很宽、四通八达的地道(准备备战)。我们学校也有一个地道口,胆大的男生会利用课间操时间,悄悄地跑下地道,回来后又总是神神秘秘地不给我们这些好奇的女生讲。记得有一天,我与颖看着放学后天色还早,也偷着顺地道口的升降车下去了。
地道很深,有微弱的灯光,我们被地下通道的神秘所吸引,也就忘记了恐怖。我们惊奇的发现地下有教室,还有设计好的商场及娱乐的场地。可是七拐八拐地走了不少地方,我们却始终没有走出地道。我俩开始紧张了,这才感到黑暗的可怕……最后,还是在一帮不相识的高中生带领下,我们从另一个道口走了出来。之后我们谁也不敢将此事告诉家中的大人,都怕挨打,我们也只是在私下里悄悄议论着那神秘的地下世界。
后来我问颖:“如果有一天,我们都搬进了地下去生活,你最想将什么带进去?”
“我什么都不要,只想将阳光装进地下室!”
是啊,当时,黑暗的阴影在我们心头烙下了太深的印痕,能有什么比阳光更令我们渴望的呢?!
年少时种下的友谊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没过一年,她就回到了吉木乃。从此,我们只能以书信进行交流。那一时期的信件是最浪漫可爱的,浪漫中流露出真诚的情感,而我们又都可爱的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信件使我们的友谊加深,也使我们的思绪扩展。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都已经长大了,参加工作后,信件也越来越少。记得最后收到颖的来信也是在我结婚后不久,她寄来的明信片里夹了她与他的相片,后来我的信再寄出时,已杳无音信了。
我时常在想,也许她在流失的岁月里,也如同我一样,找到了幸福与温暖,忘记了那一段黑暗的时光吧,可我却总是怀念那一份真诚的友谊。
喜欢那些各式各样漂亮的贺卡与书签。长大后的我,一直将那些小图片收集起来保存着,那一个个精美的贺卡、那一段段精彩的心意词更能令我感慨万分,每到年末时都会惦记着往外寄一封。虽说什么音信也没有,可我心里知道,借着纷飞的雪花,自己将友谊寄出了。
人和人的聚散,有的时候真像是天上的云、像水中的浮萍,时而聚合,时而分离。很是感激那些传递着友谊与爱的邮递员,无论风霜雨雪,不惧长途跋涉总能将那些连绵不断的信件,几经周转,送到你的手中,不经意间就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爱维系了起来,让那只言片语的美好留在记忆的深处、直到永远。
搬出储存贺卡的盒子,翻看着那一张张已经发黄的卡片,真是感慨万千,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因为我知道,友情是需要寻找的、要需要去不断发现的,只有耐心的去寻找,你才能发现,寻获之后的那一份惊喜,才能让自己在寡淡的生活中添补一份甜蜜。
春雪飘飞的夜,真想拿起笔,写上一张贺卡,借着这风雪,寄给远方的朋友:当雪花在你的世界里也一同飞舞的时候,远方的好友、你还记得我吗?你会在你的旧书柜里翻找那些发黄的信件吗?
我在翻读,那时此景溢满心田……
哪个人不想写出有亮点的东西?
硬写?不行的,非一日之功,来自多年生活的体验。
老师的笔尖下全是生活的宝藏。
而时代的发展,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写信、寄明片似乎从生活中消失了。
想起一首歌:从前的生活都很慢,车马邮件也慢……
文字是安静的,也是纯白的,就像年少时的那一段记忆。
通过明信片那一段翻出来,轻柔地诉说着,那些既是笔者的人生印记也是一代人的记忆。
一切都是电子化,甚至一直在提倡无纸化办公。
于是,许许多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恐怕除了签名,都不会再握笔了。
真的很怀念那些用手写书信的日子,信寄出去了,期盼也就随之在路上了。
今天看了老师这篇文,感触颇深。
恐怕,那些书写邮寄明信片的日子,永远一去不再复返了。
问候老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