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远去的铅矿(散文)

精品 【流年】远去的铅矿(散文)


作者:瑛宁 布衣,223.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71发表时间:2018-03-01 19:17:22


   一
   我知道这是一座空院子。我就是奔这个空院子来的。但是没想到院子里还散放着十几匹马。几匹枣红色的马抬起头,直直地看着我,大概是闻到了生人的气味。但它们没有攻击我的意思,它们知道自己不是这里的主人。
   院子里有几排破旧的红砖房。我绕开几匹马,一个屋子一个屋子地看。敞开门的屋子里,什么都没有。那些上了锁的屋子,窗户都用木板封着,仿佛封着什么秘密。
   绍洪站在一间屋子的门口,对着三脚架上的摄像机说:这里以前是铅矿的小发电厂,建于1965年。1972年,改用东北电网以后,这里就成了锅炉车间……
   这个昔日的铅矿主人,正和马匹们争夺出镜的最佳位置。他解说的声音,很快就被寂静淹没了。这寂静是这么顽固,连马吃草都不敢弄出响动来,好像害怕吵醒谁似的。
   还能吵醒谁呢,工人们早就下岗了。
   我一边走,一边倾听这满院的寂静。
   我好像听到一阵慌乱的脚步声。这脚步声从很远的地方传来,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楚,最后满院子都是。我左右看去,却一个人影都没有。
   我知道这声音是从哪里来的了,从绍洪的诗里来的。他写了很多铅矿的诗,从开山建矿,写到铅矿破产。我是他的第一读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他写的每一首诗,都在我心里装着。渐渐地,铅矿也装进我心里去了。
  
   二
   那是1969年冬天的一个黄昏。一个19岁的青年,在自家院子里站着,突然发现发电厂的方向冒起乌黑的浓烟,浓烟里裹着几缕通红的火舌。青年心里一惊,急忙奔出去,向发电厂领导报告。领导起初不信,继而惊愕。正要往出走的时候,又跑进来几个报信的人。领导确信是真的了,领着大家疾步赶到现场。大火已经燃烧起来了,很多人在忙着救火。
   厂房的房顶盖着铁瓦,从外面泼上去的水,顺着铁瓦流下来。从屋里喷上去的水,也顺着棚顶流下来。流在地上的水,很快就结了冰。青年和大家一起,在湿滑的地上慌乱地跑着,呼喊着忙碌着,被浓烟呛得咳嗽着,火势却不见减弱。原来大部分水流到地上了,只有很少一部分浇进火里。大火在半空中肆意燃烧,火光照亮了整个矿区,他们心里急冒了烟,也没想出办法来。有的人都急哭了。
   有人喊:把发电机蒙上!把发电机蒙上!人们找来苫布,青年和大家一起,把发电机蒙上了。
   这套发电设备,产自捷克斯洛伐克,据说是列车电站。1958年进口时,全国只有七台。最先使用这套设备的,是陕西省的商南镍矿。镍矿下马以后,冶金部便调拨给铅矿。发电设备到来之前,铅矿用的是柴油发电机,只能供应小规模的斜井提升矿石。有了这套设备,铅矿才有条件使用先进的竖井。
   消防车赶来以后,水还是浇不透,只好把房顶炸开了。半夜11点,大火才彻底熄灭。一颗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聚到值班室,了解失火的起因。有人把炉子生起来了,炉子上的白铁壶渐渐冒出了热气。有人坐在椅子上抽烟,有人坐在土炕上歇着。更多的人站在炉子周围,把一双冻得通红的手伸出来烤着。也有人在烘烤弄湿的棉衣。大家东一句西一句地议论着,终于弄明白失火的起因了,是排气管子惹的祸。房顶上的排气管子冻了,几个人爬到房顶上,用喷枪烘烤。铁管子的温度太高了,竟然把房笆里的锯末子烤着了。令他们欣慰的是,发电机保住了。
   值班室里渐渐暖和了。那个19岁的青年这时候才感觉出来,他的脚,已经和湿透的棉鞋冻在一起,像两个冰坨似的,完全没有了知觉。但他还在屋里站着听人说话。一个姓崔的老师傅看出来了,急忙打发一个年轻人,用自行车送他回去了。
   青年的母亲一点一点把他的棉鞋和袜子脱下来,用温水把青年的脚洗了,把棉鞋拿到炉子上烤干。青年不敢把那双冻得通红的脚直接放到热炕上,便垫上被子坐着。双脚彻底恢复了知觉,才躺下来睡觉。青年闭上眼睛就是救火的场面,浓烟裹着火舌,在他眼前晃来晃去,闹得他很久才睡。睡到后半夜,青年的腿突然抽搐起来,疼得他高一声低一声地叫喊。
   青年就是绍洪,当时是发电厂的电气维修工。许多年以后,成了我丈夫。我们驱车二百多里,专程来看他的铅矿,最先迎接我们的竟是这座空院子。
  
   三
   空院子旁边,还是一座空院子。绍洪说这是机修车间。二十几台生锈的机器,在荒草中沉默不语。这些形状各异的机器,与破败的厂房相互映衬,好像一幅静美的油画。
   铅矿的机器坏了,都送到这里修理。能修理的,修理完继续使用,不能修理的,宣布报废。修理工们掌握着机器的生杀大权。但他们只能掌握机器的命运,铅矿的命运,他们可掌握不了。
   卧在荒草里的机器,形状都很怪异。从正面看,像一堆歪歪扭扭的甲骨文。从侧面看,好像数学里的几何图。离远了看,则像一堆标点符号。有的像问号,有的像句号,有的像一排省略号。就连院子里的厂房,也像一排粘在一起的省略号。这座院子里,说不定还会有很多省略号,只是我没发现而已。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最长的省略号是那些下岗的工人。
   冶炼厂的大烟筒,则像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屹立在银头山巅。它似乎在惊异,铅矿昔日的繁华,都去哪儿了。那些白花花的银子都去哪儿了。
   冶炼厂是炼银子的地方,从铅粉里提炼银子。铅矿人开始不知道铅粉里有银子,他们把生产出来的铅粉,直接卖给沈阳的冶炼厂。那个冶炼厂发现铅粉里有银子,就把银子提炼出来了。后来把这事告诉了铅矿人,并且把银子钱返给了铅矿。改革开放以后,铅矿自己也成立了冶炼厂,后来又成立了银器加工车间。铅矿人把白花花的银子,变成了亮晶晶的银碗银盅银酒壶,银项链银镯子,或者其它什么银器。一批批雕龙画凤的精美银器,从这里走出去,走到一个个陌生的地方,卖给一些陌生的人。陌生人把银器摆在货架上,卖给另一些陌生人。另一些陌生人,把银器摆在家里,或者送给他认为更需要银器的人。
   我手里端着相机,在烟筒底下站着。我在想那些银碗和银盅的芳踪。这么好看的东西,不知道都在什么人家的酒柜里摆着。也不知道她们都遭遇了什么,看见了什么。她们仅仅是摆设呢,还是真的装过东西。要是装过东西,不知道装的是美酒呢,还是女人的眼泪。每个银碗银盅的去向,都是一个不解之迷。人世间美丽的东西,总是令人牵挂。但我牵挂她们,不仅因为她们美丽,更因为她们的身体里,揉进了铅矿人的灵魂。她们已经被铅矿人赋予了生命,在他乡以另一种方式生存。她们不会想到,赋予她们生命的铅矿人,后来也远走他乡,也用另一种方式生存。她们的出生地,如今只剩下这些破败的厂房和孤独的烟筒。
   一团一团的浓烟,从这个粗笨的烟筒里冒出来的时候,一定给铅矿人带来过希望。不仅是这个烟筒,铅矿所有的烟筒,都给铅矿人带来过希望。不仅给铅矿人带来过希望,也给周围的草原带来过希望。铅矿的烟筒,在空旷的草原上特别显眼,远远的就能望见。那个时代的烟筒,已经是一种象征。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几乎所有的人看见烟筒冒烟,心里都会觉得踏实。好像烟筒里冒出来的,不是废物,而是一笔一笔的财富。
   这个装过无数财富的烟筒底下,已经长满了荒草,一看就是很久也没有人迹了。高大的烟筒,显得院子更加空旷,空旷得那么辽远,那么神秘,直让人想起宇宙洪荒。
  
   四
   铅矿人到来之前,银头山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荒山。是一个蒙古族羊倌,使这里变成了铅矿。
   那个羊倌在山上放羊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几个发亮的石头。羊倌心里一动,这不是银子吗?就一块一块捡回来,装进麻袋里,拿到高力板集市上当银子卖。谁也不认识这些石头是什么东西,也没人敢买。甚至有人耻笑这个羊倌,说他想发财想疯了,竟拿石头当银子卖。
   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走到羊倌跟前,拿起石头反复看了看。他把羊倌领到科右中旗政府。那时候全民都在大炼钢铁,全民都在找矿,领导们对矿石更是敏感。他们打开羊倌的麻袋,拿起石头研究了一番,最后决定留下来几块。他们去找明白人鉴定。鉴定结果说,石头里确实有东西,有铅和锌。领导就派了24名下放干部,到那座荒山筹备开矿。矿名就叫孟恩套力盖铅锌矿。孟恩套力盖是蒙古语的音译,翻译成汉语是银头山。
   那个改变了荒山命运的蒙古族羊倌,好像是上天派来的使者,完成了找矿的使命之后,换个地方继续放羊去了。建矿的使命,落到了24名下放干部身上。他们迅速组织起一队人马,呼啦啦地开进了荒山。
   铅矿人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开山之初,他们只有三把铁锹两把镐。
   不管是几把铁锹几把镐,物资紧缺是毫无疑问的。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不用说就能想象出来。没有房子,他们就用木杆搭起帐篷。没有水喝,他们用牛车往山上拉水。饿了,就在荒山野地里搭起炉灶,煮上一锅没有多少油水的土豆白菜。那时候北方的主食,除了苞米碴子,就是苞米面。他们就着山风,一口一口地啃着大饼子,然后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开山。还得随时防备野狼出没。盘踞在荒草丛里的毒蛇,也时常钻进帐篷,窥探他们的行踪。
   第一批家属宿舍,是半阴半阳的地窨子,后来才建起了标准房。标准房是铅矿人发明的称谓,其实就是一栋一栋的土房。
   绍洪也住过这样的标准房。北方的平房,一般都朝南开门。铅矿的标准房,不知道谁设计的,全都朝北开门。一到冬天,西北风便顺着门缝呼呼钻进来,吞噬屋子里的热气。
   铅矿的第四口水井,打在第五栋房和第六栋房的东侧。晚上做饭的时候,人们便挑着水桶来到井沿,用轱辘把往上提水。到了冬天,井沿便开始结冰。冰包越结越厚,井口越来越细,最后连水桶都伸不进去了。便有人拿了铁镐,一块一块往下凿,好像当年凿坑口似的。
   铅矿的第一个坑口是个平巷,像隧道一样,铅矿人叫它老平巷。开山的炮眼,都是一锤一锤打出来的,俗称手打钎。这么艰苦的工作条件,在当时也还有许多人羡慕不已。乡下人为了逃离贫穷落后的农村,城里人为了有一个稳定的国营工作,纷纷涌到这里。只有大中专毕业生,是国家分配来的。
   1960年,全国大饥荒的时候,一些吃不上饭的外地人,也跑到这里来。山东人,河南人,河北人,辽宁人……这些操着不同口音的外地人,央求说只要给口饭吃,活可以白干。就这样,好几十人的盲流队伍,在铅矿一干就是一年多。铅矿怎么给的报酬,我不得而知。只是听绍洪说,他们都不愿意离开铅矿。铅矿用卡车送走他们的时候,这些抡大锤的硬汉子,拽着铅矿人的手,失声痛哭。
   冶炼厂所在的山脚下,横着一条通往外界的大道。来来往往的汽车,一般都从这里经过。说不定那些盲流乘坐的卡车,也是从这里开过去的。卡车卷起的尘烟,像一团迷雾,遮住了他们哭红的眼睛。我好像看见了迷雾中的卡车,看见它越来越远,越来越小,最后彻底消失。
   不知道是中旗政府协调的,还是铅矿出面协调的,一部分人安置在附近的吐列毛杜农场。不愿意去农场的人,则另寻出路去了。
  
   五
   冶炼厂的寂静,在天空中漫延着,漫过银头山,漫向未知的远方。这寂静是这么熟悉,熟悉得令我迷茫。我总觉得这寂静在我身体的某个部位存在过。我一点一点搜寻着,却怎么也搜寻不着具体的部位。我想起来了,是在梦里,我在梦里见过这寂静。许多年来,我常常做着同一个梦,梦见自己迷路了。那条路非常空旷,只有我一个人。我常常在迷惑中,被空旷和寂静吓醒了。
   铅矿人的梦里,也会有这样的空旷和寂静吗?
   我知道他们的梦里,有一片恬静的旷野。那片旷野里,有野花野草的清香,也有牛粪马粪的味道。那是铅矿初期的牧场。牧场里的牛马,是铅矿初期的运输主力。马儿们挂着铃铛,打着响鼻儿,把一车一车的矿粉拉到吉林省的洮南县,再从洮南县把一车一车的煤炭拉回铅矿。条件好转了,铅矿才置办起卡车,呼呼啦啦,整日从铅矿东边的跃进门里经过。这个拱圆形的跃进门,也因此留在铅矿人的梦里,成为铅矿的标志性建筑。时常有人到那里拍了照片,发到网上,以证明自己到了铅矿。
   铅矿人不仅养牛马,还养猪,养鱼,还开荒种菜。铅矿不仅有普通食堂,还有专供井下和选矿工人的保健食堂。保健食堂里,有平素吃不着的大米白面,炖菜里时常能见到肉块。保健食堂的职工,实行三班轮换制,每天中午11点,下午7点,凌晨2点,便准时到井下给工人送去饭菜。
   这些景象,也留在铅矿人的梦里了。
   我还知道铅矿人的梦里有商店,有粮站,有医院……他们在梦里,也许会到商店买东西,到粮站排队。也许会到职工俱乐部看电影,到学校上课,到幼儿园接孩子,或者,到邮局给远方的人寄信……
  
   六
   竖井架就在前方,已经停止了工作。这个立下汗马功劳的庞然大物,像一个留守铅矿的老人,孤独地站在山顶上。绍洪站在井架前,对着三角架上的摄像机说:井下最深处,有三百米。分八个中段,四十米一个中段。每个中段都有主运巷道,主运巷道有好几公里长,还有无数个沿脉巷道。

共 886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好一篇神奇的叙事散文,把一座银头山的铅矿发展史写得荡气回肠,慑人心魄。此文中细节的真实,语言的沉稳,用词的考究,是一种人文的力量划破历史的烟尘,令读者内心升腾的感动在史诗般的文字中实现了岁月的虔诚回望。作者的文案构思是精心设计的,呈现出一种大气的春秋历史观,将特定年代里的特定人生所倾泻而出的生死奋争,物景流变;白云苍狗,无常人生,描述得酣畅淋漓,发人深醒。此文意蕴悠长,妙不可状,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抒发在每一章节的细微之处,读之深感作者功力不凡。佳作!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80303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8-03-01 19:47:36
  这篇文写得真好,喜欢!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1 楼        文友:瑛宁        2018-03-07 10:11:01
  谢谢!
回复1 楼        文友:瑛宁        2018-03-10 16:15:30
  谢谢编辑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8-03-01 19:50:24
  问候瑛宁,祝福春安。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3 楼        文友:康心        2018-03-03 22:34:19
  细品两遍,我仿佛找到了自己找了好久的灵魂,曾经不知如何写散文的灵魂终于回来了。它让我安稳安心地不再焦燥不安。朴素而又干净,简约却又诗意的笔语,饱含深情和哲理的光辉印照着眼睛,不忍放下,也不舍离去,心里仿佛装满了一种芬芳,一个旋律,或者一个种子的声音。真的太感谢作者了,把那么多丰富的内容有条有理地不急不缓地输送到眼前,让我不管不顾地饱餐文字美食。
用文字记录人生的轨迹,修一条心心相通的小径
回复3 楼        文友:瑛宁        2018-03-07 10:12:19
  谢谢康心,你的评论温暖了我.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