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赏析】田稻蛙闹十分秋

编辑推荐 【赏析】田稻蛙闹十分秋 ——品评家军散文集《眷恋乡土》


作者:麦太太 布衣,41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22发表时间:2018-03-06 15:05:47

【赏析】田稻蛙闹十分秋
   家军是个性情中人。
   这是我第一次见家军后即对他得出的评价。果然在我读了他的散文集《眷恋乡土》,从他的文章中更加地证实了我的评价。家军非常爱他的家乡,他爱冀中大平原,爱白马河,爱故乡的一草一木,更爱故乡勤劳朴实的乡人。
   少年离乡的家军,心却一刻未离故土,在他脑海里始终萦绕着剪不断的冀中情丝,胸腔内总是凝聚着释不开的白马河情结。当他以心灵面对自己的故乡时,他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抒情诗人。
   家军对故乡刻骨铭心的爱恋就像一罐陈年老酒,历久弥香,情感的闸门一旦打开,那封尘和冻结的乡思乡愁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而正是爱得如此深沉,才使他妙笔生花,把文章写得如此精美。
   一个作家的使命就在于不断地精神还乡,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常常使作家们眼中饱含泪水。对家乡的深情回望也是散文一贯的题材,尤其是乡土散文作家。乡土散文家对乡土总是怀着浓烈的感情,他们对乡村、乡亲、乡情、乡音、乡景、乡俗总是那么痴迷、沉醉。
   家军以浓浓的赤子之心抒写家乡的人与事、过去与现在,因而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止风度、心理状态,生活中的爱和恨、悲和喜、美与丑,都呈现出浓郁的地域性和浓厚的时代性。特别是缅怀已逝去的岁月,描写淳朴的风土人情或奇趣的童年生活的朴素文字,浸润着浓郁而强烈的乡土气息,犹如掠过田野的清风,使人陶醉,使人留恋,使人产生对那已逝的略带浪漫情趣的诗意生活的向往。《眷恋乡土》《故乡情怀》《故乡的回忆》《偷瓜记》《捉蜻蜓》《槐花儿》等都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
  
   二
   家军的作品中,除了他浓郁的情感外,语言文笔都有深厚的乡土气息。他以满腔热情拥抱生活,并且具有一双能透过生活的表象、观照其深沉底蕴的眼睛。他通过对日常生活情景的妙趣横生的描写,展现出浓郁的乡情民俗,融入发人深省的理性思索,从而使文章获得生动的理趣。
   这些,在家军的文章中随处可见。他在《抓蛤蟆》一文中是这样描绘白马河的蛤蟆的:蛤蟆在白马河的大河滩上蹦蹦跳跳的,嘴里呜哩哇啦又似说话又似唱歌的。它们的种类很多,有的背皮是绿色的,有的是花的,也有一种是褐色的,肚皮下的皮一律全白。叫的时候,有的蛤蟆腮的两旁会鼓出两个大大的细泡儿,眼睛一翻一翻的。那个花皮的蛤蟆气性最大,它们也很会和人斗智。偶尔有小孩子抓住它,它就会装死,而且身子马上会鼓胀的老大,一动不动。小孩子们以为它死了,便会把它重新扔进河水里,。到了河里的它,很快会活动下四肢,一蹿,就没了踪影。
   家军的语言带有浓郁的泥土芬芳,读来让人心静如水,会心微笑。如此形象的比喻,几句话就把蛤蟆的特性全都刻画出来,展现在读者面前。
   又如《摸鲶鱼》描写抓鱼的情景:鲶鱼在水中很会打洞,它的头很硬,很宽,很大,两边长长的两根须子。鲶鱼的洞长的有一米多深,一家老少多少口挤在里面。遇上那会抓的,常常是一窝儿端。掏鲶鱼窝是一件非常过瘾的事儿,把手伸进去,一条一条地往外拽。当然了,小孩子们是很少能抓住鲶鱼的,即使掏到了鲶鱼窝,当把它从窝里往外拽时,往往在鲶鱼出洞的那一瞬间,它会很快地一扭身子,头一晃,便从小孩子们的手里逃脱了。
   如此描绘及朴实的语言,写得洋洋洒洒,使你读后,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读着家军的散文,你的思绪也让文中的情和爱所感染,不由得使你想立即去感受一下那里的场景。
  
   三
   乡俗是一杯酽茶,又涩又苦的茶中有一个清亮而悠远的故乡魂灵;乡俗是一杯烈酒,又醇又辣的酒里有一片炽热而执拗的游子赤诚。乡土散文,总是流露出一种微醺的醉意。作家怀着对那片植根的土地的深情挚爱,回首已经远逝的故里旧闻,绘制一帧明朗清新的乡俗图画,刻画一个纯净洁美的山水精灵,让读者在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中进一步领悟中国民俗文化的绵延悠长。
   在乡村,灵魂可以安放得妥帖,心灵自由而沉静。经过乡村洗礼的人,才能在世间走得更稳,行得更远。而在乡村酝酿出的文字,也深邃如大地吐纳,透明如村桥溪水。
   家军的散文非常注重写实,但也不忘就虚,有时还带一些故事性。他写实,犹如精心构思的一组电影镜头:从距离上说,有远景,有近景,也有特写;从角度上讲,有仰视,有平视,又有俯视;从感官而言,有听觉,有视觉,还有嗅觉。
   于是,在家军的笔下,故乡情结被物态化了,在散文中便成为一幅幅气韵生动,赏心悦目的图画。他在一种“微醺”的情绪中展开了对故乡的描绘:我从土炕上爬起来,偷偷溜了出去,穿着开裆裤,光着爹给剃的小脑袋,头皮青青的,赤着一双脚丫子,来在白马河边的槐树林子里。林子里已聚了不少的小伙伴。我们彼此心照不宣,手心里吐口唾沫,俩手使劲儿搓搓,然后,抓住槐树的树干,两腿用力跳起,夹在树干上,三两下猴儿似地爬到树上。槐树叶子上还挂着雨水,树枝摇摆,洒几点在头上,手臂上凉飕飕的。“猴儿”们各自飞快地抱到一个树枝,或依、或骑、或坐,最快活最舒服的莫过于躺着了。树枝上一躺,手从怀里掏出个槐花蜜粽子,悠哉游哉地晃着,口里大嚼着。(《槐花儿》)这是一幅何其美妙的图画,动静有致,声色交融,其意境是那般恬淡、悠远、静穆。
   曾记得有位作家说过:什么是好散文,很难说,形散神不散也许是有道理的,散文在于你可以胡说八道东拉西扯,但要有感觉,要造出一个你这些胡说八道可以存在的语境,气场。不在于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叙述过程产生的快感、美感、觉悟是非常重要的。
  
   四
   家军的散文,处处爆发着生命的火花,闪烁着灵魂的亮光。
   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军的散文,也就有了无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其简约朴素的描写,娓娓道来的叙述,宕开一笔的布局,如徐徐展开的农事图卷,从中不难看到中华民族任劳任怨、脚踏实地的耕耘史、发展史。
   时至今日,有许许多多像家军一样的作家在用一腔挚爱描绘乡村,守护乡村。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他们的文字无疑也将具备标本的意义乃至史传的功用。
   正是对乡土无法释怀的情结牵绕下,家军密切关注着故乡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他回忆的是历史,缅怀的是古朴的乡情,而呈现的是反思,是对当下时俗的思考,针砭之意便从浓浓的乡情渗透而出,成为这类散文的灵魂所在。
   家军对于故乡深情的回望,已经远远超越了普通的故乡情节,已经具有了文化反思的意义。这种反思较之于五四时期对乡土反思和批判,更具温情和理智。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家军的确是一位从乡土中一路走来的歌者。
   在都市病夺去所谓的“城里人”幸福感的今天,宽厚慈爱的乡村无疑是最好的疗养地。当我们疲惫的时候,何不回乡村看看呢?祖祖辈辈枝繁叶茂的根系,会赐予我们无穷的力量,以及智慧的灵光。

共 26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编者从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作者麦太太老师是了解段家军,也是最懂得段家军的。在以前编发的文字中,有品评家军长篇小说的,也有品评家军散文集的,这篇文章也是品评和鉴赏段家军散文风格的。麦太太在品评家军散文的字里行间,是赋予了深厚的感情的。只是遗憾,直到现在我仍然没有读到过家军的小说或散文集,虽然零星地编发过他的两篇散文,但仍然解不了对他的文章的饥渴感。好在一直有麦太太老师的品评和赏析文章投入我们的赏析栏目,这才动态地了解到一些段家军老师的创作动态。一篇非常动情的文字,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8-03-06 15:07:55
  我从麦太太这里终于明白一个道理,赏析文章也是可以写得充满深情的。学习了,问候麦太太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麦太太        2018-03-06 16:32:49
  源于发稿,与江山编辑“湖北武戈”老师 神交已久,其间,既有感谢也有无限感慨与感动,非常感谢江山文学网始终如一对我以及作家段家军先生的垂青与厚爱,感动于编辑老师一直以来,默默地付出与用心赏评,就像我评论作家的文章一样,每个字,每篇文,皆为有感而发。作为作家段家军先生的朋友,我代替他向您问好,有著作出版一定敬告,条件允许一定相赠。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