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他用生命的火花点燃文学之路(散文) ————缅怀著名作家、文化名人党存青先生
著名作家、文化名人党存青先生走了,他带上58岁的光阴与未了的心愿,走得那么匆忙,走得那么安详,走得那么其所……
我在松花江之滨的冰城,遥望八百里之外的沈阳,顿足捶胸,老泪横流……默默地悼念党存青先生。
怜爱贤才惜墨香,发挥天赋撰华章。文学网络三团社,刊物平台一课堂。笔会交流行客路,采风结友亮珠光。呕心沥血书金卷,沈墅英名贯宇疆。
噩耗传来欲断肠,顿足翘首切悲伤。两行痛泪凄凄落,千里青烟隐隐凉。专著桌前无语叹,签名俊照有贤良。送君驾鹤游天去,默祷飞云造玉床。
2018年2月24日晚上22:01,高子荣在“萧红阅读沙龙”群转发了辽宁省散文学会秘书处的讣告,我不敢相信眼前这残酷的事实。
我回放着春节前后几天的情形:2月14日19:00、21:17,2月15日10:23、10:30,党存青先生四次在群里拜年互动。
2月16日上午09:53他在群里发了拜年寄语帖子:
“满满感动:因您的善意和鼓励,让我的2017幸福快乐!
深深期盼:因我的祝福和祈祷,您的2018更加安康顺意!
党存青”
2月21日13:37他在群里留下“大家好”“还没有完成作业的各位,请抓紧时间喽”的文字。所说的作业,是他以“我心目中的萧红”为题,鼓励文友们读文学洛神萧红作品的学习心得文章,在早些时候他要求每人写2万字,并应允将大家的文章汇集成书。期间,他还几次就书名、封面设计征求大家的意见,最终还是由他将这本书的名字定为《我心目中的萧红》,同时进入排版阶段。
2月22日晚上21:57,他给郑旭东转发的《中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呼兰行》报道“呼兰区作家协会春节大联欢”活动点赞,在群里留下最后的表示。
连日来,文友们以不同的方式悼念党存青先生。刘丽华在返城高峰中买了个站票专程去沈阳参加党存青先生的葬礼。郑旭东写了《我和文化名人的故事之三十三:再去沈阳可找谁》,谢幕写了《藏头诗•哭作家党存青先生》,林杨写了《沈社,一路走好(以诗当哭)》,我把党存青先生先后赠予我的5本书籍拍照、配以《沉痛哀悼党存青先生》古诗、《怀念战友》的乐曲编了美篇。郑旭东将哈尔滨几位文友的文章、诗歌汇集编了《奠党存青先生》的美篇。
通过微信,先后看到刘文祥、王志平、孙成文等真挚感人、催人泪下纪念党存青先生的文章。
党存青先生的为人与才华是有目共睹的。他为人真诚、谦虚、包容、仗义;他有文学的天赋与勤奋的耕耘,他对文友们给予热心的帮助与无私的奉献,他对文学的追求如痴如醉如狂。
2013年9月,经林杨(浪子林杨)推介,我步入了“江山文学”网络的殿堂,一直在“东北风情”社团,一来二去的我和林杨与社长刘丽华(彧儿)混熟了,加了QQ好友,以后又认识了郑旭东(天之骄),我们四人成为同在江山文学的同城好友。刘丽华曾多次向我们介绍沈墅的情况,他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在江山文学先后建立了峥嵘岁月、军警文学、东北风情社团等,是东北板块的创始人、领头人。沈墅是江山文学网站中非常活跃的人物,一次他同江山文学网站的核心领导去山东聊城的临清看望总编古渡(翟晓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在平日交流中,对沈墅都称他为“沈社”,既感到十分亲切,又十分简洁明了的包含一种尊敬。打那以后,我有时也去军警文学客串投稿,与沈社和负责社团的林雨荷也很熟了。2014年年初的一天,刘丽华的一句“老党”,把我给愣住了,看我不解其意,她笑着对我说“大哥,老党就是沈墅,沈墅是他的笔名,他叫党存青。”至此,让我才知道名声大振的沈墅原本的姓氏。
2014年6月21日,党存青先生签赠了《党存青短篇小说选》,并随寄《文苑春秋》(2014.05)由刘丽华代收转交给我。这期《文苑春秋》的封面是党存青先生,一眼看去,人很面善,和蔼可亲,文质彬彬,英俊儒雅。封二刊登了2013年10月27日,由沈阳市作协、和平区作协、白山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党存青先生短篇小说研讨会的剪影,在介绍莅临会议领导名单中,第一位的就是辽宁省作协主席刘兆林。刘兆林是家乡巴彦的骄子,在全国军内外很有名气,为了鼓励家乡文友,他还设立了刘兆林奖励基金。当年我在部队工作时就读刘兆林在《解放军报》刊登的小说连载,我写《巴彦县赋》时特意写了他,这当然是后话了。刘兆林的乡愁文丛《巴彦雪》就在我的案头之上。党存青先生能请到这些大家参会,足可见其为人,与文学圈的层面。刊物的首栏有文学大家们对他作品的评论。还通过林雨荷给我邮寄来《辽海散文》《华夏诗刊》《风荷》等刊物。《华夏诗刊》(2014年四月总第五期)还刊登了我对林雨荷诗选赏析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文章。《林雨荷诗集》,是2014年春节正月初三林雨荷给我签寄来的。党存青先生所做的这些让我很感动。
2015年8月5日上午,刘丽华打来电话,说党存青先生、江洋等一行13人下午来黑龙江采风,第一站到哈尔滨,然后去伊春桃山,邀请袁炳发、郑旭东和我作陪欢迎晚宴。这时的党存青先生早已经是辽宁省散文学会的副会长、东北三省小小说沙龙负责人之一,沈阳十大书香家庭。这是我与党存青先生第一次见面,彼此相拥,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江洋(葛江洋)是辽宁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他在哈尔滨铁路局军事代表处工作多年,大校军衔退下来。因我也是一名军人,相见格外亲切,话也投机。袁炳发同是东北三省小小说沙龙负责人之一,听华景彧(警喻)、刘丽华介绍,每年三省年会轮流在三省开。2014年秋荣获金麻雀奖的袁炳发赠予了他的小小说《血色花》。刘丽华年纪轻轻的,但她是位才女,既是东北风情社团的社长,也是东北三省小小说沙龙的成员。我与郑旭东是刘丽华社团的社员,我们在哈尔滨的几个文友都习惯称她为“大编”,而党存青先生在我们的心中又是位文学的能人、强人。第二天刘丽华陪同党存青先生一行参观萧红故居、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我为表达心意,午宴安排了一家淡水鱼饭店,郑旭东特意带了新买的照相机,我们上午10点就去点好菜静候,一直等到下午3点,这哈尔滨太招人恋了,这些辽宁客人都忘记了午饭。那顿饭,大家吃得比较匆忙,因为要去哈尔滨东站乘火车,时间太紧张了。党存青先生回到沈阳后给我打电话并通过刘丽华转达谢意。
张健夫是通过才女尤秀玲结识的,我们是老乡。2016年7月15日中午,张健夫的诗词专集《情系大自然》问世,谢幕、郑旭东、林杨、王海燕等,我们正在一起聚餐祝贺。刘丽华突然来了电话说“老党来了,晚上要请我吃饭。”我说“还有几位呢!”这样,我与谢幕、郑旭东、林杨又转场去了刘丽华预定的饭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顿饭我和刘丽华争着埋单,但最终还是被党存青先生的真诚与所征服。酒与知己饮,话对懂己说。我明白党存青先生的内心,他的这种交往风范也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那次与党存青先生重逢,大家围绕文学的话题,各抒己见,谈笑风生,至今历历在目。
2017年5月21日,由辽宁省散文学会举办的刘丽华《建筑是活着的历史》新书研讨会暨签售活动在沈阳中山广场欧风街歌德书店举行。经党存青先生、江洋等精心策划与准备,研讨会和签售活动很成功。我和谢幕、郑旭东、林杨作为“娘家人”应邀参加了研讨会。谢幕事先对刘丽华这部书写了评论,作为哈尔滨市作协副主席的他在会上作了发言,辽宁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洋作了总结讲话。那天,由于赶火车,午宴没能参加,谢幕买了一提矿泉水,林杨请我们在站前吃了便餐就登上返程的列车。为这事,党存青先生又感到很过意不去,说大老远来的,走时还空着肚子。我们去沈阳的食宿,都是党存青先生亲手安排的。他为了文友,付出很多很多,而不仅仅是资金,还有辛苦的劳作。20日晚,党存青先生设宴招待来宾,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辽宁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李秋(金秋),第二天还特意签赠了她的《丁香有梦》。就在这次,我与林杨虽然都已加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但受这方文学热土的温馨与感动,提出加入辽宁散文学会的申请并获得批准。这是我与党存青先生第三次见面。记得,我还即兴赋诗感怀:“花非谢幕气香浓,晨雾曦东已吐红。笔挺林杨昂首笑,少陵文苑悦霞彤。”和“喜悦怀揣赴盛会,匆忙往返聚英萃。横穿广袤白山水,畅饮情谊雅曲醉。”
2017年8月2日上午,刘丽华打电话说“老党他们晚上到哈尔滨,晚上一起吃个饭。”这天傍晚突降大雨,就餐地点地势较低路面存满了积水,雨伞抵挡不住风雨,淋湿了衣服,蹚水过街鞋子也灌进了水。我还开玩笑说,哈尔滨接人待客就是个爽。你说,天下这么大的雨,饭店却偏偏爆满,只好在大厅中间选了个餐桌,不过也是“风光四面八方”。等了好久,党存青先生一行从松花江北岸的萧红故居赶到江南。原来,党存青先生驾车同王志平、方玉玲、马丽萍四人从沈阳出发,到白城,登阿尔山、游呼伦贝尔大草原,看兴安岭,又参观萧红故居,一路采风,一路风采。作为文人墨客,来哈尔滨去呼兰区参观萧红故居、谒拜萧红墓是情理之中的事。期间,大家的兴奋点都落到了萧红故居与萧红作品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上。在呼兰工作多年、最有发言权的郑旭东简要介绍了有关情况,党存青先生倡导大家写点东西,写完由他负责成书。随即将他们四人出行临时的群改了“萧红阅读沙龙”,将哈尔滨我们四人加入这个群,开展“我心目中的萧红”阅读和心得交流。这顿晚饭,还是风尘仆仆、一路劳顿的党存青先生埋单,而他还有说辞“上次去沈阳走时没吃上午饭,这次补上。”第二天起早,党存青先生他们就打道回府。回到沈阳,他给我邮寄来他的小小说《路灯下的孩子》《儿媳》。
2017年8月25日,党存青先生邀请我和郑旭东、刘丽华、林杨四人赴沈阳,按照他的安排,首先对我的《穿越心灵的步履》拙作举行了研讨会。2016年2月,我的散文集《穿越心灵的步履》出版,我在第一时间赠寄给党存青先生,以及林雨荷、朱暖、舒雅、张树国(木剑有锋)等人,在2017年8月2日第四次与党存青见面后的第二天我又将签赠给江洋、王志平、刘文祥、马丽萍、方玉玲等人的书邮寄给党存青先生拜托他转送。研讨会是党存青先生事先布置的,江洋、王志平的即席发言、党存青先生的《<穿越心灵的步履>是本有特色的书》、刘文祥的《黑土一虎啸真情》、马丽萍的《黑土情暖意悠悠》、方玉玲的《大道至简悟在天成》,以及哈尔滨同往的文友们等,作了热情洋溢、中肯的发言。感谢大家的发言,我写下沈阳感赋:大道无痕画境佳,香茗有意送芳芽。文朋侃侃抒高见,至理涓涓润吾华。辽海松江胸襟广,兴安笔架紫光霞。乘风破浪帆樯起,乐在他乡胜自家。
在散文学会利用半天时间交流了“萧红阅读沙龙”群文友们的学习写作事宜。党存青先生进一步强调,大家认真读萧红的作品,在时限内每人要写出2万字的文章,由他汇集成书。散文学会陈列了许多文友交流赠予的书籍,开始大家只是在书架上浏览,刘文祥还特意提醒大家这些书是出售的,可是过了一会儿,党存青先生仁慈赦免,开了先河,告诉大家“喜欢的就拿吧!”他的一句话,大家各自挑选起来,我拿了党存青先生的《闲话集》等,哈尔滨和沈阳的文友每人都装了一塑料袋。党存青先生还带我们去了沈阳近郊的旅游胜地——棋盘山风景区观光,满亦山庄,品茶把酒,歌舞相伴,烤猪排香酥脆嫩,醉人的夜晚,搅热了寂静的山峦。党存青先生、林杨唱起了抒情歌曲,你唱罢来我登场,我还临时抱佛脚用卷纸给林杨献了哈达,我坐在木亭芦苇帘中,一边饮酒一边写诗,好不乐乎!第二天返回沈阳还参观了大帅府。回到哈尔滨几天后,我收到党存青先生邮寄来的由他主编的《陈年旧事也新鲜》文学大家们对他作品的评论集,书名是选自刘兆林的发言题目。同时,还有方玉玲所赠的几本诗词常识书籍。第五次与党存青先生见面,收获颇丰,仿佛就在昨天,欢声笑语萦绕耳畔。
在与党存青先生见面和看他的照片,我有个惊奇的发现,他有一件粉红色的短衫。我这个人,就愿意挖掘,或许已成习惯。静静地想来,党存青先生在交往中如此十分大方、慷慨,而身上还是穿那件袖衫……我的敬意油然而生!
党存青先生的突然逝去,悲痛之中又给我们留下诸多的思考,珍惜生命,大爱才会无疆!
在纪念党存青先生的通篇文字中,我没有提到一个老师的字样,对其他所涉及的人也同样,一切都在心里,该怀念的人将永远不会忘记!该敬佩的人将永远住在你的心房!
2018年3月7日于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