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端流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云】自来水的故事(散文)

编辑推荐 【流云】自来水的故事(散文)


作者:程贤富 秀才,1851.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23发表时间:2018-03-13 17:04:00

【流云】自来水的故事(散文) “你是王书记么?”
   吃过午饭,金山镇白银村党支部书记王青山,正坐在椅子上打瞌睡,忽然被一个陌生电话所惊醒。“是啊,有事请讲。”
   “我是张婆婆的儿子,邻居蒋婆婆三天前就把母亲的自来水给关了,跟组里反映,组长不理。刚才,两位婆婆又为这事打了起来。”
   在这精准扶贫检查验收的关键时刻,竟然有贫困户吃不上水,这还了得?王青山感到事态很严重,就急迫地对着手机喊道:“请劝劝你的母亲,有事说得清,千万不能打架,我马上开车去现场。”
   王青山迅速启动轿车,朝张婆婆家奔去。尽管路况不好,弯道也多,可是王青山觉得轿车好象被谁插上了双翅,要离开地面腾空而起一样。
   王青山于去年三月派到问题成堆上访不断的白银村,全面主持村里的脱贫攻坚工作。上任之前,他还专门购置了几双耐磨的运动鞋,充分作好了走村串户的各种准备工作。
   到任后,王青山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摸排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低保户问题,接着便对村里的每个家庭一一进行了明察暗访,坚决将不合条件的从中剔了出去,又将符合条件的纳入其中。然而,这一剔一纳却惹出了不少意想不到的麻烦。那些没有吃上低保的人认为,只要一吃上低保,那钱便像自来水一样往家里流淌。于是,他们就天天到王青山的办公室来软磨硬泡。那些被清除出去的贫困户,又排着长队找他大喊冤枉。
   面对群众的各种诉求,王青山始终笑脸相迎,耐心倾听并宣讲有关政策。村里有个蒋婆婆,也就是掐断张婆婆自来水的这位老人,每天王青山上班她上班,虽然说话客客气气的,也没有明确提出什么要求,但是王青山明显地感觉到,她是冲着低保而来的。王青山也就天天陪她拉家常,半个月后,蒋婆婆见低保无望,临别时才向王青山道出实情。她家的条件并不差,只是现在政策好,想吃上低保为儿女减轻负担。
   蒋婆婆从此不再来村办公室坐班了,可是王青山觉得她的临别之言,并不是真心话。由蒋婆婆挑起的断水事件,就完全印证了王青山当初的猜测。
   其实王青山对两位婆婆的基本情况了解颇深。两位婆婆同住一个院子,都是多年前死了丈夫,独自留守在家的寡妇。唯一不同的是,蒋婆婆的几个儿子都在外面混成了上千万的大老板,张婆婆的独生子是个老单身汉,长期在外当扁担儿,从来不管张婆婆的死活,因此张婆婆被村里评成了低保户。
   两位婆婆平素都以姐妹相称,哪家煮了好吃的,总要先给对方端上一碗,然后自己才开吃。闲来无事时,两位老婆婆总是你到我家坐一会儿,我又到你家坐一会儿,你送来我送去,不知不觉天就黑了下来。这样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姐妹,为何突然之间反目成仇了呢?
   三十分钟的车程,王青山带着张婆婆的帮扶责任人刘老师,只用二十分钟便赶到了。起初,王青山还以为两家之间有多年的感情基础,事情不难解决。没想到请两位婆婆坐在一起调解时,都百般不情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两位婆婆才气哼哼地走到两家之间的一块空地上。
   见面后,张婆婆说:“我都三天没吃上自来水了,每顿煮饭时,我都是到山沟里去端的泥巴水……”
   张婆婆的话还没说完,蒋婆婆的火气就上来了:“你是皇帝的幺女儿,别人该侍候你,我可没有那么下贱。”
   “这自来水是政府出钱安装的,你有什么权力断我的水?”
   一气之下,张婆婆便返回家中拿来扳手,要去蒋婆婆家打开水闸。蒋婆婆也抢先冲到家中随手拿起一柄农具。二人举着武器往拢冲时,王青山赶紧跑过去站在她们中间,好说歹说,左说右说,两人才放下武器。
   接下来,王青山和刘老师又分别对两位婆婆展开思想工作,帮助她们解开心里的疙瘩。通过谈话,终于了解到两位婆婆之间有两个矛盾点:一是两家人共用一条水管,约定出了故障轮流维护,而每次轮到张婆婆时,她都不管不问;二是村里修路时,张婆婆不准占用她家的土地,致使公路改道,未能直接通到蒋婆婆家门口,造成日常生活的诸多不便。
   为此,两位婆婆曾多次发生过口角,甚至动过手。张婆婆家的自来水是从蒋婆婆家的厨房里接过来的,进水闸也安装在婆婆家。前几天,两位婆婆又为生活琐事吵了起来,蒋婆婆一怒之下便将张婆婆家的水闸关死了。
   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王青山又将两位婆婆请到一起,试图再次进行调解。王青山首先批评张婆婆说:“张婆婆,您要吃水,遇到问题您又不负责任,这是您的不对。”
   张婆婆当即向蒋婆婆承认了错误:“姐姐,以前是我做得不对,请原谅。”
   “哪个是你姐姐呀?”蒋婆婆今天好象吃了火药似的,说出来的每句话都充满了火药味儿。
   张婆婆便立即改口了:“蒋婆婆,以前是我的不是。今后,你只管吃水,我长期负责维护,好不好?”
   “我长有一双手,不需要哪个服侍。轮到我时,能修的我就修,不能修的我就花钱雇人修。”说这话时,蒋婆婆显得财大气粗的。
   管护自来水的事就在这样的气氛中定了下来,又说公路的事。王青山说公路已经木已成舟,现在无法更改了,但还有一个补救的措施,需要张婆婆配合。张婆婆说,王书记怎么说怎么好。王青山说,假设蒋婆婆家想自己花钱把公路修到家门口,请张婆婆给予支持。张婆婆立马表态说,没问题。都怪我死脑筋,现在哪个还在争地种嘛。
   初步意见形成后,王青山又劝两位婆婆说,今后遇到类似不愉快的事情就随时给他打电话,他会第一时间赶来处理。还说她们居住的院子距其他院子又那么远——说是院子,其实只住着她们两家人,现在的两个人——子女又远在千里之外,如果屋上坎下的两姐妹关系处得好,有个三病两痛的还可以互相照应。关系搞僵了,遇到急事,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对谁都不利。说完这番话后,王青山便吩咐刘老师写调解协议书。
   协议书写好后,签字按手印时才发现没有带印泥,最后还是用墨汁代替的。
   两件事情均已圆满地划上了句号,王青山请蒋婆婆开闸放水。殊不知蒋婆婆把协议书揣进荷包后,却提出了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要她打开水闸,非让她吃上低保不可。
   蒋婆婆得理不饶人,步步紧逼,王青山也亮出了底牌:“蒋婆婆,打开窗子说亮话。您拿开闸放水作为吃上低保的交换条件,我王青山无论如何也办不到。”
   话已经说到了头,可蒋婆婆还是不为所动。王青山便借口上厕所,把刘老师叫到一个隐蔽的地方商量对策。刘老师建议王青山,开门见山地问蒋婆婆,她要求吃低保的事,能不能跟她的几个儿子通通气。要是儿子们都赞成她的意见,我王青山就犯一次原则,给她一个低保名额。
   王青山一拍大腿,说:“这个点子好。”
   再次走到一起后,王青山在蒋婆婆面前,提起征求她的几个儿子的意见一事,蒋婆婆便默不作声了。
   见事情有了转机,王青山又乘机向蒋婆婆通报了他与张婆婆交谈的部分内容。王青山说,他与张婆婆个人交谈时,张婆婆没有说她半个字的不是。相反,张婆婆对她还非常感激。张婆婆说,以前虽然她们一个姓张,一个姓蒋,但比亲姊妹还亲。在她没有评上低保户之前,生活无着落,全是蒋婆婆在资助。村里第一次评低保时,没有她的份儿,还是蒋婆婆据理力争才把她的名字添上去的。最后,张婆婆希望蒋婆婆直言不讳地告诉她,她哪些地方做得不对,指出来后好及时改正。
   王青山的话,触动了蒋婆婆心中最柔软的东西。蒋婆婆的眼圈开始发红,继而道出了实情。管护自来水,车没通到家门口,这些都是表面问题。其实质是张婆婆吃上低保后,三天两头都有人来关心张婆婆慰问张婆婆,还经常有人来给张婆婆做家务。在她眼里,低保户张婆婆比凯旋而归的战斗英雄还风光。而她们家,一天到黑连鬼都没得上门的。被晾在一边的她心里老大不平衡,觉得此生要是争取不到低保名额,就在村里永远抬不起头,也永远无脸见人了。
   “原来为的是这个?”说到这里,王青山转过头对刘老师说,“今天我给你新分配一项任务,你每次到张婆婆家里来时,也到蒋婆婆家里坐坐。在张婆婆家里拉了多久的家常,你就到蒋婆婆家里也拉多久的家常。蒋婆婆需要的是精神扶持,而不是物资扶持。刘老师,行不行?”
   刘老师连连点头:“行行行!蒋婆婆,我给您道个歉,以前来看望张婆婆时,每次都忽略了您的感受。”说到这里,刘老师毕恭毕敬地给蒋婆婆深深地鞠了一躬。“从此以后,我就照王书记的指示办。”
   听到这里,蒋婆婆二话不说,迅速站起身,冲进厨房打开水闸后,还向着张婆婆家喊了一声:“张妹儿,水开了!”
   张婆婆走到水缸面前一拧水笼头,那香甜的泉水便哗哗流开了。她也向着蒋婆婆家回了一句:“蒋大姐,水来了!”
   王青山和刘老师站在两家之间的那块空地上,一起拍着巴掌高声喊道:“来,欢迎两位婆婆走过来,好好拥抱一个。”

共 34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说以两位婆婆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为题材,以小见大,记叙了村支书王青山亲自深入农民家庭,调查事情来龙去脉,最终化干戈为玉帛。两位婆婆和好如初,赞扬了王青山明察秋毫,实事求是,全力以赴搞好精准扶贫工作。文章选材有鲜明的时代感,具有生活气息,情节一波三折,吸引人阅读。人物塑造以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为主,塑造了共产党的好干部形象,富有教育意义。推荐共赏!【编辑:莫道不销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8-03-13 17:15:02
  您可能也是搞过精准扶贫工作吧?文学来自生活,很接地气。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回复1 楼        文友:程贤富        2018-03-13 17:21:30
  这一向在写扶贫故事,这是其中之一。问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