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赏析】苏堤漫步

编辑推荐 【赏析】苏堤漫步


作者:圣手书生 童生,647.1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26发表时间:2018-03-15 16:03:04

【赏析】苏堤漫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记得是在小学,还是在初中读过杨朔先生的散文“荔枝蜜”中这样的句子,当时似懂非懂,也并不很在意。因为荔枝是南方水果,儿时压根没见过,更别说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了。直到后来自个儿冷不丁上了文学这条“贼”船,才慢慢地有了对这位东坡居士的一知半解。
   2015年国庆长假,广州的朋友相邀,她知道我也算是个半吊子文化人,不喜在闹市走动。特地安排去惠州的西湖走走,因为那里有苏东坡的足迹,据说还留下了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
   南方的天如同孩儿的脸,说变就变,我们去的时候还风和日丽,刚到西湖却忽然飘起了蒙蒙细雨,那雨也下的怪异,如同浓雾,听不见声响,要不是堤边的榕树蔓藤浸着水渍顺着树杆流淌和偶而走过的红男绿女撑起的花伞,我更觉得像是春天的早晨,飘飘洒洒,一片宁静。南方的气候就是这样,瞬间变幻,让人始料不及!朋友埋怨说,她后悔走时匆忙,应该带着伞的。
   我并不赞同她的说法,细雨纷纷,漫步苏堤,拜偈名人。这样才更有情趣。朋友也算是半个南方人了,20多年前初嫁这里,如今己是两个孩子的母亲,除了一口的乡音,她把自己完全打磨成一个地道的土著族,在她身上似乎很难找到当年那个青年诗人的影子。不过她那种诗人的气质和对文化的仰慕情节还在,这是我从她一路喋喋不休充当免费导游中发现的。
   看样子她来这里不是一次两次,轻车熟路。她说,惠州西湖,原名丰湖。由于它富有“苇藕蒲鱼之利,岁数万”,湖水又可灌田数百顷,给当地居民带来丰裕的收获,故称丰湖。至于西湖,它是由苏东坡南来而得名的。
   北宋绍圣元年(一○九四年),章恬任相,再度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反对新法的苏轼便以“讥讪先朝”的罪名被贬到惠州。这一年也恰巧是这个季节,他以宁远军节度副使的身份南来,原来他以为粤东的惠州是蛮荒瘴疠之地,谁知下车伊始,一看山川风物,美不胜收,不禁高声赞美“海山葱茏气佳哉”!于是消除了政治上失意之感,表示“不辞长作岭南人”。一住就是三年,写下了一百九十多首诗词和数十篇散文序跋。后来因为他写了“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的诗句,传到章恬耳里,章认为他的贬谪生活太闲适了,这才再贬到海南儋县。
   苏东坡在惠州居留的三年间,所谓“东坡居惠,勇于为义”,他见惠州驻军无固定营房,杂居市内,对百姓有干扰,建议建兵营三百座。他对西湖的建设颇为热心:为了修筑“苏堤”和“六如亭”,连身上的犀带也捐献了)还捐出大内赏赐的钱和黄金,资助道士邓守安建筑东新桥,资助和尚希固建筑西新桥和大堤。更难得的是,他亲自与建筑民工为伍,巡视施工进度,监督施工开支。因此到西桥竣工之日,他与全城父老共同庆祝,尽情欢宴了三日。他常常月夜游丰湖,登合江楼、入逍遥堂,过丰乐桥,踏遍西湖山水,以至“达晓乃归”,游兴是极酣的。他流连于唐代的泗州塔下,欣赏塔影平湖,写下了“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名句,这“玉塔微澜”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苏东坡左惠州,也有一段伤心事,就是他的爱妾王朝云在这里病死。朝云是浙江钱塘人,字子霞,为人聪敏,有见地,是东坡在杭州做官时里的歌姬,不识字,后已粗通文墨,学书,“粗有楷法”。东坡被贬时,姬妾相继离去,只有她随东坡二十三年,至死不渝。死时只三十四岁。她死后,东坡与楼霞寺僧葬她于寺旁的松林间。传说朝云死后,东坡每晚仍梦见朝云回家给他的幼子哺乳,她每次回家,下衣总是湿漉漉的,问她何故,朝云说因要涉水过湖所致。东坡梦醒后,于是在平湖与丰湖之间构筑起一道新堤,让朝云晚上不用涉水回家,这成了苏堤的来历。
   东坡在西湖三年,广泛地接触了各个阶层的群众。由于他大得人心,因此,西湖的许多建筑物留有纪念他的名字,如苏公桥(西新桥)、迟苏寺、东坡亭、东坡祠、苏堤、甚至东坡肉,东坡扣肉、东坡酒家等。
   惠州西湖有五湖六桥之胜。湖区面积约八十平方公里。五湖即菱湖、鳄湖、平湖、丰湖和南湖)六桥是烟霞桥、迎仙桥、拱北桥、西新桥、明胜桥和团通桥。菱湖在西湖西北面,大抵从前种有菱)鳄湖在丰湖之南,不知是否以前有鳄鱼,也许是附会)平湖在鳄湖之东,南为丰湖,再过去便是南湖了。西新桥西接泗州塔,被列为西湖第一桥,它与苏堤都是游人喜爱的“游屐所趋之处”)烟霞桥在菱湖之上,如今只留残迹)迎仙桥在平湖的玄妙观与芳华洲之间,也废圯已久)拱北桥在平湖北端,叠石垒成,俗称五眼桥)明胜桥横贯丰湖)园通桥在丰湖与南湖之间。圆通桥北望,堤桥如带,亭榭掩映,洲渚纵横,杂花生树,曾大为岭南画家高奇峰所赏识。评为西湖第一。
   西湖的风景区主要在丰湖与平湖之间,《惠州府志》的西湖八景,便有“丰湖渔唱”一景,想见当时丰湖是相当广袤并有渔舟来往的。那里有百花洲,明月湾、九曲桥,点翠洲,芳华洲和新建的红棉水榭。百花洲是一个湖心岛,集园林花树于一洲,上有雕栏石砌,红墙绿瓦的展览馆,在这里可以看到惠州自汉至宋的出土文物:铜钱、瓷器和窑具,还有革命文物。馆前有百花盛放的花坛。
   从泗州塔跨平湖过新修建的九曲桥到点翠洲,是一条游湖的路径。点翠洲青松翠竹,飞花点翠,其中有一株凤凰老树,花开时节,似一片红云,如节日焰火。洲上有新建的长廊,乳白的亭榭以及古色古香的留舟阁,这便是惠州八景中的“留丹点翠”,加上那条重新粉饰,弯环如带的九曲长桥,就使游人流连忘返了。“苏堤玩月”:如今游人如织,苏堤的前身叫“长桥”。由于长桥“屡作屡坏”,给两岸通行带来不便,于是苏轼倡议筑堤建桥,自己“助施犀带”,还动员弟妇史氏捐出“数千黄金钱”。工程由“栖禅院”僧希固主持,先“筑进两岸”为堤,再用“坚若铁石”的石盐木建桥,取名西新桥。堤桥落成后,东坡写诗描叙了营造过程,还与百姓共同庆祝:“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后人为纪念苏轼,以“苏公堤”名之,简称“苏堤”。
   苏轼被贬谪到惠州,惠州地处岭南,气候温暖,一年到头甜瓜香果不断,其中以出产荔枝、龙眼、柑橘、杨梅等超甜果类出名。在别人眼中的岭南烟瘴之地在苏轼眼中却是洞天福地,他到此如游鱼得水,大饱口福的同时心满意足地赋诗一首: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做岭南人。
   有人说苏轼这首诗是故意写给打击他的权贵们看的,意思是你们把我贬到这瘴气弥漫之地是希望我死,你们瞧瞧老子日子过得消遥自在,滋润着呢,至少天天有新鲜荔枝吃,你们想吃吃不着!我想苏轼的这首诗也可能是真情流露,因为我们的苏学士太爱吃甜食了,《清明上河图》里繁华的汴京六街三坊中有卖新鲜荔枝的么?没有。能吃到新鲜荔枝就是神仙,可以想像苏轼将“瓤肉莹白如晶雪”的荔枝送到多髯之口中时乐不思蜀的神情。
   因为有荔枝相伴,苏轼在惠州度过了甜蜜的三年,惠州给他的记忆是美好的,正如他在《定风波》里所写的那样:“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东坡太糊涂,西湖复西湖”。后人调侃苏东坡调侃得没错。惠州西湖本名丰湖,流寓惠州刚刚三个月的苏轼游了一次湖,喝得有些醉意,顺手写下了“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把丰湖写成西湖,后来干脆将错就错,又写下“西湖食荔枝”等诗句,由此,惠州的西湖之名逐渐叫响。
   惠州西湖与杭州西湖相比,确实太相似了。两湖都处于闹市之中,闹中取静;两湖都有孤山;两湖都建有苏堤,而且都是苏东坡之功绩;杭州西湖有雷峰塔,惠州西湖有泗州塔;杭州西湖傍钱塘近海,惠州西湖傍东江也近海。当然,它们都因为苏东坡而名播天下。
   古人称“天下西湖三十六”,足见西湖之多。南宋诗人杨万里说过:“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与罗浮”(颍水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明朝才子祝枝山的说法和杨万里几乎同出一辙:“九州之内西湖三,一在杭,一在颍,而一在惠”。名人评论自然权威,惠州西湖就从三十六湖中名列前三名。但惠州人还不过瘾,他们还要弄清楚惠州西湖在三个西湖中的特色。作为广东人的著名当代散文家秦牧说:“西湖三十六,惠邑雄称一”。之所以称“雄”,大概一是面积大,湖水面积是杭州西湖两倍。二是湖的周边遍种棉树,每逢春季,千树开花,红艳连天,火云四合,湖面流红,一派南国风韵,三十六湖无可媲美也。可惜我们来时不是春季,但南国的初秋,仍然郁郁葱葱,一种我叫不上名的高大乔木,紫红色的花开满枝头,也落满湖面。那天,我看到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孩子湖面荡舟,不忍心驶入花海,给我们留下一幅闹中有静的油画。难怪也有人说,惠州西湖比杭州西湖更淡雅天然,更曲折通幽,是一个青花碎瓷的古瓶。然而依笔者所见,惠州西湖最大的特色是有了苏东坡和王朝云。
   王朝云生于钱塘(今杭州),因家境贫寒,自幼沦为歌妓。东坡出任杭州通判期间,在一次酒宴上,被这位刚12岁女孩的清新高雅气质所吸引,于是将她买来给了夫人做丫头。朝云进入苏家后,东坡教她学字识文,东坡被贬黄州的第二年纳她为妾。王朝云可谓是东坡的红颜知己,当东坡官运亨通时,一日在朝中与司马光争论后回家,指着自己的肚子问几位待妾丫头:“你们谁知道我腹中都是什么东西吗?”一个答:“满腹文章。”一个答:“满腹见识。”东坡频频摇头,此时朝云笑答:“满肚子不合时宜。”东坡赞叹:“知我者,唯有朝云也。”当东坡又遭厄运,流放惠州时,已年近花甲,而朝云才30岁出头,仍痴心不改,千里相随。但上苍也嫉妒这对才子佳人,一场瘟疫,夺走了朝云34岁的生命,不让这位仙女般的年轻女子陪伴年迈的东坡走完他的人生之路。临终前朝云紧握夫君手,念着《金刚经》上的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东坡按照朝云遗愿,葬之于惠州西湖孤山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中,墓前建有“六如亭”,东坡曾撰写楹联于此:“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我们一行人在朝云墓前伫立很久,听当地人讲述她与苏东坡的故事。据说,自从苏东坡外放到颖州、扬州的时候,家姬已陆续离开了几个。等到他接到贬谪岭南的诰命后,家姬和侍女几乎都走光了,只剩下三两个了。苏东坡的心肠是非常慈善的,认为南蛮瘴疠之地,常人都难于生存,更何况是弱女子?所以,他决计将所有的姬妾全部遣散。在这个时候,惟独王朝云不肯离去,并责怪苏东坡:王夫人已经去世了,我不跟随你去,你这个孤独的老翁谁来照顾?坚持一定要跟随东坡南行。王朝云的勇毅行为使东坡大为感动。
   到了惠州之后,由于苏东坡是一位贬官,不得签署公事,又没有亲戚来叙旧,偶尔才有朋友来聊聊。因此,有时也感到十分无聊。在这种情况下,苏东坡便会从心底里感激王朝云对他的忠诚。
   苏东坡平生最崇拜白居易,觉得自己与他有许多相似之处:进士出身,做过杭州太守,都是翰林院学士,都是诗人。所以有“出处依稀似乐天”的诗句。但是,白乐天晚年退休在洛阳,过着闲适的生活,这是自己望尘莫及的。如今自己被贬到惠州来了,过着囚徒式的生活。但,有一点是胜过白居易的。这就是有王朝云的爱。白居易晚年蓄养了两位姬妾:樊素、小蛮。乐天曾写诗赞美过她们:“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意思是说她们长得很漂亮:嘴似樱桃,腰似杨柳,并能歌善舞。可是,她们不爱白乐天。明智的乐天最后只得让她们离开了。而王朝云却一直坚定地追随自己,不畏艰险,跋涉4千余里,从北国的定州来到瘴疠之地惠州,一直关照着自己的起居饮食。白居易有这样的福分吗?没有。所以,苏东坡到惠州才一个多月,当他读了《乐天集》时,便忍不住写下了《朝云诗并引》:
   世谓乐天有《鬻骆马》《放杨柳枝》词,嘉其主老病,不忍去也。然梦得有诗云:“春尽絮飞留不住,随风好去落谁家。”乐天亦云:(小蛮)“病与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则是樊素竟去也。予家有数妾,四五年相继辞去,独朝云者,随予南迁。
   第二年(绍圣二年)端午节,王朝云33岁生日。东坡为了感激朝云的知遇之恩,又写了《殢人娇•赠朝云》词一首: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但是,苏东坡仍嫌不足以表达他对王朝云的感激和赞美之情,于是又写下了一首新词《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绕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你看,在这些诗词中,苏东坡把王朝云比作散花的天女,而把他自己比作维摩,可见他们的亲密关系。另外,东坡盛赞朝云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心地非常美好。但,这样写还不够,还不足于表达苏东坡对王朝云的感激之情。绍圣三年端午节前,苏东坡竟然用生日口号这种极端庄重的形式来表达他对王朝云的爱和感激之情。

共 746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本文以旅游的形式赏析了苏轼被贬惠州期间的诗词成就,从中也感受到了苏轼与续弦夫人王朝云的情感经历,应该可以说,这是一篇别开生面的作品赏析,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8-03-15 16:06:31
  以踏堪游览的形式,赏析苏轼被贬惠州期间所创造的人文遗迹和诗词成就,让读者增长了见识。问好作者圣手书生。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圣手书生        2018-03-15 21:48:40
  谢谢编辑老师推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