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西家那一套(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西家那一套(随笔)


作者:能读懂 秀才,222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68发表时间:2018-03-18 16:18:41

一九六四年六月到八月,第四届东西方哲学会议在夏威夷大学召开。方东美受邀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结束,一记者问方东美:“阁下在哲学上持何种见解,属何门派?”方东美回答:“很难说,说了你也不大相信:在家学渊源上,我是个儒家;在资性气质上,我是个道家;在宗教兴趣上,我是个佛家;此外,在治学训练上,我又是个西家。”记者:“这如何可能?”方东美:“这是一个事实。”
   古今中外都占了,方东美很滋润。
   前三个“亲切”。古时,旧时文人好像都这样,现在也有不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以佛援道,或以道释佛;竹林遗风阵阵。
   第四个对中国文人来说,难!与前三个和谐相处,则难于蜀道。
   方东美学西洋哲学出身,硕士学位就是关于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论文,后留美专门研究黑格尔,他的博士论文是:“英国与美国唯实主义的比较研究”,从美国回国,在国内教授“西洋哲学”,对西洋人的“那一套”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那一套”就是方东美说的“治学训练”。
   “治学”,做学问;“训练”,即练习,思维方式的练习。做学问当然要思维,西家的治学训练,只能是西方人的那一套做学问,看问题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现成的思想观点,思想观点不可能“训练”。
   “西家”的“那一套”思维方式究竟是什么?一句话两句话恐难说清,有人总结为两个字:质疑,我赞成。
   质疑,即对任何一种思想,学说,了解之前不带任何观点,持“鸡蛋里面挑骨头”“精神”去了解。有了质疑才能进行下一步,再下一步……一步步的往下走,做学问就是这个过程,科学研究、探索,也是这个过程。事实证明,科学技术质疑的结果是人类知识突飞猛进,物质生活也因此一日千里,没有质疑,就停止,停止意味着死亡,消失。这么一说,质疑过程就是消除质疑,弄明白的过程。
   质疑,是遇事儿,不管是思想观点、思维方式还是什么被奉为“圣贤”的大人物,先都不“待见”,想通,弄懂了了再说。
   既然质疑,也必定质疑自己!理性的思维方式,是不会把理性当作唯一判准,即不把理性看成上帝。启蒙后期,西家特别是启蒙思想家们认识到这一点。
   思维方式不是思想观点。思维方式可以照搬,而把别人的思想、观点拿过来,当成判准,当成模子来套,不合的,即断言非,或弃之,或灭之,这不是“西家”的思维方式,是宗教信仰。
   正是有了“西家”的治学训练,方东美才没有被儒家,或道家,乃至“理性”的藩篱所锢。
   方东美是安徽桐城人,祖上乃桐城古文派四大家之一的方家,跟胡适一样,启蒙就是儒家学说,尽管学的是西方哲学,当教授教的也是西洋哲学,后来又当哲学系主任,但正因为“家学渊源”,方东美“治”儒学、“传统文化”从未停过,后来被誉为“新儒学八大家”之一。正因为“西家治学”,方东美将儒学仅作为一门学问来“治”,当然也当做自己“修身”的“座右铭”,与历代“流行”的俗儒、腐儒以“治国平天下”之美名攀附权贵,为自己扬名的区别就在于此,所以,蒋介石几次请他来官邸做客,都被拒绝,方的耿直不阿与禅宗四祖道信有一比。
   到这会儿,该提胡适了。方骂胡适是众人皆知的“趣事”,方认为胡适很聪明,但成名过早,做学问太浅薄。我看,方对胡适的“身份”定位有误差。其实,胡适是一位极具正义感,个人品行高尚的政治家,不是一个做学问的人。他曾在美国学了几年哲学,很乐意顶着学者帽子搞政治,而方东美还真的把胡适当做有着“西家治学训练”的学者来要求,于是就有“趣事儿”一大把。
   胡适自以为是“西家”,全盘否定中国的文化和哲学,错就错在他拿过来的不是思维方式,而是思想观点--一部分西方学者的观点。西方是有很少一部分学者拿着自己定义的“哲学”概念来套别国的学术思想,没套上,故出此言。上世纪美国召开过多次东西方哲学学术讨论会,台湾包括方东美等一批学者几乎每次受邀出席,他们提交论文,发言介绍中国哲学,西方学者也发表论文探讨中国哲学。方东美多次受邀担任美国大学的客座哲学教授,讲授中国哲学。从这些延续至今的东西方哲学讨论会的学者们发表的论文可以得出结论,有着西家“治学训练”的,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学者,都是继承,善用西方思维方式,而不是拿着已有的观点来套。
   胡适第一次和方东美见面就“矜持”的问方,有没有读过自己最近发表的一篇谈中国哲学趋势的“力作”,方问:什么是哲学?是不是你在“中国哲学史”中讲那样?胡:是啊。方就问,既然谈哲学怎么能不谈宇宙论,价值论,本体论,超本体论?按照你定义的,跟人伦学,跟公民课有何区别?胡适尴尬,连忙说,我最近没有时间读书,也就是在马桶盖上读过几本,方笑笑就不说什么了。
   就是西方学者们,对哲学也不轻易定义,罗素就表示过,无法给出哲学的确切定义。他知道每个人的定义肯定不一样,又何必呢?
   胡适的矛盾在于,他一方面写中国哲学的研究文章,写中国哲学发展史,一方面又嚷嚷:中国没有哲学,这个自相矛盾的言行,到了方东美眼里,犹如被揉了沙子,胡适不挨骂才怪。
   正因为有“西家”治学训练,方东美不厚此薄彼,从不用西方人的观点来抬高或揶揄中国思想文化,更不用“几千年的文明史”来自我陶醉,所以,他在美国几个大学讲中国哲学,纯正流利的英语,富含哲理的演讲,折服了西方很多学生,学者。
   其实,这些“事儿”本来不是个“事儿”,做学问,探讨人性,宇宙,物质现象等等,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甚至厚此薄彼,厚彼薄此都不足为奇。就说哲学,从古希腊到现在,西方的哲学派别多的很难数的过来,这些宗派之间互相否定,攻讦从未消停过。古代不说,就拿现代哲学来说,康德质疑英国的经验怀疑主义,黑格尔质疑康德,尼采和叔本华说康德简直就是一个胡说八道的废物,而有着“哲学家中的哲学家”美誉的罗素,则认为“黑格尔一上来就错,所以全盘皆错”……是的,一旦质疑,认识事物的角度就会发生变化,事物就会呈现新的,另一面;正因为质疑,我们才不会墨守一人或一家之见。所以,我们看不到西洋人普遍把某一个作家,学者当做圣人来崇拜,或把他们的学术,哲学观点,当做圣训来遵从,更没有用某一个人,一家思想学说来打压其余的怪现象。
   中国,帝王们强迫民众去崇拜他们为我们选好的圣人和遵守他们选定的思想,两千年来,我们习惯了不质疑。“遗老们”认定:有一种叫“儒家”的思想是生活起居乃至思维的规范,不敢越雷池半步,正因为已经养成了不质疑的习惯,所以搞不清楚,甚至是不愿意搞清楚,孔孟到底说过些什么,只相信朝廷颁布的儒家的部分言语;
   另一方面,当西家新的思想,思维方式“降临”,我们还是习惯的用不质疑来对待,这在五四时期特别明显,自以为觉醒的文人们发现,几千年来的思想观点怎么跟西洋来的思想观点怎么完全不同?于是就认定:西洋来的是真理,原来的就是腐朽,认定,只有用西洋思想观点全盘接管我们的大脑,我们才能进步。
   思维方式被思想观点取代,我们的大脑一次次的被禁锢,不管是左还是右,我们习惯用我们愿意接受的思想观点来观察世界、社会。而对西家的那一套质疑的思维方式却漠不关心,所以,我们自以为得计,兴奋异常的对藩篱狂撕乱拽的时候,藩篱制造者们早就准备好了新的藩篱在一旁呲牙偷笑呢。

共 29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很精彩的一篇随笔。作者一九六四年第四届东西方哲学会议结束后方东美接受西方媒体的采访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西方治学的特点以及东西方的差异,进而论证了思维方式和思想观点在治学中的优劣,阐释了质疑对于治学的重要作用。文章浅显易懂,给人启迪,佳作美文,力荐共赏。【编辑:看海听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3-18 18:37:31
  论证了思维方式和思想观点在治学中的优劣,阐释了质疑对于治学的重要作用。文章浅显易懂,给人启迪!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