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望乡(随笔)
斜阳西下,晚风轻拂,一群小孩在草地上追逐,嬉笑着。有个小孩独自仰望天空,看那浮云在月亮身边越过。一个牧牛的老汉问小孩,看什么?小孩对他说看月亮。老汉说,你过来帮我牵下牛,过几天带你去城里看,那儿的月亮大又圆。小孩听到牧牛老汉的话,无邪的双眼充满了好奇,在他年幼的脑海里,绘画出一幅蓝图。长大了,到城里去,那儿的月亮大又圆……
这个小孩就是蔡华军,出生在江山市上余镇五程村。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年少的他聪明好学,读书用功。从小学升初中,甚至高中,一路顺风。高三那年,又以惊人的成绩,考入浙大,主修生物医学工程。四年的大学,仿佛一转眼。华军学有所成,回到家乡,分配到卫生局工作,成了一名公务员。工作两年,每天上班八小时,好像和尚撞钟一样,得过且过,华军颇觉无味。在众多数人眼中,考上了公务员,就是捧着金饭碗,在那个时候,群雄逐鹿,数千人为一名公务员,削尖脑袋往里钻,轻易不能得手。而他却不以为然,萌生了辞职的念头。朋友的邀请,他也拒绝高薪的诱惑。他这么想也是这么做,于是毅然决定离开单位。去杭州创办了公司。栽上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公司成立了,一百多个人,来自五湖四海,其中有个姑娘叫汪玲,来自湖北,只有高中学历的汪玲,做事周到,聪明伶俐。不知不觉华军看上了她,俩人结成伉俪。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夫妻俩携手管理公司。事业蒸蒸日上,风生水起。积下了资金,有了财富。华军想到的是家乡,那些父老乡亲。这个千余人口的村庄,还是坎坷不平的泥土路,交通十分不便。村里有钱的人家,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造新房,买新车,改新换颜,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此时此刻,华军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村里上辈人,一生清贫,他们大病去城里,小病呆家里。他们看着我长大,而我却看着他们一个个变老,甚至变少,心情十分激动。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在华军的资助下,村里才有了医疗服务。他又找到村委,和领导干部商议,号召大家出点钱,他捐助一半,将祖祖辈辈走过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一条贯穿南北的道路修建后,次年他独自承担,按装二百多盏路灯。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村里有一百多人,看病除政府优惠政策补助外,其它费用全部由华军负责。老人们享受幸福的生活,眼里充满着泪花。正当华军热情似火,为大众服务,一盆冷水劈面而下。有人说他图谋不轨,花钱买名声。风言风语传到他耳里,华军十分震惊,难道是我做错了吗?满腹委屈,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然而男儿有泪不轻弹!华军依然我行我素,无怨无悔。他说有钱做好事,没钱做好人。红十字会也是他捐款的途径,每当左邻右舍遇到困难,开口向他告借,总是解囊相助。村里没有幼儿园,他将房子腾出来,当作幼儿园。叫父母去杭州带孩子。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莫过于懵懂无知的人,每年春节,华军都要馈赠物品给老人们,如果今年比去年少了,却对华军颇有微词。似乎华军少了他们理所当然的待遇。此景此情,华军哑然失笑。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有谁能够做到这一切。华军经受得住乡情与孝道的考验,上善若水的举动,放射出光芒。无私的付出,积善成德。同时也看到了他的父母,修养和素质,很羡慕蔡老夫妇,培养了一个这么通情达理的孩子。他是当今社会最好的楷模。
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华军希望将来某一天,能够回到家乡,和父老乡亲在一起,每当想起农历十月二十日这一天,是江山下路乡人的迎佛节,家家户户必备美酒,杀鸡宰鹅,买鱼买肉。或亲戚,或朋友邀请到家,欢聚一堂。美美地吃一顿丰盛的美食,享受着田园生活的乐趣。村委得知这一消息,不失时机地恳求他当顾问。希望他能给家乡出谋画策,鼎立相助。华军欣然接受这一重托,他将户籍迁入老家。他想把家乡收拾成碧水蓝天,青山秀水。成为旅游观光的最佳场所。村里有条小河,正在疏通,砌上石块,然后栽上树木,种植花草。当春风迎面扑来,漫步在小河堤,是多么浪漫的事。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艺术家园,即将呈现在眼前,其实是华军对家乡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