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神圣的寨背洞(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神圣的寨背洞(散文)


作者:陈爱群 布衣,17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01发表时间:2018-03-21 22:38:22
摘要:寨背洞是革命前辈蒋杰的故乡,也是他组织革命活动的地方。这里还有秦王朝骑兵的训练场和300多年的古藤蔓。

写下寨背洞这个名字,心中有些忐忑。这是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革命前辈蒋杰同志的家乡,也是他宣传和发动革命运动的地方。在那腥风血雨的年代,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艰苦卓绝的地下革命活动,不值得我们后辈景仰吗?
   初听寨背洞,似乎名不见经传,同行的一位朋友还不怎么愿去,更想去考察知名的古民居村井头湾。我也是听了养蜂名人吕定生说这是他的家乡,我闻“蜂”而动才想着去的。
   寨背洞村隶属于大石桥乡,位于从大石桥去井头湾的半路上,距叉路口仅一华里。原本的硬化村道布满了黄泥,左弯右拐,尘土弥漫。坐在车里,慢慢穿越这朦胧的扬尘,寨背洞的神秘是否在缓缓启幕?到了村委会才知道正在改造空心村,要把老旧危房推倒成平地,美化乡村。而村委会也大兴土木,在建配套设施呢。
   听说我们红色足迹采风团来了,村干部请来了三位资深老人。他们对本村的红色革命历史如数家珍。其中,蒋培柳老人能写会唱,亲手捧来了珍藏多年的历史资料。有蒋杰、程家骅同志,一九八九年亲笔写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岭西支部党、团、武工队员名单及革命活动回忆报告。还有解放前,蒋培柳的叔叔共青团员蒋永波在广西读书的《暑期作业》,里面有诗歌《内战带来了》;习作《我的暑期学习》,老师的评语是“清晰可爱”;还有“大家看”壁报稿《送我们的孩子去读书吧》,老师评语是“意思是很好的,但写的还不大通俗化”。
   更抢眼的是宣纸已发黄破旧,培柳老人在缺损页进行了修补的一本小册子,竟然是既宣传革命思想又上口好记的新《三字经》!共62个章节:1、不识字;2、学习;3、受苦;4、工农……61、城市政策;62、进新区。这里不妨抄录第49章的内容《行军》:“运动战,多行军。守秘密,顶要紧。见闲人,别乱问。真番号,不告人。夜行军,更小心。别掉队,要紧跟。大小便,抓时间。收容组,尽责任。避灯火,要肃静。传口令,要传真。路途远,河水深。能艰苦,下决心!”
   还有1953年莫斯科出版的中文线装书《联共(布)党史简明教材》,厚厚的一本,封面已缺损。我想,它肯定见证了四五十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轰轰烈烈。
   几位老人带我们登上后龙山,山上有个山洞,名叫“萝卜洞”。这是当年蒋杰同志发展新党员,进行秘密宣誓的地方。洞口宽一米多,高二米多,十多米深,里面有二十多平方米。驻足洞口,我肃然起敬,仿佛看到了当年革命先辈,举起坚定有劲的右手,喊出铿锵有力的宣誓。洞边一棵碗口大的树直立于石崖上,根部直插石缝,不见泥土,生命力之顽强令人叹服。这莫非是先驱们当年对敌坚强斗争的形象写照?
   从另一侧下山,一根粗如水桶的藤蔓赫然入眼。盘旋弯曲,似龙飞舞,从山脚一直攀缘到山顶。一位老人说这是九龙藤,蜜蜂采了它的花,酿出的蜜特别香甜而富有营养。我问一旁的吕大哥他的蜜蜂养在何处,他说冬季迁到海南了,海南冬天有花,可继续采花酿蜜。本地还有几家的蜂也迁到海南的接待站了,都是他把养蜂经验教给他们,是他带出来的。我真佩服身边这位跟我年岁相近的致富带头人。
   我很好奇九龙藤的根须长什么样,可它的根部并不明显,犹如蚯蚓出泥,很长一段身子半埋在土里。仔细查看,土里冒出的,不是一根藤而分明是两根。老人自豪地介绍,他们小时候古藤就菜碗口粗了,是在攀藤玩耍的欢乐中长大的。如今人老了,可藤条依旧青春焕发。藤有300多岁了,藤本来是一蔸,后来老根须腐朽了,两个分支奇迹般地另自生根,枝繁叶茂。这应该是寨背洞的两条祥龙,护佑着村里子孙兴旺发达。我在思考,这里解放前的地下革命组织,一直没遭到敌人破坏,除了党、团同志的机智勇敢,也少不了祥龙瑞气的荫庇吧?解放后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也都没遇到大灾大难,且代代人才辈出,其中有不有九龙藤的灵气在护佑?每年湖南农业大学的师生都会来考察一番,两根古藤竟有那么大的能量吸引省城的专家学子!
   三位70多岁的长者,又引领我们登上另一座山。山上松林茂盛,还有人打柴。大家正陶醉在林木的芳香和新鲜空气中,一老人说,你们脚下就是古老的马槽。马槽?不是喂马的料槽么?非也,这是训练骑兵的槽道!两边高凸,中间低凹,足有4米宽,可并排行驶两台小轿车。这时,耳边似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军刀搏击声由远而近传来。走过十来米又横过了两条马槽,表明马槽涡旋于山坡修建。老人说这是古老的骑兵训练场,在秦始皇南征时就有啦!我不禁疑惑,秦朝距今两千多年了,这种岭上的黄土马路,应该早就被周围的水土填平了吧?怎么到现在还如此有形?可能是秦以后各个时期,这条马槽一直在使用和修护!
   下到山来,我们步入村中,旧房屋的断垣残壁,都被推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但一座青砖瓦屋格外显眼,屋的一角高耸着一个雄伟的炮楼。原来这就是革命先辈蒋杰同志的故居,炮楼是他秘密筹划革命活动的场所。他们成立的“七乡学友研究社”和“达德社”就是地下革命组织。我独自爬上木梯,见炮楼里面是三层木楼,光线有点暗,摆放着一张桌椅。要是把木梯扯到楼上,关上楼门,楼上做什么,下面既听不到,更看不到,够保密的。
   院子后门上方雨檐的白墙上,隐约可见的几行毛笔字吸引了在场所有的人。像是一首诗,题为《我爱的月夜》:晚风习习地吹来,缓步独游,此时的月夜,静悄悄的……一轮明月照我游踪……它这种盛意让我感动,最想我同胞,他在此后能给我光明。落款是“民国三十一年”。老人说,这是蒋杰从广西读书放假回来写的。蒋杰生于1927年,由此推算当时他仅15岁。一个相当于现在初中九年级的学生,思想如此进步,文笔如此清新,可见当时大革命的熔炉何等伟大!
   不觉已是中午时分,寨背洞这本厚书还没读够啊。我们一行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热情矍铄的几位长者和他们引以为豪的家乡。
   寨背洞,一部厚重的今古传奇,一个光荣的红色教育基地,一个兼具人文和自然景观的美丽乡村!你的庄严和神圣,让我肃然起敬!

共 23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随红色足迹采风团一行数人,来到了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教育基地和兼具人文和自然景观的美丽乡村——寨背洞。这里是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革命前辈蒋杰同志的家乡,也是他宣传和发动革命运动的地方。在那腥风血雨的年代,他冒着生命危险进在这里领导当地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地下革命活动,“我”和采风团一行人看到了烈士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走访了烈士生前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也走进村庄,实地参观了古老的乡村风土,听当地长者讲述山村的历史,面对着烈士遗墨,想着烈士的光荣短暂一生,“我”不禁感慨万端。散文通过采风活动,描述出一个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的英雄山村和英雄的故事,笔墨细腻,循序渐进,情景交融,生动感人,引人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18-03-21 22:39:38
  欣赏老师佳作,为佳作点赞!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1 楼        文友:陈爱群        2018-03-22 21:54:19
  非常感谢刘美女社长精到编按,辛苦了!
2 楼        文友:济宁宋丽鹃        2018-03-22 09:50:28
  喜欢拜读美文大作——我很好奇九龙藤的根须长什么样,可它的根部并不明显,犹如蚯蚓出泥,很长一段身子半埋在土里。仔细查看,土里冒出的,不是一根藤而分明是两根。老人自豪地介绍,他们小时候古藤就菜碗口粗了,是在攀藤玩耍的欢乐中长大的。如今人老了,可藤条依旧青春焕发。藤有300多岁了,藤本来是一蔸,后来老根须腐朽了,两个分支奇迹般地另自生根,枝繁叶茂。这应该是寨背洞的两条祥龙,护佑着村里子孙兴旺发达。
  
   问好作家!
回复2 楼        文友:陈爱群        2018-03-22 22:00:27
  宋老师才是我们同行里的作家,令我钦佩!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