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散文·旗帜】庐山恋

精品 【散文·旗帜】庐山恋


作者:犟玉 秀才,1304.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943发表时间:2009-12-12 07:09:36

九月初,我们每年一次的空勤疗养被安排在了庐山。
   从上海到九江要17个小时的火车。我们到九江的时候正值清晨,当时天空还飘着小雨,接站的同志把“依维客”直接开到了车站出口,我们没有一丝停留,就鱼贯的上了车。
   九江市的规模并不大,不到半小时,车子就出了市区,远远看到了一脉群山。汽车上山一定要走盘山公路的,随着高度的增加,山下的雨水慢慢地变成了山间的雾气。这时司机建议我们打开车窗,并狡谲地笑着说:“看看庐山的云雾吧,这是庐山最有名的景色,还有一点,谁如果晕晕乎乎要大发‘感慨’的话,请对着窗外。”,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哈哈,不就是上山吗?上天咱也是经常的事,还至于晕车?但随着车轮的滚动,大家也慢慢感受到了司机话中的份量。早晨路上的车并多,司机把车开得飞快,在盘山公路上快得简直都让人提心,但就算这样,一千米高度的盘山路竟然开了近个把小时。车中的人大多从开始的亢奋慢慢地变得沉寂,加上一夜的奔波,现在真得有点晕晕欲睡了。
  
   一、路上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进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这是毛主席第一次来庐山时写的诗句。虽然一路上我们并没有真正看到“一山飞峙”和“雨洒江天”的样子,但庐山那份朦胧的雾气却让人品味悠长。透过车窗,远远望去,无边的山峦在雾气中若隐若现,那是浪花后面真正的大海啊。而浪花一样的雾气更是不断变幻着身姿,或浓或淡淡地总是恰到好处地把群山遮掩的如同晚宴上的新娘。“不识庐山真面目”,我想更多的还是“只缘庐山多云雾”吧。
   打开车窗,一阵湿润凉爽的风迎面扑来,清凉的感觉瞬间拂去了浑身的疲惫,没有人再想临来之际江南的那一片酷热。窗外葱郁高大的树木急速地滑过眼帘,碧绿如水的绿叶反射着朝阳的点点晨辉,特别是岩山上柔软修长的山草,经过了流水的梳洗,那样温顺整齐地倒挂在岩石上,没有人会怀疑现在走得就是一条通天的大道啊。如果说到“醉”,我可能是车上“醉”得最重的一个吧,走在这样一条“四百旋”的通大道上,(事后听司机同志说这一路的弯道有396个,甚至很多180度的转弯),相拥着目不暇接的无边风景,不醉也得醉啊。
  
   二、庐山别墅
   空军疗养院位于庐山牯岭镇,虽没有完全到达山顶,但海拔也有一千多米。牯岭镇面积并不大,只有一条商业街,街上店面摆放的也多是一些工艺土特产,完全可以这样说,那里就是一个旅游小区。但就这样一个“小区”,或许世上没有几个地方可以与之相比。首先一点,因为那里有着随处可见的别墅,并且曾居住过太多的历史名人。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开放了九江以后,那些大大小小帝国的传教士就蜂拥到了庐山,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大肆修建了漫山遍野的别墅。这些别墅在民国的时候,慢慢转到了国民常军政要员的名下,并且名符其实地成了蒋总统的夏都。老蒋就是在这里发表了著名的“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抗日宣言,当然,伙同他的美国军师们也在这里发布过大肆“剿共”的命令。解放战争中,当解放大军席卷中南的时候,蒋委员长万分无奈地离开了庐山,这些别墅就自然成了我国领导人消夏避暑、工作生活的地方,特别是六十年代我党在庐山召开的三次几乎改变中国命运的会议,更让庐山举世皆知。
   在这些别墅中,最著名的应属“美庐”别墅了。那里曾是蒋介石和宋美龄最衷爱的别墅之一,并且由蒋亲笔书写了“美庐”二字。这些字现在还残存在“美庐”门前的巨石上,毛主席入住美庐后,这些字虽然遭到过毛主席警卫员无知的破坏,但在主席尊重历史和事实的授意下,还是得以保留至今。如今这些别墅大多被开发成了旅游场所,供游人参观。
   我们住的地方离“美庐”不过几百米远,趁着那几天下雨别的地方不能去,我们先在“一线”别墅转了一遍。“美庐”中除了主席生活起居的一些物品外,更多地则是老蒋和宋美人的一些图片、资料以及用过的器具,甚至还有一个老式的钢琴和一个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煤油冰箱(据说现在还可以用)。当然我还是最欣赏主席那第一次入住美庐时幽默的那句话:“委员长,我来了。”带着成功者的自信和喜悦。而现在,“我们也都来了”。
   在“美庐”对面的是周总理旧居。恐怕没有哪个总理的屋子是这样的“简陋”,作为别墅,房子没得说,但里面的用具却太寒酸了,那简单的家具同“美庐”的红木家具想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还有床上铺的,看那发白的几乎破损的床单,让人看了都感觉心酸。在这里,每一个游人都是那样肃穆,大家唯一所做的就是默不做声,甚至在这里拍照的想法都略去了许多,唯恐破坏了这里的这份安宁。
   如果追溯历史,庐山别墅实是中国近代史屈辱的结晶,想想当年多少的中国工匠为了一个小小的洋传教士而流血流汗。虽然别墅几经易主,甚至现在成了公共旅游的场所,但中国现代史上那些酝酿,发生,升腾,然后迅速扩散弥漫,转化为电闪雷霆的历史风云,以致震撼世界的政治风暴,却永远地为历史所铭记。庐山是人类珍贵的一份自然遗产,还是让我们用众多有识之士的话衷心地祷佑一声吧,“风雷莫再扰平林”,让庐山这块宝地,永远得到安宁。
   三、含鄱口
   庐山的美在于其与大江(长江)、大湖(鄱阳湖)浑然一体,溶雄(泰山)、奇(黄山)、险(华山)、秀(娥眉)为一的博大气势。再加上庐山悠久的文化,更让众多的游客心驰神往,忘返流连。所以到了庐山不能不去观一观含鄱口的“湖光山色”。
   “含鄱口”位于庐山含鄱岭中央,左为五老峰,右为太乙峰。两山之间,形凹如口,因为正对鄱阳湖,故名含鄱口。含鄱口中的含鄱岭是一座狭窄的岭脊,有如口中的舌头,前面有一牌坊,正中上方有“含鄱口”三个大字,左右分别刻着“湖光”和“山色”两字。
   我们先后去了含鄱口两次,且都是步行。从我们住的地方,走小路,大概半个小时的路程。虽然走起来有点累,但一路的苍松翠柏,矮竹长杉倒也别有风味,其中还可以从“植物园”横穿过去,顺便观一观植物园的奇花异草。
   第一次去的时候是阴天,虽没有降水,但雾气却挺大。据当地人说,庐山这里一年中有雾的天气竟能占到全年的三分之二。那一次站在含鄱口向鄱阳湖方向望去,只是白茫茫的一片雾气,看着云雾在脚下飘来荡去的,虽然让人有种仙风道古的感觉,但“含”不到鄱阳湖,总感到是一种遗憾。“湖山云里锁,天籁雾中鸣”,六十年代郭沫若来到这里写了这句诗,那一次郭老是来这里看日出的,不想逢到大雾,白白当了一回“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典型教材。
   在含鄱口稍稍逗留了一会,我们就顺着岭脊去了大口瀑布,虽然那是条小瀑布,只有几十米的落差,但那种气势也让人振奋,远远就能让人听到它的声音。
   第二次去的时候我们专门等到了一个晴天。站在岭口,迎着扑面山风,望眼浩淼的鄱湖和无际的长江,看着远处过往的船只,无论是谁都会有一种把酒临风的感觉,感时光飞逝,慨天地之宽啊。
   紧挨含鄱口有一座孤峰,那就是传说太乙真人得道成仙的太乙峰。为了更清楚地眺望远处的风景,我同两个伙伴一起攀向了峰顶。山虽然陡峭,但开始一段还有人工开凿的台阶,不过到了后面,不仅没有了路,而且全部是大大小小的碎石,其中一截儿还有一块近一人高的巨石挡路,两边是悬崖。也是在同伴一再的鼓励下,我硬着头皮一点点翻过了巨石,最后攀上了峰顶(不容易啊,要知道我的体重0.1吨)。站在峰顶举目远眺,一边是无边的长江鄱湖,一边是庐山秀丽的芦林湖,而对面则是庐山著名的五老峰——那是一座形似五位老人一样的山峰,更是庐山云雾茶的故乡。
   攀上峰顶,让我着实自豪了一番。就象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记述的那样“世之奇伟,瑰丽,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如果在最后关头退怯的话,我想我可能会终生遗憾的。
  
   四、锦绣谷
   从牯岭镇西行一公里,就是现在的如琴湖,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大林寺就淹没在了湖底,大林寺挨过了千年的风尘,却没有逃出“红卫兵”的“绣手”。如琴湖畔的另一侧则是“花径”,古称“白司马花径”,那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循径赏花的地方,花径门横额刻有“花径”二字,两侧分刻“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的对联。
   过如琴湖,出花径,马路对面的山谷就是庐山最秀丽的风景之一——锦绣谷。庐山漂亮的导游妹妹是这样介绍她的:“春时发英百千种,灿烂知识,至冬初苍翠不剥,丹枫缀之,亦自满眼雕馈,四时红紫匝地,花团锦簇,故名锦绣”。其实那就是一段长约1.5公里的秀丽山谷,四季花开犹如锦绣,相传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和草药的地方。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诗云:
   还家一笑即芳晨
   好与名山作主人
   邂逅五湖乘兴往
   相邀锦绣谷中春
   虽然我们去的时候正值初秋,但沿着锦绣谷绝壁悬崖修筑的石级便道游览,也别有一番风味,可谓“路盘松顶上,穿云破雾出。天风拂衣襟,缥缈一身轻。”谷中千岩竞秀,万壑回萦;断崖天成,石林挺秀,峭壁峰壑如雄狮长啸、猛虎跃涧、捷猿攀登、仙翁盘坐,无不栩栩如生。一路景色如锦绣画卷,令人陶醉。
   锦绣谷最有名的风景就是“险峰”和“仙人洞”。曾经毛主席在给江青的诗中就引用过这两个地方,诗的题目是“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诗云: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虽然后世不少不怀好意的人把诗念得走了调,但这里的风景却的确是主席的慧眼独识。
   “险峰”是块平坦的巨石,向着悬涯的方向伸展出去。站在哪里向对面望去,半边是陡峭的悬崖,苍翠欲滴,怪石嶙峋,半边则是高楼林立,一览无余的九江县城。一边是自然景观,一边是人文景观,却是那样的玉璞天成。(开始我还以为是九江市,没想到九江还有一个县。)
   在锦绣谷的另一头,就是有名的“仙人洞”。那是一个十几米的天然石洞,里面供奉着吕纯阳的坐像,据说吕洞宾就是在这里修炼成仙的。仙人洞外面远处山坡上有着一块酷似蟾蜍的巨石,名为“蟾蜍石”,旁边长着一棵百年的松树,号称“石松”,树虽经百年,只因生长在石上,却不见长大,寒来暑往,一直都在那里迎风斗雪,其貌虽不扬,但也长得根系发达,坚忍不拔,难怪会有这么多人会对它倾以目光。洞口涯边有一块题字的大石,上面刻着“乱云飞渡”四个大字,不知这四个字与主席诗中的四个字谁先谁后,但用这四个字形容庐山的云雾,我想是最恰当不过了。仙人洞洞口旁边有一个老君的祠堂,里面供奉着太上老君的坐像,真得难以想象这边神仙的工作是怎么“协调”的,一里一外两尊道家佛像在这共受香火。仙人洞的里面还有两个渗水的岩洞,水总是一滴一滴的滴落,寒暑不断却也不会汇聚成流。凡是来过的人们总是有手接上几滴,涂在额头增加点仙气。当然我也没有例外,用手感觉了一下那道圣水,的确很让人感到舒服。当然了,得到就要回报,虽然我与宗教无缘,但也不忍如此的神仙在这漆黑的洞里眼熏火燎,于是我把我矿泉水瓶里的水在洞里倒了一圈,心里默念:“神仙啊神仙,喝口水润润嗓子吧”,当然了,我的举动是不会被凡人留意的,神仙则别当别论了。在仙人洞里的石壁上,我发现了很多的石刻,里面不乏历代文豪的名作。但一首大明开国皇帝朱无璋的《庐山诗》,却让我很是感叹,诗文如下: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眼观湖北三千界,势压江南十二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没想到大明的马上皇帝还有这般才气。从资料上查了一下,原来朱无璋与这里还有过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和传说,包括和陈友谅大战鄱阳湖以及屡次受到神仙庇佑的“断桥”和凡人不能见到“竹林寺”等等。
   传说归传说,在此就不必细说了,但在锦绣谷最让我感动的一处却是不被人们留意的一道“平民”之作。一路上,我看到了路边许多岩石突出的地方,被密密麻麻地塞满了无数直立的小木棍,最里面的木棍甚至都腐烂成泥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方面的留意和感想,当把其中的原因想明白的时候,我自己都觉得感动。其实没有什么神秘的,那岩石突出的部分不正象一片嘴唇吗?而两片嘴唇不就是一张嘴吗?岩石做的嘴能是什么好嘴?也只能是山魈鬼魅吧,难得世上有那样多善良的人们,顺手捡起几根草棍,把山魈的嘴给撑住,以保世人的平安,一个多么良好的祝愿和善举吧,平凡得让人难以察觉。
  
   五、三叠泉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诗仙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早已被选入了中,日,韩的语文课本。正象古人形容的那样:“泰岱青松,华岳摩岭,黄山云海,匡庐瀑布,并称山川绝胜”。庐山之美,素享“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而庐山之美,瀑布居首。所以来到庐山,瀑布是必须要看的。
  

共 763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庐山的美景在作者笔下被一一呈现出来,庐山别墅、含鄱口、锦绣谷、三叠泉跟着作者在纸上游历庐山,白云如烟雾升腾环绕,溪水蜿蜒流向远方,像一幅立体的画面,有形、有色、有声、有气息,生动、多变。“一山飞峙大江边,跃进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古人的高瞻今人的远瞩,在作者的笔下淋漓尽致,欣赏美文,推荐阅读。感谢来稿!【编辑:锦妤】【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12013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锦妤        2009-12-12 07:10:49
  庐山的美景我只在庐山恋的电影里欣赏过,看了你的文章对庐山的感觉更具体了,问好作者。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2 楼        文友:赤水河王万兵        2009-12-12 08:35:47
   学习欣赏,问候作者。
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协会首席特约副秘书长,贵州省作协终身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作品》网络版编辑,中国作家第一村作家工作室成员,观音山文学社副社长兼贵州分社社长,《塘厦文学》特邀副主编。《新文报》总编
3 楼        文友:齐牛        2009-12-12 09:40:15
  跟随作者游览了一回庐山,景色秀美,目不暇接;人文景观众多,令人遐思。美文!
淡薄名利,快乐人生。
4 楼        文友:军警评论员        2009-12-12 11:12:30
  一篇内容丰厚的游记,聚风景、历史、人文于一体,集思想情感于一身,掀起庐山的云雾后隐埋的岁月辙迹,揭示奇山秀水中蕴藏的不凡心境。非常酣畅饱满的笔墨,生动细致的描绘,且不乏风趣的妙语.引领读者饱览了胜景的同时,也感知了风景背后的沧海桑田。感慨万千中也开阔了心胸视野。
5 楼        文友:军警评论员        2009-12-12 11:23:56
  虽然没去过庐山,但通过此文有了很真切的感受.变幻的云雾如浪涛,山峦如大海,很形象的描绘.周总理居所的寒碜令人哽咽.详究古典的出处及风流人物的佳句让人受益.
6 楼        文友:冷月        2009-12-12 19:25:41
  作者虽然只游了庐山“一线”"二线"的部分风景,但给人的感觉却全面细致,生动流畅的文字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7 楼        文友:江南雨竹        2009-12-17 19:59:58
  什么时候还去啊,带上我行吗,保证不给部队添麻烦,(*^__^*) ……
永远的绿色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