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降临】我的豫剧情结(征文·随笔)

编辑推荐 【流年·降临】我的豫剧情结(征文·随笔)


作者:阿晨 布衣,140.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63发表时间:2018-03-27 18:46:00

【流年·降临】我的豫剧情结(征文·随笔) 2017年的暑假,我安排了我们一家三口的河南之旅,行程中有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最后一站清明上河园是儿子此行的重要一站,他说那篇课文《清明上河图》的背诵让他绞尽脑汁,念念不忘,语文老师提醒过他清明上河图原址在开封,值得一看。我心里也有自己的小九九,那就是我曾经的豫剧情缘,开封可是八朝古都,去开封能不能寻到河南豫剧啊?
   八十年代初,我在襄阳的农村上小学,那里与河南南阳搭界,河南豫剧盛行,很受欢迎。一个豫剧团又一个豫剧团,经常到我的老家来演出。也有的是河南业余的戏班子,一个大农用车,载着男女老少倾巢出动,从戏服的新旧和多少可以初步判断剧团的来路。农村的日子刚刚好转,镇上居然修建了影院戏院,广播喇叭预告的剧目传送到我所在的小学,豫剧中青衣的水袖,武将头冠的羽翎,背后插着的靠旗,想起来就魂牵梦绕。镇上经常有演出,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男女老少皆喜欢看戏,请客看戏也成了一种时尚,耳熏目染,大伙也能唱上某个戏的片段。我当时和村里的小学同学金巧学都不想上了,就是想去当一个豫剧演员。每次上学前求父亲:“我不上学了,行不行?”父亲不动声色,不搭理我。求多了,父亲就说:“剧团才不会要没文化的人呢!好好学习,长大点才能送你去剧团!”
   当时河南某个豫剧团与我们当地的豫剧团合作,每到腊月农闲季节,派戏下乡,每个村子轮流唱戏,让我们一饱眼福耳福。一场《秦香莲》又叫《铡美案》,印象深刻,包公铁面无私,吩咐手下四员虎将:“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到!”“拿下陈世美!”瞬间,那忘恩负义之人的官帽已被摘掉,露出一大缕扎在头顶的长发,在声声追讨的鼓锣中挣扎着不停甩起,我们都知道这个人只怕是要获斩刑了。然后又有“刀下留人”一出戏。只记得包公将陈世美用龙头铡斩首后,戏中抬着“尸首”在台上转了三次,表示将“尸首”分了三段。
   上学闲暇之余,我们小孩子家也模仿演戏。我不太喜欢演《铡美案》里的角色,更不喜欢扮演哭哭啼啼的秦香莲,我中意的角色是《花枪缘》的姜贵枝,《穆桂英挂帅》里的穆桂英,最爱那一身戎装的会耍花枪的女将。我和金巧常常放学路上到处寻半长的竹竿,回家后用刀修理光滑当花枪道具,揣摩着怎样可以耍出那眼花缭乱的阵势。小孩子家不顾挨打的后果,通常把花床单扯下来披在身上当战袍,只是头上还差两尾花羽翎啊!有时把竹林里寻到的大公鸡尾巴上的彩色长羽翎插上头顶的发鬓里,遇到山野鸡的长羽翎就是寻到宝了。金巧的双胞胎弟弟《卷席筒》唱的好,不亚于戏中人物所唱,他经常在放学的路上唱《卷席筒》里小仓娃的唱腔:“小仓娃我离了登封小县曹家湾……”剧情都知道,是小仓娃戴着枷锁替嫂子去服刑的路上,唱腔大气,韵味醇美,有血有肉,真接地气,豫剧这个调好听好学好唱。
   文姨是父亲的同学,是我们本地业余剧团的成员,她常常女伴男装,扮演杨宗宝、罗艺等角色,花枪耍的真叫人佩服,我对她很崇拜,央求她有机会带我进剧团,让我也扮演一个小角,实在不行先演一丫环。文姨因为我还在上学,不肯收。后来她带了她本家一位侄子进了剧团,还可以领劳务费。她那个侄子初中毕业,人长得瘦,已经不上学了。在戏中我们看到了他只是个跑龙套的,穿着胸前背后都有一个大大的黑体字“兵”类的戏服,扮演着当差的、轿夫、哈啰兵之类的小配角,就这也让我和金巧等一些孩子羡慕了好久。
   河南豫剧团一波一波地巡回演出,每个村都有机会成为戏场,找个小稻场,或者学校的操场,帷幕一拉就是个剧场。我们小孩放学了都不回家,成群结队直接背着书包去剧场,不怕冷不怕饿,看演员化妆,了解即将演出的剧情,然后快嘴转说给别人,等到天黑,等上好几个钟头才开始看戏。在镇剧院看演出可以观字幕,与电影不同的是字幕在两侧,唱戏的演员与字幕出现的台词一字不差,第一次看戏觉得很神奇。县剧团偶尔也会下乡送戏,但不下村里,在剧院。去镇剧院看戏要走七八里路,白天也有演出,需要买票的,几元一张,大人买了票可以免费带小孩,水泥凳子,冬天有些冰屁股,我和金枝逃课去看过一次,拿书包垫屁股下坐,清场时躲到厕所,接下又看了一场,尽管同上一场一模一样的戏,感觉唱戏真是高大上的一份职业。
   小学毕业,金巧母亲病故,金巧和她弟都辍学了。我考上了中学,离家很远,成了住校生,就像关进笼子的小鸟,看戏就不谈了。有次语文老师听说我们那里的小孩都会唱戏,问我能否在班上晚会上唱一出,我在同学面前哪好意思开口啊?我只会偷偷地唱或在没人的山洼里唱,我心里还是想念着豫剧的,以至于听说有个同年级的女生被县剧团挑走了,心里又动荡了起来,好几天没心思上课,心想着这幸运的事怎么没让我碰上呢?
   今日的河南之旅慰藉我的豫剧情缘,在八朝古都开封,终于寻到了豫剧的痕迹。在包公祠,有中、英、日、韩四国语言介绍了包公,不负我望,三十年后又见到了《铡美案》中经典人物蜡像,包公铁面无私手托无纱帽正在执法,穿官府红袍的陈世美已被王朝马汉拿下,半跪着示众,两侧有“刀下留人”正在求情的老夫人及侍女,还有秦香莲及一双可爱的儿女,三个铡刀并列排在堂前。在小宋城里,有“千回大宋”大型室内歌舞剧场,演出阵容豪华,大厅里看到了小时候那些戏剧的演出剧照及扮演者,剧目预告就有《穆桂英挂帅》,剧照光彩华丽,我仔细看了主要演员的介绍,期中穆桂英扮演者周晓琳,这些演员可都是科班出生。小宋城的天空是人造天空,不亚于澳门赌城威尼斯的人造天空,城里人都是一幅宋代古装打扮,这里吃喝玩乐应有尽有,恍然间真像回到大宋。再一看《千回大宋》的演出票价:288元666元888元999元,豫剧登上了大雅之堂,寻常百姓怕是没这个能力消费了吧!
   当我用鼠标敲着这篇河南之旅的随笔时,单位工作群里正传达着2018年的迎“三八”文艺节目通知,趁着这份热情,我申报了表演河南豫剧《穆桂英挂帅》,这次豁出去了,现正在紧锣密鼓的排练中,我幻化着那一身戎装,身披盔甲,头戴花羽翎,背插靠旗,手持长矛,在华丽的舞台上一了我的豫剧情缘,且听我唱来:“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打一杆帅字旗……”

共 24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通过《我的豫剧情结》一文,我们读懂了什么叫情结。少时在襄阳的农村上小学时,初次接触到豫剧团。那一场场很难看到的剧目,向作者打开了一扇灵动百变的窗户,她对豫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小伙伴一起,寻遍各种机会去听,去模仿。2017年的河南一行,孩子想看《清明上河图》,作者想去寻豫剧。河南一行,果然收获满满,同时,也因高价票而多了一缕怅然。遂在书写此刻,决定在单位汇演时,勇敢去实现自己的豫剧情缘。书写至此,我们仿佛听到一段豫剧唱腔降临到我们的世界,一起去品味,欣赏,跟唱。佳作,流年推荐赏阅!【编辑:平淡是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8-03-27 18:47:16
  我小时候,常听录音机里放评剧。杨三姐告状,当时是可以背过的。所以特别理解您的这份情感。感谢您对流年的支持,祝福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阿晨        2018-03-28 08:03:46
  豫剧中的经典造型承载了我儿时太多的回忆,感谢有你分享我的似水流年.谢谢精彩编按!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8-03-29 10:06:08
  太阳的每一次沉落,树叶的每一次飘零,每一次挫折困难的造访,每一次生死别离……都是神谕降临的另一种表达。
   那些缓缓降临的美好,是我们的福祉。
   那些突至降临的磨砺,同样是我们的福祉。
   感谢作者赐稿流年,您所经历过的每一种“降临”,有“流年”倾听。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4 楼        文友:阿晨        2018-03-29 10:49:09
  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有人倾听深感荣幸!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