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Pk大奖赛”】乡村吵架(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Pk大奖赛”】乡村吵架(散文)


作者:祁东彭建华 布衣,398.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54发表时间:2018-03-28 09:11:03
摘要:试想,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饿殍遍野,民不聊生,谁想吵架?文革中高压政治下,人人噤若寒蝉,谁敢吵架?所以,我们应理智地分析和看待吵架现象。同时,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明的不断进步,到了某一时期,吵架的现象会越来越少。

吵架是乡村的一大景观,而农闲正是这一景观呈现的多发时节。试想想,若是春耕、双抢,或者是秋收,人们忙得连放个屁的空闲都没有,谁还有时间和心情去吵架?农闲时节就不一样了,该种的作物都种下了,该收的庄稼都收完了。
   吵架多在女人之间发生。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在乡村的吵架中,可以得到最好的印证。
   曾有这样一句经典歌词:生活就象一团麻。由此可见,生活之中解不开的疙疙瘩瘩总是很多的。诸如,家庭之中的柴米油盐,邻里之间的鸡毛蒜皮,小孩之间的嬉戏打闹,外加野地里的田头土边,等等,都可能成为吵架的直接或间接诱因。
   在乡下吵架中,女人是绝对的胜利者,男人简直是不堪一击的。当然,这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只能局限于一个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吵”字,不能突破为动口又动手的“打”字,否则就完全改变了性质,不是吵架而是打架了,这样的话,女人因为力气方面的原因,一般来说还是要吃亏的。
   我曾见过这样一场吵架,对垒双方原是两同胞兄弟之家。不同的是,一方老母加四个女儿,一方老母加四个儿子。两个老兄弟,因为生得太亲,还不好撕破那份手足情谊,只能作壁上观,或者说只能算是掠阵吧。其实,这不能算是一场精彩的吵架,因为双方力量过于悬殊。那女儿一家仿佛杨门女将,在佘太君的挂帅下,个个英勇善战。她们站成一排横队,次第有序,先后出阵,从祖宗十八代骂起,再历数他们的五官长相、高矮胖瘦,胎记疤痕,逐一检查评论,真是到了体无完肤的地步。而对方呢,先还能嚷嚷几句“娼妇”、“绝代”予以回击,终以花样不能翻新而显火力严重不足,最后只能节节败退,缩回家中。
   后来,那四个儿子中的老三气不过,欲将“文斗”升级为“武斗”,被其老父死命劝住才作罢。老父说,好男不跟女斗。打伤了她们,你有多少的钱替她们交医药费?
   是的,吵架除了花点气力外,几乎是不需要什么成本的,打架就不一样了,虽然可以痛快淋漓,但金钱成本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女人与女人吵架,也是有高低之分的,并且其输赢往往与文化的高低无关,甚至是成反比。曾有两女人,一个是文盲,一个是教师,某次为了鸡毛蒜皮之事吵起来。那文盲女状态出奇地好,骂了半天竟然没有一句重复的话语,简直是出口成章,骂辞跟快板或唱歌一般,极富音乐的韵味和节奏,而且想象力丰富,妙语连珠,更兼恶毒异常。后来骂得兴起,竟然脱掉自己身上的长衣长裤,搬来一条凳子坐在路口,双手一扬一落拍打大腿,有如战场上赤膊上阵、击打战鼓的勇士,杀伤力锐不可挡。
   相比之下,那教师女就差远了。平日课堂上的口若悬河,变成了语无伦次,就连好不容易出口的几句骂语,也是文绉绉的好象在给学生朗诵课文。最后竟然急得脸色发青,手脚打颤,索性跪在地上,一边口咬黄土,一边口喊皇天。真是败得惨不忍睹。
   我曾见过许多夫妻吵架,动不动就砸家里的东西,逮着什么都是“啪”的一声响,毫不心痛的样子。可是过了若干天,气一消后生活还得继续。于是乎全家总动员,卖东卖西或借东借西,然后去集市上再买那些以后不知什么时候又要被砸掉的东西。
   我至今对本院子里的一位堂嫂俩口子的吵架,比较欣赏,所以记忆深刻。先是两口子为某一件事发生矛盾而争吵,后来堂嫂主动退让,但是胸中的气却并没有消退。于是来到厨房里,开始切肉架锅,煮了满满一碗瘦肉黄花鸡蛋汤,还倒了一杯酒,什么人也不喊就独自吃喝起来。有人告诉堂兄,堂兄心疼得了不得,“这个馋婆娘真是的,那猪肉是要行人家的!”但心疼归心疼,却也莫可奈何,一个女人辛辛苦苦操持家务,起早摸黑,吃点算啥啦?谁让自己惹得她炸毛了呢?要知道,那是四十余年前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斤猪肉是五六天的工分钱。自此之后,堂嫂俩口子再不吵架。
   吵架也是需要策略的,有人吵得疯狂,有人吵得理性,还有人吵成喜剧,所以有人说,乡村吵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但从那教师女吵不过文盲女来看,仿佛又更象一种反文化现象。
   对于吵架,我是不主张的。人与人之间,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不可化解的矛盾。特别是夫妻、兄弟姐妹之间,谁对谁错其实并不重要,许多事情都是时间可以消磨的。有些当时看起来了不得的“大事”,再过个十来二十年,就觉得平淡了,什么都不是。
   细想之下,其实吵架现象哪里都有,不论乡下还是城里。吵架也并非全是坏事,可以说它是辩论的一种变异,或者说是一种过激了的辩论,是对事理的一种探求,是不同观点、思想的一种碰撞。与打官司一样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只是,能够把持住一个度就好。
   试想,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饿殍遍野,民不聊生,谁想吵架?文革中高压政治下,人人噤若寒蝉,谁敢吵架?所以,我们应理智地分析和看待吵架现象。同时,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明的不断进步,到了某一时期,吵架的现象会越来越少。

共 19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   “吵架也是需要策略的,有人吵得疯狂,有人吵得理性,还有人吵成喜剧,所以有人说,乡村吵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乡村吵架》这一篇散文,作者文写以辩证的观点阐释乡村吵架现象;以几场吵架的生动事例加以分析剖解。文记条理清晰,紧扣主题。作者文记感触深许:“对于吵架,我是不主张的。人与人之间,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不可化解的矛盾。特别是夫妻、兄弟姐妹之间,谁对谁错其实并不重要,许多事情都是时间可以消磨的。”“吵架也并非全是坏事,可以说它是辩论的一种变异,或者说是一种过激了的辩论,是对事理的一种探求,是不同观点、思想的一种碰撞。与打官司一样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只是,能够把持住一个度就好。”力荐阅读,感谢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编辑:程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程南        2018-03-28 09:56:34
  把吵架当作一种文化现象,观点独特...
2 楼        文友:程南        2018-03-28 09:57:20
  问候作者,创作愉快!祝春祺!
3 楼        文友:祁东彭建华        2019-03-18 16:06:39
  本文发表于《衡阳晚报》2019年3月18日“讲述”副刊。
率真为人,率性为文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