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朝花夕拾散文】咏叹读书

  【朝花夕拾散文】咏叹读书


作者:我心依旧 布衣,21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18发表时间:2009-12-12 14:47:51

读书如吃饭。满桌佳肴,若无胃口,要么停箸顾盼,要么数饭下肚。
   吃饭的最佳时机,一是饥肠辘辘,逮谁吃谁;二是梦想成真,如愿以偿。前者是生理的需要,后者是心理的满足。
   一个人如想读书,初时则如饥似渴,胡吃海塞,等到饱餐诗书,眼倦神疲,则又似饱汉思睡,富婆悔初。若无毅力,断不会反刍回味,温故知新。
   其实,书籍若真是果腹的食物、家装的门面、修养的工具、进步的阶梯的话,就无需勾描“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番景致的必要了。问题是,读书真能医愚或者能够使鲤鱼跃过龙门么?
   不一定。
   红袖添香夜读书。这是情窦初开的儿郎,脸上长红痘,腋底生黑毛,把读书视为男权的象征,于暖楼香阁中摇头晃脑,悠闲自在。端着读书的架子,却无专注的样子。没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紧迫与压力,其所思所想也不过是光宗耀祖、妻妾成群、家财万贯,只读圣贤书,不闻民间苦。居深宅高院,沐香风酥雨,消磨了男儿本色,瓦解了男儿斗志。虽不致愚,却如同井底之蛙,免不了夜郎自大。
   古人云:学而优则仕。其实也只是个美丽的谎言。起码它只能作为一时一地的参照,却不可放之四海而皆准。首先是因为把仕途作押宝即略显偏颇。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然幸运儿毕竟是少数,就如彩票的头彩,有指着兔子让人撵的嫌疑。而名落孙山者则只有暗然失落,作别西山,寂寞云外。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范进式文人的不幸。但古人说的这番话却无硬伤,至少影射了古今官场的某种现象。按进化论的观点,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是优胜劣汰,而现实中的游戏潜规则是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龙行浅滩,虎落平阳,日后受气只怪当初天真。在单位里,“苦干不如巧干,卖力不如卖乖”已被人视为“座右铭”。人生苦短,所以必须“术业有专攻”。“学而优”中的“优”可谓一语道破天机,也是为官要诀。纵然把某处搞得一地鸡毛,仍然可以“易地做官”。学习到了这种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的境界,则“三陪女”进机关,研究生擦皮鞋等现象也就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了。因为卖身可以求荣,斯文则只能扫地。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按阿Q的逻辑,富不过三代,铁树犹有开花时。不过穷困子女的借钱读书和毕业后的漫长还债总会令人愁眉不展。即便纵身跃过了龙门,又何足挂齿呢?
   据说读书可使人明理。这是好书带来的效应,也是读书人善读的结果。按“书犹药也”的说法,若是遇上淫秽龌龊的书刊,则其功效简直可比教唆的恶汉和弄鬼的巫婆。信息社会,气象万千,交流胜于静思,怒骂和责备大于反省,知书未必达理。别人家的孩子我不知晓,但自家的小孩见书即头痛,则是亲历的。仿佛前世的冤家今生聚首,又好比捆绑的夫妻同床共枕,欲早睡却夜起,树欲静而风不止。苦口婆心的今昔对比竟招致两代人的对立,散乱的信息未能形成知识的体系,虽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却解读不了“孟母三迁”和“孔融让梨”。看来“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中的“孩子”要置换成“自己”,这也是解放自己,挽救孩子。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到彩虹呢?
   梦里常忆苏明娟。大眼睛里流露着求知的渴望。农家孩子的奋发向上,确实是生活及至生存的写照。依在下的愚见,读书的顺序可以这样编程。一是有书可读。乱世当然不行,盛世条件天成。焚书更不可取,坏书理当扫灭。二是有时间可读。人生如书,有人只翻扉页,有人只看结尾,也有人只对省略号和方框感兴趣(某作家曾以方框注释的方式云:此处删除多少字)。现代人忙得读书看报的时间都少,于是便出现了用黄金装饰的书籍,以显示经典的稀罕和珍贵。三是有筋骨可读。古人倡导“文以载道”。若无提神壮骨的汤药,倒不如寻一处荒郊野岭,捏一把匕首或拎一杆投枪,将丑恶现象当靶,练练自己的刀枪准头。
   不过话说回来,读书果真有用么?

共 15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洋洋洒洒的文字,一一描述读书的好处,方方面面的引经据典,头头是道,很扎实的文字功底弥补了趣味的单薄。好文。编辑:【辽阔之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浅笑独舞        2009-12-12 19:31:41
  问候作者,周末愉快!
2 楼        文友:平凡雨        2009-12-14 14:41:07
  读书当然有用了!
一个平凡简单的小女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