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彩泉】感恩、感谢和感动: 滕县战役八十周年公祭之旅侧记(杂文)

编辑推荐 【彩泉】感恩、感谢和感动: 滕县战役八十周年公祭之旅侧记(杂文)


作者:胡春雨 秀才,127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00发表时间:2018-04-02 04:41:52

感恩、感谢和感动:
   滕县战役八十周年公祭之旅侧记
   作者:胡春雨
  
   题记:滕县战役和公祭活动,相关文章和报道已经很多。旅途难忘,略加整理,是为侧记,以飨读者。
  
   一 缘起
  
   八十年,对于有限的时空颇感漫长,对于漫长的历史只是瞬间。八十年前,那场历时八年的全面抗战,历时三四天的滕县保卫战,是一个民族、一座古城最漫长的历史瞬间,其中的影响却将超越八十年的时空,久而弥彰。
   2018年3月17日,是王铭章将军率领川军将士滕县殉国八十周年大祭之日。为了纪念历史,也为续写历史,一支由川军后人和各省退役将校组成的公祭团,在成都集结,沿当年川军抗战的北线,一路凭吊,辗转来鲁。应抗战史专家、滕县守将何煋荣团长之子何允中先生之邀,我有幸参加了从济南到徐州的行程。
   这是一段感动中国之旅,一路收获了从未有过的感恩、感谢与感动。因为,抗战历史书写的是对祖国的忠诚,抗战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升华。抗战不仅保存了国脉,也融入了国魂,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源。无论多少代人过去,其中流淌的,都是民族血脉中最滚烫的血。
  
   二 圣殿
  
   山东的旅途,从拜谒孔庙开始。也许孔庙在抗战史中并不显耀,却寄托着民族的灵魂。抗战精神,说到底离不开共同的民族信念与文化认同,这里便是最高的殿堂。为什么八十年前的川军将士“生于四川,死守山东”九死不悔?迢迢川鲁,连贯着共同的精神命脉。
   旅途匆匆,来不及仔细瞻仰,但只要我们虔诚的走入这“万仞宫墙”,通过“至圣庙”的层层大门,便足以通往殿堂的高处。一方方匾额,便是中华文化层层展开的大思路。
   “金声玉振”,孔子的教诲,穿越遥远的时空,敲击着吾人的心弦。几千年来,“棂星门”下的我们“尊圣与尊天等”,孔子留下的文化经典,乃世界的“太和元气”,让人类社会生生不熄,天地清明。当我们丢掉了经典,挫伤了元气,在天翻地覆的舛讹中九死一生,才知道文化经典的宝贵。
   走进主殿区,中华文化的脉络愈发清晰起来。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中,首先是“圣时门”——来自孟子的论断:“孔子,圣之时者也”。首先告诉人们,传统所以成为传统,在于可大可久、历久弥新,在于与时俱进、不失其道。《周易》上反复讲“随时之义大矣哉”,文化来自于生活,又升华了生活,倘若削足适履,岂能世代相传?
   “同文门”的主题,点明了中华文化大一统的精神特质,从共同的语言文字到共同的文化观念,从精神血脉上将天南地北的人们凝聚为一体。天下太平,我们休戚相关;面对国难,我们挺身而出。“大成殿”无疑是天下孔庙的主殿,大成的含义,就是不可逾越的文化高峰。无论中西文明,人类走得再远,总有离不开的路。指给人们“大道”的,便是圣人。
  
   三 战场
  
   滕县战役,不仅是滕县,还有许多外围作战,或者辉煌,或者惨烈,足以成为永久的记忆。
   拜别孔庙,我们次第来到了小雪村、孟母林、北沙河,还有峄山镇——过去的两下店。小雪村与抗战的关联,在于位于从曲阜沦陷区到滕县的必经之路,当年川军在此设伏,重伤了倭寇少将旅团长田岛,迫使其临阵更换了攻击滕县的主官——濑谷启。而今这段光荣的历史已鲜为人知,却是徐州会战最大的战果之一。公祭之旅,固然是对先烈的精诚之心,同样重要的,是唤醒历史的记忆。
   川军为敌后的游击与反攻,同样付出了重大的牺牲,三打两下店,以失败告终。五百多壮士手持手榴弹和大刀,一排排牺牲在倭寇的机枪下,而哪怕只有一门平射炮,便足以摧毁倭寇的工事。落后就要挨打,但那个时代的我们,只能以生命去完成不可完成的任务,预演了滕县战役的惨烈。
   付出惨重牺牲的,还有我们的人民。在北沙河,村民们配合我军挖断了倭寇前进的道路,没有逃离的村民们拒绝为倭寇修路,八十余人惨遭屠杀。而今北沙河以微薄的力量修建了一座纪念馆,七十多岁的侯贺庆老人义务讲解了十几年,宏亮的声音不需要话筒,清晰的讲解赢得了在场退役将校的尊重。听讲时我突生一丝杂念:为配合作战死了这么多人,村民们怨恨吗?没有,言谈话语间,战区人民只有对倭寇的仇恨,对我军的拥护。
   整个旅途中,最常听到的是四川人和山东人这样的对话:“感谢山东老乡对我们川军和后人的帮助!”“川军为我们打仗牺牲,我们做什么都微不足道!”
  
   四 义士
  
   一路走来,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各省义士,在这个年代里从没有过。原来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血与八十年前的川军一样热。
   坐在开往滕县的大巴上,听领队何允中先生讲起了《抗日战争中的川军》的创作经历。那是一段尘封的历史,对作者也不例外。何老是高级地质专家,随着政治环境的宽松,偶然得知了父辈铁血抗战的史实,才发现整个社会处于集体遗忘之中。于是放弃了教授的评定,放弃了优厚的待遇,打着下海经商的旗号停薪留职,悄悄踏上了还原历史的征途。十年磨一剑,才有了这部百万字的纪实文学,全景式的反映了以川军为代表的抗战。不为名不为利,与其他义士一样,只是一颗震颤的良心无法抚平,一腔滚烫的热血从未冷却。
   滕州的苗逢春先生通过微信了解到我们的行程,不等出发,便一天一个电话跟踪。在电话里,我以为只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颤抖的声音中听得见眼含的泪水。直到设宴款待,才知道原来是位五十多岁的老大哥,是当地一家房产公司的领导,为此次大祭组织了记者团。中国少年,永远年轻,是因为有一腔热血,和不改的初心。
   一下车,遇到了久仰的吕高群先生,长年为还原抗战史、保护抗战遗迹奔走,专门自沛县过来参加活动。当王铭章将军的儿媳、八十多岁的白光莲女士走下车,立即像母子一样相拥在一起。这样一种感情,只有等我参加完活动才能理解。晚宴上吕先生的一席话令人难忘:“我来山东调查抗战史料,你猜的哥咋说?你吃饱了撑的吧,管这事!为了这句话,我发誓也要把历史查清楚!”
   次日的大祭顺利进行,当地民革同仁、政协李军副主席一手协调。听到场的民革同仁讲,公祭活动广场上的王将军塑像,就是根据民革提案,由广大党员和滕州父老集资建成。历史的进步,在于渐进的回归,在于不竭的心力。
   完成滕州的日程,本想打道回府,何老还是拉着我到了沛县,因为这里有个“蛮子林”,曾经埋葬川军将士的忠骨。沛县与滕县隔微山湖相望,战役期间一批批伤员和遗体被运到这里。一位叫李东虎的退休工人,从小将这段历史种在心里,苦苦寻找了川军后人几十年,当终于与何老拨通电话,第一句就是:“总算找到你们了!”举行完祭拜,老先生热情的请大家午宴——十八个菜,我记得很清楚,因为这是当地最高的待客之礼。临行,全体退役将校列队向老先生敬礼,老先生不卑不亢,从容回礼。
   布衣豪士,高贵自在。
  
   五 纪念
  
   最后的旅程,临时增加了徐州会战纪念馆的内容。记得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外的角落里,有座小型纪念馆,后又改名国防馆,但到了这里也只好顺路。来到徐州贾旺区,迎着“欢迎川军后人参观”的大红条幅,走进湖光潋滟、园林清秀的“卧龙泉”生态园,才知道里面还有座民间的徐州会战纪念馆。生态园的主人胡大贵董事长,和副馆长胡军英女士,早已等候在这里。方圆千亩的生态园里,胡总兴建了运河支队、淮海民俗等一些列纪念馆,奔波各地,千辛万苦,收藏了大量文物,保存了红色记忆,俨然一座徐州的历史文化宝库,把家国情怀、乡土记忆蕴藏在湖光之中,已成为3A级景区。“我投资一千多万兴建了徐州会战纪念馆,不是为了经济效益,是为了社会效益!”胡总的开场白,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与同时代的其他人一样,对于这段历史我几乎处于空白,听着胡总和胡馆长亲自导游、侃侃而谈,这才逐步了解了滕县战役、台儿庄大捷与徐州会战的关系。这场大会战,由若干战役组成,歼灭了大量倭寇,最后我军主力成功突围,为部署武汉会战、抗战转入相持阶段奠定了基础。“一个企业家,修建这样一座纪念馆,担当的是国家责任、传播的是国家记忆、树立的是国家荣誉!抗战不仅是历史,也是文化,忠义、忠勇、忠孝、忠信、忠诚——先烈用热血冶炼的民族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亟待抢救。先儒所谓平天下,从平定天下到天下太平,让我们危难而不畏惧、太平而不麻醉,在于历史资源的挖掘、优秀文化的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讲,笔杆子与枪杆子同样重要!”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当着各位专家和将领的面,我有感而发。
   会后的晚宴很快进入了高潮,酒过三巡,全体退役将校端起酒杯围站在一起,高唱起一首首军歌,仿佛一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重新回到了军营。抗战,足以燃起中国军人身上的血性,无论他们属于哪个党派、属于那个时空,都属于永远的祖国。只要军魂在,就是永远的兵!
   剩下的旅途,当然是台儿庄。如果说我们在滕县书写了悲壮,就在这里收获了光荣。值得欣慰的是,在古城一家佛寺的偏殿里,终于安置了全体阵亡将士的总灵位,尽管不大,总算让国殇魂归有所。“敬鬼神而远之”,神明是否存在我不知道,但我相信“神而明之”的,乃是吾人的精神内核,不能遗忘,不能背叛,不能无所依托。否则,丢掉的将是我们自己。
   在列队行礼的过程中,我不知不觉混入了军官们的队伍。搞完活动,气氛也放松了起来。先烈赵渭滨将军的曾孙女赵玮大姐发现了我,用军人那种特有的直爽捏着我的脸说:“你脸皮咋这么厚呢?淘身旧军装就混到军官团里来了?”的确,连个标准的军礼我都不会打,看着我羞愧的样子,话锋一转:“加入我们军官迷彩团吧!”“就我?可没当过兵啊?那不成了卧底了!”“没事儿,今天就把你收编了!”
  

共 37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胡春雨老师的一篇记叙文主要分成了五大自然段,从一行老军人,烈士的后人以及当年战斗发生地的老乡亲后人和地方政府,发起的对那场抗击倭寇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八十周年祭奠活动,写出了人们对英烈的最崇高的敬意和缅怀。而第二段圣殿中则是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解读。是为只有在这样文明传承下才能让英雄们焕发出保护民族文明、文化而战的视死如归的无畏情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缘起于文明始祖的圣训之中。第三段用鲜活的史实再现了王铭章师用血肉之躯阻敌先进的钢铁装备从而延迟了日军进入徐州战场的脚步。然后,引发出第四段义士,这些牺牲的军人不愧是中华义士。而不远千里从祖国各个地方汇集而来参加八十周年祭奠的人们也算是称得上当代义士。第五段纪念,也是为了让千千万万中国人牢记这段历史,所以,胡春雨老师的文章启迪和唤起了新一代国人。感谢胡老师的美文。谢谢投稿江山彩泉社团。问好老师。推荐共赏。(编辑 刘春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