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味儿
秀莲端上饭,摆好筷子,冲屋里喊:“妞妞,旦儿,吃饭了!吃罢饭上集去!”一听说上集,俩孩子从里屋跑了出来:“妈,上集干啥去呀?”“买新衣服去!”“俺不想买了,给旦儿买吧。”十一岁的妞妞坐在饭桌边,也不说话,扒拉着碗里的糁子汤。看姐姐不开心的样子,旦儿也不做声了。
秀莲看着俩孩子无声的吃着饭,心里也不是个滋味,知道孩子们想他爸爸了。他该回来了,怎么还不回来呢?
秀莲家住在靠山屯,家里弟兄仨,公婆身体好,随兄弟生活,她男人排老二,膝下一儿一女,长的挺招人疼的。山里人勤快,农忙季节下地,闲时上山,摘点木耳猴头啥的贴补家用,日子虽不宽裕,倒也井然有序。
这几年种粮食不值钱,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地都没人种了。秀莲家也承包了几亩荒田,买来种子,下上了树苗,两口子天天早出晚归,泡在地里,加上树苗长的慢,两三年下来,也没赚几个钱。村子里打工赚了钱的人,加上政府补贴,都去镇上小区买了新房,自家还在山里守那一亩三分地儿,秀莲开始着急了。
看秀莲天天耳边絮叨,加上村里的人大都搬出去了,男人一跺脚,咬牙报了出国务工,山里人体质好,各方面合格,很快就被通知出国做建筑工。说好的两年回来,可现在已经两年了,男人打电话说还没定归期。
自男人走后,秀莲里里外外操持着这个家,每到年关,看人家打工的都背着大包小包回来了,男人不见影儿,秀莲就把自己恨得痒痒的。
俗话说:爹是精神娘是胆。父亲不在家,孩子们过年也冷清了许多,特别是妞妞,话都特别少。
正沉思间,手机忽然响起,妞妞跑的快,一把抓过去,听到电话那边熟悉的声音,妞妞高兴的跳了起来:“是爸爸!是爸爸!”
“姐,我要和爸爸说话!”
“都说!都说!”看到孩子们这样高兴,秀莲的心忽啦一下子开了。电话那边,男人的声音响起:“妞妞,旦儿,对你妈说,十天后回去!”“真的假的呀爸?”
“真的,在家听话,很快就回去了!”捧着手机,秀莲的泪水扑嗒嗒落在手机上,他要回来了,他要回来了!
电话那边,男人还在说着什么,她的心被这个好消息充斥着,一句也没听清楚下文,只是一个劲的嗯嗯着。
这顿饭是两年来吃的最开心的。还没等秀莲收拾碗筷,孩子们都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的吵着要上集买新衣服了。
路上,遇上秧歌队的队长桂兰,手里拿着几把扇子,喊着姐妹前去排练。秀莲笑吟吟的说:“桂兰,给我报个名,我回来也参加。”
“唉呀嫂子,从哥出国以后,你两年都没来了,可惜你那好舞艺了,今天咋了,打葱地出来了吧,真开心?”
秀莲抿嘴笑着还没说话,俩孩子一起开腔了,“俺爸爸要回来了,俺买新衣服,等俺爸爸回来过年唻!”
“真的吗?嫂子?俺哥也该回来了,钱挣多少也不够花,一家人过年在一起开开心心的才行,我给你算上,哥回来,你扭着秧歌接俺哥!哈哈哈!”
“死妮子!看我回来不拧你。”
看桂兰嘻嘻哈哈的走远了,秀莲也加快了步子,是啊,从前年冬天走到现在,过了两个新年了,哪年不是冷冷清清的呢?虽然经常打钱回来,可是钱怎么能顶替他在家里的位置?今天自己也要好好买件羽绒服,再理理发,得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等他回来。春节以后,一起去看房子,明年一家人就可以住新房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再养点花草,孩子们去学校也近了许多。猛然一声长笛惊醒了沉思中的秀莲。
“嫂子,神经啦?见车也不躲,喊你也不吭气。”
“啊,死鬼,吓我一大跳!”秀莲一看是桂兰的男人春发,不由得嗔怪道。
“呵呵,嫂子,腊月不许骂人哈!是不是走路梦游想我哥了吧?”
“俺赶集去给俩娃买新衣裳,今年杀猪不?杀了给俺家留二十斤好肉。”
“你又不吃肉要恁多,我哥要回来了?”
“嗯,快了。”
“那你快活了,嘻嘻!”
“滚!”秀莲红了脸就要动手,春发骑车就窜,边走边说:“我今天就是去看猪唻,回来再说啊!我哥回来寻他喝酒去!”一溜烟跑了。
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比肩接踵,都在忙着办年货。十字街头,围了很多人,秀莲探头一看,只见一老者挥毫即书,字若行云流水,刷刷点点,原来是写春联的,不一会儿一副春联便成功了。前两年秀莲也买他的春联,今年不必了,男人回来了,他可是村里字写的最好的,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礼单都是男人记的。秀莲算算日子,今天初六,十天后回来,买几瓶酒,那是他的最爱,买点甜点,他爱吃甜的,再给他买双鞋,衣服等他回来试着买,其他的买啥也赶上,不着急。
想到这些,秀莲的心里甜丝丝的……今年的春节真正的有滋味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