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中部省小城的普通人的琐事琐思(随笔)

编辑推荐 【流年】中部省小城的普通人的琐事琐思(随笔)


作者:吕家严 童生,629.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54发表时间:2018-04-07 22:27:29

我决定坦诚面对生活和苟且,尽最大的认知识辨生活的本真,无论它有多么不光鲜,尽量使它贴近尘泥。
   ——题记
  
   一、写在前面的话
   在生活中,我总是把眼光掠过天空,投向虚无的远方,不敢面对生活的龌龊,期许未来更好。而事实,龌龊和苟且才是生活的本真。希望自己在文字的书写和思辨中,更勇敢些面对,而不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愿玻璃的碎片割破我的手指、污垢的木刺扎进我的指甲肉里。如果上帝要问,这是为什么?我坦诚,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真实切身地处于的生活。它不是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是基于对历史、本真忠诚的本心。我愿意伏下身子,不作清高,不作厌恶,不作怜悯(我也没有资格,我是偷生苟活者)。2018年寒假没有远行,足迹未探出方圆100公里。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我反思,这些琐碎难道不是诗吗?难道低下的不能用文字去记载吗?于是思维在窄小的空间穿梭时空,似乎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浮现在眼前。于是记之。
   二、鱼塘前后
   放假后,一直在乡下弄鱼塘。着一黑色羽绒服,套上罩衣。在屋内、堰坝上忙碌而又充实地来来趟趟。湖风吹在脸上,不几日,皮肤上的水份被吹干了。坝上的阳光不见得比城里大,但不几日,皮肤吹黑了,成了湖对面淞门山里的养鱼人。
   本来要写些介绍此地风光的文字,但与主题不搭架,以后另撰文介绍养鱼风情,但那基本上是虚文,没实用启发,具浪漫主义色彩,看了仅只能作纸上画赏。说起鱼塘的起源,要远源道来。虽然生活在农村,但农村的事务参与得不多。鱼塘这事倒是间或参与着。
   2015年村里的鱼塘由于村里承包人琪某拖欠不交塘租,且在村里为人不甚友善,承包九年之后,村里各小组都对此不满,要求琪交出鱼塘,重新议。2015年腊月某日,村里召开群众大会。大会议程里,提高了塘租。原承包人琪某遂认为塘租高了,提出不包。琪某认为,村里除了他包,没有人会包。有人提议,那让外村人来包。不想其间杀出一个程咬金。城里赶过去的刚某说,让外村人包?那他来包。刚某当即电话通知城里的三位兄弟,要不要一块包。三位兄弟一致同意包鱼塘。于是2015年村里的鱼塘到了刚某兄弟手中。乡下的事很有味,有时剑拔弩张。
   说起这兄弟几,在城里都谋着一份事,不是地道作田养鱼人。2015年至2016年,鱼塘几乎是靠天养,除了刚某上前管些事,没人管事。但这鱼塘却是个天然生鱼的塘。在鄱阳湖湖周围的湖汊湖港里,隔着大大小小的堤坝,有许多面积一两千亩的内湖,内湖靠近村庄的地方,又有许许多多的塘堰,它们通过堰口和内湖、鄱阳湖相通。每年夏天涨大水的时候,水位上涨,内湖漫过堰堤,内湖和塘堰就连成一片。内湖大老板养的鱼就会大摇大摆地游进塘堰,有时堰里有一塘莲藕,退水的时候,墨色的草鱼赖在堰里不走。塘堰的主人也会想方设法留住鱼,不让它走。好的时候,效益倒也可观。但这完全是靠天吃饭,自己没有一点主动权。刚某兄弟几人,一开始就是这样操作,鱼塘完全是荒废了。村里人又不同意了,说好的要做堰坝也没动静。因为堰那头还有村里的庄稼,承包给刚某时,说了要做堰坝。
   2016年腊月二十七日,村里召开大会,又商议鱼塘事件。以刚某迟交堰租,没做堰坝为由,重议鱼塘租赁事件。重议鱼塘事件。实质鱼塘这件事仍是村里琪某又想包,挑起的。双方你拉我锯三百回合后,定了章程。一、鱼塘承包二十年,堰租每年500元。二、承租人必须在二年内做堰坝、护坡,要交1万元押金给村里。还有关于做堰坝、护坡等等细节问题。场面争执得非常激烈。琪某梗着脖子说,他包行不。刚某也说包,且刚某有优先权。村里的几个队长说,都要包,也可以,当场交1万元押金,过期不候,租金加码。在嚷嚷叫叫中,刚某就在包里点了1万元在桌上。琪某的声势才慢慢弱了,没掏钱出来。说了句风凉话:“现在做工程的,好多都亏了本,你没亏本?”刚某笑笑不语。
   这个村庄平均水平不算穷。在外务工的殷实人家有在北京、南京、九江等城市买房、店铺定居的。留在乡下、县城附近的生活温饱足馀,看今天这架式,好像能拿很多钱出来投资的好像不多。说到底,乡下还是穷。
   那么刚某为什么对这个鱼塘志在必得呢?我分析了一下。首先,鱼塘是刚某承包的,现在要在他手里放出去,明摆着欺负人。刚某咽不下这口气。刚某和家中兄弟商量了,由于投资大,不好算帐,怕其他兄弟担风险。决定刚某独资承包,好做决断,亏盈都是刚某自己的。第二,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秉着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刚某想另辟业务。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中国的经济。刚某在县城做的是一些政府的小工程。前几年在工程量和结账方面。做政府的小工程,不存在拖欠问题,是诚信金牌子。但这几年,一是工程量减少。二是结账存在拖欠、推诿事件。刚某非常恼火。但生意总要做吧。遂生出,走农业渔业的路。也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况且租金不贵,承包期限长。说不定,投机取巧,能长期变成自己的呢?中国缺的是资源,中国的事情也是这样,占到了就占到了。所以刚某没有半点犹豫。
   为什么2017年底大开工呢?除了必须在两年内完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刚某2016年在莞城投资工作室,投资失败,亏了八九万。当然刚某亏了,就有人赚了。接受刚某工作室的人赚了。在那件事上,刚某也吸取了教训,就是鞭长莫及,投资地域不能太远,因为刚某还是要以本地为主。第二,不能投资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养鱼,刚某也不在行,但已经爬上马背,不行也得行。况且他还指望这里能赚点钱。
   经过多方面打听和考察。刚某才发现,要想在农业上发大财,做梦。刚某在做堰坝、护坡、清塘泥上,已花了将近二十万。现在听人家讲,并且自己在网上查了,五十亩水面的鱼塘年收入不过十万,而且是精养。所谓精养,就是必须采用人工饲养的方式,不能放任自流,放任自流的话,十万都赚不到。刚某得知这一信息后,非常沮丧。他做工程,一年可能也有一二十万,但家中开支大,节余不是很多。弄个鱼塘这么辛苦,并且要精养,才能赚十万。一开始,刚某想得很美好。在水面养鹅、鸭,在岸边养鸡,猪,这么多项目加在一起,自己不亲力亲为,投资、请人,又没有技术,风险极大。走访了请的务工人,没有四五万不做。并且上这么多项目,请一个人好像不够。中国的农业化程度好像没有达到专业化、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如果要达到这四化,投资成本也是巨额。在实地考察和网上咨询后,心里是拔凉拔凉。农业从来不是梦开始的地方。要靠农业中赚的钱到城里买房,只有做梦。但钱已赔进去了,只好死马当活马医。好好的干。十万块也要好好地赚,不然十万都赚不到。
   在考察的过程中,刚某还发现了一些东西。考察了一两个小型农业乐。以刚某现在的知识库,可断定他们不赚钱,只亏。考察了一个几百亩的水库,老板把水库承包给江苏人,自己得干股七万元。刚某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做事谨慎了很多。以前还有构想,想把堰坝那边抛荒的土地包下来,准备种药材,枳壳。结果在网上又看到几百亩的枳壳苗、栀子花苗转让。刚某很疑惑?如果赚钱?为什么会转让?这中间一定有文章。刚某在网上挂了一个出售车库的消息,一直没人问过。刚某有些紧张,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在三年前,刚某就感觉经济下滑,但没有今年体会深。三年前,只觉得经济下滑了,贴近了口袋。今年感觉下滑贴近了皮肤。特别是小城里进行的棚户区拆迁,让人不寒而栗。建在学校附近旧城区的私人房子,房龄刚刚十年的五层楼房,被开会动员要拆除。赔偿价什么加起来五千多,好像不超过六千。这据说新楼盘建起来,要卖到八千多。听说两会期间计生委这个部门取消了。但刚某明明又觉得有一个类似计生委的强硬部门成立了。他也不知道是什么?只是隐隐约约觉得。刚某又觉得这几年唱响的“万众创业”这句话是不是忽悠人们?据他观察,街面上关门的店比开张的多。他想起琪某说起的话:别人都亏了,你没亏吗?通过莞城投资失败及对渔塘通盘调查。他决定收缩银根,经营好渔塘,不再这山望着那山高。保存实力,安度余年。这么一想,刚某轻松很多。今早听到什么打贸易战。刚某再次下了决心。不再作任何投资。没有核心技术,投资意味失败。在房地产猛浪的冲击下,好像已过了那种随便到市场上踢踏就能赚钱的黄金时间。
   刚某通过和朋友聊天知道,辽宁盘锦某农村,每户农家基本上都有一百亩农田,但不明白,他们也有出来务工的。后来想,东北一年一季,比一年二季或三季收入要差一半。也有东部沿海省份的农村,从网上看,农村收入状况比中部农村要好,从北部沿海到南部沿海,都比中部好。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各个区域的发展很不平衡,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三、仰望城市
   刚某大家庭中有八个小孩,一位三本毕业参加工作,一位二本在读,两位专科在读,其余的读中学。
   刚某虽位处小城镇,小孩虽都没考什么好大学。但大人和小孩一致达成默认,就是要去大城市就业定居,不管去什么单位。这点他们都没有异议。
   刚某就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念头呢?
   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也是城镇化进程的四十年。刚某在九十年代初全家搬到小城里来,村里的人笑他愚,离了土地,怎么生活?后来他同村的人都陆陆续续离开了农村,到小城定居,到北京、南京、海口定居生活。相对他的同村人花几十万,上百万购置的安家费。刚某还是占了先机。混熟了人脉,混熟了地盘。小城里的经济活力比农村还是要活跃些。
   实际在刚某的一生中,有几次与城市擦肩而过,失之交臂。一次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刚某的父亲已在地级市定居下来了,刚某的父亲要刚某的母亲也到地级市去。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城市和农村差别不大,刚某的母亲执意不肯到城市里去。后来,国家渐渐走上正轨,城市和农村的差距越来越大。当时刚某的父亲母亲还是处于垄断性国企。而现在,要想进这样的单位,不可想象。刚某的父母回到农村,他们的后代一切从零开始,向城市发起了冲锋。买房、就业、教育、医疗、休闲都迫使人向城市进军。刚某在父母的经验教训中,明白一个道理,城市永远比农村机遇多。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有足够的远见,刚某九十年代中期,也可以进军城市。那时刚某在花城务工,花城的临街楼盘上挂满横条,买房子,送花城户口。刚某当时没一点意识,觉得这一切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多年以后,同学们谈论往事,一同学在深圳买一室一厅房,送了深圳户口。一同学在村里借了很多人的身份证,在北京买房,买进卖出,滚雪球样,滚成了富翁。刚某则回到了小城,过着水波不兴的生活。通过对往事的回顾和对生活的反思。刚某更坚定了仰望城市的信念。
   无论如何必须承认,中国这四十年来,是个快速发展的四十年。抓住了机遇,就发展了。总的来说,城市发展快于农村。城市里赚钱比农村里好赚。年轻人去城市发展是正确的,虽然困难很多,阻力很大。但这个大方向没错。
   四、港头街上的双面羊绒店
   2018年2月28日,刚某去了港头,看表兄。表兄夫妇都随表弟嘉某在北京务工。表兄年前就回了,在港头街上帮嘉某卖双面羊绒。嘉某算得上农村出去闯荡市场较成功的一个。
   谈起表兄,就少不得谈表弟嘉某。说起他们,就不能不说2017年底的那一场火灾。刚某问表兄,你受影响没?表兄说怎么没受影响?儿子去年在大兴区投资三十多万的快递店,一夜铲平了,血本无归。刚某问,也有补偿没?表兄说补偿个屁,别人刚装修的几百万的三四层酒店,说铲就铲了。刚某说,那他不要跳楼。表兄说,是跳楼了。好多跳楼死的。我住的屋旁的老板就跳楼死了。刚某说,跳楼做什么?好死不如赖活着。表兄说,不跳楼,借了钱,还不起。刚某说,借银行的,怕什么?这是天灾人祸,又不是人为经营不善?刚某又一想,不对,肯定是借了高利贷。表兄说,借了高利贷,一帮打短命的来逼债,我同村的人开厂,厂被铲了,高利贷来逼债,他逼得没法,在窗子里往下跳,没摔死,把两条腿都摔断得。这样个事在北京好多。他们都往外赶人,一波又一波。
   刚某2012年到过北京。说句实在话,那时他到北京,住在三环位置。他住的酒店外面又脏又乱,全都是一些破破烂烂的临时搭起的篷子,路面也是坑坑洼洼。这样的环境状况不只住的酒店附近,坐公交车到前门,沿途都是用铁皮遮住的乱低脏的屋,不允许拆也不允许建,就这样僵持着。后来又去了上海,上海的市容比北京好好多。2017年暑假去了杭州,听朋友介绍,杭州规划要拆到哪里哪里,他的厂一年一搬,今年又要搬。当时刚某估计这可能是一个大范围的政策,但没想到2017年底就如星星之火,全国燃起来了。

共 660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中部省小城的普通人的琐事琐思》一文中,书写发生在身边的普通人的琐事,而引发的琐思。正如作者所言,并非是走出去,才能发现最真的领悟,而是从身边的真实中,同样可以有很多值得书写,值得思索的。作者从假期侍弄鱼塘,身为养鱼人的角度,去体悟了同样与鱼塘相关的刚某境遇。 刚某承包鱼塘,而经历的风风雨雨,被作者用文字细数,曾经的侥幸,到志在必得,再到缜密考察而洞察去内涵,真的是经历了很大的曲折。作者侧记,自觉匆忙,却也是甚为珍贵的真实再现。此文贵在直白,书写小人物的真实人生,引人思索。佳作,流年推荐赏阅!【编辑:平淡是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8-04-07 22:27:58
  姐姐如此书写,真实让我们都了解了不一样的人生。感谢姐姐分享,祝福。
2 楼        文友:吕家严        2018-04-12 18:43:29
  谢谢平淡是真姐姐!辛苦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