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赏析】触摸不到温度:死无葬身之地

编辑推荐 【赏析】触摸不到温度:死无葬身之地 ——《第七天》读后记


作者:若水飘 童生,883.1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86发表时间:2018-04-08 07:22:16
摘要:这个荒诞着存在的现实里,所有的存在合理都可以用系列性制造的故事掩盖,掩饰、掩埋。如果生命必须要求有一个人坚持挖掘真相,揭示谜底,这个人必须死去。

【赏析】触摸不到温度:死无葬身之地 我走出自己,去向不明,我走出记忆,趋向反复。层峦叠嶂的生灵在一个貌似天堂的世界里和谐度日。
   ——写在开头
  
   用真的温度触摸现实,温度在冰冷里漠然,从现实中脱离生命,陷入去无可去的境地。人间天堂与地狱鬼门关之间,死无葬身之地成了最美好的一个过道,让人可以回忆着往昔,在自在来去里看清时间沉淀过后的一切真相,所有一切都可以被原谅,除了邪恶,所有一切都可以被重塑;除了真情,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来买入卖出。
   这个荒诞着存在的现实里,所有的存在合理都可以用系列性制造的故事掩盖、掩饰、掩埋。如果生命必须要求有一个人坚持挖掘真相,揭示谜底,这个人必须死去。小说《第七天》跌跌撞撞的魂魄,努力缝补的就是这样荒唐着发生制造的系列新闻故事。
   余华的小说《第七天》里,不是为强拆而要制造一个话题,本无意为昂贵的墓地续写生灵的无处可逃,更不是为生活在底层的百姓喊冤叫屈。但所有的一切都重叠着巧妙地盘踞在一起。从轰然倒塌的天坑里,从熊熊烈火的燃烧里,从梦里被强推倒的钢筋水泥里,一切生的气息,不仅打上弱小的标签,还带着无辜的印记,真与善,没有对照体,更没有悲悯和伤感,所有的人物在死后,都变得从容冷静,再回首时,一切都显出尘埃落定的从容不迫。
   没有所谓的恶毒,从头开始的杨飞,在面目全非时与攀附权贵的妻子(李青)相遇,已是阴间游离的鬼魂。没有逆流成河的悲伤,没有相见别离的心酸,却带出了一个被命运玩笑挤出生母躯体,掉下火车,无意被铁路工人收养的孩子成长经历的故事,见证养父(杨金彪)的含辛茹苦,由身边的人写起,道出生活的悲苦无奈,再由城市接二连三发生的案件联系在一起,在一场重大事故中链接达到了绝妙的统一,因为生在一起曾相逢,死在一起更契合,生前片段化碎片化的细节,在死后得到复原归档,还原了世间存在过的真相。
   杨飞—李青—李青的后夫,杨飞—杨金彪—生父生母一家,杨飞—杨金彪—养父兄弟姊妹,杨飞—鼠妹与伍超—肖庆,杨飞—李月珍夫妇—杨金彪,杨飞—李月珍夫妇—二十七个婴儿等均构成一个个连环,分别在杨飞死后的第七天里,通过当事人与现场见证者逐一拼接,完整了从生到死的过程。
   所有看似荒诞离奇的情节都在这个时代并行串联,只是余华通过一个死者的七天进行地高度深加工,更集中展现,并得以放大,让人警示。小说《第七天》的外在形式借助于《旧约•创世纪》的“七天”,其七个部分分别以“第一天”“第二天”乃至“第七天”命名,但其内容不是机械地与《创世纪》的七天一一对应,是有所希冀还是做出警示?
   贫富差距,羸弱无助,道德沦丧,价值观,暴力执法,食品安全,以及正义在强大的黑暗面前的渺茫。将生活中大多数中国家庭的苦难,渗透在冷静的死亡以后的笔触中,在一块墓地之间纠葛飘荡的魂灵,生前苦与亡后的希冀,构成了生死存亡一切悲苦缠绕放不下的现实。这其中大量的素材来自新闻报道,新闻时间地点在某个时间点重叠,爆发下一个故事令人目不暇接,但与此同时,我们已经身在其中而不知。城市里的强拆案件,官僚腐化问题,暴力执法让小商贩难以为继的问题,安全食品与婴儿垃圾处理这些,哪一个不曾经占据了报纸的版面,但一切的下文都在新一轮劈天盖地里被遮羞布蒙住,撒一个更大的谎,制造新的当事人。在混淆视听时,特设保护,我们生活在一个谎言连篇的世界里,真相在诞生之时,就销声匿迹,这才是我们真实存在的现实。
   《第七天》广泛涉及官僚腐化、官民对立、贫富分化、道德沦丧、价值观混乱、暴力执法、食品安全、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城市鼠族等各阶层各方面的问题,其通过社会见闻及报道的“信息价值”对当下政治发言,这样的发言是无力的,甚至有点孱弱,因为火烛太小,风尘迅猛袭击的现实里,日常花样百出的新闻事件,已经让诸多人见怪不怪,许多真实的发声无法在真的现实中表现出来时,作者就通过借助一个又一个死人赴死的过程加工躯壳,将一段又段,一场又一场衍生于中国当代的残酷现实展现出来。
   余华说:“与现实的荒诞相比,小说的荒诞真是小巫见大巫。”读这部小说,你或许会失语,因为过多真实存在的报纸版面,的确曾经占据过你的眼球,许多辩驳的话为谁说,为故事中命运跌宕的小商贩,还是为现实里接二连三应接不暇的新闻人,你无话可说,因为说什么都有点多余。
   这部小说比较作者之前对人物命运与情感苍白的描述而言,稍显得功力下降,但从中反应出的社会问题和巧妙的构思,对世人的启发和警示依旧存在。
   我们众人狂欢的尘世,每天有那么多的蠢事,谁都在事中,受益或者赴死,或许只有在自我命运切割碎骨时方才体会、知晓理解一二。
   我像一个死人一样活着,看待这令人无语的世界,我像一个救世主一样,为刚刚死去的人找寻记忆,而现实的倒影就在那里,一直在,我们活着和死去,最后才知道所有的美好竟然是本身就死无葬身之地。看到这样的现实,你还有何种纠葛在生活里还有何种放不开,放不下,丢不掉,抹不去。生命充满了虚无,生活总在一瞬间就变了原来的样子,除了真情会唯一留存给记忆,其他一切都会烟消云散。这是多么悲苦的现实,令人唏嘘的同时,引发每一个生存者思索。

共 20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第七天》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余华继《兄弟》之后,时隔七年后再著的长篇小说,由新星出版社于2013年6月出版。作品用荒诞的笔触和意象,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讲述了现实的真实与荒诞;讲述了生命的幸福和苦难;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比恨更绝望比死更冷酷的存在。余华用荒诞的笔触和意象,讲述了一个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诞的故事,让读者体会到一种寒冬腊月被囚禁于积年冰川里的寒冷,一种剧烈拉锯式切肤的疼痛和虐心,一种茫茫荒野身心俱疲后无着无落的绝望。推荐赏阅。【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8-04-08 07:57:55
  文章对余华的小说《第七天》的解读是深刻而又精辟的,学习了,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若水飘        2018-04-08 09:19:46
  感谢编辑辛苦了。余华的《第七天》代表不了他的真实水平,这部作品巧妙在于构思,在于对当下社会的写实,他将各种新闻报道联系在一起,能说的不能说的借助鬼魂魔幻表达,也算的是一个作家敢于说真话的良知。
性定菜根香;心定乾坤明!
3 楼        文友:若水飘        2018-04-08 09:21:27
  每个作家首先要关注自我内心,再次关注社会百态,拥有感知的触角,探索文字的温度,这个温度哪怕是冰冷的,也能引发人们对冷的感悟和共鸣……
性定菜根香;心定乾坤明!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