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老农进城(随笔)
一位老农,推着小车进城卖鸡蛋。全县人民在争创文明县城,洒水车不停地跑,环卫工人在后面来回扫,城管像巡逻队一样认真,不让在街道上摆摊设点。
老农推着小车在城里转圈,找不到集市在哪儿?来到一超市门口,把小车推到路边休息一下。看见从超市走出来的人都买许多东西,忍不住喊了两声:“鸡蛋,卖鸡蛋,新鲜的鸡蛋!”没有人买他的鸡蛋。
城里有个人姓次,名投光,是个游手好闲的人,认识他的人不叫完他的名字,只叫前两个字——刺头。刺头露着胳膊上的刺青,在超市门口闲逛,听到老农吆喝,就朝老农走去。老农看有人往自己这边走来,又喊了一声:“鸡蛋,新鲜的鸡蛋,亏一两补三斤!”刺头走近问:“喂,怎么卖!”
老农忙应声:“四元一斤。”
“二斤。”
“好嘞。”
老农高兴地秤足了二斤,高高的秤。
刺头买了鸡蛋转到超市后面捡出一个,扔到垃圾桶,围着超市转了一圈,回到老农身边,喊:“你的秤不对。”
“对着哩。”
“刚才我买了多少?”
“二斤。”
“你秤秤是多少?”刺头把鸡蛋放到小车上,双手叉在裤兜里,一条腿还不停地颤着,一个地道的无赖样子。
老农接过鸡蛋小心翼翼地秤了一遍,怎么回事儿?不足二斤了。不可能啊,刚才还是高高的秤。
“不足二斤,你怎么承诺的,赔吧!”
老农的嘴唇在抖,喉咙里却发不出声音;手在颤,两手像是中风似的颤。稍静了一下,老农哆哆嗦嗦地又秤了三斤递给刺头。刺头在众人指责中提着五斤鸡蛋灰溜溜地向来时的路返回。老农推着小车向城南的方向走去,一路自责的念着:“再也不进城了!”
老农弯着背推着小车慢慢地走在路上,来到一树荫下,把小车放好,自己坐在地上背靠着一棵大树休息。无意中摸到了兜里揣着的八元钱,忽然想起了早晨进城时老伴在家门口的嘱咐:“回来时买点儿针线,再买点儿肉,可别忘了。”老农心想:买了针钱剩下的钱再买点儿什么呢?能买点儿什么呢?肉是肯定买不了了。
老农向街道两侧的门市看去,有饭店,蛋糕店,里面没有自己能买回的东西。老汉这时才发现城里的玻璃橱窗上都没有字了,只有商店顶部统一模样的牌子,有的牌子只看上面的字也看不出是卖什么的。老农看到一个五、六米长的牌子上只写着“VIVO”四个字母,心想这是卖什么的地方?站起身来,把双手背在身后,走到门口向里一看,原来是卖手机的商店。
买针线到哪里去买呢?大街上是买不到的,到旁边的小道上看看有吗?老农推着小车向右拐进一条小道中,看到小道一侧有许多卖菜的人,头顶着烈日,坐在自己的摊位里。这里的路窄,不让搭棚,青菜都被晒得蔫蔫的。
老农向一位卖菜的壮汉打问:“针线到哪里买呢?”壮汉头也不抬地说:“城东三里外有个小百货市场。”老农明白了,原来是让我回到我们农村买啊!
心想:如果我从城南再走到城东,再出城走上三里地去买些针线,然后,再原路返回,那不把我累死啊,我这身子骨能不能走到那里还不一定呢。算了!什么也别买了,回家吧,在咱乡村照样能买上针线、猪肉。
老农推起小车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