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清香桐城(散文)

精品 【流年】清香桐城(散文)


作者:洪放 秀才,1561.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33发表时间:2018-04-15 07:49:03
摘要:一城清香,清香之城。

【流年】清香桐城(散文)
   一
   独特的风格是一个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城市无论大小,大者如北京,贵为一国之都,庄严崇高;上海,名副其实的东方大都市,开放活跃;小者如江南姑苏,水声欸乃,委婉之极;再如张家港,虽无丰厚的文化遗存,但文明美丽,也算独标一帜。我的家乡桐城,同上述城市相比,虽缺乏北京紫禁城的大气,也没有上海的繁华;虽难比姑苏的温润,也不曾如张家港般精雕细琢,但也一样在一千三百年的历史风雨中,静静地立着,并活了下来,并且不断地在扩大、在拓展、在延续、在创造和拥有辉煌。
   桐城的灵魂就是书,就是文,就是雅,就是实。我常在心灵上暗暗用两个字来概括这座小城的风格,那就是“清香”。
  
   二
   唐至德二年,桐城设城。地处皖中,“山尽山复起,宛若龙眠形”的龙眠山恰给这小城做了青翠的屏依。何以名桐城?或曰:春秋时桐国公邑于此,城内桐溪至今仍蜿蜓清流,足以证之。而我偏不信。我宁愿相信桐城是万桐之城的传说。自小时,在乡间山前田后,随处可见一棵棵青桐。或虬或曲,或舒或拢,其上所结桐子,黄时则扑之,聊可补贴家用。“桐子青,桐子黄,桐子树下望婆娘”,童谣腆腆,至今犹在耳际。稍长,我便信了桐城之名得之于万桐,当初建城之时,城郭内外,青桐遍野;桐花香里,城墙巍然。那桐花的素朴、典雅之中,或可正预示了这座城市的将来。而在桐花的素朴、典雅之中,隐隐透出的淡淡清香,是否正开启了这座城市书香不绝的源头?
  
   三
   清晨或者黄昏,小城泊在朝霞或夕晖中,将一千多年来的风云际会,都悄悄藏在文庙的大殿里。风铎鸣响,则使人禁不住抬头,想听听小城到底要诉说些什么?是它的光荣,还是它的耻辱?是它的悲哀,还是它的欢欣?
   都有,又都不全是。小城的倾诉,同满城樟树所散发出的清香一道,深邃恬雅。你得屏息静听,且要细细地想,细细地咀嚼,细细地回味。这样,你听到了宋画第一李公麟笔下马蹄的嗒嗒声,“马蹄嗒嗒是个美丽的错误”,这马蹄却雄健、激越,它掀开了有宋桐城的漫漫长卷。许多的人物过去了,许多的人物又鲜活起来。白描的桐城,因为这马蹄,在大宋的史册上响亮地点了一脚。以至于今日,龙眠山的媚笔泉和李公麟隐居的龙眠山庄,还时时可听见马鸣萧萧,使人想起苏辙的《龙眠山二十咏》,也使人觉得,这座依山而建的小城,还永远在期待和希望、昂扬和奋进着。
  
   四
   “有井水处皆歌柳词”,宋时白衣卿相柳永,可谓风光已极。其词缠绵悱恻,其声哀婉幽绝,然其深入民间,采词民间,故人皆歌其词。这座小城,在有清三百余年的王朝历史中,它的名字也如“柳永”这个名字一样,在神州大地上传诵,以至有人叹曰“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
   确实,清初甫定,文坛凋谢。一部分文人守亡明贞,不肯出来;另一部分人虽降清,却时时有失节之虞。及至五十年后,方苞以戴名世《南山集》案罹祸,不死却以布衣值南书房,一方面其心中对亡明不无遗老之念,另一方面又感皇恩浩荡,所以殚精竭虑,入值之余,则会二、三文友论诸时文。一个文学流派就这样诞生了,后来刘大魁又稍事总结,及至姚鼐,则体系备矣。煌煌大清文坛,唯桐城独尊,斯时其气势,该是何等的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光荏苒,桐城先贤除了名字就只剩下了文章。后人朗朗读之,亦不胜感慨。儿时乡间,一灯如豆,我随家父读《左忠毅公轶事》,叹公节烈;读《登泰山记》,心向往之。一个文学流派绵延二百余年,恒久不绝,原因固然有多方面,但“桐城”二字毕竟藉这些文人的笔,驰聘汗青,甚至,“桐城”二字已超越了简单地理意义上的一县之地,弥漫到了江南、江北,白山黑水。对于有清,桐城已不仅仅是桐城,桐城已成为中国散文艺术发展的不可逾越的巅峰。
  
   五
   明月之夜,木樨飘香。桂影斑驳,兰舟依然。紫来桥下水,撷着龙眠山的钟灵气韵,在月色里静静流过小城的心襟。这时,设若独自走上车辙深深的古桥,你一定能看见有小舟缓缓溯来,俄顷,便有三、五青衫士子系缆泊舟,沿河边石级悠然而上,踏上麻石条铺就的老街。老街上应有一座古色古香的茶楼,士子们进楼坐定,一壶清茶便端了上来。不需品,茶的清香已经漾过来,真的龙眠山上茶,含着天地云雾之精华,也撷着二八少女唇边的幽香,直让士子们个个神清气爽。于是,论道谈文开始了,文字如珠玑般在茶楼里滚动,俯拾一颗,也许就是一篇传世佳作。这里面,一定有被腰斩的戴名世,《南山集》犹在,先生之痛尤烈。品茶时,他更多地想到的应是他的《忧庵集》,故里槐花,儿时课读,民谣俚俗,怨妇征夫,一座城,完完整整地装在他的心里。当他赴死的那一刻,以指蘸血所写下的,也许正是“桐城”二字。茶香清心,也可疗疾,但怎能疗救一颗悲忿凄凉的士子之心?
   有酒更好,紫来桥下的溪水,酿出的桐城米酒,醇厚绵润。古往今来的桐城人都喝了,喝得诗意盎然,喝得淋漓尽致,喝得文心如春韭,才思如流水。这酒,竟也溢出缕缕清香。酒香从老街飘过,从木格窗与小阁楼飘过,一直飘到今天。从来诗酒伴年华,也从来诗酒伴桐城。
  
   六
   桐城倚山,桐城中学则倚城北隅。园内银杏,传为姚鼐当年亲手所植。如今荫荫庞巨,巍然冠绝也。银杏古称公孙树,数百年来,这株树,不仅汲日月之光灿,更多地汲取了一代代学子们的书声诗语。因之,我看它,已不仅仅是一棵古树,它的每一片叶子仿佛都写着一个名字,一个勤勉好学、不懈文章的名字,这些名字又都在银杏叶的清香中,紧紧连系着它的根、它的在桐城沃土上深深扎下去的尚书重教的根。
   古徽州以徽商名世,古扬州以美女闻名,古桐城却以其文、其识、其雅、其达名满天下。多少人从这块热土上,从这座江北小城走出?或至紫禁城,捧笏授印,清名如水,如父子宰相;或设帐授业,门者云集,使桐城文章更加光大,如姚惜抱;或东渡重洋,考察新学,继尔躬身实践,如吴挚甫;更有吴樾,一腔热血,炸五大臣,堪称仁人志士。而我最看重的还是那些无名学子,桐中内有石柱,上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峰者,当如上述诸辈;清流者,亦可钦可嘉。园内半山阁,被建筑学家誉为“凝固的音乐”;阁旁古滕,斜仰疏简,一园风景,尽在清幽。凡百十年桐城,亦浓缩其中,恰如联曰:忆往昔,冠盖满京华,文章甲天下;看今朝,人文重崛起,再度领风骚。
  
   七
   最好是秋雨之夕,一个人走在潇洒园中。园已偏废,然诗书精华凝于其中,即使落叶,也幽然怀古,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常常为此而来,为一个多舛、多才、卓越、不羁的桐城学者的灵魂而来,他就是明末四公子之一,被称为“百科全书式大学者”的方以智。
   方者,桐城望族也。城中方姓,至今仍十有二、三。或曰桂林方、鲁洪方不一,但令方姓自珍、自豪的先贤,也实在太多了。方苞其一,近代亦有古汉语学家方孝岳。而我独钟于方以智,数年前,即有为先生作传之思。然资料搜集殊难,学识亦不逮,只好暂寄来日了。为此,潇洒园,这城中先生当年读书之所,便让我牵心。园固为物,三百年风雨犹不倾颓;先生文章,纵是今日读来,亦是宏文卓见。于哲学,“合二为一”之说一出,事理明矣;于数学,于地理,于天文学,先生振聋发聩之见,亦难以尽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因之认为其“考证奥博,明代罕与伦比”。我还尤为钦羡先生的人格。当明亡之时,他不惜削发为僧;及至“粤难”,虞投江水,诚可谓正人君人。我叹惜其效屈子而逝,同时更震惊于其坦荡胸襟、不阿情怀。这又使我想起,稍年轻于方以智的桐城人孙临。一介书生,风流倜傥,不然何以得秦淮名妓葛嫩娘青睐?及至明亡,孙临与嫩娘双双殉难,其壮烈已载史册,实桐城一邑之幸,万民之荣。潇洒园在,先生当年青灯古卷,芭蕉夜雨、忧国怀民之万般萦念,也一定还在。我默立园中,常作如是想。
  
   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时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泱泱桐城,该走出了多少兼济天下的豪杰俊士,其风光荣辱自不逮言。而我漫步城中,清香萦怀;触目云天,清朗舒卷。忝列读书人,便常想见那些在民间的布衣先贤。从来布衣皆自由,剃头诗人吴鳌,一生贫苦,却以诗自娱;诗在民间,今日读来,尤然亲切。龙眠河水穿城而过,曾洗过多少布衣士子们的隐隐心忧?徘徊老街,或许还能看见他们临窗苦读,秉烛夜思,恍惚之间,也许还会碰见他们,像诗经年代的采诗官一样,手持木铎,走街穿巷,青桐照影,榴花送情。一生一世,斯得与这座文泽丰蕴的古城相伴,亦是读书人的一大幸事。不然何以父子宰相,还有更多走出去的先贤,晚年俱归故里?桐花开时,纵京城万般繁华,又何能抵挡?夜夜入梦,虽千万种理由又何以排遣?
   布衣让人崇敬,民间因为有了他们的身影,变得灵气四溢。回归亦让人崇敬,皈依家园,人心所系。一川河水,满城清香,正是林憩人生的绝妙之处。何况晨起便有投子晓钟,至晚则闻文庙风铎,生在这城中是有福的了。只是可惜,如今投子寺已毁,晓钟不闻;空留文庙风铎,不免让人心生惆怅。
  
   九
   相对于浩浩历史,一千年何其短暂?与不朽的时空相比,这只是座年轻又年轻的城。然而,相对于“生年不满百”的人生,这座城已然古老,每一块城墙砖,都或许送走过一个灵魂,无论他是幸福,还是痛苦,他毕竟在这城里生长、生活和生存过。我们有理由对这些逝去和正在逝去的灵魂予以崇敬,甚至包括你、包括我。
   死者长已矣,城却仍在。铁打桐城,到底能抗几千年风雨?回眸沧海桑田,谁能识得其中造化?
   我每于黄昏和月夜,独步城中。油壁纸窗,似听见喁喁小儿女声。这让我想起这座城里,千百年来一代代的女子们。活是一样的活,只是这座城里,从明季开始,就有一些女子聚会“清芬阁”吟诗结社,杜兰芳若,佳句天成。今天读来,先是清香温馨的闺中气息,轻捻诗句,便想见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然后是裙衩难掩的英雄气慨。“绝漠烽烟起戍楼,暮笳吹彻海风秋。关西老将披头看,尚是燕云十六洲。”鉴湖女侠秋瑾,当年遇害风波亭,敢于站出来为其殓葬的,不是别人,正在桐城名媛“万柳夫人”吴芝瑛。可以想见,吴芝瑛当年是何等的侠义、勇敢和风流。如今,桐中校园内,著名女雕刻家王紫瑛所镌桐城公园碑文仍在,读之凛凛然、肃肃然,桐城女子之大义,尽在其中。谁说女子不如男?只是历史、礼教使之然。桐城清名,哪一件能脱女子干系?女子们就如同那桐花,素朴这小城千百年历史;桐花的桐城,亦是女子的桐城,母亲的桐城。
  
   十
   《燕子笺》真是个好听的名字,这名字背后的故事也是如泣如诉、如怨如慕,而谁又能想到,这名字又同另外一个让人唾弃的名字相连?阮大钺,桐城士子中的复杂而颇具争议的人物。他生于明末,也许就是一个上天安排的错误;而他又做出了诸如投靠阉党和为清兵作怅的种种丑行,更是他人生无法洗脱的罪恶。这样的人物,如何集《燕子笺》的清纯和降清的暴虐一身?又如何在晚明风雨如晦的岁月里,构思和写下了那一页页令人叹绝的戏文?
   三百年后,阮大钺葬身仙霞关的坟莹已了然无痕。但他的《燕子笺》仍在。许多年来,这座城市曾一次次拒绝过他,最后又以母亲般的宽容,接纳了他孤寂的灵魂。他的灵魂应是两面的,一面是故乡清香所润洗的《燕子笺》的荡气回肠,一面又是名利和耻辱所铸就的无限的丑行与忏悔。桐城接纳了他,在他的哭泣与喘息声中,聆听他的美好的戏文;故里年年的燕子,也一定一次次飞过了他穿越时空的目光。这是这座城的宽容,也是这座城的大气,更是这座城海纳百川的勇敢。
   《孔雀东南飞》中的连理之树,使这座城在传说中悠然生动。《燕子笺》也一样在浩如烟海的典籍里,发出一个灵魂孤独而怆然的灵光。
  
   十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什么样的水照什么样的影子,什么样的土栽什么样的种子。桐城,这块民风淳朴的沃土,发的是黄梅戏的种子,照的是一代代严凤英的影子。小龙山恰似卧在龙眠山边的一条小龙,引颈而望,林美石幽,不尽小儿女情态。其真纯、质朴令人扼腕。黄梅戏也就在这小儿女情态中,悄然而出,仿佛山泉,又仿佛野花,永远地出自心扉,又永远地渴望和歌唱真、善、美。
   秦腔高亢,故西北多旷远苍凉;越剧清婉,故苏沪多明丽多情。黄梅清新,故桐城多可爱率真。我一直相信,黄梅戏是女子们的戏,是乡间女子走在田塍上轻轻哼出的戏。不然,何以寄托那么多年轻女子的期望?又蕴含了那么多女子的哀怨?男人们读书去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青青爱情却在女子们不经意的一瞥,甚至独自的幻想中萌生了。只有唱,只有唱给蓝天白云听,唱给山泉野花听,唱给无数的痴男痴女听,直听得人沉入泥土,醉在那里,为之叹息,为之击节,为之倾倒,为之萦念。
   可惜,严凤英过早地去了,但黄梅戏仍在。一城风雨近黄昏,黄昏却听落梅声。黄梅时节,黄梅小城,到处都是严凤英的影子,永远挎着竹篮,调皮而美丽地走向阡陌……
  
   十二
   一城清香,清香之城。早些年读过一篇关于美学大师朱光潜的访问记,其中有一句话,一直让我铭记在心。那句话是:先生操着浓重口音的桐城话,缓缓地说……真赤子情怀,真令人崇敬。朱先生青年时代即负笈离乡,凡五十年,乡音未改,而鬓毛已衰。这座城和桐城这个永恒意义上的故乡,在他的心头,“从来不需要想起,也永远不会忘记”,就像故乡五月夜晚不断闪烁的星光。
   光荣和梦想毕竟都要阖上。漫步城中,一城清香。我是否过多注视了这座城的过去,而忽略了这座城的现在和将来?我用梦幻的手指,抚过一天天贴近现代化的城市的额头,我想,小城的现在,本来就源自过去,何况现在还需要时间的进一步检验。至于将来,我只能说:留给来者吧,只要世上有路,只要地球上有这座城,将来一定会有人走,有人注视,千百年后,我辈已成古人,能否又会被另一个桐城人来阅读、思索和评判?

共 552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桐城,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桐国”,素有“七省通衢”之称。桐城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才俊辈出,是清代散文流派“桐城派”故里,又是黄梅戏之乡,自古享有“文都”盛誉。而今,在安徽作家洪放先生笔下,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愈发彰显出光耀古今的独特风采。与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相比,与姑苏城、张家港相较,作者将桐城的灵魂概括为书、文、雅、实四个字。笔锋所起,深入探究桐城悠久的历史与得名由来。城郭内外,遍野的青桐赋予了桐城“古桐国”的美誉。然而桐城之灵魂不仅仅在于其青桐之秀,更在于龙眠山与桐溪滋养下所散发出的深邃而悠远的人文清香。自古桐城多才俊,宋画第一李公麟,桐城派作家方苞、刘大魁、姚鼐,被腰斩的戴名世,以及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姚抱惜、吴挚甫、吴樾,都在桐城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被称为“百科全书式大学者”的方以智,更以其坦荡的胸襟、不阿的情怀、忧国怀民的精神而彪炳千古。在桐城,不独士子,岂独须眉,布衣先贤如剃头诗人吴鳌,与桐城名媛“万柳夫人”吴芝瑛、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同样也在桐城这片热土上留下了他们荣耀而曼妙的身影。不仅如此,桐城宽容大气,还以海纳百川的勇敢、以母亲般的怀抱,接纳了“两面人”阮大钺孤寂的灵魂……一城清香,清香之城,桐城,光荣与梦想同在,历史与现在相接,未来,还会等待另一个桐城人来阅读、思索与评判。纵观全文,思接千载,大气恢宏,开阖有度,历数桐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历代才俊在中华文明史上的突出贡献,笔调疏朗清新,语言优美凝练,尽显一代大家之风范。感谢作者赐稿流年,一篇同样洋溢着古城清香的散文佳作,流年倾情推荐共赏!【编辑:思绪飞扬淡墨痕】【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417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8-04-15 07:52:18
  洪放老师的散文成熟大气,纵横捭阖,凝练优美,拜读学习了!谢谢赐稿流年,问好老师!
思绪飞扬淡墨痕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