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赏析】《诗经》作品的画面感

编辑推荐 【赏析】《诗经》作品的画面感


作者:晚茶清香 秀才,2057.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49发表时间:2018-04-16 20:10:11
摘要:总的来说 ,回归到艺术风格的源头去看 “诗中有画 ” 的艺术风格,从 《诗经》问世以来发端,到南北朝时期谢灵运等的山水诗的出现拓宽了其艺术表现的形式,再到我们最为熟悉的唐朝大诗人王维,被董其昌誉 为南宗画派之首文人画的典范,所以使宋朝苏东坡凝炼出流传至今的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评论 ,至此 “诗中有画”成为品评优秀文学作品的标准之一和文学创作的理论经典 。

【赏析】《诗经》作品的画面感 诗画不分家,自古有之。诗中有画。《诗经》作为一部诗歌的开山作,其诗画一体的特点很明显。无论何种题材作品,诗给人的画面感都很强烈。虽然“诗中有画”最初是评价王维的诗歌,但是作为诗歌的优秀艺术特色代表,我们去追溯源头,就应该从《诗经》研究起。
   《诗经》是我国先秦时期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源头,它不仅开启了诗歌艺术的大门,还滋养启发了后世诗歌艺术的创作和发展。在苏轼没有此等评价之前,人们并没有从“诗中有画”的角度分析看待《诗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淹没了《诗经》中诗画交融的审美价值”
   以《邶风•燕燕》为例: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此诗描写的是卫君送别女弟远嫁的画面。这首诗是我国最早的送别诗歌,极富有抒情色彩,宋代许颤在其《彦周诗话》中赞叹为“真可以泣鬼神!”论影响地位,王士旗在《带经堂诗话》中推举其为“万古送别之祖”。全诗一共三章,前面三章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第四章则赞美了被送者的美德。前三章均以燕子的动态描写引人画面,卫君与妹在郊外分手后,望着远处逐渐消失的身影,泪如雨下。第二章,卫君遥遥送别,孤寂呆立的身影下依旧泣涕如雨,紧接第三章卫君送妹至南乡,终须离别,致使心伤,诗篇中离别的画面跃然纸上,三个画面的连续性和关联性,为读者营造出一个忧伤的氛围。尽管最后一章旨在凸显被送者的美德,但是卫君与妹的离别嘱托,也形成一幅送别前的画面,为全篇描绘一段故事的开始。
   再以《郑风•清人》为例: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席庶。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此诗是一首讽刺诗,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很好的作画题材,但却是可以巧妙安排的画作。诗歌描写的高克带领的部队驻守在彭地,战马披甲,气势雄壮无比;战车上的矛飘着鲜艳的红璎,威武万分。可是,画面中的清邑士兵却不是在为抵御敌人随时可能的入侵而认真备战,却在河上逍遥游逛,耍弄刀枪;身为将帅的高克也闲来无事,只是以练武来消磨时光而已。画面中自由散漫的将领士兵与金戈铁马形成对比,增强了画面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下面我们将对《关雎》等爱情题材的诗等进行解读。看看作者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说的就是,有一种叫雎鸠的鸟,在河的一边相互地发出“关关”的叫声。雎鸠,一种水鸟,但是它们的巢穴一般都筑在树洞里,在每年的求偶季节里,已经结伴成定偶的雄鸟与雌鸟会如约聚首,双双出没于江河湖泊中的沙洲中觅食,并时常发出“关关”的和鸣。如果有一只叫了一声“关”,另一只会马上应和一声“关”,一呼一应紧密相连且短促响亮。作者首章开头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鸠鸟和鸣的图画,写得生动活泼,极富有画面感,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里写的荇菜,一方面是描写淑女劳动时的勤劳,表现其美好的品行;另一方面是古代人民为了追求多子多福的一种思想的体现,因为荇菜的繁殖能力非常地强盛,人民对于儿孙的追求是希望越多,这样就越显得其家族繁荣昌盛。同时也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画面。
   《关雎》中为读者勾勒了一幅美好的画面,作者以关雎之雄雌和鸣的细节来暗喻夫妻和谐相处之道。“关关”,雎鸠鸟在河中陆地边相互呼唤,是那么地和谐。有一位贤良淑德的女子,是那么地美丽,是君子追求的对象,很喜欢的配偶。长长短短的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女子,朝朝暮暮想追求她。追求没能如愿,日夜在心头牵挂。漫漫长夜啊,辗转反侧,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念着那位美好的女子。长长短短的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女子,我多么想要出现在她的面前,为她弹琴鼓瑟,使她开心,感到我对于她的亲近。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仔细细地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女子,我多么想用钟声来换取她的欢声笑颜。
   《静女》也是一首值得我们欣赏的佳作: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以一个男子的视角,记叙了一次幽会的故事。前面以细节描写(“搔首踟蹰”)为主,后面侧向心里感受(“说怡女美”“洵美且异”)。这样一前一后就把整个的画面写得生动活泼了,让人一闭上眼就能再现出那样的图景,自然、纯真、美好。
   下面我们将对《十亩之间》等劳动题材的诗等进行解读,看看它们的画面感: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魏风•十亩之间》,这是一首采桑的歌:在茂密的桑园里,采桑女辛勤地采摘,采得满筐满篓,该回家了,于是背起筐篓,结伴同行,一路笑语喧哗,表现了桑园里的欢乐气氛和劳动后的欢快心情。这些诗歌反映了当时人们高涨的劳动热情以及建设美好生活的愿望,充分体现了人们顽强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突出了劳动的场面:夕阳西下,青青的桑园,欢快的人群,忙碌一天的采桑女呼朋唤友回家,一路上的嘻笑,一路上的歌声,随着那袅袅炊烟,融进那霭霭青山、斜晖夕照。
   《豳风•七月》,一首农夫劳动之歌,一幅农耕风情画卷。
   这是一首记述古代农耕生活的叙事诗。全诗八章,每章十一句,通篇一气读来,犹如阅览一幅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生活风情的历史画卷:农耕,采桑,绩麻,狩猎,越冬,饮食,秋收,祭祀燕乐,等等。《七月》描绘了一幅瑰丽的农耕图:“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毕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饁彼南亩,田畯至喜!”第一章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第二章写妇女蚕桑;第三章写布帛衣料的制作;第四章写猎取野兽;第五章写一年将尽,为自己收拾屋子过冬……叙述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堪称周代农村社会生活的一面活镜子。
   总的来说,回归到艺术风格的源头去看“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从《诗经》问世以来发端,到南北朝时期谢灵运等的山水诗的出现,拓宽了其艺术表现的形式,再到我们最为熟悉的唐朝大诗人王维,被董其昌誉为南宗画派之首文人画的典范,所以,使宋朝苏东坡凝炼出流传至今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评论,至此“诗中有画”成为品评优秀文学作品的标准之一和文学创作的理论经典。

共 27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宋·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他的他作,给以融化。这画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中国画的特点。《宣和画谱》中提到王维的诗句如“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说是“皆所画也”。王维绘画,创水墨渲澹法,其作品笔墨清新。格调高雅,传达出一种诗意的境界。本文撷取《诗经》中的《邶风•燕燕》《郑风•清人》《关雎》《静女》《魏风•十亩之间》《豳风•七月》等篇章,佐证了诗画结合之美。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8-04-16 20:15:59
  晚茶清香老师对《诗经》的品读当真细致入微,能够品读出《诗经》中的画面感,让人受益匪浅。学习了,问候晚茶清香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梦化蝶        2018-04-16 21:57:10
  喜欢喜欢喜欢
3 楼        文友:铁禾        2018-05-26 18:38:25
  读《诗经》,首先是在读画,然后才觉画中有意。精彩的赏析,欣赏。
铁禾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